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即便占领印度的土地,也是出于贸易的便利,把那里当成了货栈、客店与兵站。
帝国不用在印度派驻重兵,不监督民众生活,也不要求他们归化。
“我们只是建立了简单的行政机构,一个利于贸易的和平秩序,这就足够!”卡博特总督说出来,但当不会说出是他的好友戴维先生教他的,戴维先生作为帝国的总参谋长,不仅仅在于打仗,还在制定帝国的国内外战略方面造诣极深。
在印度殖民地的****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贸易不要土地”,这绝非伪饰之辞,它避免了帝国在某个殖民地泥足深陷,而一旦当地民众试图阻碍**人的贸易时,那么卡博特总督才会动用军力,大量地使用了印度炮灰去打印度人,有时一场战争打下来,**人都没死几个人。
卡博特总督说起他在印度就是这么干的,南印度的特拉凡哥尔土邦主迪尔·曼尼尔·可汗受莫卧尔帝国的蛊惑,抵制**商品,当卡博特总督派兵二千去攻打拥兵十万的特拉凡哥尔土邦,声明一半收获给共襄盛举者,结果参加攻打迪尔·曼尼尔·可汗的各土邦军达到二十万,自备军械粮秣前来参战,热情高涨,冲锋在前!
一开打,特拉凡哥尔土邦有一大半人倒戈,这仗还能怎么打!
不消说,迪尔·曼尼尔·可汗逃跑,邦国被洗劫一空,再换了统治者,从此对帝国毕恭毕敬。
记者贝奇说起凡是有**人参战的战斗,仆从军往往极为能打,能够以一敌百,反倒没有了**人在后面督战,战斗力就会锐减,经常打败仗或者打得乱七八糟。“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狐假虎威?”记者王云生说道。
“不,这是认主!”卡博特总督微笑道:“就好比我们皇帝在阵后一站,所有的人都知道皇帝陛下就在他们的后面,他们的战斗会被皇帝陛下知道,他们的名字会出现在皇帝陛下的眼前,所以只要皇帝陛下督战,我们没有不胜利的!”
“认主!”两个记者惊叹道。
阿三认准了**人当主人,对**人俯首贴耳,比狗还要听话!
**给印度带来什么?
征服者的作威作福、征税贪敛是免不了的,但更多的是改善了印度人的生活与环境,如在许多地方,都建立起道路来,各土邦欢迎**商队的到来,印度成为**下层子弟从政经商并藉以发迹的广阔天地,上层社会则将它作为镀金的场所。
说起**人的幸福,印度上千个土邦的王公们超太幸福。东方的皇帝、王公和酋长们在纵欲享乐方面是有天份的。他们不只热爱大象老虎黄金宝石,还追逐中华文明创造的奢侈生活,其贪婪程度经常让人吃惊,宫殿、豪华大马车、丝绸、瓷器、烧酒、雪茄烟......应有尽有,**雪茄烟对外最大的出口市场就在印度,印度人喜欢**雪茄烟以至于**将军中著名的“雪茄客”窦名望都有好几个印度王公的烟友!
“我们的统治成本比较低!”卡博特总督说土邦王公的骄奢淫逸的行为对于**商品的销售很有帮助,因此只要他们不太过分,则你好我好大家好,因此土邦王公对**人这种不干涉内政,不论宗教的行为十分赞赏,也就任由**商品大量进入了他们的市场,即便是莫卧儿帝国也讨不了好,他们的王公贵族乃至于国内同样大量消费**商品!
不给**商品进来,那**就用武装打进去!
**商品在印度的情况正是**商品吊打全世界的一个缩影,卡博特总督不再是个军人,似乎成为了一个大商人,说起商品销售是头头是道。
但很快他就变回了将军,当他离开一会儿回来后,他记者们宣布道:“各位,南非发现了大量黄金,军部命令我出兵南非!”
此事瞒不了人,两个记者也是吃公家饭的,可以通报给他们听,结果,他们立即决定,转职为战地记者,随军出征!
下面来自于记者的报道!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202节 在科伦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明之雄霸海外最新章节!
公元1664年三月初六下午三点,斯里兰卡科伦坡。
那里南边海岸就是南华帝国的租借地,建有深水港口和最大的海外仓库!
中国城就在海边的一座山上,有层层叠叠的房屋和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正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
记者贝奇看到下方的港口,已经聚集了一支庞大到令人胆寒的舰队,包括了二十八艘战列舰,虽然都是较小型的“东南亚级”三级战列舰72艘,该级战列舰拥炮76门,港口内没有拥炮90门“印度洋级”二级战列舰,更没有拥炮过百门的帝国级战列舰,且战列舰的新旧不一,新舰少旧舰多,但战列舰就是战列舰!
风帆时期的战列舰是威风凛凛,尤其是“东南亚级”三级战列舰,被认为是火力与机动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们既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敢于对抗一级、二级的战列舰,又有坚固的防御,不象巡航舰挨了战列舰炮击即时散架,还拥有流线型的身躯,速度快捷,与巡航舰结伴航行时不会掉队。
固然一级、二级战列舰拥有强大的火力投放能力,但极为笨重难以操纵,无法执行主力舰队决战以外的其它作战任务,所以哪怕卡博特总督作为海军上将的体面,拥有二级战列舰作为座舰,这回他没带上二级战列舰。
南华舰队的军舰保养得当,军人们精神抖擞,军威毕显!
所以贝奇每次走过港口,见到战列舰时总是驻足停留观看,想到海军那激情燃烧的海上生活,不无向往。
他是《南京日报》的记者,多在大明工作,没见过战列舰编队的机会不多,不象他的同行王云生是《南华日报》的记者,对战列舰是司空见惯,除非是一二级的战列舰才会吸引他的注意力。
有两艘战列舰刚刚出港,此时它们已经脱离了拖船的拉动,自己吃上了风,上面的风帆大张,鼓荡前进,船头犁浪前进,船尾一条白色的航迹,还有一群海豚击水,它们矫健的身体跳离水面,就在战列舰周围跳跃,场面极为壮观!
由于传说中有海豚救助落水者的场面,因此广东人也不吃它们,海豚得以在人来人往的海域中自由。
何止是贝奇看出了神,港口各处一些中国人及游人都看得发呆!
当时环境缺乏娱乐,战列舰出航的场面让人得到了很大的观感娱乐。
从贝奇的视线望下去,他就看到几名呆在树下休息的搬运工,一不小心就“中弹”了,狼狈的逃离树下,他们遭遇了“神鸟”的轰炸!
“神鸟”就是乌鸦,科伦坡是“神鸟”的天堂,乌鸦在市内空中盘旋,遮天蔽日,叫声震耳欲聋,飞掠而过时一不小心就会挨炸。
所以,有点体面的人和女郎,都会打伞。
乌鸦得到了当地人的保护,中国人从不打它们来吃,既是入乡随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喜乌鸦,乌鸦因为不吉利得保,正如中国人不会吃金鱼,金鱼因被视为瑞祥而活。
科伦坡在僧伽罗语为“海的天堂”之意。城市历史悠久,早在8世纪,阿拉伯人在此筑屋定居,当时称“科兰巴”(“港口和芒果树”之意),已经成为商贸重镇,14世纪时,中国商人频繁来到科伦坡港进行商贸活动,后葡萄牙人译为“科伦坡”,中国人照用不误。
它地处海滨,气候宜人,高温而无酷暑。市内的街道上到处栽有铁木树,河塘有睡莲,但更多的是直接耸云霄的椰子树。还有许多奇特的树,如“雨树”,它是一种傍晚树叶吸收水分,直到太阳东升后,叶子伸展,水就像雨滴似地洒给树下的植物。
当地人信佛,与中国人同宗,中国人在此地如鱼得水,租赁港口九十九年。
中国人在此大搞基建,港口、仓库、城镇等等,这里有船坞可以大修船只,变成了中国城,中国元素处处都有,贝奇还看到了一处平面屋顶上晒满了鱼翅,中国人喜欢吃鱼翅,结果鲨鱼就倒了大霉。
这屋顶的鱼翅多到数不清,也不知道杀了多少条鲨鱼!
科伦坡港太重要了,处于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来航的中枢,从此地出发向西的船只,在此补给充足后,就航渡通过印度洋,下一站是阿拉伯半岛的亚丁港,中途不作补给。
现在,准备前往南非的帝国舰队在此取齐,准备出发。
二十八艘战列舰、三十艘高速巡航舰、二十五艘运兵船和八十三艘运输船组成的大舰队!
贝奇知道出航时间就在明天上午七点,因此他抓紧时间,在科伦坡各处游览,撰写游记,写完稿件后就托班船运回旭日港,再用班船运回南京发表。
贝奇向着港口走过去,很快他就接近了关卡,那里有“摩罗叉”亦即是锡克人,他们是皇协军,站得很直,在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过往人的证件,哪怕是贝奇是纯粹中国人的面孔,胸前挂上了狗牌---记者证,锡克人也仔细对过记者证上的画像后才放行。
锡克人---出于职业敏感,贝奇寻思着有机会给锡克人写点东西,向大陆的读者们介绍一下这种中国人忠实的走狗,毕竟在阿三民族中,锡克人属于清流,是阿三中的奇葩。
“如果说战斗中其他的阿三都逃跑了,那么只有锡克人会与中国人并肩作战到底,属于中国人可以把后背交给他们的战友。”这是中国军人对于锡克人的看法,他们特别胜任军人、警察岗位,因此得到了青睐,在南华帝国受到了较多的雇佣。
贝奇走向码头边,他找着了舷号为“南运113号”的风帆船,在跳板处有士兵把守,检查过他的记者证后才放行。
哪怕港区是中国人控制的也一点都不放松警惕,贝奇写下了戒备森严的通关过程,说祖国人民应该感到放心。
漫步“南运113号”的甲板上,贝奇曾在他的稿件上写下了:“虽然我没能在战列舰上坐着,但我坐在了象战列舰一样大的运输船。”
“南运113号”是大型盖伦式风帆船,有4根桅杆,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它的排水量达到了1200吨,差不多能与三级战列舰相比!
很不错地,作为有影响力的报社记者,贝奇得到优待,他乘上了一艘大船,这船主要运输军资而不是弹药,危险性较小。
他的同行,《南华日报》记者王云生因为有关系,坐上的是巡航舰,能够直面战斗,让贝奇羡慕不已!
“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去南非,拿到第一手资料,我回国后必能升职!”贝奇还年轻,给自己打气道。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203节 航行前往南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明之雄霸海外最新章节!
启航了!
上午七点,在码头上举行了隆重的祭神仪式。
码头区已经戒严,不许随便走动,负责在外围警戒的是华人便衣和摩罗叉,中间则是军队宪兵,内圈则是身披黄色绶带的禁卫军,这是专门派给海军上将卡博特充门面用的。
中华的统治者都是一样的德性,颜常武曾唱道“……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某种色彩……”
话音刚落,他就把黄色给分出来了,在南华帝国被他与皇族专用,象征尊贵与权威,庶民皆不得用!
曾深受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熏陶的穿越小强,怎么能够建立帝国呢?他应该建立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共和国
最终他还是建立了帝国,让众人跪拜他,同时把黄色从缤纷色彩中分离出来,就是皇族专用。
禁卫军是皇帝亲军,派给元帅、上将充当警卫队是对他们的荣宠,别的军官谁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当然在禁卫军中也有特务,用于监视将领们。
贝奇在“南运113号”的甲板上拿着自备的双筒望远镜看码头上的热闹,他看到海军上将卡博特为主祭,正尔八经地上香祝酒,不禁和船上其他人笑起来。
白皮来拜中国神,颇具喜感。
奇的是拜过后都有灵验,看来中国神很好说话!
祭过天地与拜神之后,船依次开航,先是战斗舰,再就是辅助船,“南运113号”直到中午时分才开动。
贝奇在舷墙边看着,不久后,他就失去了兴趣,回到船舱里休息。
太慢了,慢吞吞地启动,上千吨的大船靠着拖船和风力要上档,很需要时间。
它先由拖船哼哼哧哧地拖着出港,还在拖上一段时间,让它吃上风,慢得很。
但据船员们说比以前快了,以前的大船出港,往往没有拖船,纯属看风吃饭,靠风上档,时间更长,有时一天也出不了港。
所以船老大的经验很有用,他们察风观云,知晓什么时候有风,趁势把船给开出来。
现在则好上许多,港口内有拖船,随时可走,拖到港外,若是无风,再拖出去。
大港口都有拖船,就是那那种挠桨船、龙舟船,两排桨撑出来,一起划动,作为动力,把船只拖动。
可想而知,要拖动上千吨的大船,得用到的拖船要有多大,桨手多多。
如科伦坡港里有拖船二三十艘,桨手六千人之多!
换作前明,由于生产力落后,养不起这么多的桨手。
但南华帝国则是财大气粗,生产力相当发达,钱、粮、物均不匮乏,关键是桨手便宜!
南华帝国在印度以东的桨手,多是阿三,雇佣他们约摸一年十个银元的成本而已。
在印度以西的桨手,则有大量的奴隶,他们的经营成本顶多值阿三的一半,低到令人发指。
如今中国人严重开倒车行奴隶制,那些奴隶是白皮、包头佬、波斯人、三哥、部族……对于奴隶们的管理,皇帝陛下天才般推行了“外包”经营方式,也就是说成立一系列的奴隶外包公司,用人单位只需要与外包公司签订合同,负责给钱与监督,而管理则归外包公司就ok了。
奴隶外包公司有足够的经验与人才,把奴隶们管理得头头是道,哪怕他是一头熊,也能让他承认自己是兔子!
公司的管理层很多来自白皮或包头佬奴隶主,他们在管理奴隶时经验丰富,管理桨手们不在话下。
“南运113号”的速度慢慢地提升上去后,贝奇不禁为这艘大船的速度而感到惊讶,当它的风帆大张时,船似乎离开了海面,就象没有任何阻力般地航行着。
总的来说,贝奇在“南运113号”的生活还是愉快的,他在船舱里有张吊床,周围住着是军官,不象士兵们拥挤地住在一起。
军官们的素质更高,没有士兵们这么的喧闹,与贝奇可以更好地交流,贝奇也从他们当中了解到不少海军的知识。
船上的生活贝奇已经适应,好在他出惯差,以前在南京任职时他也到处跑,颇有点习惯四海为家,各处漂泊的日子。
关键是吃喝不错,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他享受军官待遇,那么在船上发酒时有300毫升的量---军官300毫升,士兵250毫升,别看多出来的50毫升,士兵们眼红得不得了!
舰船长期航行时水不耐存,而水是生存必须的,因此南华舰队成为世界上第一支每天给海军官兵发酒喝充当水分摄入的舰队。
酒是朗姆酒,每天发兑过水的酒给官兵们喝,在军舰上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据说大明水师也想模仿南华帝国组建远洋舰队,结果他们的兵部尚书听闻舰队得配给如此之多的酒时就尖叫起来。
没办法,配不起啊!
最终大明水师只是一支近海舰队,他们想派人到美洲,得靠南华舰队的帮助。
日常有岸上补给时,贝奇有新鲜的肉类包括红肉、禽肉、鱼肉等轮换来吃,有羊肉、牛肉、猪肉和鸡肉、鸭肉以及各种鱼肉,还有新鲜蔬菜与水果,而没有岸上补给时,则是饼干、蛋糕、咸牛肉、猪肉脯、果干、果酱、果脯和菜干,每隔一段时间,厨师就会用新鲜的水去烹调菜干,成为第二受欢迎的菜。
第一受欢迎的菜是发水豆芽,哈哈哈,中国人的特色技!
发豆芽对于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生的能力,换作红毛番,根本没这个本事,说实在话红毛番的忍耐力真强,他们吃着长虫的饼干、发臭的水和硬得可当砖头的咸肉,居然能够活下来,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关于红毛番的忍耐力这番话正是来自卡博特上将,作为正宗白皮,他挺喜欢吃舰上厨师烹调的猪肉烩酸菜,他的专厨做的猪肉烩酸菜吃起来松软可口,酸中带香,猪肉多而无膻味,肉软烂绵香,肥而不腻。
还有东坡肉,这是硬菜,贝奇在船上吃过,大为赞赏!
最赞的就是军官待遇,经常有新鲜水配制的茶水、饲料,乃船上蒸馏制水机弄出来的,十分珍贵。
他在船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闲暇时看看书。
拜神起效,没有经过什么大风浪,更没有谁不长眼来袭击他们,约摸经过几十天后的5月26日,他随船抵达南非海岸,此时中国人与白皮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204节 克里湾的不利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明之雄霸海外最新章节!
另一位战地记者,《南华日报》的王云生,穿着防弹背心,戴着头盔,正站在巡航舰“高雄126”号上,用自备的双筒望远镜眺望远处的炮火。
炮口闪光不断,闷雷般的炮声不断传来。
正是南非开普敦,荷兰人控制的港口,此时南华的战列舰正在与荷兰人开战。
王云生随“高雄126”号冲过了好望角,经受住汹涌波涛的考验,他也要嗅到炮火的硝烟味了。
不同于乘坐运输舰的贝奇记者,“高雄126”号可不会因为有随军记者在舰上而躲在战场后方,它将听从命令与敌人交战。
王云生是签过免责书的,意思是说他在舰上发生什么意外与军队无关,生死由命。
当然海军不会对他的生命漠视,他得到了全套防具,战斗的时候他可以躲起来。
对于王云生来说他很珍惜这个机会,哪怕危险,他也要站在甲板上,得到战斗的第一手资料。
和贝奇相比,巡航舰的生活不够运输舰舒服,但同样享受军官待遇的王云生的小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
荷兰人的港口外有个海湾,叫做克里湾,这是纪念发现该海湾的一位荷兰船长而得名,海湾呈不规则的喇叭状,最内是港口,此时荷兰人已经设防,他们在海湾入口的最狭处投入了大量用铁链拴在一起的木材作为障碍物试图防止中国人的攻击,同时还加强了海湾沿岸边的兰达要塞的防御。
王云生听本舰舰长刘海峰说荷兰人也有战列舰,湾内海峡较窄无法展开战列线作战,因此战列舰以散战为主。
没能看到磅礴大气的战列线对战,让他有点失望。
战列线对战是海上作战的最强音,没有之一!
刘海峰则说不必失望,迟早会有机会的。
天色朦朦亮,王云生注意观察,他看到了运兵船靠近海港,然后放下小艇,满载着陆战队员开始抢滩登陆。
他当然不知道卡博特上将以及其他一些军官在5月13日晚召开了紧急会议并确定了进攻方案,计划中将由舰队扫平海湾入口最窄处的障碍物,再派出陆战队从陆路进攻兰达要塞,并占领它,以消除荷兰岸防炮对舰队构成的威胁。
“派出陆战队是正确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舰队攻击海岸要塞是注定要吃亏的,因为要塞是不沉的!”刘海峰幽幽说道。
古代炮弹都是实心弹,即使霰弹也是实心弹,实心弹打木船,都几个小时轰不沉,更不用说攻打要塞,
“但长官够胆气,只有区区几百的陆战队员就敢上岸去攻敌人要塞!”由于战舰还没有投入战斗,刘海峰有空闲对王云生说话,否则一旦打起仗来,他根本没空。
是的,望远镜里看到了陆战队都没有多少人登陆,而敌人的要塞看上去是那么地高大与牢不可破!
“他们怎么敢去进攻这么坚固的防御?”王云生啧啧道。
“敢打敢拼正是我军本色!”刘海峰说道:“我们海军的信条是什么,想必王记者很清楚!”
“遇敌必战!”王云生说道。
“对,遇敌必战!”刘海峰眼中闪过远处的火光。
对于南华海军来说,哪怕敌人再强大,我军也要作战,何况现在的我军实力明显占优呢。
南华海军的侦察很给力,已经得知了敌军舰队的情况,现在克里湾内海对阵双方的实力为28比18,我军有28艘战列舰,荷兰人则有18艘战列舰,此外荷兰人还有一些巡航舰、纵火船等辅助舰只,还有一批武装商船。
到得14日天亮时,南华舰队双管齐下开始行动,海军炮击,陆战队登陆。
炮击开始后,荷兰人马上作出了反击。
统率这支舰队的是荷兰海军少将阿德里安·班克特,这是荷兰的新锐战将,哪怕见到敌人战列舰比已方多,部下们惶恐时,阿德里安·班克特丝毫无惧!
他派出了已舰队中最大的两艘战列舰,分别是拥炮72门的“希望”号与68门炮的“风车”号前往海湾入口的最狭处阻击中国人,而中国人由于海域狭小也只能勉为其难地派出三艘战列舰与荷兰人交战。
不消说,这炮击打得很不过瘾,被派去的三艘战列舰的舰长们甭说打仗了,得打醒十二分精神来不让本舰碰到友舰、不要一头撞上铁链,更要小心莫要触礁,还有不要搁浅,以及被人看猴戏等等,只觉得心火暴燥,恨不得冲到敌舰边,直接拿刀子来个痛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