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登州兵乱,最终平定,被叛兵俘虏却不殉节的明守备宋光兰、分巡道王梅及相关的山东巡抚余大成等被执至京师镇抚司审问,严刑拷打,孙元化不知所踪,无法辩解,朝议将他定为祸乱之首,准备发海捕文书追缉,并收捕其家人。
正式处置没出,大明朝中还是有明白人,首辅周延儒请了徐光启过府议事。
两个都是大牛人,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
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三月,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时年21岁。连中二元,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周延儒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
此后一路升官,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同年六月,温体仁也入阁为相。九月,崇祯拜周延儒为首辅。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为次辅。
按东南府颜常武的认为,这位徐大人是个那个年代的“科学家”,可惜颜常武没有能力将他收入囊中,就连孙元化,要不是出了惊天大乱,颜常武也弄不来孙元化----毕竟,仕途才是那个年代里大陆的黄金职业。
幸运的周延儒非常的年轻(才刚刚40岁)就高居大明文臣之首,不过,他的额头堆出了川字形,两髺已经显白。
国势艰难,内忧外患!
不要以为明朝的仕大夫都是傻子,周延儒非常清楚关外北虏的厉害,知道对方一旦得势,那大明将会不保!
因此他还算积极支持明朝的主战派抵抗北虏,如孙元化就是他支持的对象之一,算得上是孙元化的举主,朝中多位大臣攻击孙元化,他哪还不知道对方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他对徐光启说道:“徐公,孙元化是你的弟子,那些人借机攻击你所行的西法,所图不善!”
徐光启和孙元化都是小耶的信徒,明朝的仕大夫普遍看他们不顺眼,认定洋人是鬼,而徐孙两人“事鬼”,是异类,皇帝因他们有实干而重用他们,自然招致他们的嫉恨,有机会就要坑他们一把,以致于周延儒和徐光启不得不合议商量对策。
听闻首辅的话,那时徐光启已是垂垂老矣,看透了世情,冷哼道:“国势艰难至此,温长卿还不消停!”
温长卿,乃与徐光启同列的内阁次辅温体仁,他为了登上首辅大位而不遗余力,大搞不团结,现在挑起党争,为的是借孙元化来个一打二,左攻周延儒右攻徐光启。
一切都是如此,有后台支持才有事情发生,温体仁支持了路振飞、余应桂、李梦辰等人对孙元化的弹劾,在朝堂上搅风搅雨,哪怕是首辅也不能压下此事。
徐光启问道:“首辅大人,圣意如何”
周延儒苦笑道:“圣上不易为也!”
徐光启会意地点头,出了这档子事,皇帝也难,哪怕有周延儒说情,说孙元化立有汗马功劳,人才难得。皇帝也知道确实不错,但他为天下共主,得顾及万一同样的事情发生,个个地方官有样学样,不死守殉节的话,那还得了!----况且孙元化确实作死,给人攻破城池,作了俘虏,身为巡抚,比一个知府都不如-----莱州知府朱万成就识穿叛军不开城门,结局截然不同。
皇帝必须拿出态度来!没有皇帝的赦免,孙元化看上去在劫难逃,徐光启不禁黯然!
这种大是大非,谁都不好说话,周延儒为孙元化的辩白是虚弱无力的。
周延儒悄声地告诉了一件秘密!
“登州总兵张可大与我相熟,秘密书信与我,说登州城破的当晚,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李九成皆被割了脑袋,之后孙元化不知所踪还有登州的西洋人火炮营也一起失踪,他认定是东南府所为,东南府在那里有一支一千人的火枪兵,是东南府主颜少爷在孙承宗那里得了书信派人投孙元化所为,他们当天上午强行出港离开,临行前有关孔有德那些人的下场言语!”
&
第346节 汤神父带出的大学
台北孙元化寓所,孙元化正在接待一个穿着明朝儒袍,胸前挂着十字架的大胡子洋人!
“汤神父,你能来看我,我真是高兴!”孙元化真心开怀。
那个洋人高鼻深目,穿着明朝衣服,他的气质与衣服相匹配,毫无违和之感。
此人名为汤若望,一位虔诚的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加入了耶稣会,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青年时期的他在罗马耶稣的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当一名见习修士,接受严格的修士训练。
安德烈奥修道院有一个图书馆,馆里藏着许多经过印刷,装订成册的海外耶稣会士写给总会的年报、报告、信函。
汤若望经常到图书馆翻阅这些材料。早期传教士在东方在中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让他激动不已。他钦佩利玛窦在中国采取的适应中国文化习俗的,所谓“合儒”的传教策略,竭力把天主教义与中国的儒家文化相结合。(象汤神父穿着中式服装就是其中之一)
当他听说利玛窦神父以其数学天文学的智慧,惊倒了中国人,并且受到皇帝的优礼和敬重,为上帝的教会开拓了新的、非常大的信仰领域时,他为西方的数理天文这在中国获得这样的价值而欣喜若狂。
这也成为了他到达中国,传播主的福音的思想源泉,之后他历尽艰险,到达了中国,利用传授西方科学技术,积极地传教。
如果历史没被颜大少扭转,这位汤神父将是孙元化的送行人,孙元化因孔有德发动的“吴桥兵变”而下场悲惨,朝廷将他问斩,徐光启营救不得,汤若望化装为送炭工进诏狱为孙元化送行,作了宗教仪式送他归入主的怀抱!
哪象现在两人能够安然地坐着喝茶,看山下的水景!
孙元化的寓所是“专家楼”,东南府专门在河边建立寓所,让他们依山傍水,环境舒适!
“我是受徐大人的委托而来看望你,并且徐大人说,或许我能够在东南府开创一个新局面……”汤若望操着一口纯正的国语道。
孙元化说道:“徐大人说得很对,我们的督军非常尊重科学技术,尊重人才!”
他介绍了东南府的作法,科技人员与军队是同等待遇的!
东南府真正名称是”东南军府“,一个军字表明了他们的性质是先军政治,军人优先,而东南府科技人才的待遇与军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中可看出东南府督军对科技人才的重视。
“看来我们确实大有可为!”汤若望点头道。
于是孙元化交代了炮厂工作之后,调了一条快船,亲自陪同汤若望前去台南!
一路上的景致让汤若望深有体会地道:“这是一个蓬蓬勃勃的政权,他们比起大陆那边,更有生机与希望!”
“他是个实权人物,在东南府说一不二,我们教友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将会得到一个新的发展!”孙元化脸有忧色地道:“他信奉妈祖,就不知道在东南府能否有主的一席之地!”
汤若望乐观地道:“事在人为,一切都靠努力!”
他怀着对主的虔诚,坚心忍力,意志坚强,在人生地不熟的东方努力地传播主的福音。
快船到达高雄军港,受到多次严格的检查,凭借着孙元化建设部副部长的身份而畅通无阻,军港内的夹板船众多,让汤若望又有一番感觉,或许,凭借着科学技术这个突破口,能够说动那位年轻的统治者网开一面吧。
他的想法是对的。
……
颜常武是中断了海上训练回来,有快船送递消息,听闻孙元化和一位名叫汤若望的神父已经在督军府等待了他三天,于是颜常武就赶了回来见他们。
他对于汤神父非常感兴趣。
那个年代,
第347节 三方斗殴外交事件
陈衷纪是虔诚的妈祖娘娘信徒,对于外来宗教想在自家地盘立足,而督军又为他们提供方便而感到不解,他发出了异议。
多年处事,他知道颜常武是个很理智的人,做事有条理,听得进意见,处置事务常说“依法依规”,不是那种杀罚由心的人,因此陈衷纪敢于出声。
颜常武却跟他来了一个鸡同鸭讲地道:“这世间宗教在我看来,共有三大类!”
陈衷纪是个很好的听众,耐心听讲。
“第一类宗教是我们中国本土的佛教和道教(妈祖娘娘的信仰是道教的一种),它们性质温和,或许以前凶厉,但经过历代的统治者的打压,变得河蟹,佛道一家亲,中国人进寺院拜佛,见宫观烧香,那些和尚和道人并不冲突,不会说去了佛寺就不得进道观!再有与儒家学说一道,成为中国最大的信仰体系,佛儒道三教乃是‘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
佛教、道教都是多神论,他们很好地把握了百姓的心理,互相学习吸收,对下层百姓谈趋吉避凶,对上层的肉食者谈人生哲学和长生,换言之,这些宗教顺时而动,与时俱进,他们可以修改教义,很好地顺应了我们统治阶级和民间,没有‘异教徒’的说法。”
“第三类则是一种封闭的宗教,十分封闭,譬如信了它,就不能再信其它宗教!只有进教没有出教的自由,与我中华佛道的开放格格不入!”
“第二类宗教就是象天主教这种类型,位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宗教的中间,它们具备了一定的排他性,但又不是那么的封闭,以自愿信仰为主,进教出教自由,教义也相对地温和,多是劝人向上,他们的宗教圣战渐渐变得过时,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控制它的!”颜常武说道。
“再有一种奇葩的宗教,乃是三哥信仰的印度教,这个宗教,我们汉人断乎是不会信仰的,但我们可以鼓励阿三多多信仰印度教,甚至我们可以拨出经费帮助他们的信仰。”颜常武呵呵笑道。
“既然你认为没问题,那么我们将允许他们传教,不过,是否应该成立一个宗教事务衙门呢,进行管理宗教事务”陈衷纪举一反三地道。
“你说得很对,必须成立这个部门,所有的寺庙道观和教堂,都必须备案!”颜常武又有一个新概念,那就是备案!
必须在官府里备案,才能开张,否则就是非法!
加上东南府“考证”风盛行,穿来的人一看就知道东南府老大与他们是同乡。
“成立宗教事务衙门,我们是中央集权的政权,各种宗教必须紧密团结在我们的政权中间,哪个宗教敢反对我们的政权,就毁灭它!”
“先有国,再有教!”颜常武定下了祖宗家法,虽然他还没有真正立国,但陈衷纪根本不怀疑他最终的成功,更对他的宗教政策不反对,这也与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的态度保持一致,不可能有超越国家政权的宗教!
陈衷纪召集官员们开会,宣布成立一个新衙门,官员们自然是坚决拥护的!
道理简单,多个衙门不就是多了些官吗!
官衙立容易,至于成立大学,钱不是问题,而是人才是问题,汤若望离开东南府,返回北京,为东南大学拉人才。
人才难得,有足够的人才才可以大学开门招生,现在只能在筹办中。
还是人才难得,例如象东南府外事部门的那些笨蛋,居然将安南阮朝、郑朝和占城的使节安排住在一起,他们不打架才怪!
……
且说安南郑朝挨东南府海军打上门去,为一个乱七八糟的可笑理由把他们胖揍了一场,又扯帆离开,郑朝在风中凌乱中。
后来知道了东南府是新晋南海小霸王,他们拥有的战舰把红毛番都给压制了,而郑朝不可能制造同样的战舰与东南府开战的。
人家打得你,你打不得人家,这样的局面能硬撑下去
因此郑朝学聪明了,立即派出了以宗室郑
第348节 去幕府的外交事务
停手下来的三方使节斯文扫地,漂亮的衣服被扯碎,破破烂烂形如叫化子,有的人眼睛发肿,有人的鼻子胀得象一个大李子,许多人脸上有血块,身上有抓痕!
兀自不服气,还在叫骂,东南府人员又是好笑又是好气,请他们回去。
然后三方调离,分散到相隔很远的地方居住,不集中饮食,这才没再出事端。
陈衷纪不得不再等上一个星期,才能够与他们见面----都被打得鼻青耳肿的外交使节不合适大家见面,否则陈衷纪难保笑出声来,又闹出外交事件。
好不容易才见上了面,首先见的是占城人,已经升格为东南人民的老朋友的占城人热情扬溢,又送上龙涎、檀香等异香,东南府回赠丝绸、茶叶和瓷器(感谢老祖宗的赠予,这些货物大气不丢脸,还实用)等。
双方满意了回顾双边关系的发展,重申了国与国之间不分大小,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介个就是一个大坑,我们东南府说尊重占城,若阮朝进犯占城,不就是不给我东南府面子
不给我们面子,你说我们会怎么做
要知道我们东南府,有的是巨舰大炮,拿来摆的吗
这番话重申出来,无论是阮朝和郑朝的使节们都郁闷无比,他们想清楚了这一关节,以后,阮朝打占城,东南府说阮朝不尊重占城主权完整,打之;同样地,郑朝打阮朝,东南府又来插上一脚。
想顺利吗给利益来塞我嘴巴吧!
陈衷纪佩服不已,却没想到这是腹黑兔子的外交精华,强弱通吃。
占城人为东南府提供水稻,今年更准备甘蔗,都由东南府包销,他们得到了东南府对他们的安全保证,满意而去。
而阮朝人强颜欢笑,与陈衷纪共诉两边政权友谊,说起来,大家并无大矛盾,因此还是相谈甚欢,阮朝也答应了水稻卖出给东南府,大家订了购销合同。
与他们比起来,见着郑朝人,陈衷纪可没有什么好脸色,但是郑朝人涎着脸,巴巴地贴上来!
首先是致歉,嗯,先前贵府颜督军指责郑朝中有人到贵国广西龙州县城去杀人放火之事,已有着落!
陈衷纪看着对方的卷宗,说的是郑朝某位将军,因为做走私生意,货物被明朝巡检司查缉,收进龙州县城,那个将军一时想不开,就过境闹事,现在已将该将军明刑正法,赔偿二万银元,对贵朝和东南府有个交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