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miss苏
到了这个年岁,亲眼看前朝多少名臣、后宫多少女子,寿数到来,纷纷离去。叫婉兮不能不审视皇上和自己的年岁,深深感慨那一日怕是已经不远。
故此这会子这样的连绵不断的意头,总归是叫人心下宽慰不少。
——便是这一辈、这一生,行将不远。可是却已经将这生命、这故事都已传递下去,借由孩子们,连绵不到头,那便也是一种意义上的长生了。
小十五今日因为初当亲舅舅,欢喜之下说出这番九、十绵延的话来,倒不知不久之后,当真有一段缘分不期而至,将这缘分更为调亮了去。
.
十一月初五日,皇帝因冬至节祭天,赴斋宫斋戒。
临进斋宫之前,婉兮只觉今年的皇上格外地留恋。
皇帝甚至重提三十多年前的旧事,说起婉兮刚进宫那年,他入斋宫之际,婉兮的不舍和心疼。
曾经年少的痴嗔,如今回想起来甜蜜,却又叫人羞涩。
婉兮不好意思道,“那时候刚进宫,还不知道冬至节对于皇家来说,乃是祭天之期。只顾着爷没吃一碗娇耳去,却不知爷身为天子,祭天那是第一要务。”
大清的三大节为冬至、元旦、万寿节。其中元旦和万寿,是属于人间和帝王本身的,唯有冬至是专为敬天的。故此冬至在皇室的祭祀典礼之中,总有最为特别的含义去。
也因此,但凡选在冬至这日于祭天之时所决定的事,一定都是皇家最为重要之事。
可是就算婉兮聪明,却也还猜不到此时皇上心里已经藏着的心意去。
皇帝满意地看着九儿这副依旧蒙在鼓里的懵懂模样儿,心下漾起小小的得意。
她知道冬至的要紧就好,如果她要是知道他即将在这冬至祭天之时为她做一件什么事……那她必定没有此刻的恬然和从容去了。
皇帝含笑伸臂,将婉兮圈在怀中,“冬至节年年过,祭天大典每年都举行,爷最难忘的却偏是那一年的冬至。不过今年过后,爷敢打赌,你最难忘的一定是今年这个冬至了。”
婉兮果然有点懵,抬眸望住皇帝,“爷……今年冬至,有什么特别的么”
皇帝但笑不语。
倒是婉兮自己给自己找了个答案,“哦,我想起来了,爷是说咱们有了外孙女儿啊!”
都说女人啊是有子万事足,可是这会子有了外孙女儿,那就更为心满意足去了,故此什么事儿都只第一个先想到这个小外孙女儿去。
皇帝也只能笑,“这几天便去看看啾啾和小外孙女儿吧,爷知道,你都快想疯了。”
.
十一月初八日,冬至节,皇帝在寰丘,行祭天大典。
也在这一日,皇帝派十五阿哥颙琰去祭孝贤皇后陵,给已经入葬于帝陵地宫的孝贤航后、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几位额娘行礼。
皇上的这安排便有些特别了。
冬至节祭天的同时,要同时祭祀大清的各祖陵: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再加上乾隆爷本朝的孝贤皇后陵,以及以端慧皇太子永琏为首的皇子园寝。
可是祖陵、皇子园寝都是遣官拜祭,唯有孝贤皇后为首的皇后-皇贵妃陵,是由颙琰来祭的。
这已经是继年初叫颙琰单独拜祭雍正爷的泰陵之后,第二次单独祭陵了,而且年初是拜雍正爷,年尾是拜嫡母孝贤皇后,以及一众皇贵妃额娘,从家族礼法来说,也正是传承的次序。
知道内情的大臣们,心下不由得都是一动。
却也果然不出所料,就在冬至祭天同时,皇帝向天行大礼,正式将颙琰的名字封入宝匣,命藏入正大光明匾后——冬至祭天之日,将皇十五子颙琰,正式秘立为大清皇太子!
这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位有一半汉人血统的储君!
身为大清皇帝,同时又是极为强调保持满人传统的天子,皇帝能做到在尚且有那么多成年皇子、皇孙的前提下,却选定了有一半汉人血统的皇子来承继大统,不能不说这位皇帝从来都是将自己当做整个中国的天子,而不仅仅是满人所立清朝的皇帝。
更可见,皇帝对皇十五子的生母——皇贵妃婉兮的爱重之情。不惜打破祖制,不惜被前朝后宫指摘,也不改的情衷。
&n
第2632章 九卷70 心有珍惜
冬至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散去,十一月十六日,朝中再陨名臣。
大学士刘统勋清早坐轿进宫入值,走到东华门,痰疾发作。
北方冬日干燥寒冷,比不得江南冬日的湿润;再加上北方冬日里为取暖,房中多有炭盆等,且门窗皆密不透风……故此这咳痰之疾实在是北方人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尤其是老人家,到了北方的冬日,几乎都受咳痰气喘所苦。时常一口气上不来了,就会溘然长逝而去。
皇帝听说后,立即派御前大臣、尚书福隆安带着药物前去看望。等福隆安到的时候儿,已是晚了。
皇帝当日便亲赴刘统勋宅邸中赐奠。
这一刻皇帝的心中更是悲伤,刚刚为了体恤老臣,亲赐原本唯有皇帝御用的黑狐端罩。却没想到,即便给了这样的恩宠去,却也没能留住老臣的性命。朝中又失去一名可令皇帝倚重之人了。
皇帝悲从中来,下旨将刘统勋生前革职降级之处,全都开复。加恩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
同时,命刘统勋之子刘墉,从陕西按察使任上驰马回京。
至此,传说颇多的刘墉,从此时才正式登上京师这权力中心的舞台。
.
皇帝回来,便郁郁不乐。
婉兮没有自己过去,叫了小十五带着小十七去给皇阿玛请安。
小十七不知道愁,得了额涅的差事也还是乐哈哈的,赶紧从他自己那万宝箱里掏好玩儿的,说要去给皇阿玛解忧。
婉兮担心小十七不知轻重,先将小十五带到里间轻声问了下儿。
小十五便笑,“额涅别担心,十七弟是学会新本事了。他是看鼻烟壶都好看,里头的内画也都是鬼斧神工,他这便跟造办处的工匠学了几手,要去给皇阿玛展示。”
婉兮这才放了心,却也不由得叹口气,“他呀,叫他画画儿他都不肯,倒是学了这么个偏门。”
虽说知道这个儿子天生淘气,可是皇上对小十七进书房念书的事儿是半点都没含糊。
今年刚过完年的时候儿,皇上就命拣选出身满洲的翰林给小十七当师傅,教小十七学满文。
这事儿竟是当朝两位重臣亲自办的——是舒赫德、于敏中联名向皇上举荐的,“查得候补侍讲阿肃,人勤慎妥当,学问亦好,似可令其在阿哥书房行走,理合奏闻请旨。”
这舒赫德和于敏中两人的分量有多重呢便是不说官职,单说皇帝在一个月前一共就赏赐黑狐端罩给三位老臣:刘统勋、于敏中、舒赫德。
为了给小十七挑师傅,就是这三位最受倚重的老臣之中的两位,亲自来办,由此可见皇上对这个淘气的小儿子的教育,上心的程度去。
小十五听了也是笑,自是回护弟弟,这便道,“实则倒着画就是内画,正过来就是普通的绘画。十七弟若将内画学好了,那也是同样习学画技了。况且内画比普通绘画更难,更磨性子,十七弟有此决心,儿子觉着倒是好事。”
婉兮也只能含笑摇头,轻抚小十五肩头,“你说的自有道理。我就担心他是一时的兴起,觉着好玩儿;却没学到三五日就撇开了。”
小十五眨眨眼,“那就更应今日叫他去给皇阿玛演示……只要皇阿玛从此每个月都要他画完一个呈进,那他就被‘绑住’了。”
婉兮也是扬眉。
小十五含笑道,“额涅放心,今日儿子就在皇阿玛跟前,设法将这话过给皇阿玛去。”
婉兮笑起来,隐隐觉着将来小十五必定是小十七的克星了。虽说小十五天生仁厚,看似宽和,实则小十五总有更合适的法子,反倒制得住小十七那个猴儿去。
婉兮放下心来,正想带着小十五走出去,却见小十五眉目之间隐约有些迟疑。
“怎么了”婉兮细问。
小十五道,“那日到皇阿玛跟前请安,皇阿玛赐给儿子荔枝。若是往日,应该是高云从端盘而来;可是那日却是如意。”
御前太监的规矩是最严格的,等级也最为森严。若是寻常的赏赐便也罢了,哪个太监端盘都使得。
可是那日的独赐荔枝,小十五隐约感觉到是特别之恩,故此按说这样的时候儿有资格端那盘子的,总该是皇阿玛跟前最为常用之人才是。
如意虽说是近年来皇阿玛比较看重的小太监,可终究还是个小太监,竟是如何能超越过高云从去的
小十五敏锐如此,婉兮便也只能轻轻叹了口气,轻握了儿子手腕一记。
“……七月前后,咱们都在热河时候,高朴上奏本,说听到大臣私下谈论‘道府记载’。”
听到“道府记载”,小十五也吃了一惊。
只因为这“道府记载”非同小可,乃是皇上自己的小秘密,上面记载着各道府官员政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这些官员的升迁和奖励——大清官员有部察、京察之外,更是要带领引见,由皇帝亲自过目、问话。
皇帝见过的人多,时常也怕自己遗忘了,这便将带领引见之时的观感等记录下来,以备查询。尤其皇帝如今年纪越发大了,就更需要这样的小本子。
这些记载自不能是皇帝自己亲自书写,都是身边的太监来记录的。属于皇帝的最高机密之一,唯有皇帝本人和那执笔太监才知晓。
故此竟然有大臣在私下里谈论,可见已然泄密。小十五听罢都觉一头的冷汗。
小十五便轻声道,“难道,是高云从”
婉兮也只能叹息,“不是他,还能是谁”
高玉从当年能选拔到皇帝身边行走,就是因为他的脑子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婉兮也说他是个活的记事本儿来着。
只是这高云从脑子虽好,嘴却总是缺个把门儿的,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他知道的事儿向外泄露。当年已经有过那么一回,被皇帝宽赦了,从奏事处能又回到御前来……结果谁想到才安稳了这些年,这便又故态复萌。
“所以皇阿玛已是治了高云从的罪”小十五问。
婉兮叹口气点头,“你皇阿玛大发雷霆,高云从这回怕是死罪难逃。只是因为此事涉及到当朝几位重臣,故此你皇阿玛并未声张。”
高云从一个频频泄密的太监,死不足惜,可最麻烦的是,高朴并不知道是哪个太监泄密,他只是将谈论‘道府记载’的大臣上奏给皇上。
这其中就有于敏中、英媛的父亲观保等人。
而高朴本人,更是慧贤皇贵妃的亲侄儿。之所以敢将这样多的大臣都给报出去,也是因为他自己在去年的月食救护之礼中,因不尽职,曾被皇帝责罚。故此今年他为了能重得皇帝信任,才将此事尽数上奏。
虽说泄密之事严重,可是皇帝在朝中的老臣已经凋零若此,尤其于敏中,已经不可或缺。
尤其此时刘统勋又溘逝而去,金川尚且未平,于敏中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已是朝堂中流砥柱之姿。
故此皇帝只处置了高云从,将于敏中革职再留任;而观保等人交给舒赫德审问,最后也因为八月的万寿大赦了。
 
第2633章 九卷71 生死无尤
除了母亲临故世,留下遗言,将她自己嫁妆中的物品留给拉旺之外,还留下了两个女孩儿给拉旺。
这两个女孩儿其实原本就是母亲给拉旺挑的,同是出自蒙古世家的格格。拉旺虽说从两岁就在京师长大,可是每一两年也要回家看望双亲,母亲怕他寂寞,这便选了那两个女孩儿。
可是他心里只有小七一人,宁肯独自忍受漠北的孤寂,守着心中的思念便可过活,不需有人陪伴。这便将两个女孩儿留在母亲身边,从未带进过他自己的帐篷去。
母亲选中的人,也不好退回去,这便只能以使女的名义留在母亲自己身边。这一放,也是数年。
可是母亲故世了,身边所有人都要遣散,重新安排去处。这两个已经担了伺候他名分的女孩儿,自不能随便退回母家,更不便嫁给旁的男人。这便名义上正式归入了他的帐篷去。
反正他是扎萨克亲王,虽人不在旗,可是旗里还有他的王府。那么大的王府,安排两个女孩儿是简单的。
只是那两个女孩儿虽有名分,却与他事实上仍是路人。
只是按着朝廷的规矩,身为藩王,这两个女人要上报给理藩院,算作他的侧室。
这不是他母亲一人的做法,而是古往今来所有的蒙古额驸们都有的惯例。
终究正室福晋是大清公主,可是额驸自己却是蒙古人,家族中自然也希望额驸还能额外再纳几个蒙古女人,而不是只与大清的公主诞育子嗣。
可是他却与所有的蒙古额驸们都不一样,他们是在少年之时被选为额驸,与公主、格格们实则在婚前并未见过面,或者并无太多见面的机会;可是他却是两岁就被送入京师,在内廷抚养,是真真正正与自己的七公主一起长大的。
这情分是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的,他们两个的感情与朝廷推恩的联姻无关。
在他心中,小七是唯一的,无人可以代替。
甚至身为蒙古额驸,这蒙古人的血统都不能取代他对小七的感情。
他不在乎要不要蒙古血统的子嗣,他更在乎的是他的孩子是不是他与小七的结晶。
出了小七,他没想过要亲近任何女子。
.
十二月二十日,豫妃还是没能熬过这一场病去,终是撒手人寰。
皇帝下旨:“著辍朝三日。派皇八子、皇十二子及福晋,七公主、及七额驸拉旺多尔济穿孝。”
此外,还有原本是豫妃位下进封的新常在,也同在吉安所,为豫妃穿孝,送豫妃最后一程。
“并著皇六子质郡王、内务府大臣金简总理丧仪。所有应行事宜,著各该衙门察例具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