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miss苏

    更况且,皇帝的年号就是“乾隆”——乾为阳,为天;仪为阴,为地。

    在家中,“两仪”更是指父母双亲。

    故此这一个“仪”字,在国为中宫、为母后;在家,为母亲。

    皇帝笃信《易经》,他对二十五这个数字的偏爱,正是来自易经大道“天数二十有五”。故此大清受命之宝玺为二十五方,而小十五正是出生在乾隆二十五年……也故此,在小十五出生之前,甚至胎气还不知是否已经坐稳,就已经有了皇帝亲笔所书的诗句,预示太子将生……皇帝将对《易经》的笃信,已然融进了大清的命数里。

    也因此,选《易经》根基的这个“仪”字为婉兮的名号,更是皇帝穷竭心意所选的字啊。

    便是不懂《易经》之人,却也同样完全可以领会到皇帝的心意,因为只需知道那四个字——“母仪天下”,就够了。

    .

    同样在这道谕旨里,皇帝正式公开了十五阿哥颙琰的名字改字。

    “皇




十卷73、梦醒
    颁完了册立皇太子的谕旨,御座上八十五岁的老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去。

    眯起眼来,看这皇座宝殿,叫他忍不住想起六十一年前的这一天。

    六十一年前,也就是雍正十三年的九月初三日,皇帝正式登基,成为中国大清朝的乾隆皇帝。

    只是六十一年前的今天,他登基是在紫禁城的太和殿,在那天下都知晓的金銮殿上;而今天,他却特地选在了圆明园的勤政殿——勤政殿,依旧是秉承养心殿那“勤政亲贤”的用意,为皇帝在圆明园时处理政务之所。

    级别既不是大殿,更比紫禁城的太和殿低了许多。

    他不是不能回紫禁城,再坐太和殿来颁布这道旨意。

    他是特地这样安排,特地,将那太和殿的荣光,全都只留给他和婉兮的孩子去了。

    六十一年后的同一天,他亲自下旨,将自己的大位,将大清江山,都交给了他和婉兮的孩子。

    他终于可以卸下肩上这副重担,在他八十五岁的高龄,喘一口气,想想自己的未来了。

    不知是不是卸下重担松了一口气的缘故,还是八十五岁的他终究是年纪大了,他忽然在这一刻有些犯困。

    他便闭上了眼,提醒自己只准小小地偷一刻的闲。

    好在这御座之上,与臣工们隔着的距离不近,他这么小小闭一会眼,他们发现不了,嘿嘿……

    就这么迷瞪之际,他竟又莫名地回到了盛京老皇宫,回到了那株海棠树下。

    他看见那个女孩儿,正在急切地寻找着什么。

    可是他与她中间仿佛隔着一层雾霭,又或者一层透明的膜,他看不太清,也听不太清,他有些急了,用力向那雾霭撞过去。

    影影绰绰听见,那女孩儿的声音仿佛在水里一般,带着咕嘟咕嘟的回声说,“……你看见刚才那位大叔了么就在这儿,穿着皇帝的礼服袍的那个”

    &nb



十卷74、为君难
    ?“哦”皇帝转眸望过去。

    只见和硕礼亲王臣永恩,率王贝勒贝子公、内外文武大臣、及蒙古王公等,黑压压跪了一地。

    “礼亲王、众位王大臣,你们这是什么事儿啊”

    皇帝仿佛美梦未竟,咂咂嘴,带着一副迷蒙的模样望向众人。

    八十五啦,日理万机,宵旰图治,到了这一刻传位皇太子,是该收起自己这多年来的精明,露出衰老之态来啦。

    礼亲王永恩领班陈奏“奴才,和硕礼亲王臣永恩,率王贝勒贝子公、内外文武大臣、及蒙古王公等奏、钦惟我皇上治懋登咸。化隆熙洽”

    礼亲王说了一段称颂皇帝的话,辞藻华丽非凡,听得老皇帝都叹息着直点头。

    只是老皇帝眼中的一抹防备却并未因此消散。

    果然,在一大段的“起兴”之后,礼亲王终于进了正题“讵臣等管蠡之见,所能窥测万一。窃稽内禅之文,前史所载,休烈无闻,不足仰方今日。”

    礼亲王是说,古来那些大位禅让的故事,跟眼前的情形有所不同。

    这便是到这儿就打了个转折了。

    礼亲王接着道“然帝尧巽位七十三载;帝舜三十徵庸,三十在位,又三十三载,始行禅授,计年俱将百有余岁。我皇上握乾。阐坤珍。履帝位者六旬”

    礼亲王是说,尧帝在位七十三年;舜帝三十岁被任用,又过三十年继承大位,在位三十三之后才禅让下一位帝王,舜帝的寿数已经是一百多岁了而现在的乾隆爷,在位才六十年啊,寿数也才八十多岁而已,还不到效仿古代圣君,行这禅让之举。

    “犬马恋主之私,动于不自知,而发于不容已。以臣等区区恳款之心,合之薄海内外喁喁万众之心,益知天心之保佑,申命未有艾也。”

    &nb



十卷75、六百年来第一人
    皇帝收回目光,看向这面前黑压压跪了一地的宗室王公和文武大臣。

    这些人,就是整个大清的朝堂啊!

    他们看似在表达犬马恋主之心,看似在期望他一百岁之后再让位,可是说来说去,不过还是想以众人之力,再拦阻小十五登位!

    对于这执政六十年后归政储君的话,他这几十年来已经说了太多遍了,几乎每年新年、万寿前后,他都要絮絮叨叨地提上好几回……可是到了眼前,到了他选了自己六十一年前登基的日子,来正式宣告储君的时候儿,这些宗室王公、文武大臣们,还要一起黑压压跪倒在地,请他收回成命!

    ——原来这一场传位,终究比他想象的,还要难了十倍去。

    他面上平静无波,内心里却终究还是叹了口气。也许是因为大清的历史上还没有过大位禅让之事;

    甚或这古往今来啊,除了远古之时的尧帝舜帝,中国大一统之后所进行的内禅之事,往前算就是唐高祖李渊禅让给唐太宗李世民、唐睿宗李旦禅让给武则天、唐睿宗李旦禅让给儿子唐玄宗李隆基……

    再就是宋代在靖康之耻前后,宋徽宗禅让给儿子宋钦宗……

    从眼前往上数,最近的一次禅让都是五百年前了;若是论大一统之时的禅让,最近的一次都是六百七十年前的事了。

    太久远了,久远到现如今的大臣都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了。

    况且古时那些禅让之事的缘故总结起来,那都是在国家非常之期,不得不行的一种权位更迭。

    而此时,大清天下一统,并非内乱、战乱、割据之时,他将自己的大位内禅给小十五,与从前的那些次全都不是一回事。

    故此王公大臣们不能接受,仿佛也还说得过去。

    但是他心内明白,



第2732章 十卷76 独家秘方
    皇帝心下已如明镜儿一般,可是当着众人的面儿,却是打了个大大的呵欠。

    “好了,朕都知道了。朕乏了,你们先跪安吧。回头,朕自有旨意。”

    王公大臣们还有些不甘,皇帝朝和珅委屈地噘嘴,“和珅啊,你把朕刚刚儿说的话,再与他们重新宣谕一遍。朕是方才没说清楚么他们怎么都没听懂似的呀”

    和珅忙含笑道,“皇上放心,奴才听懂啦……奴才这就转谕众位王公大臣。”

    .

    众人散去,皇帝回到九洲清晏。

    午间小睡了一会子,醒来却反倒更觉疲惫。

    御膳房摆晚膳,皇帝一点儿胃口都没有,直叫撤了,都赏克食就是。

    皇帝特别叫将一碗冰糖桂蜜杏仁酪叫赏给皇太子去,“我听着他今儿也咳嗽了两声,这个润肺,叫他用了。”

    小太监如意脑子快,这便笑了,“今儿这蜂蜜的味儿,就是与往日不同呢。今儿的清甜淡雅,甜而不腻,奴才闻着都觉着心旷神怡。”

    皇帝瞪了他一眼,“还不快去”

    如意是小太监,可是架不住魏珠他们这些年的教导,故此也是知道皇上最心烦的时候儿,爱用青桂蜜做吃食。

    如意去赏克食了,不多时回来复职,却不是自己一个人儿回来的,竟多带了个人来。

    如意先进来回话,“回皇上,十五阿哥侧福晋来给皇上请安。”

    皇帝心下轻轻叹息一声,满意地点头,“叫进吧。”

    十五阿哥侧福晋,正是廿廿。

    乾隆五十五年正式指给十五阿哥,册封为十五阿哥的侧福晋,到今日已是五年过去了。

    廿廿进内请安,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道,“奴才替十五阿哥、福晋谢皇阿玛赏给克食的恩。十五阿哥便说,正巧儿他也有心意想要进给皇阿玛,这便叫奴才来了。”

    皇帝不自觉地抓着两根筷子,



第2733章 十卷77 都是叫他们给闹的
    福晋这些年身子不好,久在病中的缘故,脾气便也越发不好起来。

    故此身为儿媳妇,向皇上尽孝的担子,这便越发都落到她身上来。

    ——又或者,未必是她要主动承当这责任,原本以她自己的性子,她不想主动到皇上跟前去,毕竟嫡福晋还在呢。

    也或许还是因为皇上的缘故吧。

    皇上对她,就是要在所有的皇子皇孙福晋里,都是最好的。

    便如同当年以她一个钮祜禄家最没有地位的六房的清贫格格,却能被皇上亲选指配给了十五阿哥,而且是侧福晋开始,皇上对她便总是有些特别的。

    老人家对她这样好,她是自然而然就对老人家心生孝敬之心去了。

    .

    皇帝用完了饽饽,心情欢快了许多。

    廿廿亲自将碗筷收拾好,这才跪倒在地,代十五阿哥将奏本跪呈给了皇帝。

    皇帝接过来看罢,也是轻叹一声。

    颙琰在奏本内写:“子臣颙琰奏言:……臣知识梼昧。虽自幼读书,日侍慈颜,粗识典要,但年齿尚少,阅事日浅,于措施经纬、全体大用,夙夜省循,斯未能信。惴惴焉深,以弗克负荷为惧。”

    儿子虽然自幼读书,且每日都侍候在皇父您的身边,得以跟您学习治国之术。但是儿子终究还没能做到全都娴熟、明确,所以心下十分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不能担负起这样的大任来啊。

    “……臣既蒙恩册立,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暇,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敬俟我皇父期颐策衍,上仪庆成,惟时载颁成命,臣敢不敬谨祇承。”

    儿子蒙您将我册立为皇太子,儿子自然当谨慎地承担起储君的责任来。儿子每天侍奉在您身边问安、照顾饮食之余,还能得到您的教诲,儿子



第2734章 十卷78 扶着你,走稳了
    皇帝不由得目光放远,悠悠道,“那孩子,他说了什么呀”

    廿廿垂首恭敬道:“阿哥爷说,‘额涅您放心吧,总归凡事都有皇阿玛呢,儿子凡事都好,额涅在天上安然怡泰。’”

    皇帝轻轻阖上了眼,“那孩子,他那么说呀……”

    廿廿柔声道,“奴才在乾隆五十五年进了阿哥爷的所儿之前,阿哥爷是怎么说的,奴才不知道了;不过是自乾隆五十五年以来,五年了,奴才眼见耳闻着,阿哥爷是天天都这么说的。非独今日这一天。”

    皇帝默然长叹,“唉……”

    廿廿离去之时,日光西斜。

    廿廿停步回身,望向那明窗殿。

    透过玻璃明窗,廿廿看见皇帝独自一人盘腿坐在坐炕上,仿佛陷入了别人走不进的世界里,默然,却是静静微笑着。

    廿廿这才转回身来,悄然松了一口气下来。

    .

    一晚好眠,次日皇帝颁下谕旨:

    “昨日皇太子、宗室王公大臣上奏……朕逐加披阅,见其情词恳款,实皆出于至诚……”

    “皇太子、及臣工等日侍禁廷,渥承恩眷,胪诚吁恳,爱戴依恋,朕未尝不深鉴其诚悃。即天下臣民,外藩属国,饮和食德,久沐涵濡,实皆不愿朕即归政。”

    “但朕斋心默祷之意,精诚孚格。则朕初心焚香告天之语,转为不诚,是实难以听许,毋庸再行渎请!”

    朕明白,皇太子和臣工忠诚之意,朕也知道天下臣民、外藩属国也不希望朕归政。

    但是——归政乃是朕的初心,是朕焚香敬告上天的话,朕岂能自毁初心,对天不诚了去

    故此,朕是实在不能听你



十卷79、“孝仪皇后陵”
    忙完着立储的大事,九月初七日,皇帝便从圆明园挪到静宜园去住了。

    静宜园的位置在香山,正是当年第一次大金川之战前,皇帝修建碉楼、亲自训练云梯健锐营所在之地。

    此时九月,香山秋色最佳,驻跸静宜园中,自可尽揽香山秀色。

    九月——亦是一个特别的月份啊,可以静静坐在小园里,回忆一段远去的时光;回忆一个,曾在那特殊的时光里,独独陪伴在他身边的人。

    再过两天,就是那个人儿的生辰。他想躲开尘嚣,躲开宫廷内那些扰攘,只守着西山秋色,独自静忆时光。

    静宜园还有一重妙处:园如其名,山林幽静、景致宜人。

    最要紧是,没有群臣之乱耳,亦无披阅“渎请”之劳形。

    ——因为静宜园是建在山间,地方儿有限,故此皇帝每次驻跸静宜园行宫,都用不着带上皇子皇孙、满朝文武、军机大臣一同来。

    不像他驻跸圆明园、避暑山庄时候那样,虽说是出行,可其实是将整个朝廷都搬了同去。
1...629630631632633...7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