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好男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长兴村长

    因而也是带着一份诚意地道:“姐姐的确是应该找个男人成个家的了。我早已备好了礼品就等着喝姐姐的喜酒的呢!”

    娟姑娘则是一脸的激动,她早已暗暗地喜欢上了常惠,不为别的,只要能跟他在一起每天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她就心满意足的了,如今冷不妨听见桑丽华提起此事,仿佛一个做贼的小偷,一下子被人窥见了一样,脸一下子就红了半边,好半天才讷讷地说道:“感谢弟弟与嫂子的好意。我一个人,从小就被卖为奴仆,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况且,我也是弟弟赎我出来的。我当初就许下誓言,如果谁赎我出去,我将一辈子侍候他的……”

    她的话越说声音就越小,脸都涨得通红的。聪明的桑丽华这才明白了这些年她一直不嫁的用意,原来她也是看上常惠了,要一辈子服侍她。

    这些年与她的相处,她也知道娟姑娘心眼不错,待人体贴,自己有什么事她都无怨无悔的去干




第一四八章 赤地千里
    天上刮来一片乌云,地上也起风了。雨点终于飘飘洒洒地掉落下来。淅淅沥沥的,如丝,如梦,一滴一滴……

    “外舅,你怎么站在雨中”常惠惊讶地说道。只见桑道乐站在雨中,手托瓦钵。那雨丝落进瓦钵,一丝一丝,不声不响。

    “怪了!雨怎么又没了”桑丽华嚷叫起来,大伙都抬起头朝天空看去。只见天上云散月出,一轮明月格外苍白。

    桑道乐脸色骤变,垂下手,看了看瓦钵里,雨水都还没打湿钵底,又看看头顶的那轮白月,仰起脸,口里喃喃悲道:“月亮背瓜,大地开叉!这是要赤地千里啊!”

    “爹爹,为何要赤地千里”桑丽华不解地问道。

    桑道乐道:“你们还年轻,许多事情没有经历过,不懂啊。”桑道乐指着不远处的汾河说道“你们看这汾河,我跟你们说啊,往年的这个时候,这一片都是急流奔驰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浅滩,牛走过对岸去的时候,水连它们的脊背都没不过了。这年春上,已是一个多月不下雨的了。就是刚才,眼看着象是要下雨的样子,可是就洒了一点,地还没湿,这雨又过了。我今夜夜观星象,这月亮周围没有一丝阴影,就象背了一个圆圆的瓜一样的,今年必是一个大旱之年啊!”

    常惠心里一惊,如果真的是大旱之年,那就惨了!晋阳县有不少的农田都改成了桑田,本就缺粮,如此一来,粮食肯定跟金子一样的珍贵,岂不要了穷人的命

    不行,此事还得早作准备才是。整个作坊还有好几百人,关系到好几百户家庭的生计大事的呢!

    常惠便道:“外舅,我记得‘赤地千里’的下一句便是‘饿殍遍野’的,要是真的今年是大旱灾之年,那我们还真的得早作准备才是。”

    桑丽华问道:“你打算怎么做啊”

    常惠道:“现在往京城送货的船只,回来时都是空的,我看不妨在返途中买粮食回来收藏,以备无患。”

    赵夫人在门口听到了他们的谈话,道:“这抗旱的事,交给官府去办好了,我们操那么多心干嘛都别傻站着了,进屋子里说话吧。”

    于是,常惠等人进了屋坐下。赵夫人对常惠道:“你别信她爹的,一天到晚神秘兮兮的,搞得自己象个神仙似的。”

    桑道乐:“你们不相信那你们就等着瞧好了,看今年到底会不会大旱!”

    常惠便替老丈人帮腔道:“我们只是在做计划,万一真的大旱灾,我们晋阳县有不少的农田都改成了桑田,本就缺粮,如此一来,粮食肯定跟金子一样的珍贵,那穷人还怎么活啊就算是其它的人我们管不过来,但我们作坊有好几百号人,牵涉到好几百户家庭,这事我们不能不管啊!”

    赵夫人道:“要是没有发生旱灾,我们买那么多粮食到家里,又要吃到何年何月啊”

    常惠道:“这个没事,我们把粮食当薪水发给他们不就行了吗外舅,您觉得呢”

    桑道乐道:“今年旱灾是肯定的,但灾情有多严重我也说不上,不过,备些粮食这主意还是不错的,有备无患嘛!”

    常惠道:“好,趁着现在水路还能通航,我就先备个二十船只粮食到仓库里。”

    桑丽华道:“既然你们都说今年有大旱,要不要告诉县府也早作准备”

    常惠道:“这旱灾还是没影子的事,你现在就去跟人家说,谁信啊朝廷赈灾,必然是要有灾情才行的。”

    天气也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太阳像个泼了油的火球,悬在半空中,炙烤着大地。就连仅剩的一丝遮蔽的云彩,也在太阳的折腾中,飞灰烟灭。

    中了暑的知了躲在大树的肘腋下,热得也有气无力的喊叫着。龟裂的大地仿佛历经风霜后老人脸上的皱纹,那么清晰的深刻,那么无奈的哀伤。

    田野里的庄稼也在闷热的烤炉里中辗



第一四九章 赈灾(一)
    乡亲们看着这铺天盖日的蝗虫,一个个手足无措,嚎啕大哭起来。却不敢采取行动,去消灭蝗虫。

    常惠知道,这蝗虫就是蚂蚱,体内含有各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现代社会最喜欢食用的美食了,尤其是这种东亚飞蝗,用油一炸,味道可好吃了。

    常惠连忙喊道:“你们还愣着干嘛赶快捉蝗虫啊!”

    谁知道老百姓们不仅没有一个听他的,反而连同徐县令在内的人,全都跪下了,匍匐在地,嘴里在虔诚地祈祷。

    原来古代的老百姓都认为蝗虫是上天来惩罚自己的,因为得罪了它们,就是得罪神灵。所以尽管常惠在喊着要捕捉驱赶蝗虫,他们因为害怕触怒神明,都不敢动,更别说吃了。

    常惠也只能是不停地摇头,感叹古人的迂腐。他上前打了几只蝗虫,却硬生生地被张三给架住了,“常哥,不能打啊!神灵会震怒的!”

    这张三是一身的蛮力,竟然让常惠是动弹不得。眼看着这一大片蝗虫就把眼前的绿色的植物都啃食干净了,又飞往它处。这种蝗虫是东亚飞蝗,吃完庄稼就飞走了,留下一堆灾民在那儿欲哭无泪。

    这下好了!蝗灾过后,寸草不留,连抗旱也不用抗了。整个太原郡的灾情已成定局。粮食是一天一个价。

    外地来的灾民已开始在晋阳城聚集,毕竟这儿是太原郡郡所所在地。徐县令的头都大了。“常惠,这该怎么办啊”

    常惠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我外舅早就说过今年可能有旱灾,可是,当时我也没有太在意,我家良人还让我来提醒大人的,可我认为那是没有谱的事,就没有说了。毕竟就是朝廷赈灾,也得是在灾情发生后才能上报的。”

    徐县令道:“我们现在也是尽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也不要太自责了,这已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了。”

    常惠道:“不知道大人向朝廷禀报灾情的奏折递交上去了没有”

    徐县令道:“我早半个月就交了,希望朝廷能省繇轻赋,赈济贫乏。只是这一次灾情如此之严重,受灾郡县如此之广,怕是朝廷一时也为难,不知道去哪儿弄那么多的粮食过来。现在城中粮食是一天一个价,我正准备整顿一下,抓几个为首的,杀鸡儆猴。你觉得我们有必要这么做吗”

    常惠记起一则故事来,当年范仲淹主政临安时,他不但不去平抑物价,反而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每斗一百八十文。当时大家也都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临安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一见有利可图,就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临安。结果临安的粮食多得没地方放,价格很快就回落了,使临安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他于是连忙说道:“不可。”

    徐县令不解地问道:“这历朝历代,都是把灾年平抑粮价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的,怎么到了常掌柜这儿却说不妥”

    常惠道:“这大灾之年,灾民必然会流动。城里忽然多出这么多张口吃饭,如此,米价必然浮动。我们不应该去限制粮食的价格,而是应当鼓励商贩多去采购粮食回来,准备应对饥荒之年。粮食多了,价格自然就会回落了。晋阳县的老百姓这些年种桑养蚕也都赚了些钱,如今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粮食。要是我们有了粮食,就可以少饿死许多人。当然,对于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不应手软。”

    “你这样反其道而行之,能行吗”徐县令还是有些不放心。

    “我包你能成。”常惠看出徐县令心中仍有一丝疑虑,便鼓励他道。

    “



第一五O章 赈灾(二)
    桑记的仓库里。作坊的工人们与店铺的伙计们排队领着桑记发给他们的粮食。

    “大家都不要拥挤,点到谁的名字,就上来领。每人十石粮食,人人有份。”常惠宣布道。

    “感谢常掌柜,感谢桑老爷。”人们一个个感激涕零,特别是作坊里的人。蝗灾过后,桑叶也没有了,蚕茧也没有了,作坊的人都失业了。

    在这个大灾之年,一家还能领到十石粮食,省着点吃,这灾年就还能过去的了。这就是救命的粮啊。

    常惠对桑道乐道:“外舅,这儿发粮之事就交给你了,城外我们桑记赈灾施粥的粥棚已经搭好了,我还得弄些粮食过去。”

    桑道乐道:“好的,这儿就交给我好了。你去忙那边的事吧。”

    常惠便与张三拉了一马车的粮食赶到城外的灾民安置点。

    只见城外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又一个简易的棚子,里面挤满了从各地来的灾民。都是一个个拖家带口的,男女老幼,东一堆西一簇的,或坐或躺的。一个个衣衫褴褛、表情麻木。

    有一家四口人的动作吸引了常惠的目光。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也不知道从哪儿得来了一团干饭,他舍不得吃,递给了自己的母亲,母亲看了一眼,也舍不得吃,又递给了自己的婆婆。“君姑,这个你吃了吧。”

    她婆婆十分感动,接过来刚要咬,又看着呆在一旁边咽口水的儿子,干饭到了嘴边,又停住了,“儿子,你是这个家中的顶梁柱,你不能垮。这个你吃了吧。”又把一团干饭塞给了自己的儿子。

    那人叹了一口气,又将一团干饭掰开来,分成了四等份,一人给了一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眼前的这一幕,特别的温馨。

    常惠感动了,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眼里已悄悄噙着了泪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毕竟这世界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很多的亲情、友情的。

    这时,有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抱着了自己的腿,在那儿怯生生地叫“爹爹!”常惠反过头来一看,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妻子已带着常昊也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娟姑娘他们正与阿九等人朝着自己笑呢。哦,良宵也都来了。一家人都出动了,在这儿设了个粥棚,给灾民们施粥呢!

    常惠一把抱起了常花,在脸上亲了又亲,“乖,让爹爹再亲下你。”

    常花却躲开了,“爹爹,你的胡子扎人。”顿时把大家都逗笑了。

    张三便把粮食从马车上卸下来,搬到了粥棚里。

    粥棚前架了一口大锅,正在熬着粥。常惠将常花放了下来,拿起筷子,往粥里捞了一下,道:“嗯,粥不能太稀了,至少要这个样子。不然,人家吃到肚子里全是水,吃不饱就会饿死人的。”

    娟姑娘道:“知道啦,我们再怎么样也不会砸了桑记这块招牌的。只是这朝廷的赈灾粮还迟迟不下来,这儿又有这么多人,怕是免不了有人会饿肚子的。就是现在这情况,要不是有差役在这儿看着场面,我都担心会出乱子。”

    常惠听了,心头也是一惊,这坪里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估计有好几万人的,真要是乱起来,自己家人的安全都成问题的,不能再让她们到这儿来了。“你们几个,等会都回去吧,不要再来这儿的了,这里的事,我找下魏相,让他找人来施粥,我们只供粮食就行了。”

    “哦。知道了。”娟姑娘应了。

    常惠连忙去找魏相,商量桑记粥棚的接管之事。

    魏相一副无精打彩的样子,估计是这些天来累坏了。不过,一听常惠这么一说,他还是满口答应下来,并马上从难民中找人接管这事去了。

    那些流民愿意做这事的还是大有人在的,虽然累一些,但自己熬粥,至少自己吃饱是没问题的。

    常惠拉住了一个衙役,训斥道:“你们怎么不多干点事呢看把你们的书佐都累成什么样了走路都快摇摇晃晃的了。”

    那衙役道:“常掌柜,你还真冤枉我们了。魏书佐他这是没吃饱,饿的。”

    常惠道:“胡说。你们书佐管施粥还能自己饿肚子”

    那衙役道:“常掌柜,我真没骗你。我们书佐一家好几口人,全靠他一点薪俸在养着。这几个月,朝廷的薪俸一直没有发放,粮价又从八十钱一石涨到一千多钱一石了,哪里还揭得开锅啊!我们书佐要面子,不肯来当难民喝大棚粥。听人说,家里都三天没吃东西的



第一五一章 朝廷的大单(一)
    据载,公元前107年,由于武帝反击匈奴,前线将士伤亡惨重,国内财力耗费巨大,自此后大汉国势渐衰。而地方官吏滥征民力、加重赋敛之举层出不穷。再加此间水、旱、虫灾连续发生,许多农民终因失去土地而破产流亡。仅关东就出现流民二百余万口,无户籍之民达四十万众。太原郡旱、虫灾连续发生,流民也不少。

    绸缎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桑记、周记的都差不多。幸亏高端的市场受影响不大。不过,由于生产工具、掌握技术的织工人员的流动,好些作坊也学会了,竞争日趋激烈起来。

    如果没有自己手握核心的技术,打价格战就是唯一的市场选择。常惠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人,他看到过许多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就以苹果手机为例,它由于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站在了手机市场的最顶端,以不到20%的市场份额,占据了全世界手机利润的95%,一个公司拥有的现金储备比好多的国家拥有的储备还要多。

    常惠便想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发明一种新的引导潮流的高端丝绸产品出来,赚有钱人的钱。他决定从染料方面着手,增加一些新的颜色,而且这种产品做出来之后,技术很容易控制,不致于很快就流传出去。

    西汉的染料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矿石,一种是植物的花、果、根茎。但是,有些染色效果远不如现代的,除了那种丹砂染色的外,其它的都容易褪色。在水中洗几遍之后,跟初次染色就有了十分明显的差别。

    常惠觉得这是他可以改进的一个方向。于是,他跟家里人说了,也获得了家里人的支持。一个人不停地在作坊里研制新型的染料,有时候甚至做试验到好晚才回家。

    可是,又没有导师指导,自己也就是学过高中的化学,要生产出新型染料来谈何容易弄了好长一段时间,仍然没有进展,他也日夜忧郁不已。

    娟姑娘看得不忍心了,半是安慰半是心疼地道:“看你研制如此之难,好似奴生产一般。”

    常惠笑道:“还是你生孩子容易啊。”

    娟姑娘道:“怎见得我生孩子还容易?”

    常惠笑着指着娟姑娘隆起的肚子道:“你生孩子,是已经有孩子在你的肚里了。我研制新的染料,千头万绪的,现在肚里是没有货的,你说哪个容易啊”

    娟姑娘一听,就掩着嘴笑了,道:“说正经的,我们的孩子也快生了。你说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常惠答道:“是男是女都还不知道呢,就这么急着要取名字了啊”
1...3536373839...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