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孑与2

    张汤笑道:中大夫意欲清算云氏资财,为云氏重新订户,数这里的笸箩也就是了。

    一季桑蚕怕不是要出产一万束丝?

    这是去年的秋蚕的出产,今年听说云氏对桑蚕投入的更多,只会比去年多,不会比去年少。

    主父偃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看着张汤道:张公对云氏很熟悉吗?

    张汤笑道:云氏在上林苑开始修筑第一座木屋的时候,某家就与云氏相识。

    主父偃笑道:既然有张公照看,云氏料来无不妥之处。

    张汤轻笑一声,来到蚕笸箩跟前,瞅着肥胖的蚕在桑叶上游走淡淡的道:中大夫若能查出云氏不妥之处,记得告诉某家一声,大汉律法还不容张某徇私情。

    只是中大夫对民户的划分某家也觉得不妥,仅仅从表面来看,上户之家多为勋贵官宦,巨贾,豪强,这些人总有办法避开税务,他们得到太多,付出太少。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应该缴纳的赋税转嫁到中户身上,

    两层盘剥之下,而中户百姓往往求告无门,只能按照律法纳税,时日久了,中户百姓必然会变成下户,乃至于野人。

    某家以为,纳税的主力应该是上户而非中户,下户!

    主父偃笑道:一个制度的形成,总要先能施行下去,然后再看结果慢慢调整,如果一次到位,却不能实施,终究是空谈。

    张公只说上户,为何独独不提梁王,城阳王等诸侯?

    据某家所知,梁王府库金银珠贝堆积如山,堪比国库,城阳王占据齐地过半,有鱼盐之利,豪奢之处陛下亦不能及,张公何时能够打开这两座府库,某家就何时能够重新整顿上户,做到多者出而贫者入,最后达到天下大同的初愿。

    云氏致富在于生产,而非掠夺,中大夫在制定国策之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生产富国,掠夺瘠国,生产纳众人之力无中生有,让世上的货物,粮食多起来。

    而梁王,城阳王之流纳天下资财为一人用,夺百姓口中食专肥一人,仅此一点来看,高下立判!

    张汤并不在乎主父偃的攻击,他的官职较为主父偃高,虽说主父偃有一年四次升迁的恩宠,说到底还是根基太浅。

    而《推恩令一出,天下勋贵恨主父偃如恨寇仇,这样的人或许能够得用于一时,却不会长久。

    看罢桑蚕作坊,主父偃又被张汤带去了养鸡,养鸭子,养鹅,养猪,养羊的山脚。

    主父偃仅仅看了一眼羊群就皱眉道:此处已经离开了云氏地界!

    张汤笑道:陛下不许百姓占有上林苑之地,却准许百姓在上林苑自谋活路,羊群游走上林苑,索取者不过野草而已,并无占地之实,中大夫为何苛求焉?

    主父偃瞄了羊群一眼就对张汤道:羊不下三百!

    路过猪圈,主父偃再一次对张汤道:豕不下两百!

    张汤微笑不语,转瞬间两人来到了鸡舍,张汤笑道:却不知鸡鸭几何?

    主父偃长出一口气道:云氏竟然豪富至此!

    张汤大笑道:中大夫以为的豪奢,在云氏家主看来,不过是刚刚吃饱罢了。

    某家之所以处处维护云氏,一来是人才难得,与云氏亲近是为了就近监视,修正,免得他行差踏错。

    二来,某家也想看看云氏的少年家主,凭借麾下四百余仆妇童子能走到那一步,更想看看他说的共同富裕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主父偃再看看云氏池塘里的大鹅,鸭子,摇头道:某家自幼随父耕种,却看不懂云氏所作所为,难道说,只要大规模的饲养家禽就能致富?

    这些家禽每日消耗的粮食并非少数,一饮一啄之下,家禽多了,粮食却少了,云氏何来如许多的粮食饲养鸡豕?

    张汤摇头道:某家也没有看懂,云氏自去年秋收之后就再无购粮之举,而鸡豕数量却远比去年为多。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看他家里的粮食能否支撑到秋收,如果不能,则算不得好事。

    主父偃喟叹一声道:张公口口声声要我等待秋日再论云氏之事,难道就是为了一个答案吗?

    张汤无声的笑了一下,并不打算告诉主父偃,真正想看云氏生产过程跟结果的人,其实是陛下。

    陛下更想看跟随云氏一起饲养家禽,耕种土地的长门宫是否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不管主父偃想干什么,张汤都清楚的知道,一旦云氏的生产模式可以转嫁,并维持一定的效果,对大汉国的农事,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




第五章隔空传话
    一  第五章隔空传话

    官员最大的乐趣就是眼看着自己的竞争对手一步步走进泥沼而不自知。

    这比娶新妇,喝老酒,更让人心旷神怡。

    新的王朝自然是要有新的气象,官员去陈出新也是自然。

    职位就那么多,能少一个就少一个,是好事!

    章台宫的使者来云家拉鸡蛋,鹅蛋的时候,张汤,主父偃就在一边看着,云氏贾人张石忙着清算货物,计算售价。云家的大管事梁翁亲热的拉着使者的手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

    张汤,主父偃却很清楚的看到,使者原本轻飘飘的袖子猛地变沉了,使者笑着抖抖袍袖,袖子上那块明显的凸起就不见了。

    主父偃用肩膀顶顶张汤道:这应该有二两好银吧?见恶视而不见可不是你中尉府的风格。

    张汤笑道:某家刚刚交卸了中尉府的差事,还没有接廷尉府,如今正赋闲在家,名不正,言不顺,你让某家拿什么去管制?

    主父偃皱眉道:贪赃受贿,这也太猖狂了!

    张汤不以为然的道:云氏售卖鸡蛋,鹅蛋的售价已经比章台宫往日购买蛋类的价格低了四成,而这些货物全是新鲜的好货物,没有以次充好之嫌,人家买卖双方有点银钱来往,也是人之常情,某家不以为他们的行为触犯了律法。

    主父偃奇道:张公何时变得如此好说话了?

    张汤笑而不语。

    主父偃自然不会明白张汤心中的忧虑,当年在废除陈皇后的事情上,他张汤可是皇帝派处的马前卒。

    原以为陈皇后的下场除过一死之外再无它途。

    没想到陈阿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便犯下了巫蛊之祸,依旧平安逃脱不说,现在反而有重登皇后之位的可能,这让张汤如何不感到胆战心惊。

    好在陈皇后现在似乎很忙,没有对付他的意思,这个时候,张汤即便是再大胆,也不敢主动去撩拨重新获得皇帝恩宠的陈阿娇。

    主父偃只是瞄一眼拉钱的车子车辙的深度,就大致推算出来了这一次交易的成果。

    不由得咂舌道:十日交易一次,一次百万钱,一年下来三千余万

    张汤也羡慕的摇着头道:只有羡慕的份!

    农家如此赚钱?刚刚看到的一幕有些颠覆主父偃对农家的认知。

    张汤捋着胡须笑道:等云氏桑蚕上了蚕山,蚕茧进了缫丝房,你再来看,就会对云氏有一个新的认知。

    仅仅是饲养桑蚕跟家禽?

    张汤笑道:中大夫看到的就是某家看到的,确实只有桑蚕跟家禽!

    等家禽不再下蛋了,云氏又会大肆的售卖鸡鹅,那该是一笔多大的入息啊。

    就身家来说,不论是张汤还是主父偃都还在起步阶段,仕途开始的时候不能捞太多的钱财,这是官员们的共识。

    即便他们能预料到自己一定会大富大贵,也觉得没有法子跟云氏这种发财速度相媲美。

    阿娇的四轮马车路过云氏,车夫昂首挺胸的坐在前面,全身被华丽的斗篷包裹着,稍微抖抖缰绳,拉车的四匹挽马就扬蹄飞奔,在八个甲士骑兵的护卫下轰隆隆的驶进了长门宫。

    马车整体为黑色,车厢上镶嵌着两朵巨大的金丝牡丹,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装饰,只是整体宏大的设计,坚固的包铁车轮,寒光烁烁的凸出轮轴,让这辆马车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洪荒猛兽。

    本来还有龙凤文饰的,被特立独行的阿娇完全给否定了,她对马车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表现出神威如狱的高贵感,让别人一看到马车就必须知道她是大汉国最高贵的女人。

    云琅对阿娇的这个要求非常的反对一个女子的座驾难道不该是将好看,美丽放在第一位吗?

    但是,没人能让阿娇改变主意,东方朔自持口舌如簧,向去劝解一下,希望阿娇能改变主意。

    可惜,回来的时候脑袋上有好大一个包,且悲愤莫名,能用礼器打人的女子,普天下只有阿娇一个。

    于是,整个冬天里,这辆马车不断地修造成功,又不断地被拆掉,然后继续修造。

    直到成了这种带有浓烈玄幻风的样子,才算是被阿娇接受了。

    有了这辆马车,数年来从未离开长门宫一步的阿娇,乘坐这辆马车走遍了长安三辅

    这辆马车因为受限于长安的道路,整体不是很大,因为有了云琅参与设计,他将这辆马车内部当做飞机机舱来弄,小小的空间里,每一个物件都一专多能。

    甚至连洗浴设备都有,虽然只能勉强容纳一人,阿娇却欢喜的无以复加。

    最重要的是,这辆马车因为装了很多弹簧减震,即便是在疾驰中,独立于车架的车厢也感受不到多少震动。

    当然,这也仅限于大汉的条件,即便是后世的拖拉机也比这辆马车好了很多

    云琅自然是不满意的,阿娇却非常的满意,凡是乘坐过大汉马车的人没有不满意的。

    云琅笑的很开心,因为他发现,阿娇实在是一个太好的产品代言人

    这样的马车放在后世卖五百万估计会被人家砍死,放在大汉,就千值万值了。

    这种最初级的工业产品,在大汉国简直就是抢钱的利器。

    只要是奢侈品,在大汉国根本就不愁没有销路,富豪们为了显摆,能把自家的丝绸挂在树林子上,还一挂就是十里。

    更有富豪为了显摆自家的豪奢,把美女蒸熟了端上饭桌,显摆自家美女如云(出自石崇,王恺斗富)

    现在有了能真正彰显他们身份的超级马车,哪里还有不快快入手的道理。

    这就是咱们的军费?霍去病瞅着阿娇的大马车滚滚而去,眼中满是欢喜。

    云琅瞅着依旧在旷野中训练的骑兵淡淡的道:大汉国对战死军人的抚恤配不上这些猛士。

    霍去病笑道:我收到的所有赏赐都可以分给兄弟们。

    云琅叹息一声道:你舅舅是这么做的,可是,他受到的诟病也是最多的,给穷困的军卒分配一点财物而已,竟然也能被人扣上邀买人心的帽子。

    人家公孙敖就没有获得的每一个钱的赏赐都拿回家。

    李敢皱眉道:大部分将领都是如此,我父亲也只分给亲厚的军卒一点财物,绝对不会是全部。

    曹襄笑道:我们有钱哈哈哈哈哈,看不顺眼的就给耶耶闭上嘴,敢乱说话,看耶耶不打掉他的满嘴牙。

    因此,我们的军队数量就绝对不能多,我觉得以后以三千人为限最好。云琅笑道。

    霍去病摇摇头道:不成,想独立组成一军,非五千人不成军,只有军队的数量达到这个级别,我们才能独立面对任何敌人,剩下的,无非就是进退二字罢了。

    云琅笑道:我无所谓,三千只羊是赶,五千只羊也是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你觉得自己统御五千不一样的大军不会招来麻烦,你想要更多的军队我也没意见。

    曹襄见霍去病几人把目光放在他身上,不由得有些慌乱,连连摆手道:不成,不成,我不敢见陛下!

    霍去病想了一下道:此事以后再说,反正我们现在只有一千三百人,如果打出效果来了,陛下应该不会反对。

    云琅,霍去病,曹襄,李敢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特意避开人,因此,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刘彻的耳朵里。

    刘彻看到这些被写在竹简上的话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看完这些话,刘彻笑的很厉害。

    写密奏的人很有纪实精神,不但一个字都没改动,还特意描述了他们四人说这话的环境跟表情,语气。

    看了这道密奏,很容易想象出四人站在高坡上的样子。

    想要一军?还担心朕猜忌?还要弄一支不一样的军队?就凭你们,还没资格让朕猜忌。

    朕唯恐自己的大军不够强悍,朕唯恐自己的将军不够勇猛!至于猜忌,且等你们露出不臣之心的苗头,朕再猜忌不迟!

    刘彻做完决定,就把密奏丢到一边,继续研判眼前的奏折。

    这封奏折是卫青从右北平快马送来的军报。

    军报上的消息算不得好,卫青在军报中说,右北平的匈奴人已经离开了,大军在右北平继续留着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他希望大军能够转道云中,攻击匈奴王中,最富庶的白羊王与楼烦王,只有夺取白羊王,楼烦王两王手中的数百万头牲畜,才能弥补去年冬日左谷蠡王对雁门,上郡,太原三郡侵扰的损失。

    他在军报中详细的分析了目前的态势,所有匈奴人都认为大汉的大军一定会去找寻左谷蠡王的麻烦,不如趁这个机会全力进攻白羊王,楼烦王,彻底的占领水草丰美的河套之地,让朔方郡这个顶在最前面的大汉国土,从虚置到真正变成现实。

    刘彻把卫青的奏章在脑海中过一遍,很想找一些人来商量一下,就在话语吐口的那一瞬间,刘彻改变了主意,在军报上批注了一个大大的可字。

    然后对站在门外的宦官隋越道:阿娇的马车不错,命东方朔给朕也造一辆!



第六章统一战线
    第六章统一战线

    霍去病跟云琅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比较重要的事情这个行为习惯。

    大汉人很多时候都是大嘴巴,在这个缺少资讯的世界里,想要吸引别人注意,你就要说点别人不知道的。

    所以,只要他们知道,哪怕是仅仅知道一星半点都会说的满世界人都知道。
1...114115116117118...7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