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孑与2
说是军寨,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土城,城墙高不过一丈,周围不足三里,背靠长城,面对白登山,将城墙与白登山之间的狭窄山谷,塞得满满当当。
谢长川是一个极为粗豪的汉子,满脸的胡须快把眼睛嘴巴都给淹没了。
云中三校尉,东西两校尉都是读过书的人,唯有这位中部校尉谢长川是从厮杀汉一路走到今日的。
此人虽然粗豪,却不是笨蛋,卫青的锋芒还不是他一个中部校尉敢造次的。
他可以选择避而不见,一旦见了面,就必须给足霍去病,云琅,曹襄,李敢一行人礼数。
骑都尉也是校尉阶层,霍去病因为麾下的甲士太多,已经脱离了校尉这个阶层,算是混进了名号将军阵列,不论实际权利有多大,到底是将军,只是谢长川一上来就用下官之礼拜见霍去病,这就有些奇怪了。
霍去病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谢长川一拜后,眯缝着眼睛道:我的生死我自己负责,校尉不必多想。
我舅父也是从厮杀汉一跃而成为彻侯,对于疆场并不陌生,不会因为水战死了,就来找你的麻烦。
谢长川看了一眼传令官,传令官立刻把嘴巴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了两句。
听完传令官的耳语,谢长川拍拍厚厚的原木拼成的桌子大笑道:果然家风蔚然,我老谢佩服,佩服。
既然小将军要求去钩子山,老谢我没有不允的道理,不过呢,我们把话说在前头。
钩子山上已经有十一年没有人驻守了。
之所以没有人驻守,其原因就在于这座山不好长期驻守,不论是我大汉驻军,还是匈奴驻军,驻守钩子山的军队下场都不好。
据我所知,先帝时期,彭氏长子彭翰率军两千驻守钩子山,一共驻守了一百三十一天,算是驻守钩子山时间最长的人。
只是最后被匈奴人趁着秋日放火烧山,连彭翰自己一下一千一百五十人,全部葬身火海。
自从彭翰死后,钩子山上基本上就不留大军长期驻守,成为匈奴与我大汉斥候交锋之地。
如果小将军一定要驻守钩子山,其中的缘由,某家一定要给小将军说清楚。
第五集始皇陵的亲兄弟
第五集始皇陵的亲兄弟
土蛋一样的谢长川玩弄起计谋来,同样的老套。
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在霍去病,云琅这些人眼中根本就不值一提。
什么叫把事情说清楚就跟他无关了?
明明想要把霍去病这群人安排去钩子山,却不愿意明说,非要让霍去病他们自己提出来才答应。
最可笑的是谢长川居然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角度跟霍去病谈话,从而达到将他从这个计谋中解脱出来的目的。
云中三校尉是什么官职?
他们大汉朝最重要的武职,之所以被划定为校尉,原因就是为了不彰显云中三校尉的地位。
这三个职位之重要,连朝廷都忌惮,仅仅谢长川麾下就有整整一军三万五千人!
全部都是正兵,还不包括数量达到六万之多的民夫,整个云中中部校尉属下,就有十万青壮供他调动。
不仅仅如此,中部校尉的防御范围极广,谢长川手中不仅仅有军权,同样有权利去管理边地的百姓,虽然这里的百姓大多为罪囚,却让他的话语权变得更加有威严。
如果不是因为是四战之地,谢长川在这里的权力甚至比一般的封国还要强大一些。
有这样权力的人在霍去病这个小将面前低声下气的,怎么可能会有好心眼?
霍去病很不习惯跟人兜圈子,既然谢长川已经做小做到了这个地步,就直言问道:是谁要我们一定驻守钩子山的?
谢长川直起身子,也不再假装卑微,背着手淡淡的道:本帅要你们去驻守钩子山,你们以为如何?
霍去病长吸一口气拱手道:末将遵命!
谢长川烦躁的挥挥手道:那就去吧!
曹襄临出门的时候笑着对谢长川道:大帅的家眷应该都在长安城吧?
不知大帅去年新生的儿子什么时候也送去长安城?
谢长川神色淡淡的道:已经送去了,母子二人都去了,怎么,侯爷对某家丑陋的妾室也有兴趣?
曹襄长出一口气道:如此甚好,假如大帅心中没有羁绊,某家未必有胆量去钩子山屯驻。
谢长川冷冷的看着曹襄道:某家在白登山征战了二十一年,从未眼看着自己的袍泽陷入绝境而袖手旁观,这也是某家之所以能在白登山执掌大权六年而无人反对的原因所在。
霍去病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谢长川道:你当我是生死袍泽,我就当你是骨肉兄弟,你当我为可以哄骗的傻子,我就当你为一生寇仇!
谢长川闻言笑道:非常的公平!
云琅笑着朝谢长川点点头就离开了土城。
看的出来,谢长川这人虽然没有读过书,却不是一个傻子,相反,这是很聪明的人。
钩子山本身就是白登山防御圈上的一个弱点,就山高来说,这座山甚至比白登山还要高大一些,站在钩子山主峰上可以俯视白登山平坦的山顶。
当年,太祖高皇帝剩余的十七万大军就是被匈奴王冒顿困在这片平坦的山顶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据说,东面的匈奴人全部骑着白马,南边的匈奴人全部骑着黑马,西边的匈奴人全部骑着花马,北边的匈奴人全部骑着红马。
只要站在山顶,看看四面平坦的草原,就能想象当年站在这片草原上的匈奴人的声势该是如何的浩大。
如果不是陈平想出来贿赂冒顿阏氏的主意,太祖高皇帝想要从这里脱身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云琅站在钩子山上瞅着远处的草海子,一道白亮亮的小河将草原劈成两半,那里是匈奴人的地盘,远远望去,半青半黄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牛羊,不时地有匈奴人小股的骑兵在草原上游荡。
草原上只要出现牛羊,时间就会立刻慢下来,地上的牛羊似乎随着天上的白云慢慢的游荡,如果唱一首动人的情歌,这就是人间仙境!
云琅现在很希望刘陵就在那边,只可惜这种就是一个幻想,根据大军探报得知,对面的匈奴王并非单于,而是匈奴左贤王於单,也就是匈奴军臣单于的长子。
匈奴左贤王乃是单于第一继承人,一般都由单于长子就任,比如於单。
云琅记不清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最后的命运,只知道有伊秩斜这位左谷蠡王,他这个左贤王的下场应该不会好到那里去。
上一次在上林苑见到的匈奴人最终都成了尸体,现在,终于看到了原生态的匈奴人,这让云琅非常的兴奋。
在他的印象中,一般是武器占优,智慧占优的种族一般就会横推原始的种族。
但是这一点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草原上的蛮族从来没有在文明上胜过中原帝国,然后,他们却祸害了中原帝国整整数千年。
似乎,可能,也许,中原帝国很不适应去面对那些依靠强横的**去抢,去夺,去征战四方的蛮人。
当然,这也跟文明的优势不够大有关,当火器大行其道之后,蛮人最终沦落成了这个世界最悲惨的民族,大部分落后的民族莫不是当初最骁勇善战的民族。
在看到钩子山第一眼的时候,云琅就想发笑。
这座山与他见过的所有山脉都不同,之所以叫做钩子山,原因就是整座山的形状像一只钩子。如果说的形象一点,就像是一个马蹄形的山脉,被一只狗从中间咬了一口,就变成了一轮弯月。
山长成什么模样其实并不可笑,云琅之所以会笑,是因为对面的白登山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森林,而这座钩子山上只有不多的一些树木,而且,树木都不大。
最重要的是,这座山脉与白登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白登山郁郁葱葱,钩子山上草木枯黄,即便是已经到了春日,这里依旧草木枯黄,见不到半点生气。
骑都尉的军卒们用铁锹熟练地向下挖水井,已经掘地三尺了,翻上来土依旧是干燥的。
这就说明,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地下水。
同样的黄土层,几乎一样的地势,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即便是钩子山下也没有挖出什么泉水来。
而就在离开钩子山一里地外,只要往下挖五尺深,黄土就变成了泥土,如果继续向下挖,一定会挖出水来的。
如果说钩子山跟那座山想象,云琅以为除过始皇陵之外再无其他。
背山,面水,这就是皇陵最基础的要求
他重重的在钩子山上踩了几脚,觉得那位让大汉恐惧了数十年的草原霸主,应该就躺在这里。
这就是经验的重要性,云琅有了始皇陵作为参考物,他就能散发性的想到这里的秘密。
霍去病一遍又一遍的在钩子山上巡梭,最后得出的结果并不好,这座山就不是一座适合屯兵作战的好地方。
没有水源只是其一,没有木料,没有石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了水源,还能利用山下的小河,如果没有了木料跟石头,骑都尉想要修建营寨,利用投石机就成了泡影。
这是霍去病所不能容忍的,既然是驻守,那么一定会引来匈奴人强攻的,没有了大型器械的帮助,这对固守一片单薄山脊的大汉军队来说非常的不利。
他绝对不是一个希望自家兄弟去用血肉抵抗匈奴军队的人。
如果我们屯兵山上,一旦发现匈奴人到来,就从山上冲下来,定能杀他个落花流水。曹襄有些兴奋。
他也知道这个主意应该不是一个好主意,只是看到霍去病眉头紧锁,云琅神游物外,就必须开口说话,不管行不行,先抛砖引玉再说。
第六章骑都尉的目标
第六章骑都尉的目标
大汉时代的环境自然是没的说,不论是骊山脚下还是白登山脚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荒凉依旧是这个时代环境的主旋律。
骊山脚下的云氏庄园,因为有了老虎,所以没有狼群愿意来,即便是彪悍的白狼,它也只会出现在骊山的后山,后来因为进入骊山采煤的人多了,它们又搬家去了大山深处。
白登山不一样,只要云琅愿意学两声狼叫,荒原里总有回应的狼叫传来。
钩子山,不具备任何固守的价值。霍去病对曹襄的话就像是没有听见。
必须要守住啊!云琅似乎同意了曹襄的意见,这让霍去病有些奇怪。
云琅看看曹襄道:以前啊,也有人跟你是一个想法,结果他丢了一个重要的叫做街亭的关隘,最后被他的主将给砍头了。
曹襄想了良久摇头道:没听说过。
霍去病也疑惑的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他们自然是不知道的,云琅也没有想着跟他们解释这件事。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冒顿的坟墓就在我们的脚下。云琅喝了一口水小声道。
霍去病蹭的站起来搬着云琅的肩膀急促的道:兹事体大,这事不可轻易说出口。
曹襄,李敢也迅速的围拢过来,准备听云琅的解释。
大汉跟匈奴都认定冒顿的坟墓就在白登山,所以才会连年征战是也不是?
霍去病连连点头道:没错,此事已经成为事实,无需多说,你只要告诉我为什么你会认为冒顿的坟墓就在钩子山!
云琅笑道:但凡是帝王陵寝,一般都会修在背山面水向阳的好地段上。
你们只要看看钩子山就会知晓,对面的白登山不过是钩子山陵墓的一个花园罢了。
按照书上所说,大汉皇帝乃是一条赤龙,那么,冒顿这个大匈奴皇帝就是一头黑龙。
这个概念据我所知,就连匈奴人都是承认的,黑龙在白登山击败了赤龙,所以,冒顿将坟墓选在这片让他建立了平生最大功业的地方没什么错误。
霍去病皱眉道:这不过是风水之说,不足为信!
云琅指指脚下丰茂的草木,又指指钩子山上枯黄的草木道:这片地方跟钩子山有什么不同?
曹襄抓抓脑袋道:这边草木已经开始发芽,泛绿,生机勃勃,那边的草木枯黄一片似乎长得并不算好。
长得不好的原因就是没有水。霍去病也皱眉道。
云琅轻笑一声道:我刚才看了一下,钩子山与白登山的土质都是相同的,如果没有中间的这条河,很久以前他们甚至可能是一体的。
所以没道理,白登山上流水潺潺,钩子山上就一滴水都看不见。
我又仔细翻看了白登山的一些记录,尤其是太祖高皇帝北征之时的记录。
结果呢,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当年,钩子山与白登山都在匈奴的包围之中,钩子山上自然也有我大汉军卒,可是,那些记录中从未提到过钩子山缺水这件事。
所以我就猜想,钩子山以前是不缺水的,只因为有人挖断了钩子山的水脉,才导致钩子山如此干旱。
如果从河水这边挖掘,因为地势低的缘故,钩子山上的水脉是挖不断的。
只有从东边的高地处挖掘,才有可能挖断钩子山的水脉。
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谁能如此大兴土木,谁又能有资格如此大兴土木呢,只有冒顿!
曹襄双眼冒光直勾勾的瞅着钩子山道:也只有挖断水脉之后,再填土,而后再用三十万匹战马踩踏过后,才能彻底地截断水脉。
霍去病笑道:我们现在接到的军令就是固守钩子山,这是没得选的事情,如此说来,我们应该将防御重点选在东边?
云琅摇头道:要合理啊,东边那个地方地势开阔,正是人家匈奴人的主战场,我们把军寨扎在那里岂不是送羊入虎口么?还是选在西边,跟白登山护卫犄角比较好,在没有彻底探明东边那片草地下面就是冒顿坟墓之前,我们最好保密,什么话都不要说。
李敢瓮声瓮气的道:这么一来,事情又回到了原点,我们没有水源,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