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花影
太后闻言却微微皱起眉头。
“唉,哀家倒也想听弘安师父讲授,只是自八月开始,弘安师父就闭关了!”徐太后忧虑道:“哀家虽贵为太后,但弘安师父已经传了信出来要闭关八十一天,哀家哪里能叨扰她!”
弘安师父从八月初一日开始闭关修行,不再接见任何香客。
这个消息放出来,众信徒虽大为吃惊,却都无可奈何。倒是傅锦仪心里暗暗佩服弘安,她进京城短短数月,名利双收不说,还隐隐威胁到从明觉寺主持到首席大弟子、甚至是北党领袖善秀和尚的地位!这风头已经出够了,她若不想立即迎接善秀师父的挑战,就该给自己一段时间韬光养晦、避其锋芒。
“您不说我倒忘了。”林氏轻声道:“说起师父闭关,臣妇还有一事要特意向太后娘娘禀报!”
“哦”徐太后来了兴致:“明觉寺里又要开什么法会吗”
“却不是开法会。”林氏垂眸答道:“弘安师父闭关之前,挂念着跟随她修行的香客们,还在臣妇面前提到了太后娘娘诚心向佛、可惜这八十一天里都不能进宫拜见您了。弘安师父为香客们着想,特意在闭关前和席下的几个大弟子连夜做了好几个箱笼的符纸,分送平日里往来的香客,并托臣妇带一盒子进献给太后娘娘。”
林氏说着从身后随侍的心腹手上接过一只藏青色锦盒。
徐太后忙抬眼去瞧。
只见锦盒里躺着厚厚一沓明黄色的灵符,有平安符、往生咒、镇宅符之类,上头多刻着万字不断头祥纹,工艺既精湛,且用金粉涂面,望之熠熠生辉。
徐太后本就向佛,见了这些东西果然喜欢,连连对林氏道谢。
林氏拿出的这些东西,倒还真是弘安大师赠送的。
弘安大师领众多弟子入驻明觉寺,是有备而来,闭关的决定更是有她自己的目的。因此在闭关之前,为了不失去香客们的仰慕,她特意制出灵符分送各家。
她抛出的这些符纸,大多赠送给了如安定侯府这样捐了巨额香火钱、又真心实意想学佛的贵妇人们,宫中太后、皇后等自然也留下一部分,命令林氏方便的时候带进宫中进献给各位主子。
林氏对徐太后献的符纸,也都是如她所说是弘安师父和弟子们亲手制出来的。
只是林氏接下去的话,可就不是弘安师
父吩咐的了。
“这一盒子灵符因是进献给您的,故而做的更精致些,还有别家的,如我们自己用的,就不是这般精美了。”林氏特意趋前朝太后禀报道:“还有晋国公府的老太君,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特意遣人去了明觉寺里,想求一盒子灵符。可惜弘安师父制出来的本就不多,这家送一些那家送一些,最后还没轮到晋国公府,就被前头的人抢夺一空了。”
徐太后正忙着观摩那些灵符,听林氏这样说,随口道:“晋国公府怎地得不着灵符”
“太后娘娘有所不知,这弘安师父不看重香火钱,最重人的诚心,晋国公府捐的钱虽多,可惜府中老太君念佛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又不爱吃素食,不喜欢去寺庙里借住,因此没能分到灵符。”傅锦仪微笑着接了话。
她陪太后、林氏坐了有半个时辰,按理说早该撑不住了;好在太后所居的寝殿里捧了三个冰盆子,还有宫女们费心费力地打扇子,屋里清凉一片,没有半分热气;再则她为了今日事成,特意带了冰片、瑞脑、薄荷等调制成的提神静气的药丸,藏在手持的小冰炉子里,外人也瞧不出来。
她觉着自己还能坚持不少时候。
“哦原来是这样。”徐太后细细地翻看灵符,一壁道:“哀家那个嫡母是个贪图安逸的人,吃不了苦,想来也知道她不能和太夫人一样住进寺庙里吃斋念佛。罢了,太夫人带给我的这一盒子里足有几百张,就分出一百张来送去晋国公府吧。”
说着招手传来两个贴身的女官。
两位女官上来接了盒子就要退下,傅锦仪却道:“太后娘娘多虑了。晋国公府的老太君一心向佛,虽不喜欢吃斋,但也是明觉寺里的常客。老太君高价求购弘安师父的灵符,明觉寺里有几位和老太君交好的师父,听说后就四处求人,到底东拼西凑弄来一些。如今老太君手里也收了上百张灵符,想来是不缺的了。”
徐太后听了先是点头,随后却又面露不悦。
晋国公府总能干出些跌面子的事儿,偏偏自己还不明白……旁的府邸都是靠着诚心供奉佛祖、吃素食做善事,得到了弘安师父的赏识,赠送了不少灵符去;她们倒好,得不着灵符就拿钱砸!和她们交好的那些师父,也都是喜欢勒索香客、在外头名声不大好的,不是什么德高望重之辈!
也不知这一回为了求一百张符纸,她那个嫡母又花了多少钱!弘安师父第一次亲手制作灵符,平日
第六十三章:不成也得成
徐太后兀自置气,她如何不明白,这个回话的宫女私底下可不知收了晋国公府多少的好处,这才胆敢欺瞒她!
说到底都怪晋国公府不争气啊!
傅锦仪和林氏都不敢说话。等其余的女官们捧着装灵符的锦盒退下了,傅锦仪小心翼翼道:“太后娘娘,这事儿倒不能全怪晋国公府,怪只怪如今弘安师父的名声太响亮,外头一张灵符炒成了天价。且……臣妇听说,晋国公府老太君求灵符,的确是遇上了麻烦事,不得不用的。”
“哦”徐太后冷哼:“晋国公府的麻烦事还少么”
徐太后只是在气头上,顺口一说,并非真心要问傅锦仪。
这安定侯府和晋国公府是仇家,晋国公府真有了麻烦,人家安定侯府都要乐得合不拢嘴了!
傅锦仪却似乎听不出来太后的意思,赔笑回禀道:“臣妇听说,老太君求的符纸之所以这般昂贵,是因着她不是求平安符和镇宅符之类,而是求驱鬼符。弘安师父本就不以驱鬼擅长,驱鬼符虽然也制了一些,但数量甚少。因为量少而老太君要的又多,不得不出了高价……臣妇窃以为,这一回的事情不能怪罪老太君挥霍钱财!”
徐太后本懒得听她说,可这话一出来,太后倒是挑了挑眉。
“驱鬼晋国公府里有鬼”徐太后面露鄙夷。
“鬼神来自人心,有些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太君这是求个安心。”傅锦仪解释道:“至于晋国公府里有没有鬼……臣妇这个就不知道了。”
徐太后却更是气得脸色铁青。
“哼,祈福也就罢了,她还敢装神弄鬼!”太后喘着气道。
大秦的贵妇们,但凡是喜欢佛法的,平日里祈个福都很正常,连宫里的嫔妃也热衷于给皇帝和太后祈福。但驱鬼么……
若没有切实的麻烦,驱鬼可不是什么好事,传出去了,外人还以为你家的宅子有问题、或者你家做了什么亏心事!
晋国公府太夫人身份何等尊贵,还是当今太后的嫡母!正经的吃斋念佛不做,反倒热衷驱鬼,难怪太后听了会动怒。
徐太后深觉,这晋国公府必须要管管了。
“你们退下吧,哀家乏了。”徐太后心情不佳,挥手赶人。
傅锦仪和林氏两人既是晋国公府的仇家,如今徐太后要管束自己的娘家,自然不能让这婆媳两个看笑话;再则,自家的家务事,也不愿意让外人知道,她遂命令这两人退下。
傅锦仪和林氏对视一眼,都恭恭敬敬地站起来,行礼告退。
早有轿子在外头等着接两人。
傅锦仪和林氏一前一后上了轿子,一路静悄悄地无言以对,等出了宫门换上自家的马车,傅锦仪才拉了林氏的手,迫不及待道:“这
回看着太后的样子,该是成了吧”
林氏身上出了好几层的汗,正费力地将外头的朝服解下来。她大口地喘着气,道:“太后娘娘是皇室的主子,也是咱们的主子,成不成地,咱们可不敢揣测。”说罢又灌了一大口凉茶。
傅锦仪也捧了凉茶喝。
两人折腾半晌,都换上了明觉寺里轻薄透气的僧衣,总算凉快了。傅锦仪用湿帕子抹着满头的汗,道:“就算不成,我也能让她成!咱们不指望着太后娘娘做什么,只要她去查晋国公府求购驱鬼符的事情,她就能发现……哼,我可是动用了徐策留给我的人,把李氏高价求购的那一盒子灵符都换成了驱鬼符!旁的地方,也都安排妥当了,只等着太后娘娘亲眼去看……我倒要看看,等太后娘娘发现了那个秘密,那李氏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
她和林氏费尽力气进宫这一趟,真的是为着正事的。
这事儿还要从花朝送来的那个消息说起。
花朝找到了李氏曾购买镇鬼符的线索,以此怀疑李氏当年对死去的何夫人做了亏心事。可傅锦仪若是想利用这个消息,直接将此事禀报给徐太后是万万不成的。
根本没有切实的证据,只是花朝一力推测,就算徐太后什么都知道了,也只会认为是她们安定侯府公报私仇,诬陷李氏。再则,李氏就算真购买了镇鬼符那又能说明什么李氏大可随意找一个借口,晋国公府这样的名门望族多少会牵扯人命官司,从里头挑一个死人出来推说是给对方镇鬼的,徐太后又能怀疑什么
横冲直撞不是办法,傅锦仪必须另辟蹊径。
她想到的主意,说来简单,做起来的条件却十分苛刻。
七月底正值弘安师父的灵符放出来、众贵妇们争相抢夺之时。而晋国公府的老太君砸钱抢符纸的事儿,倒是真的。
唯一不同的是,李氏求购的是平安符,并非驱鬼符。
李氏求购平安符只是因为晋国公府这一年不顺遂,她想求佛祖庇佑,转个时运。傅锦仪派出去的人打探到了李氏的动向后,她给花朝传了一封信,命令花朝亲自动手。
将李氏求购回府的那一盒子灵符,换成先前预备好的镇鬼符。
有本事在晋国公府里动手脚的,也只有花朝了。既出身暗卫武艺高强,又曾在晋国公府住过……天底下可再没有这样的人了。
而这还不算最难。
真正难办的是如何求到出自弘安大师手笔的驱鬼符。
&
第六十四章:哀家要看的是灵符!
李氏这段日子被徐太后敲打地狠了,倒是学聪明了,一瞬间听出了徐太后话中带话。
徐太后这是试探的意思!晋国公府犯的那些错,哪一桩都离不开一个“恃宠而骄”。因为仗着大将军的功绩,才敢一次又一次地冒犯皇室;仗着国丈的身份,才自以为是地以为圣上是自家的亲戚,圣上要念着情分云云……
徐太后不止一次地申斥李氏,告诉她皇室就是皇室,徐家是皇室的奴才,这一点不会改变!
既然是奴才,犯了错还谈什么功绩
“太后娘娘,臣妇绝不敢有这样的念头!”李氏慌忙回答道:“晋国公府虽然有功,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晋国公府犯了错就是该罚的,太后娘娘念在血缘的情分上每每宽宏大量,已经是莫大的仁慈了!”
徐太后这才微微点头。
“你们明白就好!”她冷声道。
李氏战战兢兢地坐着,看筵席的气氛实在不像话,遂指着天上月亮道:“今日月色正浓,臣妇近来听明觉寺中弘安师父讲经,说是在月圆之夜祈福能功德倍增。正巧今日也请了明觉寺的几位得道高僧前来……”
“祈福就不必了。”徐太后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
李氏呆愣当场。
“哀家早先就听闻,太夫人崇敬弘安师父,给明觉寺捐了不少钱,想必该求的福分都求到了。”徐太后缓慢地道。
李氏听着心里直打鼓,知道自己撒出去五六万两买符纸的事儿被太后知道了。
自徐荣获罪后,太后三令五申不得再信寺庙里的买卖。李氏也知道那些贪财的尼姑们不是好东西,但有些事儿……不做是不行的。
“太后娘娘……”李氏满脸苦笑:“既然您都知道了,臣妇也就不隐瞒了。臣妇的确去求了符纸……这家里不是出了不少事儿吗,臣妇想求个安心!您知道的,臣妇一辈子都信这个……”
徐太后忍着心中火气,问道:“出了不少事儿晋国公府高门贵胄,能出什么事!”
李氏既惶恐又尴尬,半晌道:“的确是出了事……是徐荣新娶的那个少奶奶,身染重病,如今快不成了。徐荣前头的原配就是病死的,再娶一个过门才几天,又要病死,不单徐荣克妻的名声要坐实、日后再也娶不到什么良家好女,我们晋国公府没福的名声也会传出去……”
李氏解释着,徐太后不由皱起眉头。
她的确没有听说什么新娶的大少奶奶病重之事……想来这种不吉利的事情,徐家是刻意隐瞒的。
“是长兴侯府的三小姐”太后问道:“她新婚时入宫拜见,人还是好的,这才过去了一个月而已!”
“谁说不是呢!”李氏愁眉苦脸:“原本,原本人也是好的,只是不慎染了病
……已经请相熟的御医瞧过了,无力回天……”
李氏是真的很想把长兴侯府骗婚之事完完整整地讲出来!
一提起这个大少奶奶,她简直恨得心头滴血!但是她却无力反抗,她一个字都不能说,谁让徐荣有错在先,谁让徐荣患有花柳病……只要她敢说出来,长兴侯府那一群恬不知耻的东西们就会告到御前,堂而皇之地宣称李三小姐是被徐荣传染了花柳病……
李氏能说什么!老天爷都不站在她这边!
“是吗”徐太后凤眸一眯:“难怪今日没有见到大少奶奶列席!如此看来,晋国公府还真是命途多舛啊,生老病死接连的祸事,都出在你家了”
李氏惊慌不安地落下了泪。
“也罢,是长兴侯府的三小姐没福分。传旨请几位医术精湛的御医再来瞧瞧吧,若还是不成,日后再说日后的事。”太后随意道,显然对徐荣夫妇并不上心。
李氏听太后的意思,知道太后已经放弃了徐荣这个侄子,不由悲从中来。
她惶恐的是,晋国公府的未来在何方呢子孙不争气,徐荣废了,徐敏是个文弱书生,下头几个小的,更不成器……
又不由心头恼恨,恨老天爷为何将徐家的钟灵毓秀一股脑儿赏给了徐策那个野种!这太不公平了啊!
李氏正心浮气躁,上首徐太后再次开口了:“太夫人既然说今日月色正好,还特意预备了祈福之事,那就请几位高僧上来吧。”
李氏忙换了一副笑脸,和国公爷一同请先前安排好的高僧们入厅堂。她请过来的人都是明觉寺主持坐下弟子,价钱虽高,好在有真本事。众师太进堂,向太后行礼后开始诵读经书。
徐太后本是喜欢听人念诵佛经的,但今日来一趟晋国公府是为着正事,并没有心思耽搁。她不过听了两句,摆手道:“这祈福的经文哀家听得多了。太夫人不是求了一盒子灵符吗,不如拿出来贴在厅堂之上、月光之下,想来是很灵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