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小宝庆砸吧着眼,“你咋回事呢?”
黄昏呵呵一笑,“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小宝庆切了一句,“你肯定在滚床单,还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么喜欢,干嘛不把徐妙锦带在身边,又带上徐家那个冰怪物。”
黄昏心中恍然。
他听徐妙锦说过徐家四妹和小宝庆之间的事情,知道小宝庆“关心”的还是徐家四妹,两人要是长久呆在一路,那还不得掐起来。
这俩萝莉估计天生对头。
不想理她。
话说,不知道唐赛儿怎么样了——黄昏比较关心这个小萝莉,毕竟将来的白莲教佛母,若是超脱掌控,会给大明江山带来纷乱。
等此次事了,得去找到唐青山夫妇,把唐赛儿从歧路上拉回来。
因拉着小宝庆,走得有些慢。
临近朱棣院子,远远的便听见古筝声悠扬,古琴声清脆,又有女伶唱声恍若天籁——暗暗腹诽,天子就是享受。
走到哪里都有美酒佳人。
进门,行礼。
朱棣挥手示意免礼,笑道“总不能让朕白等那么久,你看着自罚罢。”
黄昏翻了个白眼,“自罚三杯?”
朱棣哈哈大笑,“想得挺美。”
还想喝朕的好酒?
黄昏呵呵一乐,“那微臣献丑,唱上一曲?”
uan
。
()是,,,,!
第二百四十五章 出塞
【】(),
在古时看来,男子汉大丈夫给别人唱曲儿,其实多少有点下九流,除非在高雅场合,大家吟诗作对时,你唱一下,那就是诗书文雅。
所以黄昏说唱上一曲,朱棣微微蹙眉,觉得自己这宠臣有点妄自菲薄啊,这样一来,传到外面去,你可成了正儿八经的伶臣。
旋即又乐,说明这货把他自己的位置摆得很端正嘛。
于是笑道:“算了,你那五音不的声音,唱什么曲儿都没味道。”
黄昏呵呵笑着坐下在姚广孝下位坐下。
发现在场的还有个陌生人,看着面生,留有长须,虽着常服亦给人道骨仙风之清高感,不像是被封到外地江南公侯人物。
更像钦天监的人物……钦天监来出征有个屁用,朱棣会这么迷信吗?
听曲儿喝酒。
只是气氛略略有些凝重,大家的心思都在想到了北方后的事,打是肯定要打的,不能让朱棣白跑一趟,但朱棣却没有想这事。
他在想迁都的事情。
酒过三巡,都有些微醺之后,朱棣趁着醉意问姚广孝:“少师,此次出征,平定鞑靼之乱后,朕想在顺天府呆些时日,何如?”
这才是朱棣出征的真正目的!
他要迁都。
可是目前朝野内外依然有反对声,虽然顺天府那边也在准备,可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所以朱棣就想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借这次出征在顺天府呆个一年半年,以后有事没事就来顺天府。
等到时候迁都了,朝野内外也不觉得突兀。
姚广孝何等聪慧,岂会猜不到帝心,沉吟着说:“倒是可行,不过若是如此操作,陛下只怕还有一事迫在眉睫。”
和朱棣对视一眼,两人异口同声,“立储!”
你朱棣跑到顺天府逍遥自在,现在还没迁都,那么应天那边就得有人兼国,总不能让臣子去兼国吧,所以需要一个太子。
这个太子不需要能打仗,会处理政事最好。
所以从这点来看,朱高炽是最佳人选。
但是——
朱棣着实是不喜欢朱高炽啊。
老子如此英明神武,选个太子却是臃肿肥胖,走路都要扶,实在是有损我永乐的辉煌形象嘛,从这点来说,朱高煦是更合适的人选。
朱棣挥手,示意唱曲儿和弹琴的女伶,“你们下去罢。”
旋即和姚广孝同时看向黄昏。
黄昏心知肚明。
现在还不是自己掺和进立储事件的时候——自己可没姚广孝那本钱。
装傻,起身走到乐器旁,“咦,有鼓啊。”
敲了敲,声音还不错。
黄昏在初中时候,参加学校的兴趣班,学了“仓山大乐”,对打鼓有那么一点半灌水,打的多好不敢说,鼓点能踩住。
姚广孝笑而不语,颇为赞赏。
这小子还拎得清,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确实,立储一事,黄昏现在还没资格发表意见,也不适合,毕竟他走过神棍路线——他说的话,影响好坏不好判定。
朱棣黑着脸不发一言。
黄昏试了试鼓,不知道为何,忽然来了兴趣,于是拿起鼓槌,一手一根,试着敲打了一下,笑着问朱棣,“陛下听惯了阳春白雪,不若听下微臣的下里巴人?”
朱棣依然黑着脸不发一言。
黄昏知道他的心思。
出征第一天,就关于迁都和立储的事情来形成今夜这个谈话,说明一个事:迁都是朱棣必须要做的,立储也是必须要做的,但立储问题很多。
比如现在,立储朱高炽,朱棣不喜欢,也怕朱高煦反。
可若是立朱高煦,那么应天那边让朱高煦来兼国,还谈什么永乐盛世,朱高煦就适合打仗,真让他处理政事,那是坑害国家。
所以黄昏想提醒朱棣:目光高远是好事,但当下还是平叛和处理鞑靼。
又敲了几声,酝酿好情绪。
笑说了一句:“献丑。”
手中鼓槌猛然同时敲在鼓面上,趁着豪壮鼓音还在响荡,苍凉粗犷的哑涩声音响起:“前头是高山后头是黄河~”
略作停顿。
手上两根鼓槌猛然在鼓面上连续敲四声。
声声撼人心。
旋即又同时敲鼓侧,声音再次响起:“冷冷的北风迎面吹过来~”
姚广孝和朱棣等人眼睛一亮。
这是……
陕西那边的民间鼓风曲。
黄昏竟然还懂这个,他是安徽池州人,竟然懂陕西方面的乐器乐理,着实让人诧异。
黄昏唱的赵牧阳的《侠客行》。
一曲敲下来,已是满身大汗,却意犹未尽。
这只是开胃菜。
他真正想说的话,在第二首曲子里。
于是鼓声再起,尖锐着声音,拿出了美声唱法:“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出塞》。
当然,唱法完不一样的,是从王力宏《缘分一道桥》里摘出来的片段。
朱棣和姚广孝两人对视一眼,仅从这一句,两人就知道黄昏关于立储和迁都的意思了,他没明说,但通过这首《出塞》,黄昏的意思很明确:立什么储迁什么都,当下还是好好的出征,出征完了,平叛那边也完了,到时候你要留在顺天府,留下便是,那时候你立朱高炽或者朱高煦,都可以,反正若是错了,也有纠错的空间。
不得不说,黄昏这一首暗谏很高明。
朱棣知道了他的意思,但又抓不着把柄,因为黄昏从始至终都没在这两件事上发表过意见,是朱棣“意会”出来的。
将来朱高炽或者朱高煦,也没法就此事作文章。
端的是高明至极。
许是感受到了黄昏这首《出塞》的意境,曾经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因缘际会学了羌笛的郑和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羌笛配合黄昏。
鼓声豪迈悲壮,羌笛哀怨慕诉,一副大漠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再配合上黄昏那算不得优美的声音,一曲《出塞》在月色之下,演绎出边关风情。
令人如痴如醉。
朱棣骤起豪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大明疆域还不如汉,大明的边关也没到阴山那边,大明更没有龙城飞将军,但是——大明有我朱棣在,我朱棣收拾完国内,将会率领我大明儿郎,让大明的疆域跨过阴山,踏破贺兰山阙!
先出征!
至于战后是留在顺天府还是回应天,再看。
至于战后是立朱高炽还是立朱高煦,再看。
()是,,,,!
第二百四十六章 清明上河图
【】(),
黄昏确实很聪慧,他用一首《出塞》表达出心中意思后,立即收手。
开玩笑。
老子可不想当伶臣,这名字背上了,在史书中会被记上一笔,到时候传到后世,我还要不要脸面了——伶臣这个名背着,比奸臣还难听。
有短袖龙阳的误会。
朱棣沉默半晌,示意散了,连姚广孝都没留,只留下了那个面生的陌生人,黄昏在出院子的时候,隐约听到朱棣问了一句:“袁司丞,此次出征……”
后面的听不清了。
但是——
司丞,姓袁。
哪怕不是百度科,黄昏心头也颤了一下,因为这个人其实很好猜,他在大明,就像大唐的袁天罡一样。
都姓袁,这是巧合。
更巧的是俩人的职业差不多,都是相士。
姓袁的司丞,在今时朝堂,只有一个人:尚宝司辅佐尚宝司卿徐膺绪的尚宝司丞袁忠彻。
这个名字很不出名,不是特别熟悉明史的人根本不知道他。
但黄昏恰好知道。
原因么,因为和这个不出名的人物有所关联的是另外一个很出名的东西——清明上河图!
明初,清明上河图就在袁忠彻手上!
是正品。
不是什么赝品、临摹本。
对这幅画,黄昏要说心里没点想法,是真的不可能,若是能把这幅画弄到手上,当做传家宝,就是朱棣的那些墨宝,也比不上。
黄昏动了心思。
想要清明上河图,但不能巧取豪夺,得想办法从袁忠彻手上买。
然而肯定不好买。
都是读书人,哪会看不出这幅画的好坏。
袁忠彻可不是一般人。
袁忠彻,乃袁珙之子,又名袁柳庄,自幼承传其父相面之术,随父亲进见燕王朱棣,朱棣宴请北平诸文武,令袁忠彻给他们相面。
袁忠彻说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官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都督耿献,颧骨插鬓,色如飞火;佥都御史景清,身短声音洪亮……这些人将来都会依法判处死刑。
朱棣大喜,因为这些人都是朱允炆派来掣肘他的人,于是起兵的念头更加坚决。
朱棣登基后,召袁忠彻为鸿胪寺序班,赏赐甚厚。
袁忠彻的相术极其卓越,连郑和下西洋的事情,朱棣都询问过他,甚至也有记载,朱棣和袁忠彻君臣百问的趣事。
这样的幕后人物,想从他那得到清明上河图,当然不能靠强买强卖。
得拉拢关系,以物易物比较好。
比如……
用我黄某人的发电机去把清明上河图换回来?
我看要得!
黄昏嘿嘿贼笑着打算回去睡觉——素觉。
绯春是在,但这陪嫁丫鬟还没有变身通房丫鬟的觉悟,至于另外一个能让黄昏有点想法的小宝庆么,着实太小。
对她下手,天理难容。
况且黄昏现在有点畏惧,再这么来一夜,别说前列腺受不了,猝死都有可能,所以有时候黄昏就在想,三妻四妾上了年纪后,这身体怎么吃得消?
发妻,你得满足吧?
平妻,你得喂着吧?
小妾,偶尔也得投食吧?
况且男人都喜欢十八岁的姑娘,有实力三妻四妾的男人,上了年纪不一样得养几个十七八岁的美娇娘,这么些小姑娘的青春,也得享受吧?
回到他的房间,却见于彦良和许吟两人坐在一起喝着小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