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王冠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根据朱棣的旨意,来到徐州辖境内的一个小县,发现当地因为旱情,已经民不聊生,黄昏于是找到当地父母官,把当地的士族召到一起,狐假虎威的说,陛下在顺天听说了这边的灾情,让我南下的时候顺便处理一下,如今国家刚大战,国库不是很充盈,拨款也要等些日子,但灾民必须安抚,你们这些当官的和士族乡绅,应该帮陛下分忧解难,为民谋福利,大家表示一下吧。

    黄昏是天子宠臣。

    来到徐州境内的一个县,还是有很大的威慑力,况且陛下确实在顺天,没准黄昏真是奉旨来办事的,于是官绅士族哪敢怠慢,纷纷掏钱,然后开仓放粮。

    倒也没人怀疑。

    况且黄昏也没假传圣旨。

    朱棣虽然没下旨意,但确实这么提过一嘴——虽然朱棣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处理这种政事,就不相信黄昏能做到。

    黄昏确实太年轻了,在朱棣眼里,他根本斗不过地方官吏。

    所以从始至终,黄昏都没说陛下有旨,只是说陛下让南下的事情顺便办事而已——这个可商榷的余地很大,因为朱棣确实这么说过。

    直到确定官府开仓放粮,开设粥厂之后,黄昏才当着地方官和乡绅的面写了封章折,说已办妥陛下的差事,请陛下着人来查收,然后送递顺天府。

    那些地方官和乡绅见状,心疼钱包的同时又暗暗侥幸。

    幸亏大家没有因为钱而和这位爷斗。

    还真是陛下的旨意。

    也是暗暗惊心,这一次的灾情,其实就这个县而已,牵涉不广,没想到陛下竟然连一个小小的县都要躬亲处理。

    处理了这件事,黄昏继续南下。

    这一日刚走到一个小镇,吃饭的时候,发现门口围了一群人,走进去一看,是个卖身葬父的小女孩——也是没谁了。

    里就是这样的,然后主人翁帮了小女孩的忙,然后小女孩就以身相许……

    嗯,想美了。

    黄昏做不出这种事,观察了一阵,发现小女孩似乎有些羞耻,低头不发一言,也不知道从哪里借来的纸和笔,倒是写了一手好字。

    对许吟道:“去帮她一下吧。”

    自己还是不出面了。

    下葬这件事,不是说随随便便挖个坑,很多时候,是买不起棺材,又因为没有地方下葬,因为土地都是地主的。

    不过这个卖身葬父的小女孩确实买不起棺材。

    也没地方下葬。

    本来就是徐州那边逃荒的人,人生地不熟,唯一的亲人死了后,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哪能应对这些突发事情,只能卖身葬父了。

    一则尽孝,二则自己也有求生之路。

    小半天后,许吟归来。

    黄昏讶然不解,“你怎的把她也带回来了?”

    卖身葬父的小女孩跟在许吟身后。

    悲戚的神情之外,颇为恬淡,别看年纪尚小,褴褛衣衫和满脸泥污之下,竟很有些大家闺秀的气质,不像是贫苦人家。

    许吟乐道:“徐州那边旱灾,她娘已死,如今父亲又没了,再无依靠,我看她也是挺聪慧的,读过书的样子,反正你那府邸里也不差一个丫鬟吃饭,把她带回应天罢。”

    话里有话。

    意思就是说,这个小女孩是出身诗书人家。

    黄昏翻了个白眼。

    得。

    这点面子还是要给许吟的,蹲下身,看着小女孩,“叫什么?”

    女孩弱弱的道:“¥。”

    又补充道:“≈a;…¥。”

    黄昏:“……”

    听不懂。

    许吟笑道:“红桥,他不懂福州话,你说官话罢。”

    又对黄昏道:“她是福建福州人士。”

    小女孩又轻声道:“我叫张红桥,这个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因为我家就在福州城外的红桥西侧,真名叫张秀芬。”

    确实是读书人的做派。

    黄昏讶然,“读书人家?”

    张红桥点点头。

    黄昏不解,“福州人,怎的跑这来了?”

    许吟叹道:“梅殷叛乱之后,在泉州府拥朱文圭为帝,张红桥父亲见状,猜到福建那边可能要大乱,所以带着女儿来徐州这边投亲,哪料到又遇灾情,于是想回福州,不幸在路上染病。”

    黄昏叹了口气,摸了摸小女孩的脑袋,起身,板着脸道:“世间从来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已尽孝,如今为了生计,要到我府邸去当丫鬟,但我不养没用的人,所以你要记着一件事,人要想得到什么,就要付出同等的努力,又须记得一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张红桥立即福了一福,依然宠辱不惊,出口颇为惊艳:“我知晓的,今时轻薄无自强,便是他日人前冷暖扎心时。”

    从福州到徐州,小女孩已经见惯了人情冷暖,如今黄昏对她说的这番话,她深有感悟。

    黄昏颇为吃惊。

    这女孩子有点才情啊。

    许吟将黄昏拉到一边,“说这狠话作甚,你又不是养不起一个闲杂丫鬟。”

    黄昏没吱声。

    有些事不好说,像张红桥这样遭遇的人,若是发现可以不劳而获,轻易就进入大户人家,没准就真的混吃等死成了个无用之人。

    一旁的绯春只是狠狠的啐了一口。

    小姐,快看看姑爷的嘴脸。

    说那么多大义凛然的话,都是虚伪的,肯定是看上了张红桥——虽然一身破旧,脸蛋也脏兮兮的,但绯春还是很讶然。

    这小女孩五官不算特别精美,但这谈吐和气质,真心让人惊艳。

    可惜一般人么有慧眼。

    要不然这么一姑娘,十三四岁了,买回去养一两年,就可以成婚,绝对是一笔大赚的买卖,没想到让姑爷捡了个便宜。

    ()是,,,,!




第二百六十七章 明仁宗的面子,我不给又怎样?
    【】(),

    继续南下,用句矫情的话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倒是有一些趣事。

    车马颠簸。

    许吟和于彦良担任马夫,黄昏、绯春和张红桥坐在马车里,绯春无所事事,拿了具古琴有意没意的拨弄,跟了徐妙锦这许多年,也会一点。

    这个一点是谦虚的说辞。

    黄昏则拿着书看,要准备今年的秋闱,所以看的是些四书五经相关的“状元秘籍”,但有不解之处,一一点墨,等回到应天,找高贤宁释惑。

    叔父黄观和徐辉祖一起,受朱高煦的池鱼之殃,本来是要北上支援朱棣,因为朱棣班师,于是重回福建安定当地局势。

    估摸着最后会在福建出仕。

    这一点黄昏不急。

    黄观的出仕,必须要他的真心实意,否则尸位素餐,白瞎了六首第一的三元状元之才。

    张红桥坐在一畔。

    人微言轻,一直没曾说话。

    别说,在客栈一番梳洗,换上绯春给她买回来的合身衣裙,让众人眼前一亮,小姑娘竟然颇为出尘。

    五官不算绝美,六七分的小美女。

    关键是气质。

    谈吐之间,尽显读书人的斯文秀气,又有女子该有的涓涓柔意,与她交谈,便如沐春风,很容易让人想到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大家秀女。

    许吟甚至有点后悔,早知道就自己养了。

    黄昏倒没太在意。

    有徐妙锦,有绯春,他已经很知足,况且黄昏心中还有一些人,没空去在意张红桥这朵野花——这女子和赛哈智送的西域妖姬不一样。

    西域妖姬好处置,基本上就是的事情。

    而张红桥这种诗书女子,你若只有,那她很可能会像花儿一样枯萎,搞不好写点名传千古的诗句来,自己就成了万人唾弃的李甲。

    嗯,就是让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那位。

    旅途漫长。

    黄昏有些头胀,放下书,喝了口凉茶,掀开帘子望了望外面。

    一片荒凉。

    大明疆域虽广,但明初人口不算多,是以走在广袤大地上,大多是荒烟蔓草,还要再休养几年,才能达到处处稻田的盛世风光。

    天气分外闷热。

    兴许要下雨了。

    黄昏收回视线,放下书,问前面,“何时到驿站?”

    许吟没好气的道“还早。”

    黄昏嗯了声。

    张红桥忽然轻声道“奴婢多嘴问一句,还请大官人莫要见怪,您既然已有官身,为何还要看书准备今年的秋闱,岂非是多此一举?”

    黄昏笑了笑,“你怎么知道我有官身,又为何不能认为我只是个富贾?”

    张红桥看了看前面,“能让锦衣卫作为扈从的,富贾可没这个资格。”

    于彦良配的绣春刀。

    黄昏点头,本着打发时间的心态,笑道“也对,至于你说的多此一举,其实是你们粗浅的看法,我虽然是恩赐同进士,也是锦衣卫官员,但要知晓一事,盛世的朝堂,终究还是文臣的朝堂,有个正儿八经的功名,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顿了下,道“只有官职加上进士的身份,说的话才能让朝中那些进士老爷们信服,否则在他们眼中,你始终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人物,可知狄青和韩琦的故事?”

    狄青是大宋的涅面将军。

    除去岳飞不算的话,狄青大概算是大宋的第一名将,因为做过枢密院副使,又称为狄相公。但狄青出身不好,年少时因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

    也因如此,狄青面有犯罪的刺青,是以在战场上,便以铜面具覆面,一则是遮住刺青,另一个嘛,咱们的狄相公有点“小帅”。

    因此有涅面将军的说法。

    而这不得不提一下韩琦。

    韩琦是狄青同时代的读书人,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因宋朝政治环境重文轻武,韩琦作为文臣,对如日中天的狄相公并不感冒。

    有一次宴会,一个女伎对狄相公喊了个“斑儿”,由此引发一系列事情,最终导致韩琦和狄相公的那一次名传千古的交锋。

    所以才有“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

    这句话让大宋文人骄傲了几百年。

    狄相公虽然做到了枢密院副使,但他一直受到文臣排挤,倒是有点奇怪,狄相公被排挤之后,韩琦竟然又为他说好话。

    其实大宋的文臣心里明白,狄青这样的人对国家而言何等重要。

    但他们要巩固文臣的地位。

    所以又不得不把狄青排挤出权力的核心圈子——枢密院副使的位置,是动了文臣的蛋糕,这个位置一直都是文臣担任。

    张红桥闻言颔首,“知晓,连狄相公这样的人都因为没有功名而被排挤,若是大官人你没有个一二甲的功名傍身,在朝中文臣之间,也会像狄相公一样,哪怕官职再高,也被人瞧不起。”

    黄昏笑了,这女孩懂的还多。

    可惜终究是女儿身。

    连刘莫邪也只能做个民间“女秀才”,张红桥看再多书也无法出仕,这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对张红桥道“府中丫鬟已经够用,你回到应天,跟着绯春一起照顾夫人的起居,若是喜欢的话,抽空多看看书。”

    黄府众人,还是不要有太多白丁,拉低了自己的档次嘛。

    张红桥眼睛一亮,“真的?”

    黄昏笑而不语。

    看得出来,这女孩是真心喜欢看书,一提到她可以看书,眼睛就亮了,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青春的朝气。

    倒也多了个心眼。

    抽空给舅子徐辉祖去封信,让他派人去福州城外的红桥彻查一下,是否是有张红桥这个人——吃一亏长一智,黄昏可不想再弄个女版杜金明出来。

    一路奔波,在最炎热的七月抵达应天。

    近城郭,先到十里折柳亭。

    黄昏预计,大概只有队友赛哈智来迎接自己,朝中认识的人不多,顾佐、向宝是两位直臣,御史顾佐,顾独坐的雅号不是说说而已,而向宝身为应天府尹,也不会阿谀奉承。

    这么一想,黄昏觉得分外寒凉。

    同是天子宠臣,自己和纪纲在朝中的待遇真是天差地壤之别,据说纪纲返回应天的时候,出城到十里折柳亭迎接他的人,几乎半个朝堂。

    自己却只有赛哈智一个。

    能不扎心么。

    不出意料,赛哈智果然带着几个南镇抚司的锦衣卫来到十里折柳亭迎接,又出乎黄昏意料,在十里折柳亭外迎接他的还有一批人。
1...139140141142143...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