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王冠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若是斗个两败俱伤,受损最大的还是自己。

    幕后之人的身份扑朔迷离。

    庞瑛有嫌疑。

    毕竟四斤黄金的巨款,庞瑛确实有作案嫌疑。

    也不排除黄昏的嫌疑。

    这真存在挟带私货的可能,趁机来个拥赃自盗,以此报复纪纲捉回黄观。

    更可能是建文旧臣。

    应天城鸡飞狗跳,黄昏却悠然自得,当向宝的应天府衙和锦衣卫都动了起来,这批黄金无论如何都会回来。

    他要去见一个人。

    高贤宁。

    朱棣说不动他出仕,纪纲也不行,自己为何不尝试一下,有才之士就该为国效力,而不是在老家浪费余生,当然,吴与弼除外,崇仁理学可是文化瑰宝。

    高贤宁今日离开应天回老家,来时被官府拘押戴罪而行,归时一人自由。

    高贤宁是有些意外的。

    本以为拒绝出仕后必死无疑,没料到能全身而退。

    他知道原因。

    纪纲。

    纪纲被赶出书院后,高贤宁一直和他有书信往来,关系不错,如今纪纲是朱棣身前红人,也只有他愿意救自己一命。

    折柳亭外,高贤宁回首望应天,一声长叹。

    准备登车归去。

    折柳亭中,一位束发少年郎忽然笑眯眯的起身,高呼一声,“先生慢走。”

    高贤宁讶然,绞尽脑汁也记不得他是谁。

    黄昏走到高贤宁身前,做揖为礼,“晚生黄昏,倾慕先生气节,特来相送。”

    高贤宁回礼。

    黄昏轻声自我介绍,“晚生叔父黄观。”

    高贤宁恍然大悟,由衷赞道:“原来是名门之后,高某怠慢了,见谅则个。”

    黄昏轻笑,“先生归去后,意欲何为”

    高贤宁沉吟笑说,杯酒竹篱间,抬头望南山。

    这是致敬陶渊明。

    黄昏摇头,“晚生读过先生的《周公辅成王论》,才情惊艳,先生之大才,若是埋没竹篱黄菊间,世间虽多一名流隐士,却是暴殄天物。”

    高贤宁愣住。

    《周公辅成王论》是在济南时有感而发,灵犀突来写下之后,用箭射给朱棣,事后被朱棣收了起来,济南城中也无原书,哪怕让自己现在写,也会有字语差错。

    这少年郎去哪里读过

    黄昏眼咕噜一转,解释道:“前段时日去觐见陛下,闲暇时陛下说过先生的《周公辅成王论》,对之赞溢不绝,晚生记忆犹新。”

    他看过屁的《周公辅成王论》。

    高贤宁不疑有他。

    黄昏继续道:“先生可知解缙、胡广、李贯之流,乃至于吴溥,为何皆愿入朝为官,而不是如先生一般致仕归隐”

    高贤宁不屑,挥袖道:“有的人读了书,却喂了狗,又弯了腰。”

    黄昏正色,一副




第四十二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没时间去想景清的事情,黄昏打铁趁热,“先生,你才到应天,可能有所不知,晚生一介草民,又是黄观之侄,为何能屡次觐见陛下,原因很简单。”

    高贤宁也好奇,“愿闻其详。”

    黄昏毫无隐瞒,“因为我从事着一个特殊的职业,嗯……怎么说呢,先生知道《推背图》吧,巧了,晚生从事的职业也有这等能力。”

    高贤宁蹙眉深思,“按你这说法,岂非就是神神鬼鬼的相士”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读书人,是最不容易迷信的。

    黄昏笑道:“这且不论,我再说一事,如果先生觉得这样的事情值得期待,那就留下来入朝为官——不是为朱棣,也不是为先生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为泱泱中国。”

    明朝时期已自称中国。

    高贤宁:“愿闻其详。”

    他确实有些意动,因为那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

    没有谁比读书人更理解这句话。

    黄昏眼里浮起崇拜和向往,“大明自太祖开国,休养生息三十载有余,今疆域之内,四海无闲田,犹有民饿死,国不算强民亦不富,且外有安南隐患,蒙元余孽,边疆不定。但是晚生以为,朱棣治下将见盛世。”

    黄昏都有点佩服自己了,出口成章引典用古,胸有墨华自芬芳啊!

    “何等盛世”

    “朱棣登基之后,以他好强的性情和靖难得江山的原因,必然要励精图治才能正其帝王之形,其措施不外如是: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完善科举,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为稳定边疆,亦会多次亲征漠北,南抚安南,宣扬国威之余,还需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或会派人下西洋,经营南海,又派人出使西域,以此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此外,晚生已经得知,朱棣将让解缙编纂一部旷古烁今的百科全书,包容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

    “天下因而大治。”

    “再其后,朱高炽仁厚,若是登基,也将打造出盛世之治,不难想象,数十年后,大明王朝疆域辽阔,国富民强,四海来朝,襄容宇内,展现出大一统王朝的蓬勃生机,这或许会是古往今来最大盛世,远迈汉唐!”

    “敢问先生,这样的盛世,我等读书人岂有不向往之理”

    高贤宁听得是瞠目结舌。

    黄昏是真敢吹。

    远迈汉唐

    按照你这说辞,朱棣比汉武大帝和唐太宗更厉害。

    不可能嘛。

    高贤宁这种心理很正常,人大多都有厚古薄今的想法,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眼中,世间大概没君王能比汉武和太宗更强的了。

    黄昏最后定鼎而言:“要打造这样的盛世,仅靠朱棣就行了吗所以大明朝堂,确实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晚生有一句话,还请先生三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的原话出自顾炎武: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辈先烈梁启超浓缩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

    高贤宁眼睛光彩熠熠。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观有个好侄儿!

    大明有个好读书人!

    低头沉吟不语。

    许久许久,才看向黄昏,“你称呼高某为先生,愧不敢当,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仅是这两句便可传颂千古,更可为高某师。千百年后,世间读书当以此为明灯。先前是高某浅鄙过于自私,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有醍醐灌顶之感,高某亦向往你口中的煌煌盛世,朱棣可辅,高某定然竭尽全力,若是不可辅,那高某便挂印归去。”

    明臣也需贤天子。

    黄昏大喜,对高贤宁的谬赞有些羞臊,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是自己抄袭的,不料高贤宁又道:“然我已拒朱棣,又知与纪纲,如今又怎好入仕”

    这是个问题。

    我这把年纪了,总不能让我再去参加科举吧。

    况且……

    前头刚拒绝,转身就跑去找朱棣求官,这会被天下人骂断脊梁的。

    我高贤宁也是要脸的人。

    黄昏笑意盈盈,“先生不必担心此事,不若先到吴叔叔家里暂住,给晚生一些时间,先生必然能朝为官,嗯……我不会让先生去和解缙编修《明太祖实录》的。”

    &nbs



第四十三章 遇刺
    黄昏心中清楚,大明集团总裁朱棣对他还不信任,现在属于入职前的考察期。

    身边有人监视。

    也明白大明集团总部的安保经理纪纲对他有意见。

    毕竟黄金失窃案直指庞瑛。

    所以身边不仅有朱棣的眼线,也有锦衣卫的——应该没有重复,朱棣除了锦衣卫外,还有其他暴力团伙,否则在他任职后期,也不会组建个新部门东厂来掣肘锦衣卫。

    所以做事必须谨慎。

    乾清宫里,朱棣刚让狗儿太监去文渊阁送了批红的折子,一位平时很少露面的面目无须的中年男人匆匆而来,见礼之后道:“万岁爷,方才宫外传来消息,黄昏去城外将高贤宁劝回来了。”

    朱棣讶然放下手中的笔豪,“高贤宁”

    不是放他回老家了么。

    刚过而立之年的中年男人颔首,声音稍稍尖锐,“谍报上并没有提及黄昏对高贤宁说了什么,但看其意向,似乎被黄昏说动,欲要入仕为官。”

    朱棣笑了起来,“三宝,你说黄昏这个穿越者究竟有什么神通,朕和纪纲都无法说服高贤宁,他却三言两语解决了。”

    朱棣有些高兴。

    不管黄昏这个举动是否有结党的意思,至少给朕把高贤宁这个人才给留了下来。

    御书桌前的中年男人豁然是马三保。

    又称马三宝。

    因靖难时在郑家坝立有战功,被赐名为郑和,如今官至内官监太监——明初时候的内官监是十二监之首,负责管理所有宫人。

    其权责犹在司礼监之上。

    换句话说,如今的马三保是内官之首,狗儿太监根本望不见他项背。

    闻言轻声道:“不管他有何种神通,皆慑圣威。”

    这马屁拍的很隐晦。

    但拍的朱棣很爽。

    问道:“黄金失窃案,应天府衙和锦衣卫查得如何了”

    马三保摇头,“毫无头绪,这件事不像是普通的失窃案,更像是有人在暗中挑动黄昏和纪纲斗个你死我活,以求渔翁得利。”

    朱棣脸色渐渐阴沉,“你为什么这么觉得”

    马三保可是朱棣的心腹。

    只要不触犯到朱棣的底线,没有他不敢说的话,闻言直接道:“先前二殿下和大殿下因为接触过黄昏,被万岁爷贬斥,万岁爷认为有可能是三殿下的手笔,密令微臣彻查,结果却并非如此。后来纪纲收到三殿下的密信,去将黄观捉拿归案,事后查证,亦不是三殿下所为,但朝野之间并不这样认为,皆以为纪纲已经投靠三殿下,所以这一次的黄昏失窃案,很可能是……”

    再心腹,也不能挑拨父子关系。

    马三保聪明的选择看破不说透。

    朱棣岂会不懂。

    微微竖眉,怒意渐扬,“你是说这件事是朱高炽或者朱高煦两个孽子所为”

    马三保心里一咯噔,急声道:“也可能是建文旧臣。”

    朱棣颔首,“确实。”

    当父亲的,在没有彻底失望之前,还是不愿意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摩儿子们。

    马三保继续道:“还有两件事。”

    朱棣:“哦”

    马三保,“黄昏将高贤宁接到莲花桥平康坊后,去了徐府找徐妙锦小姐,应该是去借或者买葡萄酒,其后抱着酒出了徐府,刚走出徐府大门十数米,就遭遇刺杀。”

    朱棣脸色大变,拍案而起,“反了天了!”

    京畿重地,天子脚下。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刺杀朕看重的人才!

    马三保急声道:“陛下息怒,黄昏并无大碍,大概需要卧床几日,倒是刺杀黄昏的人有点奇怪,似乎有人要故意栽赃嫁祸。”

    朱棣闻言稍稍放心。

    他是真担心黄昏的生死,且不提黄昏的预知能力,便是他关于内阁、年号、全书编修的屡次建议,都说到了朱棣心中,颇有点知音之感。

    问道:“为何这么说”

    马三保轻声道:“刺杀黄昏的人叫赵三娃,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庞瑛的心腹,倒是巧得很,赵三娃本求一击毙命,不料黄昏运气好,躲过了必杀的一刀,旋即看守徐府的京营士卒上前将赵三娃围住,赵三娃眼见脱困无望,立即当场自刎。”

    朱棣默然。

     



第四十四章 微服私访
    连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都像个小喽啰,黄昏知道谁来了。

    朱棣。

    匪夷所思。

    作为日理万机的大明集团董事长,一个底层小员工的受伤,竟然会亲自前来慰问

    果然。

    下一刻,朱棣龙骧虎步走入。

    黄昏急忙起身行礼。

    朱棣挥手示意,也别假吧意思的折腾了,躺好就是。

    黄昏才不会客气。
1...1415161718...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