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脚本儿
“萧夏夏,感谢你为所有的观众带来这么奇幻而精彩的表演,下面请三位嘉宾对你的表现进行点评!”
之前的三为嘉宾因为担心“录音门”事件对自己产生负面的影响,已经全部请辞了,本次的嘉宾又重新聘回了海选时的嘉宾,而且还都是重量级的嘉宾,就是刘天王、王天后和黄誉,可谓是大牌回归。
“我下面要讲的话也许会对其他选手造成冒犯,我先在这里说一声对不起!”刘天王郑重地说完,就笑了起来,“小龙虾,知道我为什么答应重新回来做这个节目的评委嘉宾吗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你,从海选开始,我就对你的节目记忆犹新,一路走来,你的每一次登台都为大家带来了惊喜!”
“谢谢!”小龙虾微微地鞠了一躬。
“下面我说第二个原因!”刘天王笑着说,“你的师父牧原还答应过我一个承诺,现在已经是五强晋级赛了,他却始终没有登台,是不是打算耍赖啊!”
“嘻嘻,我师父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他答应给我策划每一个节目都一一实现了!”小龙虾笑着说,“请您放心,在后面的决赛里,他一定会登台的!如果他不登台,就是当木头道具,我也要把他拖上来站一整场的!”
“哈——”观众都笑了起来。
“小龙虾,首先恭喜你一直以来取得的优良成绩!”王天后笑着说,“希望我的女儿以后也能像你这么优秀,希望等她长大了你能收她为徒,教会她这些奇幻的魔术!”
&
第237章 谈笑生
罗汉寺,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宋年间,《蜀中名胜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跨越千年,几经毁灭,却又一次次地站立起来。
牧原站在庙门入口的题刻石碑前,看着关于罗汉寺的碑文介绍,而小龙虾等人早已经消失在寺庙的各个角落里了。
经过昨晚的一战之后,团队成员一致决定花一天的时间在市内的几个著名景点旅游一下,借此来放松一下长期积压下来的压力。游过了江畔,逛完了古镇,罗汉寺则是下午的第一个目的地。寺庙的香火非常的旺,来来往往地都是游客和香客,小龙虾等人买来香烛,扎在一堆去点香。尤其是郑步,手里的一杆长香足有一米多长,比小孩的手臂还粗,举在烛火前点了半天,胳膊都酸了,可还是没把长香点燃。
“牧原哥哥,我们去逛逛吧!”龙灵儿对烧香拜佛可没什么兴趣,拉起牧原就往一处幽静的花园走去。
两人穿过一扇又一扇的圆形的拱门,在小花园中无聊地闲逛着,与外面的大殿相比,这里的游客已经是十分的稀少了。说是花园,其实并没有什么绽放的花卉,入目的都是些冬青之类的植物,不过这些盆栽和树木都被打理得非常的好,尤其是一个用方砖铺就的小庭院。
这些方砖如同是国际象棋的棋盘,方砖角对角地铺设开来,中间的空余部分长满了青草,石砖如玉,翠草似毡,看着既有新意,又充满了情趣。
龙灵儿显然是很喜欢这里,张开双臂,裙角飞扬,像小女孩子跳房子一般,在石砖上蹦来跳去的,嘴里还不停地喃喃自语着,似乎是在数着什么。牧原看了,也不禁有些莞尔,和这个小魔女单独相处的时候,她似乎也收敛了不少,变得惹人怜爱起来。
路过另外一道拱门的时候,牧原听到里面有笑声传来,而且那笑声还很熟悉,他从门缝里往里面看了一眼,发现三个老人正坐在一个石桌旁惬意地聊着什么。
“大师!”龙灵儿的眼神更好,已经认出其中的两位了,话音未落,她已经推门走了进去。
坐在石桌旁的正是南玄北易两位大师,而另一个却是一个年约六十岁的老者,个头不是很高,穿一身灰色的土布衣褂,头顶光秃秃的,两鬓上为数不多的头发也已是斑白,下巴上蓄着一尺多长的花白胡子,给人一种不拘小节,清和随意的印象。
“这两位就是你们刚刚提到的那位小友吧!”老人笑呵呵地问。
“牧原,灵儿,快过来!”易有道招了招手,“见过随尘居士!”
“小子见过居士!”牧原走上前,先作了一个揖,然后深深一躬,行了一个晚辈礼。
“居士是不敢当,那是当年玩笑的称呼罢了!”老人摆摆手,“我原名谈笑生!”
“居士居士应该是对在家信道的人的称呼吧!”龙灵儿饶有兴致地摆弄着石桌上用来修剪枝叶的剪刀,好奇地问:“这庙里怎么还会住着一个道士呢”
“呵呵,那是我年轻时游历在外的一个化名,就是为了图个方便,姑娘别千万别当真了!”谈笑生笑着说,“现在的我就是一个庙里的一个杂役,扫扫地,侍奉一下花草,向庙里讨一口饭吃!”
虽然谈笑生的话说得很是客气,不过牧原却不会相信这些谦词,能够让南玄北易两位登门拜访,他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不过具体哪里不普通,牧原就看不出来了。
“牧原,你怎么会有时间出来玩啊难道不用备战了吗我可是听说决赛在下周末就要举办了!”玄无理问。
“大明星都罢工了,我们急也没用啊!”龙灵儿放下剪刀,又摆弄起了花洒。
“小丫头,我看你们是成竹在胸了吧!”易有道笑着说,“昨晚的与蝶共舞可是精彩得很啊,想必你从中出了不少的力吧!”
“我就是帮忙培育了一下蝴蝶,剩下的都是小河鲜自己学会的!”
“鬼才相信!”玄无理端起茶杯饮了一口,“那东西如果是个人都能学会的话,你也不用成天担心被抓回去了吧!”
“哦,这位姑娘难道是……”谈笑生眼睛一亮,忍不住看了龙灵儿几眼。
“没错!”易有道点点头。
&n
第238章 九葬之地
“九葬九葬是什么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吗”牧原问。
“呵呵,牧原,你想得太多了,九葬不是一种丧葬方式,而是指九种丧葬习俗!”易有道解释说,“就是土葬、火葬、水葬、风葬、天葬、塔葬、树葬、崖葬和洞葬。”
“九种埋葬方式”牧原彻底有点诧异了,他看向谈笑生,问:“大师,难道这个赵家村是一个多民族混居地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由于山川阻隔、外来文化融合等原因形成了多个民族,这些民族有着自身的文化习俗,而丧葬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特点。由于每个民族、文化、宗教对于死的看法不同,也就演化出不同的丧葬习俗和埋葬方式。以汉族为例,自古以来就讲究“入土为安”,于是土葬几乎成为唯一的丧葬方式,而剩余的几种丧葬方式则多出现在其它少数民族和宗教中。
据考古记录,火葬始于两万六千多年前的蒙戈湖火葬,而中国出现火葬则在佛教传入之后,不过明清之际仍在明令禁止火葬,只是无法完全根除火葬的习俗。水葬、天葬多出现于藏族区域;风葬又称“露天葬”,盛行于东亚各国;塔葬是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发的习俗;洞葬多在苗人中使用,瑶麓瑶族甚至在如今还沿袭洞葬习俗;崖葬多出现在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至于树葬,又分古代树葬和现代树葬。古代树葬在中国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颇为常见。而现代树葬是殡葬的一种新形式,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
“不要叫大师,干脆就我叫我谈伯吧!”谈笑生笑着说,“赵家村并不是多民族混居地,千百年来,整个村子里几乎就只有赵姓的后人!不过这一脉后来繁衍为九支,除了嫡系依然在遵循汉人的土葬习俗外,其余八支则全部借用了其它民族或者外来文化的丧葬习俗!”
“为什么啊”龙灵儿好奇地问。
“不知道!我之前也是出于好奇而去走访的,不过一番打探之后却是什么都没能查出来。不过外部倒是有些流言蜚语,说这个赵家自南宋末年迁居于此,其祖上曾遍访各地,要在这个地方养育龙脉,寻找九龙升天之法,不过在我看来这就是以讹传讹罢了!”
“谈伯,据说几十年前,这个村子曾经发生过灭门惨案,有这种事情吗”
“这我倒是没有听说过!”谈笑生摇摇头,“不过据我所知,那里目前基本上就是一个荒村了,剩下的住户没有几家了,而且大多都是一些老人看守着祖祠和墓地!”
“牧原,你为什么突然想过去啊”玄无理突然问道。
“好奇吧!”牧原挠了挠头,自己都觉得这个理由有点滑稽,不过这却也是事实。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呢”
“想下周之后吧,元旦节左右!”牧原说,“等小龙虾的比赛结束了就过去,顺便再去一趟榕城,有件事情也拖了很久了!”
“那好,到时候我和你一起过去!”玄无理说道。
“老师,你也要去”牧原一愣。
“怎么嫌老头我是个拖累不成”玄无理嗔道。
“不是,不是!”牧原不惊反喜,他之前还在担心罗绨仁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如果玄无理大师也一同前去的话,他反倒是可以高枕无忧了,“老师愿意一同前去,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笑生,你也有些年头没出这庙门了吧,不如一起出去走走”易有道笑呵呵地看向谈笑生,“去尝尝山野间的美味,顺便也可以给我们做个向导!”
“好!”谈笑生爽快地点了点头,“故地重游,想必别有一番感慨吧!”
“老师,计划定好以后我给你电话!”牧原说,“我和龙灵儿就不打扰你们了,我们先出去了!”
“好,走吧,一起出去!”易有道把手中的茶杯放下,站起了身,“坐了大半天了,我们也出去活动活动腿脚,你们玩你们的,我们看我们的!”
跟着三位老人走出两进小院,牧原就看到前面的小路边有一个老人,他和谈笑生的打扮有些相似,年龄已过七旬,一头银发,身体异常的单薄,显得瘦骨嶙峋的,消瘦的面庞看上去如同一个骷髅。他的腰板有些佝偻,拿着一把破破烂烂的扫把,“哗啦哗啦”地扫着地上的断枝残叶。
路过这名老者身边的时候,谈笑生笑着打了一个招呼,老人只是抬头看了谈笑生一眼,轻轻地点了点头,一语未发。但是当牧原走过的时候,他手里的扫把却“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牧原抢先一步拾起了扫把,递过去的时候却发现老人正瞪着一双几乎要凸出眶外的眼睛看着自己。
“爷爷,给您!”牧原唤了一声,把手里的扫把又往前推了少许。
老人还是没人接,弯着腰仰着头,上上下下地打量了牧原一番,突然伸出双手合十,喃喃地念道:“
第239章 空有幻
由谈笑生在中间协调,牧原等人又捐了一点功德钱,总算是把手机给“赎”回来了,不过从工作人员的脸色上看,牧原觉得自己这群人已经上了“不受欢迎”的黑名单了。
晚饭是谈笑生居士请的,他留下众人吃了一顿全素斋。
有人认为,素食的起源或与佛教的传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则释迦牟尼始创佛教,带着弟子沿门托钵,并没有什么荤素的饮食禁忌。最早的佛教教义也没有规定绝不能食荤。释迦牟尼《四分律》即言,可食“不见、不闻、不疑为我而杀之肉”,也就是说佛门弟子不可蓄意吃肉,但若动物非因我而杀,“借光”吃肉是可以的。
考诸史籍,南北朝刘宋时期的《梵网经》虽曾明确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不得食五辛”,但是真的遵行这两则戒律的并不多。中国佛门真正倡行食素,应是始自梁武帝萧衍。天监十年,梁武帝召集众沙门,作《断酒肉文》,立誓永断酒肉,并昭告天下沙门严守此一戒条。由此至唐朝,佛门素食遂成了风气。
唐代佛教鼎盛,素食之风大行,及至宋朝,素食似乎不再是百姓不得已的选择,而是人们喜好的饮食方式之一。而到了明、清两代,素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寺院素食、宫廷素食、民间素食三大系列并臻完备,风格各异。宫廷素菜精致奢华,清宫御膳房专设有素局,能制作二百多种素菜;寺院素菜十分考究,各种素材均可入馔,还有佛菜、释菜、福菜等特别的称号;而民间也有各地著名的素菜馆,广受大众欢迎。
牧原等人还是第一次吃素斋,虽然整桌的饭菜不见一丝荤腥,但是每道菜的做工都是非常的考究,菜名也很有讲究,每一道都可谓是色香味俱全。除了菜以外,饭桌上还有素酒,像葡萄酒、米酒就属于素酒,是和尚和尼姑可以饮用的酒,而这些酒也常用来敬佛。素酒不同于白酒,高粱酒等烈性酒,它没有经过“蒸馏”工艺,只是简单的将酒糟滤除,余下的酒水,放到锅里煮开,以使酒不会变质。
在饭桌上,牧原又见到了那位扫地老人,谈笑生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个老人有着一个古老的姓氏,姓“空”,名“有幻”。空有幻,牧原觉得这个名字倒是很有意思,佛法有空,空是诸法的真相,而一切皆为幻象。空有幻,幻有空,如果这个老人身披一件袈裟的话,仅凭这个名字就没有人敢怀疑他是一位得道高僧吧。
想到了这一点,牧原就不由得对这个老人多加了几分注意。
这全素斋主要是为了招待香客的,饭桌和外面的饭店没什么区别,中间是一个玻璃转盘。无论转盘转到哪里,空有幻永远只夹面前的那道菜,遇到什么就吃什么,一碗米饭吃得不紧不慢,从始至终,他只是低头静听,不发一言。用完了手中的一碗饭之后,空有幻也没再添饭,站起身,佝偻着身子缓缓地出了房门。
“牧原,你对空有幻有兴趣”谈笑生轻声问道。
“只是有些好奇罢了!”牧原解释说,“虽然这位老人家既不诵典参经,也不烧香拜佛,每日里只是洒扫庭院、除尘去垢,但以我的直觉来看他应该是一位高人吧!”
“何以见得呢”
“就说这满桌的饭菜吧,我的这些朋友挑三拣四、评头论足,可这位老人却不见其色、不问其味,百肴如一,见幻如空,食空如幻,这种定力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吧!”牧原一笑,“反观这庙里上上下下,剃度的,蓄发的,都已经把参佛当作生意做了,虽然自古以来都说出家人是赖佛穿衣、指佛吃饭,不知道这里里外外的罗汉们有几人是入世修佛,又有几人是倚佛求福!”
“所谓道行高低、佛性有深浅,诸门道,诸门法,千般佛,千般相!”谈笑生点点头,“万事皆心中想、身外求,想之不同、念之有异、行之有别罢了!”
南山度假山庄的一个雅间内,骆昕陪坐在餐桌前,盯着一锅红油油的火锅汤却是连筷子都不敢伸,只能干巴巴地喝着面前的一杯清茶。
“骆少,要不我给你点个清汤锅怎么样”雷正扬问,他脸上青肿的淤痕还没有完全消去,鼻梁上贴着一个创口贴,这是龙灵儿在后面追打的时候,他不小心在门上撞的。
“算了,算了!”骆昕摆摆手,“我担心会过敏,还是只喝茶吧!雷少,你的伤也还没好呢,还是少吃点的好!”
从酒会的第二天开始,骆昕就生病住院了,全身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很多红斑,不肿不烂,却是瘙痒难耐,如万蚁在身上乱爬,越抓越痒,越痒越抓,一番折腾下来,全身就都是红紫一片了。在医院里里里外外地检查了一天,又住院观察了两天,医生给出的结论只有两个字:“过敏”。吃了点过敏药之后,骆昕的症状倒是减轻了不少,可是他的这个皮肤过敏症却是有点太敏感了,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食物,各种海鲜也不能碰,甚至天气过热过冷,气候过湿过干都会发作。只是不知道和女人上床会不会也能引发病症,处于谨慎考虑,骆昕还是没敢去轻易尝试。
几天下来,骆昕的怪病已经在圈子里传开了,甚至还得了个“八戒”的绰号。
在座的还有曾少敢和程思怡,程思怡显然也是没什么胃口,除了时不时给曾少敢夹上几道菜之外,她面前的碗里始终都是空的。
“曾少,那我下面可怎么办啊”程思怡蹙着眉头问,“我现在已经被大赛淘汰了,后面你可不能不管我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