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术小城

    数论由欧叶负责,代数几何由李真强负责,其他由沈奇负责。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沈奇发现了一些问题。

    纲领性的代数几何研究是非常复杂深奥难度极高的一项工作,李真强研究了好几年,他很努力很勤奋,周末经常加班,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

    沈奇决定加快数学大一统的进程,所以得补充强力人员。

    沈奇的团队中不需要其他院士,因为他深切体会到,院士太忙了,院士们很难集中全部精力专注于一个具体项目中的一个细分版块。一个团队里有一个统领全局的院士就足够了。

    纲领性的代数几何研究,世界范围内,还活着的数学家,排名前三的人物,沈奇认为是:沈奇朗兰兹吴宝珠。

    沈奇啥也不干,闭关一段时间,他有把握做出数学大一统项目中的代数几何方案。

    但沈奇很忙,坐在他这个位置上,他主要精力放在运筹帷幄的战略性布局上。

    退而求其次,提出朗兰兹纲领的朗兰兹老爷子绝对是一个强力人选。

    只不过朗兰兹老爷子年事已高,身体又不是很好,不适合高强度的一线科研工作。

    吴宝珠年富力强,他证明了朗兰兹纲领的基本引理,因而获得菲尔兹奖。

    吴宝珠教授目前在芝加哥大学任职,沈奇参加国际学术大会时跟吴宝珠打过照面,但两人的私人关系不算很熟。

    从学术上考量,吴宝珠是目前来说最适合沈奇团队代数几何版块的领军人选。

    只不过人家堂堂菲奖得主,是否愿意加入沈奇的数学大一统团队,成为沈奇手下的一位科研包工头,这是个未知数

    排兵布阵仍在继续,国际上的形式比较复杂变数较多,沈奇将目光转向中国籍的数学家。

    当代中国籍数学家在代数几何领域的年轻一辈知名学者有两位,一是在耶鲁大学任职的云威教授,二是在燕大任职的徐洋教授。

    这两人均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做过45分钟的报告,属于国际一线数学家。

    再加上在哥大当教授的数论学家龚长伟,云徐龚三人曾被誉为燕大三杰。

    现在是燕大四杰,多了个沈奇。

    沈奇跟其余三杰都挺熟的,论辈分,沈奇还得叫他们仨一声师兄。

    四杰都在一个群里,沈奇徐洋是中国时间,云威龚长伟是美国时间。

    沈奇在群里发消息:数学大一统项目代数几何版块缺一位学术带头人,哪位师兄有兴趣呀?

    徐洋:我有我有,沈老板加我!私聊。

    中国时间的中午,是美国时间的午夜。

    徐洋教授是清醒的,另外两杰估计在睡觉。

    数院距沈奇数理研究中心不远,几分钟后,徐洋拎着一袋水果来到沈奇的办公室。

    沈奇特别不好意思:师兄,你来就来吧,买水果干嘛?黑加仑挺贵的吧,破费了。

    徐洋:我买给老婆吃的。

    呵呵。沈奇尴尬的一笑,遂强行从水果袋里摸出一把黑加仑据为己有,可以看出他和徐洋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

    徐教授的年纪不大,他带过的博士生之一便是李真强,他只比李真强大几岁。

    徐洋穿一条带破洞的牛仔裤,t恤上印着涂鸦图案,身材中等,头发不多。

    身为燕大正教授长江学者拉马努金奖得主庞加莱讲座教授的徐洋教授,看上去更像是个死宅科幻迷或者狂热外星粉。

    燕大数院四杰中,头发最茂密的是沈奇,然后是云威徐洋龚长伟。

    看来头发越少的男人越心疼老婆,徐洋爱老婆关心老婆,中午下班了跟老婆买一袋水果。

    这黑加仑不错,哪家超市买的?沈奇琢磨着等会儿也跟自己家的老婆买些水果,欧叶将统领另外一个版块的工作,需要犒劳犒劳。




531章 全面铺开
    沈奇徐洋一拍即合,徐洋加入沈奇的数学大一统项目团队,分管此项目中的代数几何版块。

    徐洋原本就有一个团队干这个事情,他率队融入沈奇的项目组,整个项目得到了强有力的补充。

    数论版块继续由欧叶负责,沈奇没有在这个版块补充新的人员。

    数论的一个特征是ζ函数与l函数的统治地位,对于和数域上的代数簇相系的l函数,其解析性质的确定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七年之前,沈奇解决了这个数论难题,接下来的工作依旧繁重,但好在有了方向性。

    欧叶需要研究表示论在数论中的作用,找到一种贯穿ζ函数l函数伽罗瓦群和椭圆曲线之间的规律,从而表达和揭示不是那么普遍的作为另一种实体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恰好就是它们存在的模式。

    我在数论版块的规划中,没有刻意突出函子性,而函子性准则的主要力量就是其坚信不同群上的所有自守函数表示都有密切联系。沈奇对欧叶说到。

    明白。即便用最直白的方式进行阐述,欧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看上去仍然难以被常人理解。

    所幸欧叶深刻理解她的工作职责及攻坚方向,她和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学术上的进步积少成多,一点点汇聚为质的飞跃。

    其他版块呢,还是你主抓?欧叶问到,她知道老公非常忙碌,他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具体而繁琐的细节工作中。

    沈奇说到:其他版块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调和分析。当代数学界,这方面做的最好人是陶哲轩。

    欧叶颇感兴趣的说到:他比你做的更好?

    沈奇笑了笑:如果只是做分析,我跟哲轩不相上下吧。

    哲轩哲轩,说的好像,你跟哲轩很熟似的。在欧叶的印象中,沈奇跟陶哲轩貌似没打过多少次交道,算不上很要好的朋友。

    沈奇说到:从学术和人品上来说,哲轩这人还是不错的,他在数学界的口碑很好,乐于同其他学者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责,争权夺利。其实哲轩也很全面,他研究的内容覆盖十个以上的方向,如果比较综合实力,我可能比他强一点点。

    果然沈教授是最强的。欧叶放心了,又问:你不会拉陶哲轩加入团队吧?

    在数学大一统项目上,我陶哲轩吴宝珠如果能组成一个团队,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特长,将成为史上最完美的团队。沈奇看上去比较向往搭建这套史上最豪华的数学阵容,他认真的说:在欧教授的带领下,这个团队必将完成数学史上最伟大的使命,建立一套全新的统一体系。

    欧教授瑟瑟发抖。欧叶有自知之明,在三位菲奖得主面前,她就是个打工妹而已。

    数学大一统,这是全人类的项目。

    沈奇不介意这个项目由一个部门还是一所高校来完成,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其他人,谁促进了数学史上的伟大进程,其成果都将共享给全人类,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最先在公开场合发表数学大一统设想的人是沈奇,他的设想基于希尔伯特纲领朗兰兹纲领,却又高于数学史上的经典纲领。

    把陶哲轩吴宝珠拉进队伍,是沈奇的一个构想,如果这两位菲奖得主能成为沈奇的助手,无疑将加快数学大一统的进程。

    沈奇出自燕大体系,他的学术思想成形期在普林斯顿度过,普林斯顿学术体系对沈奇的影响很大。

    回国之后,沈奇整合了燕大体系和普林斯顿体系的优缺点,建立了他自己的学术风格和流派,称为新燕大体系。

    陶哲轩也出自普林斯顿的培养体系,他目前在斯坦福工作,农场(斯坦福的昵称)体系结合了普林斯顿体系的特征,又有一些独特的创新。

    吴宝珠成名于法国,他是巴黎体系的忠实支持者,目前就职于芝加哥大学。

    燕大体系,普林斯顿体系,巴黎体系,以及新崛起的农场体系,你研究你的,我研究我的,各个学术流派各自为战,效率很低嘛,不利于和平统一。

    只不过人家哲轩宝珠是否愿意成为沈奇的助手或者学术合作伙伴,还是个未知数。沈奇并未通过正式渠道和哲轩宝珠建立联系。

    不管哲轩宝珠是什么样的态度,愿不愿意跟咱们合作,咱们的项目都可以先开展起来。沈奇秘授欧叶几招独家绝技,欧叶学会之后立即开始攻克数论版块的难题。

    沈奇欧叶徐洋组成的前期阵容已经开始运作,徐洋自己带了一个团队,有八个人,全是数院的精英。

    算上学生李真强,徐洋的代数几何团队有九人,徐教授的学术水平是很强的,他跟细分专业上的同行吴宝珠的差距,或许只是15分钟的世界数学家大会报告时间,以及一枚菲尔兹奖章。

    数学战线上的排兵布阵暂且如此,沈奇紧接着对物理战线进行补充强化。

    物理战线分为两块,理论和应用。

    应用领域,凝聚态物理faster项目组运营了这么多年,已经非常成熟。需要强化的是理论物理方面的实力。

    中心的理论物理技术顾问爱德华威腾的个人实力当然超强,而具体干活的只有两人,沙东东和屈博士。

    理论物理战线具体的科研项目是理论的完善,威腾已经参与进来了。

    所以这个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增加人手,招揽一批年轻力壮吃苦耐劳的理论物理研究者。

    我需要人才,理论物理方面的优秀人才。沈奇直接联系部委领导。

    沈教授你开个条件,我们去帮你要人。部委没啥好说的,沈奇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四十岁以下,物理学博士或即将毕业的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上发表过至少一篇文章。人品好,政治合格,思想态度端正。就这些,没了。沈奇说出了他的要求。



532章 论道超弦
    两次诺物得主沈奇要招揽一批理论物理领域的人才,共谋大事。

    国家支持,行业反应热烈,报名者积极踊跃。

    短时间之内,成百上千的简历汇集到了沈奇数理研究中心。

    中心理论物理版块由沈奇威腾两位菲+诺双料大佬坐镇,这两人均是活着的传奇。

    能加入这样的研究机构,对物理工作者来说极具吸引力。

    四十岁以下,物理博士或即将毕业的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上发表过至少一篇文章满足这些硬性标准的应聘者太多了。

    经过初选,沈奇数理研究中心留下了三分之一的简历,这些简历的主人都是优秀的学者。

    人品好,政治合格,思想态度端正这些软性指标的评价标准相对灵活,经过复审,中心留下了二十份简历。

    初审复审由沈奇的手下完成,进入终极pk环节的二十位应聘者将由沈奇逐一面试,最终他们中的一半将来到中心,成为沈奇和威腾的物理学助手。

    中心会议室,沈奇面带微笑端坐。

    第一位面试者仪表堂堂,一副精英派头,他不卑不亢的做自我介绍:沈教授你好,我叫韦德,韦小宝的韦,道德的德,今年三十五岁,本科就读于水木大学物理系,硕博在牛津,师从杰克布鲁斯教授。我博士毕业后一直在英国工作,主要研究黎曼面上的场论拓扑弦理论,发表过九篇sci,和布鲁斯教授联合编写学术专著一部,已在英国及印度出版

    沈奇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打断了应聘者标准化的自我介绍:韦博士,说重点,简历上写着的内容,我已经看过了。

    韦博士身子一抖,略显紧张。

    毕竟是牛津毕业的科研精英,韦博士的临场反应相当机敏,他很快恢复了沉稳自信的风采,朗朗说到:我的政治合格,思想态度端正,诚实守信,心系祖国,赴英学习工作期间,不忘温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时常告诫自己,科学不分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说的好!沈奇抚掌大笑。

    韦博士的身子再次一抖,这次抖的是轻松,终于把沈老板哄开心了。

    沈奇和韦博士握手:欢迎你回到祖国,韦博士,我们是同事了。

    韦博士十分激动:今后还请沈教授多多指教!

    沈奇还算满意韦博士的各方面素质,这位海归学者取得的学术成果丰硕,专业对口,符合沈奇的招聘要求。

    至于韦博士的待遇由国家制定,反正不会让回国发展的优秀学者吃亏。

    面试者一个个的进入会议室,和沈奇聊天对话。

    这批面试者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不少人目前在海外科研机构工作读博。

    人是国家找来的,国家借此良机,正好拉一批基础理论方面的优秀学者回国发展。

    这些学者都非常棒,沈奇原本只要十个人,最终他改变了计划,留下了十五人。

    中心基础物理的研究队伍一夜之间发展壮大,算上沙东东和屈博士两个没出过国的老员工,十七个物理博士组成了一支超级强大的理论研究团队,他们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接受过不同的体系培养,现在他们只有一个目标,跟随沈奇挑战物理学上的世纪难题。

    在理论诞生之前,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被认为是由微小的超弦组成。

    理论给组成亚原子的物质谱加了一种叫做膜的更为神秘的物质,它就像生理学上的膜一样,但最多有9个维度。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膜组成了弦还是恰恰相反?

    或者另外存在着一些更基本的物质单位,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罢了?

    这两种物质中是否有一种确实存在,或者理论仅仅是一种迷人的大脑游戏?

    带着这些谜一般的世纪考问,中心的十七位土鳖海龟博士们,将在沈奇威腾的带领下向理论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威腾从美国飞到中国首都,他见到沈奇后感慨连连:我一辈子研究超弦理论,而使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成果,居然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沈奇笑道。

    能否凭借超弦理论的研究获得奖项,对威腾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他已是诺物得主。

    剩下来的事情,是为了证明一位学者投入毕生精力的研究课题是否为正确命题。
1...265266267268269...3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