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林易见议事厅里没有闲杂人等,悄悄地附在我的耳边说道:“大帅,我们的目的是建造关隘,但是我们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若是打着建造寺庙的旗号大张旗鼓的进行,暗地里把关隘也顺手建成,他们再有意见也晚了。”
“要知道,现在建造寺庙早已风行各地,而大义宁国从国王到百姓几乎人人信佛,只要我们放出风声,就说新来的大帅笃信佛祖,潜心事教。经一德行高深之人指点迷津,拟在嵩阳附近选一风水宝地建造寺庙,相信大义宁国也没有理由怀疑。等到关隘悄悄的建成,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他们即使想要兴师伐罪也要掂量掂量了。”
“嗯!妙!实在是妙!林兄这个主意果然高明。明天你就着人散布消息,待我们请出二叔后立即实施,这个事情就交由你去办理,争取明天能和二叔见上一面,到时咱们再详加计议。”听到林易的这个偷天换日的好主意,我不由得喜上眉梢。
二人商议以定,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来到云南也有些日子了,除了击杀孙德成,还没有什么高明的建树,老百姓们可都是眼巴巴的看着我的所作所为呢!
下一步的第一要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展开我的宏伟计划,施展强力手段,凝聚民心民智,发展云南经济,放手大干一番,让这里的老百姓们都尽快富裕起来是我的最终目的。
当然了,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就要在保证云南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才有精力把云南打造成一个文明、富裕的新天地。
第二天一早起来,我身着宛如亲手缝制的紫色官袍,在众人众星捧月的簇拥下,来到宁州的东校场。
虽然我还兼任着宁州刺史,但是这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来此的目的当然是为孙德崖等一干钦犯送行的了。
坐了不一会儿,孙德崖、靳向、杨宝成、黄前、王晃、康盛等十六名叛国重犯五花大绑的被押到我的面前。
原先这些人可能一个个都威风八面,但是现在成了阶下囚,却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蓬头垢面的没有了一丝往日的风采。
唉!将心比心,若不是借助林郭两家家族的势力夺回了宁州,说不定我也是这样的下场啊!
我冷冷的瞅着他们,淡然道:“诸位都曾经是叱咤疆场的豪杰猛将、国之重臣,也曾经浴血沙场为国家流血流汗,说起来,大多数都戎马半生,也为朝廷做出过相当突出的贡献。”
“但朝廷也没有亏待你们,加官赐爵、封妻荫子,那是何等的风光荣耀。尔等不知感恩图报,反而见利忘义、助纣为虐,贪图名利自掘坟墓,落得如今身败名裂的下场,何其可悲、何其可叹矣!”
“其实,最可怜的还是你们身后的妻儿老小,他们本指望着跟你们享受天伦之乐、美满生活,哪成想反因你们无辜受累,从而身陷囹圄。你们扪心自问,怎么对得起她们的殷殷期盼呢”
&
第三十七章 嵩阳关隘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了我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次演讲。
“广大的云南官兵们,你们都是好样的。在这次艰苦卓绝的平叛战斗中,你们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帅首先代表朝廷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我们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干净利索的铲除了孙德成的反叛势力,彻底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是全体将士们的功劳,朝廷不会忘记我们作出的贡献,老百姓也会对我们心存感激之情,因为我们为他们带来了安定和乐的生活,使他们免受刀兵之苦、丧乱之累。”
“在朝廷的赏赐颁发下来之前,我们云南宣抚使府先行对你们进行奖赏,每名官兵都将根据所做的贡献,得到十缗以上数百缗不等的奖赏,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只要各位记住,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作为一名致力于边疆稳定的军人,我们只要勤学苦练,保家卫国,将来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这是不容置疑的。”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给我们发放优厚的俸禄,不是让我们吃喝玩乐、贪图享受的,而是要求我们有能力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老百姓的。所有将士都要牢记我们的宗旨,那就是‘令出如山、令行禁止、勤学苦练、保家卫国’。”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做损害老百姓利益、有损于朝廷威信的事情。任何贪赃枉法、欺压、骚扰百姓的行为,一旦为本帅所知,一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纵容。”
我的一席话还没讲完,就看到下面交头接耳者有之,嬉皮笑脸者有之,四下里更不时有嘘声响起,仿佛就像闹市中赶集的一样,根本就没把我这个云南最高长官放在眼里。
唉!对这些所谓的兵痞子们讲这些大道理有用吗在五代这个纷繁的乱世之中,云南一直是置身世外,几乎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波及,也使得在这里安身立命的士卒们的意志已经几乎消磨殆尽。
俗话说骄兵悍将,说的是一点不假。无数历史事实表明,当这些拥有武器的兵油子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若是得不到应有的奖赏,或者是没有达到使他们心满意足的程度,往往离兵乱也就不远了。
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啊!后唐皇帝李存勖,在得到天下后大力封赏那些毫无作为的戏子、太监,以及皇亲国戚等等,反而对于征战有功的将士却吝于赏赐,并且莽撞的大力削藩。
直到他的义兄李嗣源被逼无奈起兵反叛的时候,他手下的将士已经指挥不动了。不但指挥不动,而且还倒戈相向的围攻皇宫。
在艰苦卓绝的建国征程中雄才大略、能征惯战的李存勖,却最终被乱兵所杀。这才几年的时间,就演变成这种局面,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这个生动的事例说明,这些跟你混出身、混饭吃的兵痞子,可不是些许小恩小惠就能收买得了的。一个看一个,互相攀比,即便是患难之中生死相随的亲信,慢待了哪一位都不行。
看看眼前这些营营碌碌、饱餐终日之辈,提枪上阵也许不大出力,若是封官赏赐做不到位,恐怕马上就会翻脸无情。
从他们这精神状态上来看,哪里还有一点当兵的样子,看来不下力气整顿是不行了。
但我也心知肚明,现在还不是大力整顿的时候。这些人在平叛中多少也是有些功劳的,我也不会采取过激的整顿措施,最好是像赵匡胤那样来个兵不血刃的杯酒释兵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让他们满意我所做出来的努力,还是能和平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激起后果难测的兵变。
因而我故意对他们无所顾忌的举动装作视而不见,反而又着实勉励了他们一番后,这才宣布队伍解散。
出来兵营,我和简铮、林易,带着连骏、庄潜、岳昶、凌风,以及十几名亲兵,一行十余骑向嵩阳方向奔去,我既然决定在嵩阳附近设立关隘,总也要实地考察一番才能决定,这可是我早就制定好的行程了。
到嵩阳要经过林家堡,我当然不能错过与林庆良相会的机会,我已经期望,借助林庆良这位奇才,实现我的第一步计划,那就是改进水泥的配方,并尽快付诸生产,以做好建造嵩阳关的前期准备工作。
所以我们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林家堡。而林家堡离宁州只有五十里地左右,骑着马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就赶到了。
我们的突然到访使得林庆良喜出望外,连忙殷勤的把我们请进客厅,吩咐丫鬟上茶。
由于林宗义目前还在宁州城里的林家老宅
第三十八章 水泥作坊
但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对面的大义宁国,我这边若一开建,对方肯定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只怕我关隘还没建成,大义宁国的铁蹄已经来到宁州城下了。
但我还是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目前的哨所规模太小,遇到敌情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这几十个人很容易就会被敌人的铁骑碾压。
在关隘没有建成前,我准备先将这里的哨所升级,设置一个三百人的巡检司,也算是为以后的计划打个基础吧!
我随手将望远镜递给了身边的简铮。简铮迟疑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的接了过来,学着我的样子放在了眼前。
他刚刚看了一眼,就哇的大叫了一声,差点将我的望远镜扔下了山谷。
他的吃惊的表情和颤抖的脸颊告诉我,他已经被从望远镜里看到的境况彻底震惊了。
接下来,简铮欣喜的拿着望远镜不停的变换着方向,如痴如醉的样子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拿到了一件新奇的玩具,已经是不忍释手了。
旁边的众人不知道简铮怎么会变成这个样,早已被他的举动彻底弄蒙了。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拥有一架望远镜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在对方派出斥候四下打探的时候,我们就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最快的时间,更细致入微的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了解到敌方如何的排兵布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吗!
见简铮拿着望远镜左瞧瞧、又看看,就是没有看够的时候,而这也越引起了其他人的好奇。
但是简铮独自霸占着望远镜,其他人心痒难耐的也轮不上,我只好苦笑着亲自动手,好不容易才从简铮的手里将望远镜抢了回来,然后递到了林易手中。接下来,轮流看过之后,众人已是大呼小叫的赞不绝口了。
我禁不住偷偷的笑了,这就是跨时代的巨大差异呀,从望远镜里看到的东西,竟能细致入微到这般地步,他们就是想破脑袋也弄不清楚了。
众人在震惊的同时,纷纷询问这是什么宝不贝,为什么能清楚的看到这么远的地方。
我只好糊弄他们说,这是西洋千里镜,是一位不知道来历的奇人赠送给我的,而且还交给了我制作这种千里镜的方法,今后我会大量制造,装备给军队的高级指挥官。
我这样一说可就捅出篓子来了,大家虽然不敢张口要我手里的这架,但是听说我能制作千里镜,都纷纷厚着脸皮,打着各种旗号,请求我无论如何也为他们配备一架,见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我也只好苦笑着答应了。
其实,要想制作一架简易的望远镜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有了品质优良的凹透镜和凸透镜,制作起来也相当简单。但是以目前的条件来说,想制作出一架性能较好、完全合乎要求的望远镜却并不容易。
因为在这个时代,虽然在地中海地区已经有了相对原始的玻璃制品,并行销到世界各地。但这时候的玻璃只能称作琉璃,其屈光度和纯净度还远远达不到制作望远镜镜片的要求。
所以我只能是定下计划,一步步的向前推进。只要有了充足的时间,我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先把高品质的玻璃生产出来,并不断提高玻璃的制作工艺和水平,最终制作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望远镜。
这对于我这个生物工程毕业的人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除了寻找合适的材料,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之外,其他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林庆良就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宁州,同时还带来了一大车用于制作水泥的石灰石。我立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把林庆良请到了宣抚使府的书房内,认真的和林庆良探讨起水泥的制作方法起来。
其实,我在后世的时候,曾经通过一个水泥行业的朋友,对水泥的制作方法和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但毕竟没有亲手实践过,也没有参与过这方面的工作,具体的研制细节毫无头绪。
所以我更想知道林庆良的制作方法与后世有何优劣之处,也好通过相互对照,以便取长补短。
通过林庆良不厌其烦的详细介绍,我逐渐了解了他那所谓的水泥制作方法。
林庆良的水泥制作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石灰石粉碎后和粘土放在窑内煅烧,然后等水泥熟料冷却风干后就可作为水泥使用,这还是最原始的水泥制作方法,而且水泥的性能也不
第三十九章 基层抓起
安排好了建造平阳关隘和制造水泥的事情,我又把林易叫到了书房之中。
有一些隐秘敏感的事情,在目前情况下我还不能对其他人明言。
自己独身一人来到云南,依靠林家堡和郭家寨平定了叛乱,其实说到底,亲信手下一个也没有,算来算去,也只有林易、连骏等人才是目前我最可信赖的人了。
想到后世孙中山创立的黄埔军校,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思路。
自己势单力薄,即便身为云南的最高长官,却还没有自己嫡系的班底,干什么都如履薄冰。
若想早日树立起自己的威望,那就一定要先把军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依靠某一方势力或者某一个人,都是极不可靠的。
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取法后世还是比较靠谱的。着手之处就是建立一座类似于黄埔军校那样的军官学堂,大力培养基层军官为我所用。慢慢的蚕食掉军中的派系势力和异见者,掌握住左右局势的嫡系力量,从而使军队如臂使指。
当然了,这种比较敏感和隐秘的事情,只有面对最可信赖的几个人时,才可语以心腹之言。
因此,我屏退了众人,意味深长的对林易说道:
“云南叛乱已经平定,首恶伏诛、群小就擒。虽然景象看似一片太平,但是现在的云南仍然骄兵悍将甚众,目无军纪、官长,心存乖戾之心,虐民、害民之事时有发生。我是初来乍到,更是难以驾驭领导,不知林兄有何妙计,能迅速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呢”
林易闻言微微一笑,低声道:“大帅无虑,下官其实早已想到这个问题,也思谋了应对之计,只是目前云南初定,不易大张旗鼓的施行罢了。”
“哦!既有妙计,那林兄还不快快道来。”我实在是有点迫不及待了。
“其实,每有新官上任,必会有所改变,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改革的力度大小不同罢了。依云南目前的现状,官还是那些官,兵还是那些兵,实际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的想法还是固守以前的思路,认为大帅所依仗的还是他们这伙人,即使他们在行为上有所逾越大帅也会予以迁就,否则大帅孤掌难鸣,就难以在云南扎根立足。”
“云南宣抚使官职虽高,但没有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这个位子也是坐不稳的。”
“因此下官以为,若是没有相当充分的准备,目前还不宜轻言改变现状,只可循序渐进的从基层抓起,先以厚币丰禄稳定人心,再以目前空缺的职位为导引,逐渐提拔重用年轻有为、能力突出的低级军官和士兵,使他们为我所用,动摇散漫无状者赖以存身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此消彼长,必然使涌身跟进者日众。到时一旦条件成熟,什么事情还不都由大帅一个人说了算吗”
我默默的思索了一会,点点头说:“循序渐进也好,在补齐空缺官职之外,本帅倒想到一个好主意,不知林兄以为如何”
“大帅请讲!”林易郑重的道。
“本帅觉得,虽然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主官的好恶决定着下属的取向,但是对广大官兵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应该是最基层的低级军官们。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效果会更加明显。”
“所以本帅想建一个军官培训学堂,通过政令、军令、德操和军事技战术的训练和学习,不但能对军队走上军事化、规范化的道路施加影响,而且还能锻炼出一批忠于职守、战术过硬的基层军官,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一大批基层官兵,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你觉得怎样”
林易闻言一愣,稍后才缓过神来,兴奋的低声说道:“大帅所思所想实在是高人一等,这种想法很是新奇啊!您说的很多用语在下虽然大致能够理解,但在以前却是闻所未闻的,像‘技战术’、‘军事化’、‘规范化’等,想必应该都是大帅所独创的吧!”
第四十章 高朋满座
听着我思路清晰、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旁边的林易早已是满脸钦敬之色,不断的点头应承,看来他已经被我彻底折服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