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喝完了这杯酒,秦王忽然站起身来笑道:“父皇,既然没把李翊当成外人,儿臣以为,趁着今天这么喜庆的日子,父皇不如宣旨就把李翊收为义子罢了,也算是咱们皇家的一大喜事啊!”
刘岩呵呵笑道:“呵呵!你倒是有这个心思,如果这是十年前,朕也许就这么做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朕心中当他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却不必一定要有这样的名分,以后你们会明白的。”
秦王刚坐下,他下首的一个人站了起来,看上去面目俊朗、双目灼灼有神,颇有干练之才。只听他笑着说道:“父皇,洪熙以为,李翊如今年轻有为、能力出众,断不能屈就在翰林院之中埋没了才干,儿臣恳请父皇委李翊以重任,只需善加磨练,久后必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不知父皇以为然否
第七百三十二章 惊艳之举
李翊连忙恭谨的回道:“微臣在宫中得蒙娘娘照顾,至今想起来惭愧无比,也不知道叨扰了娘娘多少回,娘娘却从未有一丝心烦过,这番恩情李翊怎敢忘了。而令微臣最惊叹的却是,娘娘的美丽容颜,至今没有丝毫改变,我都有点不敢相信今日所见了。”
赵贵妃咯咯笑道:“你这孩子,小时候一贯沉默寡言的,现如今却像嘴上抹了蜜一样,想来是有很多女孩子喜欢你了。来!别的不多说了,咱们娘俩把这杯酒喝了,祝你心想事成、步步高升。”
李翊连忙再次拜谢后,躬身举杯将酒干了。
依据她们在刘岩身边的排位,李翊下一个当然应该去敬刘岩左侧这位风华绝代的美人了。依据李翊在云南得到的消息,知道现在皇上身边最宠爱的就是贤妃谢宜清了。
自从晋王洪熙的母亲马皇后,和越王洪昌和清远公主的母亲袁贵妃去世后,后宫一直由秦王的母亲赵贵妃总领,但要说最得刘岩宠爱的应该还是这位贤妃谢宜清了。
她是循王洪杲和通王洪政的母亲,今年大概也有三十五六岁了,但看起来却雍容华贵、仪态万方,面容上也就二十许岁的样子,怪不得能深受刘岩的宠爱了。
李翊躬身举杯敬祝道:“贤妃娘娘万福金安,李翊借此美酒,祷祝娘娘容颜不老、福寿安康。”
谢宜清微笑着点了点头,轻吐樱唇道:“李翊才貌俱佳、干练多才,在云南不过三年的功夫,为咱们朝廷立下了赫赫之功,我大汉有你这样的栋梁之才,实在是国家之福啊!”
“哀家最看重男儿的担当,你不管是在京中,还是在偏远的云南,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本份和职责,所作所为都有目共睹,哀家深以为慰啊!”
李翊连忙逊谢道:“娘娘夸奖,微臣愧不敢当。男儿立身处世,既为我大汉臣属,就应该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又怎敢稍有懈怠呢”
谢宜清点头道:“你说的很对,在其位谋其政,不管身份若何,都应该尽职尽责、为国效力,才能了无遗憾。李翊,咱们娘俩把这杯美酒干了,也祝愿你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幸福吧!”
李翊连忙躬身把酒干了,再次施礼致谢后,又向两侧边上的那两位妃子依次敬完了酒,这才转过身来。
本来李翊想着下面的由秦王开始,忽然间灵机一动,也是李翊好奇心作怪,想到若是从公主那一席开始敬酒,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效果。
因而李翊举起已经斟满了美酒的酒杯,笑着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本来下面的第一杯酒,微臣应该先从敬祝秦王殿下开始的。可是我今日突发奇想,咱大汉惯例向来是重男轻女的,没的让女子们黯然神伤。我今天想先从公主们的席次开始敬起,不知道各位亲王们有什么意见。”
听到李翊这石破天惊般的提议,两侧席间早已是喧闹一片。公主席那边的十几位年纪不一的公主们早已是笑闹不止,纷纷拍手叫好,唯有首席的清远公主脸色微红、沉吟不语。
而亲王席那边却安静的多,惊异者虽然有之,但却不敢发话。因他们都唯秦王马首是瞻,哪有敢越级出头的。
这时候,惊异过后的秦王已经哈哈大笑道:“真有你李翊的哦,竟然想出了这么新奇
第七百三十三章 诸王论酒
来到秦王席前,秦王早已站了起来,抓着酒杯放在胸前,呵呵笑道:“真是一万个没有想到啊!李翊兄弟连喝了近二十杯酒,竟然还是那么的面不改色,真可称得上酒场上的冠军郎了。”
“呵呵!本来我还想着多与你喝上几杯,也好稍慰离别之情,不过,看在你已经喝了不少的份儿上,今天就暂且饶过了你,改日定要到我的那个蔽宅,喝他个一醉方休。呵呵!我可不是开玩笑啊!这日子吗就定在初五吧!到时候你可不能爽约啊!”
李翊还没有说话,下首的晋王却插言道:“皇兄盛情相邀李翊,想来是为他接风洗尘了。四弟我也想凑个热闹,不知道皇兄肯恩准吗”
秦王咧嘴一笑道:“这哪里有什么不可以的最好是把其他兄弟们都叫上,也显得热闹许多,省的一个个的相请,李翊恐怕还没有那个闲工夫呢!不过,此事还需得到父皇恩准才可,免得被人说咱们假公济私。”
李翊暗暗点头,这秦王还不是一点也没有脑子的人,他所说的假公济私,其实应该是图谋不轨才是。
皇室向来对藩王过从甚密持有戒心,更忌讳他们与外官交结,即便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只要被言官找到了借口,那就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
这时候刘岩笑道:“洪度的这个提议甚好,你们兄弟平时来往的也不多,想必之间的感情也逐渐淡了。趁着这新春佳节,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也好,朕是乐见其成的。”
“既然秦王愿意主持,这个事就交给你了,其他的兄弟也都要去,这不光是为李翊接风洗尘,你们兄弟之间也该深入交心晤谈了。”
秦王连忙躬身领命,这才与李翊互致祝词后把酒干了。
移步到晋王面前,晋王站起来欣然笑道:“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话说的一点不错。你当年作为言官时就是敢作敢为的性格,去到云南更是大展宏图,做出了一番令人惊叹的业绩。”
“我现在思来想去才明白一个道理,所谓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是做不成事的,只要是为了朝廷大计考虑,为了黎民百姓生计考虑,就应该勇往直前的去做,而绝不能优柔寡断、不思进取。”
“唉!我知道,润之的成就绝不是幸致,想必也是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才终于努力成就的。来!别的不多说了,为朝廷能有你这么一位贤能之士,也要真挚的敬你一杯。”
说着举起酒杯来,眼中满是真诚热切之色。
李翊欣然举杯与他共饮,但李翊知道,在晋王这伪善的包装之下,肯定还有不可告人的手段等待着自己,今后步步惊心,不容稍有闪失啊!
来到晋王下首的席位之前,李翊看到了一位文质彬彬、长身玉立的青年,他身材只比自己低了少许,相貌也与刘岩有些相似,只是稍微瘦弱了一些。
从他无比期待的目光中,李翊已经感受到了他那真挚友情的迸发,和惺惺相惜的拳拳之心。
其实,自从迈入瀛台阁以来,李翊一直刻意不去接触越王的目光,他的位置在哪,自是一目了然,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李翊还是应该有所收敛为是。
李翊感慨道:“离别经年,越王殿下更是形神俊秀,想必在诗书画艺上有了不小的成就吧李翊有暇时,定当上门请教,还望越王殿下勿要藏私啊!”
越王微微一笑道:“何
第七百三十四章 思维惯式
循王愕然愣怔了一会儿,仿佛在仔细咀嚼李翊所说的每一个字,良久才微微点头,却不知道他最终领会到了什么。
依次敬完了各位亲王,终于回到了坐席后,在刘岩的拍掌之下,丝竹歌舞又翩然而起,又让李翊欣赏了一回模仿大唐宫廷时的歌舞盛景,虽然李翊不以为然,但也不能否定,偏居南海的大汉,也多少继承了前唐的一些衣钵。
当歌舞盛宴结束时,刘岩单独留下了李翊。李翊顿时有点受宠若惊,看来他还是有话要对自己讲的,却不知是些什么内容。
在瀛台阁最高一层的暖阁之中,只有李翊和刘岩两个人相对而坐,李翊心下不禁有些忐忑。刚才的那些表演,不知道带个刘岩什么样的印象。也许有些放诞不羁,也许有些风头过盛,或许自己的行事风格已与原先的状元李翊大不相同,却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得了。
刘岩默然良久,忽然道:“你在外将兵多年,也许是颇有心得,朕正有些疑难之事要问问你,不知道你是什么看法。”
李翊正容做洗耳恭听状,恭谨的道:“皇上雄才大略,堪称武皇再世,这么多年南征北讨,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微臣初出茅庐之辈,怎敢随意置喙呢”
刘岩淡然一笑道:“你离京多年,朕别的没发现,却发现你拍马屁的功夫大有长进。呵呵!朕和你开个玩笑而已!不过,朕也不是什么神仙中人,哪能事事如朕所料,现如今就有一件令朕头疼之事,至今悬而未决。”
“你也知道,韩江之役大获全胜,吴珣督兵抢占闽国的潮州重镇,等于是控制了闽国西南的咽喉,海陆两方面都对闽国保持了强大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对我俯首称臣,按理说这是好事一桩,今后就不容闽国有不臣之心了。”
“但让朕为难的是,现在的潮州却是民心不稳,作乱者时有发生。吴珣虽然用兵犀利,打仗很有一套,但是在这方面却是左右支绌,难以徐图安定,因而让朕很是头疼。”
“要知道闽国据有潮州已经三十余年了,前闽主王审知生性温良、厉行节俭,而且爱民如子、身体力行,立国后很快就收服了当地的民心,这么多年的施恩之下,连闽国凶悍的山民都俯首听命,国内人心所向,想要归化他们实在是十分艰难啊!”
李翊信服的点头道:“得一地贵在收心,数十年王化乐土,当地百姓的心态早已形成思维惯式,想要轻易改变他们是非常困难的。”
刘岩诧异道:“什么叫‘思维惯式’”
李翊心中一惊,连忙笑着说道:“所谓‘思维惯式’,其实是臣私下想出来的,就是说他们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某些东西向来就是这样的,因而从不轻言改变,也不愿意改变。潮州人既然认定闽国是他们的宗主,即便当地已被我们所据有,他们从内心深处仍然心向闽国,而拒绝接受我们。”
“在云南的时候,有些蛮族部落也是这样,想要彻底归化他们是相当困难的。在他们心目中,几百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宗族信仰,地域观念,又怎么能轻易改变呢”
“微臣也是放下身段,施以恩德,并许给他们种种好处,这才逐渐被他们所接受。但要让他们彻底融入咱们大汉,那可就更加艰难了。”
&nb
第七百三十五章 瀛台献策
李翊直视着刘岩的双眼,继续道:“其次是广建学堂,大力宣扬教化,推行以德治国,推出道德榜样,鼓励百姓们效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灌输思想,大力宣扬忠孝廉义等正统思想,让有心作乱者瞻前顾后,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一切都应该从娃娃抓起,若是推行得法的话,至少可保三十年太平盛世。若是再辅以慎刑恤法,凡是闽国以前不得人心的政策、律令,都应该全部废除。”
“而在潮州推行的我大汉律法,既要严格执行,又要谨慎使用,要随时倾听百姓们的心声,顺应民意,让大多数百姓感到顺心如意,而又畏惧法律的制裁,他怎么还会故意捣乱呢”
“再次,在一个国家中政治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豪门大户,但受影响最大的却往往是人数最多的平民百姓,如果我们能切实免除潮州的部分赋税,受益的就是这群人。平民百姓也许掀不起多大的波澜,但他们口口相传,影响面却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微臣建议至少朝廷能考虑免除潮州三年以上的赋税,并适当减轻他们的徭役,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下去的希望,并对未来有所期望,即便有些许作乱者的话,也肯定就不是这一类人了。”
“当然了,我这三条策略并不完善,若要达到长治久安,还需要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举措加以完善。而这些举措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以顺应百姓们的实际需求,顺应现实情况的变化,因而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
听李翊侃侃说完,刘岩赞许的点头道:“依朕看来,若要把这些主张贯彻下去,你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为什么你不愿意为朕分忧呢”
李翊长叹了一口气道:“陛下误会微臣了。非是臣不愿意担此重任,而是微臣资历不足、名望不显,不为潮州人所熟知,因而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要知道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候,亟需一位资历深厚、名望显著之人前往镇抚,才能突显出大汉朝廷的重视,也才能让潮州人信服这些政策、律令的推行是真实可靠的,最终才能收到奇效。”
“而我这样年纪轻轻、资历浅显之人,不但达不到收服人心的目的,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因而引起当地人的质疑,局面可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了。”
刘岩默然点头,沉吟了一会儿后,迟疑道:“你说的很对,但我朝中适合这个条件的倒是有几位,像中书侍郎王定保、门下侍郎刘浚、御史中丞周邦等人都符合这个条件,但他们都是政务繁忙的很,轻易不敢让他们离京。其他的人到底派谁去,实在是令朕大费思量。李翊啊!你觉得谁最合适呢”
李翊笑道:“陛下,这实在不是微臣所能置喙的,微臣怎敢妄议朝政呢”
刘岩笑道:“说说无妨,你可以推荐几个人,由朕决定不就是了。”
李翊苦笑道:“陛下,咱们朝中名望卓著者大有人在,像左仆射卢膺、右仆射王璘、崇文使萧益、乐平郡王韦承训,以及各省卿、各部尚书等,都是资历名望俱有,何谈无人可派呢”
刘岩露出释然的神情,笑道:“你这么一说,朕就心中有数了。过几天朕就择一上佳人选,立即持节前往潮州,务必在短时间内靖平此地。呵呵!你为朕解决了一大难题,朕应
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翎回门
刘岩微微点头,沉吟了一下道:“他既然身在工部,这就好办多了。朕可以指派他前往南海巡查水患灾情,借此实地考察一番,拿出一些有用的章程来,朕才好酌情启用他。”
“只不过,他既然身为工部属官,这职级也太低了点,若是让他主持水患的治理,恐怕是难以服众啊!”
李翊笑道:“陛下,林锦只是这方面的专才,若是方方面面都由他主持,实在是有点难为了他。这治理水患是一项综合全面,需要各方协同配合才能有所推进的繁杂工程,既要集中权力,又要分工协作,若是职权分散,效果定然不会理想。”
“臣还是建议陛下指派德能俱足以服众之人前往主持,事无巨细都由他一体裁决,方可看到成效啊!”
刘岩频频点头,正容道:“此事不能再拖了,年后必须把职事部门成立起来,务必赶在梅雨季节来到之前,切实见到一些成效,以防水患演变成大规模的水灾,若是那样的话,朕可真的对不住天下黎民苍生了。”
“李翊啊,还有一事需要你操办。林锦此人官职太低,若是朕亲自指派恐怕有些不妥,而且时势不等人,你能不能动用私人的关系,提前安排他前往南海实地考察,也好把治理的方略尽早拟定出来,所有费用都由宫中支出,你觉得怎么样呢”
李翊连忙点头道:“微臣明白了,臣回去后马上就办,近几天就让他动身,量不致贻误了时机。”
回到了翰林院,李翊又枯坐了数个时辰,这才熬到了曾芳前来接班。连忙交待了几句,急忙往家里赶去。
回到观澜苑中,宛如早已等得心焦了,连忙侍候李翊沐浴更衣,用过了晚膳。
宛如喜孜孜的对李翊道:“心妍妹子真是了得,我母亲经过她的诊治,只吃了第二服药,胸闷、咳嗽的症状就已经大为减轻,腰腿的麻木感也几乎没有了。明天心妍妹子还要去给她复诊,捎带着针灸一番,说是若效果不错的话,三个月内就能彻底好转,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心妍妹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