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封魔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笑万夫

    已入未时。二人出了杜府,顿觉腹中如擂鼓一样作响,便寻了一处瓜果摊档,买了甜瓜、石榴,权当饭食,叫了马车。一路吃着,直奔西市而去。

    二人来到一处巨宅门前,门庭气派非常,砖瓦雕饰隐约有一些波斯的风格,匾额上题着“万香楼”三个大字。据说,这三个字便是当朝的谪仙人李白题写。

    李白《少年行》诗云:“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其中的金市,便是说的这长安的西市,这里是西域胡商聚集贸易的所在。

    站在万香楼上,可以望见西北边几座高大的袄教、摩尼教的寺庙殿宇,那里是西域异族聚居的所在。

    万香楼并不是什么烟花之地,楼主乃是一波斯巨贾,世代经营香料与丝绸贸易。万香楼,前院是一座酒楼,后院是家宅与临时的仓房。因为战乱,万香楼的主人家已经退回了西域,只留了老板娘在照看生意,其实,她是老板的女儿,一直未曾出嫁,因为性格泼辣蛮横,又将家族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是才大家都叫她老板娘。

    门房里是两个突厥族的小厮,其中一个认识郭暧,连忙上前招呼,郭暧打发他几钱碎银子,与惠果抬步进到院内。

    万香楼高五重,红灯高挂,结彩相迎。门户大开,窗不掩饰,未曾入内,已听得里面传来酒客的嬉闹之声。

    郭暧先一步进楼,堂间一位赤足的紫衣女子正斜倚在一处八仙桌旁,她有一双碧蓝的眸子,眼波流转,荡漾着无边的风情;朱唇微启,轻吐着绵绵的情意。

    她正滑动着春葱般的玉指,尽情撩拨着一位吃酒的标致少年。那少年该当是初入江湖,未曾见识过如此风情万种的人物,两颊已泛起潮红,不知是羞涩还是激动,惹得许多看客投来羡慕的眼光,一些老酒客,见惯了这醉人的风景,兀自看着。

    那胡姬见来人是郭暧,身后还跟着一位少年的僧人,遂下食指一勾,眼波一转,将郭暧引到身前。只见她身子轻扭,丰满的娇臀已经坐在桌上,一条修长的大腿倏地抬起,搭在郭暧的肩上,那修长滚圆的大腿,紧裹在白色的纱裤里,罗裤滑下,露出细腻匀称的小腿;一对骄傲雪白的乳峰,好似要挣脱出来,尽情展现在郭暧的眼前。刹那间,整座万香楼,都弥漫着这位成熟女人热烈的香氛!

    惠果不动声色,笑着,看着,如见众生,如见须弥。

    郭暧当仁不让,一手捉住她纤美的脚踝,无限怜爱的轻抚着,一点一点,向着那滚圆丰满的大腿滑去,一点一点,不留余地的向着两腿间滑去。那波斯女子突地眉眼一横,腿一落,一手着着实实的掐了郭暧一把,疼的郭暧差点叫出声来。

    那女子身子一转,向后堂走去,她知道,他带个年少的和尚来,定然不是为了吃酒。她就是牡丹,据说她本族的名字叫伊丽古娜。不过,她更喜欢大家叫她牡丹,她见过牡丹,那是世上开得最艳丽热情的花朵。

    进得后堂,牡丹扯过一件罩衣披上,见郭暧二人紧随着进来。披头问道:“难得你有什么正事,说吧!”

    郭暧把原委讲过一遍,惠果再施法术,摆出方才的那面铜镜,密咒催动之下,只见镜中隐隐约约一个小人儿在那里比比划划的说道起来,正是在杜环家的那般景象。

    伊丽古娜认真的听着,这久远的乡音,令她多少有些寂寥、伤感。

    那烟气所化的小人讲述着自己的遭遇,伊丽古娜同时用唐语讲给二人听着。

    我想,我的人生被困在那些岁月里了。

    毕竟,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几年。

    我无法从其中走出来,而那些岁月也越来越模糊。

    当年,我无意于科举功名,一心向往着西域壮丽的山河大地,便投军到安西都护帐下,因为叔父的关系,我成了安西都护副使、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的随从。

    那是一个很漂亮的男人,我第一次见他,就被他的风采所折服。他不仅姿容俊美,还非常喜好威仪,每每出巡,前后都要有二十几名骑卫列阵而行。从大漠绿洲到葱岭高原,我追随着高仙芝将军,欣赏着西域的苍茫大地,享受着西域诸国王侯巨贾的礼遇,那一段时光真叫得意啊。

    高仙芝将军20岁时便受封游击将军。天宝初年,夫蒙灵察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更以2000兵马,平定了达奚诸部的叛乱,由此屡立战功。

    就连后来升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当年也是拜服在将军的风采之下,几次要求加入高仙芝的随从卫队不果,便在高府门前守立了数十日,最终才入到将军麾下。

    还有岑参,岑夫子。当时,他也在高仙芝将军帐下。除却公务,我们经常一起驰骋大漠,看长河落日,孤烟入云。明月下,篝火旁,岑夫子时而长啸“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时而低吟“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令我这个对诗词歌赋没什么兴趣的人,也不由的心意澎湃。

    该当高将军时来运转。

    吐蕃长期与大唐争夺着在西域的控制权。天宝初年,吐蕃迫使




十九、翻越葱岭?破连云堡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有载“国境东北,逾山越谷,经危履险,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波谜罗川,即葱岭。由是可见当地艰苦。

    来到葱岭脚下,已经是农历五月。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仰脸看了看高耸入云的葱岭山脉,只见山顶的黑风卷着终年不化的积雪,犹如恶魔嘶吼着不断压过来。我的心一阵狂跳,眼前天地翻转,我像是站在了万丈的深渊之前,头晕目眩,几欲昏倒。我赶忙下马,蹲伏了好一会儿。

    将军看了看我。随即命令大家配好面罩,武器装备全部绑缚在马匹之上,行军时低头看地,不许抬头看山,不许回望。

    当时,我大唐的军队正处全盛时期。

    骑兵单兵配备:明光甲一领,战马三匹,马甲三领,马槊一柄,横刀一柄,短斧一柄,圆盾一面,角弓弩一支射程200步,箭30支。

    步兵单兵配备:皮甲一领,马一匹,陌刀一柄,长短刀各一柄,圆盾一面,伏远弩一支射程300步,箭30支。

    马与马相连。牦牛与牦牛相连。猪羊与猪羊相连。士兵夹杂其间,低头前进。一个月特别训练又一个月的缓慢行军,卓有成效,兵士们已经渐渐适应了缓慢行军的步调和山地的地形。

    越往上,风越狂,越冷。兵士们依偎在牦牛、马匹组成的肉墙中间,一步一步向上艰难的攀登着。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幸好有药草制成的面罩,那些药物发出的气息,让我们多少感到舒服一些。

    一路走来,大家已经学会了克制自己,行军很慢。申时三刻,先头部队才登上了一处垭口,垭口深处,有一处宽阔的高山平原。将军下令部队陆续开进平原,扎下营盘。又用了一个多时辰,后续部队才全部登上来。

    大军两万人,马匹牲畜却有十数万之巨。我在垭口处寻了一块巨石,挡住狂风,搭住石壁向下望,这样的行军着实有些滑稽——马、牛、猪、羊组成的大队浩浩荡荡的,兵士们却显得有些稀稀落落。

    仔细想想。大概这就是高仙芝将军攀越葱岭的办法吧。大量的牛马猪羊同行,可以探路,可以踩实地面,大大减轻了后续部队行军的难度。牦牛腿短结实,厚厚的长毛直铺到地面,简直是我士兵对抗严寒狂风的移动屏障。加上它们早已习惯了这高原的气候,走起来沉稳矫健,军马与之同行,也老实了很多,不然这些军马是很难在这高山上行军的。

    身边有无数的牛马同行,也大大降低了士兵们对恶劣环境的恐惧。

    那日行军,总计不到三个时辰。后来的日子里也都差不多,每日行军时间极短,遇上恶劣的地形、天气,只有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允许行军。

    大军安营扎寨完毕,支锅造饭,杀了一些猪羊,煮熟吃了。为了抵御高寒,那次行军几乎全以肉食为主。

    后来的三五天,又攀过了几个垭口,大军才算正式登上葱岭。大军逶迤,犹如攀行在天际的长蛇,远处的大地,一片渺小。

    有赖于将军周密的安排,以及安车鼻施提供的路线,大家晚起早睡,只在午间两三个时辰行军,一路多走山间谷地,行军还算安稳。

    六百余人的军医团,也最大化的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他们不仅要为那些对高寒环境极度不适的士兵及时诊治调理,每到一处扎营的地方,还负责寻找洁净的水源,并按照高仙芝将军给予的图形所示,采集水源周围的植物根茎、藤蔓、花朵,并将它们添加到士兵的饮食中。

    在最初的十几天里,每日行军下来,我都深感气虚体弱,昏昏沉沉,每每喝过那些药草熬煮过后的肉汤后,不适的状况竟迅速好转,睡得很香,第二天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疲惫。一个月后,大家基本适应了葱岭高寒窒息的天气。我想,这也是安车鼻施教给高将军的秘法吧。

    不过,在翻越青岭的时候,还是陷入了不小的恐慌,一些猪羊和几匹未栓牢的军马被飓风卷起,摔落进了山谷里,几个胆小的士兵慌了手脚,顿时也被飓风卷起,丢进了肆虐的暴风雪中。

    有几处谷地,冻土融化,几头牦牛、马匹陷入了泥沼。所幸,没有士兵伤亡。

    行军艰苦,但也有些和玄奘法师所言不同之处。一些山谷里,水草丰美,花儿开得很漂亮,不远处冰雪终年覆盖,脚下鲜花烂漫,奇诡妖娆如天堂一般。

    二十余日后,大军到达葱岭守捉;再西行二十余日后到达播密川;又过了二十余日,高仙芝率领的唐朝大军终于来到了特勒满川。这里距离吐蕃边界上的要塞——连云堡不远了。

    注: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带,唐开元戍边军队大的称军,小的称守捉:长官称守捉使。

    从龟兹出发到这里,大军前后用了百余日,而从疏勒镇到特勒满川不足八百里的路程,就用了两个多月,每日行军不过十余里,足见葱岭一路的险峻。

    来到特勒满川,当初在龟兹吃了一个月肥肉的士兵,如今已被打回原形,只是更加的健硕,也已适应了葱岭、吐蕃高寒的气候。大军不但克服了高山行军的艰险,还得以保持了足够的战斗力。

    在特勒满川,高仙芝将军从新整点了兵马,着令每名士兵带足三日的水粮肉干。余下的牛羊辎重交由得力的辎重官押运,及时跟进。

    连云堡建于一座山峰之上,东西南三面全是悬崖峭壁无从攻入,北面一侧虽是平地,却有喷赤河天险阻碍,易守难攻。况且堡内外驻有雄兵近万人,此战定然是要奇兵速决的。

    于是,兵分三路。赵崇玼统带3000骑兵由北谷进军;贾崇瓘自赤佛堂路进军;高仙芝和监军边令诚统率主力由护密国进军。

    三军分路而行,速度自然快了许多。下午申时刚过,大军已然来到婆勒川3里之外。

    奈何探子来报,夏日时节冰雪融化,喷赤河水暴涨,大军此来根本未带渡河用具,无法渡河。众将官听了不由得一震,边令诚更是压低了一副尖细的嗓子,对着高仙芝不停的追问如何是好。

    将军并未理睬那太监。

    说来奇怪,高将军和边令诚关系暧昧,有时候看着高将军很惧怕边令诚,那种怕可不是单单因为边



二十、威震西域?怛罗斯殇
    原来阿奴越胡人早已不满小勃律王和吐蕃人的苛政欺压,阿奴越城主听斥候来报,数万从天而降,又惊又怕,两权之下,赶紧主动派出人马请降,迎接大军入城。

    不战而胜,顺利进驻阿弩越城,高将军先命人修建了回返坦驹岭的道路,以防后患。次日便命席元庆将军带了一千余众,来到孽多城下,假称借道前往大勃律。

    守城的将领都是吐蕃的死忠,哪肯打开城门。席元庆只得依照高将军的计策,亮出满载的珠宝绸缎,并持了诏书说是有皇命在此,才将众人安抚下来。

    城门大开,席元庆立刻俘虏了出迎的守城将官,引兵杀入孽多城。小勃律国王听闻杀来,带了吐蕃的公主趁乱逃出城去,隐入深谷,不知所踪。

    将军率主力杀来时,不见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急命席元庆率轻骑赶往六十里外的娑夷水,斩断娑夷桥。

    时也。运也。毁桥一战,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席将军说起来都脸色如霜,不住的说后怕、后怕。

    原来那一日,席元庆带人刚刚斩断娑夷桥,不及一炷香的功夫,就见对岸山谷里旌旗浩荡,一队吐蕃大军急速杀来,但看前面的先锋骑兵,就有万人之巨。大概吐蕃人也发现了娑夷桥出了变故,人马急催,飞沙走尘,大军如狂云般席卷而来。

    吐蕃大军还是不甘心的杀到了娑夷河岸,眼看着已经垂落山谷的藤桥和一小股在对岸得意狂啸,吐蕃军顿时骚乱起来,叫骂声不绝于耳,百十个弓箭手冲到阵前,气恼的一阵乱射。奈何娑夷川近四百余步宽阔,箭雨一阵阵落进娑夷河中。惹得士兵更加狂笑不止。

    观望了一阵,吐蕃军终于退去。重建藤桥不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席元庆料定敌人不会去而复返,遂领兵回了孽多城,只是一路上,不禁想到,如果稍晚一刻,吐蕃人杀来,我数万弟兄,恐怕都要埋骨雪山了。

    吐蕃军退去,高仙芝下令全境搜罗小勃律王的下落。不经两日,小勃律王自己便带了吐蕃公主等一干王族大臣出来,向乞降。

    只道是,大破连云堡,消息不日便传来孽多城,小勃律王当下飞鸽传书,向吐蕃求援。他倚仗着吐蕃的后盾,自是未曾远走,只选了一处山谷中的洞窟躲藏,只待吐蕃援军杀来。却不曾料到,高仙芝用兵如神,又有天助,顷刻间攻陷了自己的王都,又斩断藤桥,迫使吐蕃退军。知道大势已去,小勃律王只得出来乞降。

    小勃律平定,天威大震。之后,扶菻、大食等西域诸胡七十二国纷纷归附大唐。诸胡更由衷的钦佩高仙芝翻越葱岭一战的厉害,称其为葱岭之王。

    也许,就是在那之后,将军就变了。

    大军凯旋的中途,在疏勒镇,高将军听从了封常清的建议,既然这道旨意乃是当今天子命王廷芳直接传召,倒不如立即起草捷报,由王大人直接上报朝廷。个中意图,高仙芝自然明白,当即令封常清亲自起草了奏章,并为王大人封了一份重重的厚礼。

    甚至连监军边令诚,都积极唱和此事。他和高仙芝将军的关系,真是令人不解。

    这样做,果然还是引来夫蒙灵察节度使大人的嫉恨,甚至公然破口大骂高仙芝将军是个吃狗肠的高句丽奴才,不断责问,可还记得是谁一步步提拔,给了他今天的地位。

    夫蒙灵察话语激烈,将军感念旧恩,只得忍耐下来。还是那个边令诚,巧言上书长安,从中周旋。最后夫蒙灵察调去了长安。高仙芝升任安西四镇节度使。

    高仙芝一经升任节度使,便大肆提拔奖掖了众人。尤其封常清,更任命为庆王府录事参军,节度使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封朝散大夫,专管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后来,将军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微末军曹如今平步青云,真不枉其当年苦苦自荐。

    天宝八年,高仙芝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

    甚至就连玄宗皇帝,都被高仙芝的热情所感染。短短数年内,大唐不断在西域兴兵作战。为日后的劫难,埋下了祸根。

    天宝九月,高仙芝率军大破竭师国,俘虏竭师国王勃特没。唐朝改立勃特没哥哥素迦为王。

    同年,高仙芝上报长安,诬告石国国王“无番臣礼”,兴兵讨伐。

    石国都城拓折城,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绿洲国家,农业发达,国民善于经商,富甲一方。那俱车鼻施国王继位后,对大唐恭顺真诚,多次派遣使者敬献朝贡,更派太子怀恩到长安朝觐。
1...678910...1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