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随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随心
当然,说朱国政没一点犹豫也不对,他清楚现在不是旧社会,是新社会,新社会实行的不是旧社会那一套,“运动”中有句经常说的话,叫“破四旧,立新功”,因为有了“破四旧”,新政策才更加进入了人心,新法才在民间普及起来,这才是他犹豫的原因:现在不许“三妻四妾”。但朱国政更清楚,“破四旧”在民间闹得那么热腾,但并没改变农村老人的思想,年轻人也仍受长辈言传身教的影响,包括自己和杨倩兰,大家的旧观念并没改变多少,这就是习惯势力,也叫传承,是民族精髓。
想到“破四旧”,朱国政立即想到“破四旧”的内容,“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朱国政脑中念头掠过:“运动”中,这“破四旧”的威力还是挺大的,除了“旧思想”存在于人们心底,难以真正攻破,其它流行于社会上的表面东西是破除了个够的,崇明那边的庙砸了,老道被赶走,公社大门前的石狮子砸烂了,线装书和财神爷的老字画烧了,新娘子坐的轿子拆了,唱戏的戏服也撕了。
朱国政也知道,其它地方的“破四旧”,比塘湾折腾得凶狠!
朱国政想归想,不耽误说话,笑眯眯的说道:“昨天上午就收完了,我们人多,明天上午能插完秧。快去吧,别让你妈等。”
随心是笑着点头,都不想听杨倩兰唠叨。
三姐妹也听得会心微笑。
随心提起自行车,和静玉走向厨房,眼光落向帮工的六人,随心都眼熟,很随和地向他们微笑点点头。
静波静枝也向厨房走去。
随心不想让走廊上的人围观自己送的鱼和野兔,干脆把自行车提进厨房,但站着的两个妇女看清楚了,知道这几天吃的鱼和兔肉,都是随心送来的。
年纪大些的妇女笑道:“朱支书,你认的这干儿子太好了,专门来送菜,是杨老师买的”
杨扬在朱何村小学教了年书,都知道她和朱家的亲家关系,是杨倩兰的老同学。
朱国政自豪地说道:“这可买不到,是陈随心自己捉的!”
听朱国政这么一说,听的人就想法多了,比较一致的想法是:这得多大本事
 
第六百零五章 我妈又不是你妈!
朱静枝说出的消息还是比较有震撼力的。
朱静文已知道三个姐姐有随心给的零花钱,每个月都会有,心中羡慕不已,他没想到常和自己吵架的三姐竟率先给了自己两块钱,于是,大姐二姐也给了,让自己感到象成了财主,其他同学、小伙伴手里可是五分钱都没有,而现在,自己手里却有了七块钱!
“哦,生意越做越大。”杨倩兰心里越发觉得不能放跑了随心这小子,看人看现在就这么能干,以后得了!女人过日子,图个啥图个家中啥都不缺。静枝跟着他,就没有了这些操心事,一辈子过得舒服。
杨倩兰很实际,她知道的,从古至今,女人就得嫁进富贵人家,嫁不进去,是不门当户当,或是你家姑娘长得不体面,好看的姑娘,在大户人家至少能当个姨太太,街上夏财主的两个姨太太,当年在十里乡,就是一朵花,不然,夏财主也不会正式迎娶进门,还让两个姨太太的娘家过上了好生活。
好在他们是干兄妹,从小处得好,现在好象亲近了,嗯,得问问,随心与女儿说了些什么,有没有亲近的事,女追男,隔层纸,静枝不能太害羞,要向静玉学习。不由看眼小女儿,感觉这不害臊的丫头想贴上去一样,唉!从小习惯的吧,懒得管。
“妈妈,我今天上午去趟县城萍姐家,明后两天去省城,大后天来接她们去游泳,行不行”随心技巧地告诉姑娘们自己的行程,又用行动让她们满意。
“行,行。回不回来”杨倩兰不自觉地给女儿开了口子,允许三个女儿都不回家。
“不回了,住得下,做了两张新床。”随心用平和的语气回答,早瞧见静波静玉的喜气。
“不回一两晚行,你送静波静玉回来。”杨倩兰发话。两女儿脸上的喜色她同样看得清,真是女大不中留!让静文在他外公家住两天,他还不肯呢。
静波静玉也满意了,比当天去当天回好了很多,这就是进步。
说话间,随心已安抚好了静玉的留恋之情,也把野兔,青鱼,才鱼,西瓜,桃子李子都卸下。
“妈妈,等区里的双抢都搞完,我妈会来找你商量认干女儿的事情。”随心又预先告之一下认亲的事,这仪式得有,只要妈妈认了干女儿的,自己都能名正言顺的相处。
杨倩兰眉一扬,问:“哪天来”
“肯定在三十一号之前,三十一号是星期日,正好办认亲仪式。”随心笑道。
“行吧,告诉她,我没意见。”杨倩兰爽快地答应,反正看不出有什么不好,女儿认个干妈而已,又不是订婚。
“没意见也得来。妈妈。”随心认真道。
“行,行。我天天在家。”杨倩兰笑了。
朱静文看着随心,感到自己这些天形成的想法只能和他说,攀住随心的手腕看表,大声道:“哥哥,七点四十七分了,我送你。”
杨倩兰以为儿子要骑车,瞪眼道:“去喊那些叔叔伯伯阿姨吃饭,还骑什么车!”
“妈妈,我不骑车,我就是送哥哥!”静文急的和妈妈大声说话。
随心忙圆场,笑道:“妈妈,就让静文送我到院门口,我们兄弟俩还没说话呢。”
杨倩兰这才点头。
“妈妈,我先走了。”随心和干妈道完别,又告诉三女:“大后天我来接你们三个。”
都是笑模样,好,随心想。
出得门来,只见场院里的谷都晒开了,升起的太阳象个火球,亮晃晃的不能直视,朱国政身上的棉布短袖衬衣已经汗湿,随心估计,要是静枝也在外面干活,她也该是一身汗了。
第六百零六章 群众看得清楚
随心回到塘湾街,见街上的行人又变得稀少了,店铺门前可形容为门可罗雀,清楚一早来上街买东西的社员们已经赶回家去搞“双抢”。现在提篮子在街面上买菜的,是个别起得晚的街上居民。
到了街上的集体饭店,随心停车吃饭。
“小陈,我说怎么不见你呢才来啊。”薛世人迎着随心笑道。
“去我朱何村干爸家了。薛叔,来两根油条,两个油果子,一个包子,两碗豆腐脑。”随心瞧了的,豆腐脑还有一小半没卖完,就担心豆腐脑卖光了。
付了三角六分,随心马上吃起来,感觉饿了。
“双抢”一忙,包饺子的事也推后了,看来,至少得在家里吃起来,上世流行“好吃不过饺子”的话,这话是相对北方人说的,这话后面的半句不知也是否有地域性,饺子是北方人最喜爱的主食,每逢过年过节、迎亲待友,饺子都是“主角”!因此有“好吃不过饺子”的民间俗语。
饺子做法简单、方便,上世里,南方人偶尔也当一顿主食,不过该炒的菜同样有几个,否则就不象一家人在吃饭,实际上,南方吃这个饺子,就和上桌的“紫苏泥鳅面”性质差不多,只不煮饭而已。自家吃饺子,就这么办。
薛世人坐过来,笑道:“小陈,你的生意比我们还好呢!”
随心笑道:“薛叔,这是运气,我的几个同学今天运气就很好。”
“是的。”薛世人点头,“我今天在李浩东的儿子手上称了只脚鱼,五斤多,他们挣钱得谢你。”
噢!群众的眼睛真还是雪亮的,都知道是我带他们干的。
“薛叙,街上的人怎么不这么干多少能进几只虾吧”这个问题让人困惑。
薛世人摇头道:“以前没涨水,有人做过,没多少收获,就没人做了,后来水涨起来,这么深的水,看着都让人害怕,更没人做了,也只有你们父母放心,自己也胆子大,才敢在水里扑腾,我看见你们游过河,就担心你们出事,这水起码有三竹篙深。”
原来如此。
那说明,以前这段河道水生物不太丰富,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修了后,这里水草旺盛了、浮游生物、螺蛳蚌壳多了,水生物才迁移过来、繁殖起来。
“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试一下,那几条打鱼船都被我们抢生意了。”随心笑道。
“你思想好。”薛世人表扬随心一句,“你们也没抢他们生意,熟人还是订他们的鱼,他们才一两斤重的鱼,买了好做菜。”
“这才好。”随心暗道,同学薛以文的爸爸薛为民专在河里溜挂鱼的,让他不好做生意就不好意思啦。不过这有个信息,上街买鱼的部分人喜欢小鱼些,好省些钱,这个事,自己是知道的,只不过如今是卖方市场,不必太关注。
随心笑着点头。
和薛世人又闲聊几句,早饭就吃完了,告辞走人。
现在是点过十分,粮店开门了,先去买桶十斤装的议价茶籽油,议价茶籽油是二块五一斤。
家里人都喜欢吃茶籽油做的菜,觉得菜籽油的味道不好闻,只是山上的油籽树产量不稳定,有些年,树上的茶籽花明明开得鲜艳,可结的茶籽反而少,当年菜籽油的产量就低了,所以,农民种植油菜,是必要的补充,而到后世,茶籽油更加少了,其它品种的食用油当道,甚至有了玉米、大豆的转基油食用油。而转基油食品之争,到上世随心遇上车祸,仍不能确定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
街上的店铺都早已打开,塘湾街进入新的一天,但最热闹的时间段已过去,
第六百零七章 “超产奖”
随心进了客厅,受到众人笑脸相迎。
杨扬关心亲家的“双抢”,抢先问话:“随心,你干妈的‘双抢’顺利吧”
随心看眼妈妈,笑道:“顺利。其实,村里真的不缺劳力,干爸干妈都是大队干部,请几个人还不容易明天上午就能插完秧!”又对蓝萍这些姑娘说道:“静枝三个在晒谷,脸晒红了些。”
这情况青心、莫灿她们都有,在丽雪家晒谷时,也让太阳隔着草帽烤红了小脸,这时就娇笑出声,与有荣焉。
“玉兰姐,你们来得正好,单位是八点上班,不约好特别早点,他们是稳稳八点上班,然后才出门办事。”介绍过静枝家的情况,随心就和贺玉兰五人说话。
“不急,我的田是包了的,我只负责做饭给他们吃,秋丽她们也不急,等会称完了西瓜,就去买肉,我们都是负责做饭的。”贺玉兰笑盈盈说话,王秋丽、季小雨、高晶晶、郭秋霞也同样笑眯眯的,看来,她们种的西瓜桃李挣了钱,在家里的地位更高了,果然是有钱有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好,有肉,我给你们添条大鱼,不许客气,我啥都没有,就是鱼多。”随心玩笑道。
随心说得诙谐,大家听得好笑。
昨天都给兔子了,比鱼还贵重,家里人、帮工的人都吃得赞不绝口,今天也领情得了,贺玉兰几人也不装腔作势,笑着点头。
大家谈着“双抢”的事,等金矿的人车到来。
青心过来告诉哥哥,早饭是她给的钱,两块八毛钱,随心当即表扬,要她以后也这么做,付了她五元,小姑娘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帮哥哥做事就能得到好处。
大家看着两兄妹好笑,对随心象宠小丫头一样宠妹妹,还是很感动的。
当熟悉的嘎斯车发动机声音响在耳边时,随心站起身说道:“走吧,他们来了,八点二十分到,不算晚。今天还是先称西瓜。”
随心领头,抱着舟舟,和大家走向河边。
随心看着河边这新码头,自我欣赏,觉得是相当的美观实用,自己的创造力确实不错,心道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吧。
金矿开车的莫师傅早看清了大批美女,还有随心在路边,无需同来的食堂主任何有为发话,就把车停在了路边。
何有为赶忙下车,笑道:“杨老师,来麻烦你家小陈了。”
何有为是真心的感到少不了随心的帮助,自从食堂改变只用鸡和猪肉、鸡蛋等菜来搞招待,餐桌上端上了甲鱼和鱼虾野味,矿里明显感受到来检查视察的领导和上级部门工作人员的不同:笑脸来了,表扬多了,办转帐手续顺当了,要领导批示时领导肯定在了,不卡天数了。这些转变,就来自于那天胡矿长和郭矿长与小陈的邂逅,真没想到,小陈提供的食材有这么大作用,也难怪,国人自古对吃是“食不厌精”,尤喜山珍海味,矿上热情款待了他们,效果真的显著。
何有为清楚,这些食材,塘湾只有小陈才能提供,其它地方没人行,即使明县明州,估计也没人,得罪不起他啊!他若来个不卖,封锁一下,自家金矿岂不一朝又要回到解放前文书记刚才还说呢,“小陈是我们矿的功臣。”那份菜谱,文书记时不时还要拿出来欣赏一会那赏心悦目的字呢。
杨扬听得高兴,笑着点点头,说道:“何主任客气了。何主任,先请你称下她们的西瓜吧。”边说边指向贺玉兰五个明眸皓齿的少妇。
何有为和走过来的师傅莫正富仔细一看,不由在心里喝声彩:好水嫩的小媳妇。心想,在陈书记家怎么尽遇上长得好的女人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说看来是真的,他老婆女儿漂亮,她们交
第六百零八章 钱太少了不够花
随心回家取来了箩筐,莫师傅也将车开得靠近码头。
随心从车上搬下磅秤,放在码头上,有了码头,方便得不是一点点。
莫师傅不确定地说道:“上次来,没码头吧”
何有为也疑惑地点头,他记得,好象是没有的。
随心笑道:“才修的,怎么样”
“好,好。这码头修得结实,用的原木,跟我们矿井一样,小陈,你怎么不说一声,要不,我们就给你带几根木头来了。”何有为马上想到了讨好随心的办法。
随心眼睛一亮,是啊!要是自己搬不动树,找他们要也不错。不过,这个假设不成立,没这个本事,也建不动码头,也可能捕不到鱼、打不到野兔,这是因果关系。但领他们个情,在现在这年代有些必要,人们交往,讲究礼尚往来,一昧地让人承情,反而不美。
随心笑道:“还真没想到你们是大财主,用木料的大户,如果有干了几年的杉木,我倒真想要几根。”这是真心话,干杉木材质轻韧,强度适中,不翘不裂,有香味,材中含有“杉脑”,能抗虫耐腐,加工容易,是做普遍家具的很好用的木材。
大家嘴里说话,手上没停,随心和贺玉兰她们搬西瓜,何有为定秤,刘惠几个记帐。
莫师傅听了笑道:“你找对人了,何主任以前当过料场主任,有什么木头最清楚。www”
“几根干杉木,肯定有。我们很喜欢把杂木和品相好的木料捡出来码一边,运到井里做支撑可惜了。小陈,下周星期三就给你带来。”何有为打包票。
“那就非常感谢!”随心诚恳地感谢。交情,是在你来我往中加深的。
有随心当搬运工,西瓜没多久就称完。莫师傅上到车上摆放西瓜,幸好他这车就是采购车,上面筐子多,正好放西瓜,否则西瓜会在车厢里乱滚,磕碰损坏会难免。放好西瓜,他就将车开进了院子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