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
在李衍的眼中,女真女人是方外野人,不可能有甚么美女,就算有几个美女,估计也都是一些粗鄙不堪的村妇。
可即便有这个错觉,李衍还是要了两百个女真女人。
为何
彰显皇权。
换而言之,甭管女真女人好不好看,李衍这个大中皇帝都必须先挑两百个,然后再拿剩下的去赏有功之人,这能显出李衍这个皇帝的尊贵。
再有,这也是前线将士孝敬李衍这个大中皇帝的,不要,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可等这些女真女人进宫了之后,李衍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原来女真女人中,也是有美女的。
而且,这些女真女人并没有像李衍之前所想象的那样都是一群野蛮村妇——她们的行为举止,与汉人女子相比,虽然要开放一些,说话也要大胆一些,但也不失基本礼仪,并无村妇之态。
想想也是,从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至今已经过去十五年了,就是从大金建立至今,也已经十多年过去了,经过大金国中的汉、契丹等族中的贵族的十几年熏陶,而且她们中的一些母亲甚至就是汉、契丹等族中的贵族女子,她们又怎么可能粗鄙不堪
而这些女真女人中最漂亮的三个分别是:完颜宗望的长女完颜什古,完颜宗望的次女完颜蒲剌,以及完颜宗翰的儿媳、斜保的妻子唐括颖儿。
这三个女人的美貌,就是在李衍的妃嫔之中,也能排进五十之列。
除了完颜什古、完颜蒲剌、唐括颖儿以外,其她被送进宫的女真女人其实也都不错,像完颜斜也的一个小妾,像完颜活女的妻子,像完颜昌的三个女儿,等等,都是上等美人,就是其中最差的,拿到宫外,也能让所有男人流口水。
而且,女真女人身上还有一些李衍的其她女人所没有的特性——野性。
以完颜什古为例。
李衍临幸过完颜什古之后,完颜什古竟然很大胆的跟李衍说:“我虽然没有过男人,但我相信你一定是这个世上最强壮的男人。”
完颜什古这话,很涨李衍的虚荣心。
而且,女真女人普遍比较高大,身体素质也好,耐糙,让李衍能放开了玩。
并且,女真女人在床上还很大胆,有些还很主动,让李衍多了不少互动的乐趣。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女真女人是李衍讨厌的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完颜斜也等南侵女真人的妻妾、女儿,有精神加成。
综上种种,这些日子,李衍大多时间都是在金宫(这些女真女人住的地方)中渡过的。
这一日。
李衍给几个女真小姑娘开完苞之后,发现,她们非但没有悲伤的神情,但彼此之间还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似乎很开心。
这一幕被李衍记在心里。
等李衍玩够了,又没有睡意,便问自己怀中的一个女真少女,也就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女、完颜宗隽的女儿完颜阿里虎:“你们你不恨朕吗”
让李衍没想到的是,完颜阿里虎连想都没想,就道:“我们为甚么要恨你”
李衍道:“朕杀了你们的亲人,将你们夺来,还占有了你们,你们不该恨朕吗”
完颜阿里虎眨了眨她的大眼睛,道:“我们女真女人向来依附强者而生,你打败了我们的父兄、丈夫,我们就该属于你,为甚么要恨你呐”
随后,完颜阿里虎跟李衍说了很多她们女真女人的价值观。
而后,李衍才知道,这个时代的女真人,嗯……准确说应该是所有草原民族,实行的都是,我将你打败,你的妻女全都是我的,而草原女人也大多都接受这种事。
当然,完颜阿里虎等女真少女之所以高兴为李衍所占,主要还是因为李衍俊朗、强壮、手下强兵猛将多,符合她们女真女人的择偶标准。
这看起来很奇葩,但却是这个时代的女真女人真实的价值观。
还有更奇葩的。
那就是,现在的女真人竟然还实行收继婚。
“父死,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叔伯死则侄亦如之。”
这其实是一种很落后的婚制。
但在女真人中,这种婚制还在大行其道。
&n
第七百七十三章 霸王条约(上)(求订阅!)
…
大统二年三月初。
历经了近半年时间的打与谈,中金两国终于达成一致,议和罢战。
议和条件如下:
一、限金军在四月一日之前无条件从燕地撤出,包括古北、松亭等所有燕地的关口,限金人在六月一日之前,无条件从恩州-围场以南撤出,双方以恩州-围场为国界,换而言之,金国将其大定府(即辽中京)以南的土地全都割让给了大中。
二、金国赔款,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上等人参两万斤,鹿茸一万斤,貂皮一万张,马牛骡各一万头匹,驼一千头——因为所赔数额太大,金国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来,金国于七月一日之前暂付金五十万两、银五百万两,上等人参两千斤,鹿茸两千斤,貂皮两千张,马一万匹,牛、骡各三千头,驼五百头,其余赔款分十年赔给大中。
三、以后金国年年向大中纳贡,岁岁来大中朝贺,岁币每年七百万两白银。
四、金国为大中的藩属国,金国皇帝尊称中国皇帝为伯父。
这个议和条件一出,世举大哗!
你道为何
只因这份议和条约实在是太不合理了,简直就是霸王条约。
就拿第一条来说。
如果真按照这个议和条约来执行,那么大金国比南宋也大不了多少,可以说,女真人辛辛苦苦了十几年,死伤了数十万,全都白费了。
再说第二条。
这条完全是当初金人勒索北宋的翻版。
当初,赵桓可是将赵宋两百来年积攒的珍宝全都给了金人,都还不够,最后硬是将所有赵宋皇室和宗室之女全都抵押给了金人,才勉强凑够了这么多赔款。
还有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岁币七百万两白银、金国称藩、完颜吴乞买管李衍叫伯父。
这些全都是毫无议和诚意的勒索。
不少人都大摇其头,曰:“此非仁君所为。”
关键是,这样的条约绝对是大金国不能长时间忍受的,大金国之所以答应这样的条约,就是一个缓兵之计,等大金国将其内部的隐患消除掉,势必要复反,势必还要攻打大中。
这样的条约怎么能永保和平
当然,也有支持这一条约的。
支持的人认为:
割让恩州-围场以南的土地怎么了这些地区原来也不是女真人的,最早就是我们汉人的,十几年前是辽国的,是女真人仗着自己的武力强大硬从辽国手中抢走的,如今大中的武力比金国强,这些地区理应归大中所有,要这里,没甚么不合适的。
至于战争赔款、岁币、称藩、两国皇帝以伯侄论,全都是当初金人向北宋提的,许你做初一,就许我做十五,咋的,就许你们金人逼得赵宋倾家荡产、用自家的妻女老妈抵债,就不许我大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不服,复反
那就打好了,我大中,兵强马壮,武器先进,难道还能怕你一个小小的藩国
面对议论纷纷,李衍毫不动摇,吩咐下去,立即贯彻这议和条约。
李衍为何要坚持这霸王条约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正像那些赞成这一条约的人所想的那样,李衍也觉得,许你女真人做初一,就许我李某人做十五。
当然,作为一国首脑,一个势力的最高决策人,李衍不可能这么肤浅,也不可能这么意气用事。
李衍之所以坚持这个条约,主要还是因为:
首先,大中前前后后杀死了十几万女真人,还阉割了数万女真人送去无休止的挖矿,并掠夺了大量女真女人,已跟睚眦必报的女真人结下了不死不休之仇,这种滔天倾海的仇恨,除非一方灭绝,否则绝对不可能终了
第七百七十四章 霸王条约(下)(求订阅!)
…
在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看来,汉人只要收复燕云,将胡人锁在关外,他们就可以安居乐业。
而在李衍看来,这是非常短视的。
时常有人拿李衍跟唐玄宗相比。
那这次还以唐玄宗为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大唐帝国战功赫赫,自开国始便积极进取,以钢铁般的意志,打垮一个又一个对手——在北方,廓清漠北,使中国声威远达北西伯利亚;在东方,征服朝鲜,并在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在西北,降服西突厥,使得西域在汉之后又一次回归中国;在中亚与南亚,大破中天竺、远征小勃律、大勃律,战胜阿拉伯等。
到了唐玄宗时,大唐帝国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开元盛世。
这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一个时期,没有之一。
盛世之盛,主要在于经济及文化。
若论武功,唐玄宗时代仍然不及唐太宗时代,唐太宗的战略是大纵深的围歼,不打则罢,一打势必要一战定胜负,贵在速决,而不打持久战。
唐玄宗时的战略格局没那么大,多是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或是一城一池的争夺,或是边界线上的拉锯战,难以看到初唐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的战争场景。
可虽说如此,但在唐玄宗早期,他的功绩仍丝毫不辱没他的先祖。
唐玄宗早期的战争十分频繁,而且范围很广,与突厥、吐蕃、契丹、突骑施、大食、南诏均有军事冲突,几乎与周边有实力的政权都交锋过,几乎都是大胜而归。
而其中战果比较大的是平突厥之役与中亚争夺战。
与唐太宗平突厥有所不同,唐玄宗平突厥更多倚靠回纥等游牧部落的力量,实际上是以夷制夷的手段。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
中亚争夺战则是盛唐军事史最精彩的篇章,唐、大食、突厥、吐蕃四大势力角逐于中亚,尽显纵横捭阖的智谋,**迭起、险象环生,精彩纷呈。
由此可见,初时的唐玄宗是多么睿智神武。
然而——
唐玄宗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在唐玄宗晚年时期,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很多人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强安在了杨玉环身上,说因为杨玉环勾引唐玄宗,使得唐玄宗无心朝政,才爆发了安史之乱,这也造就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羞花。
其实这是错的。
明朝那么多皇帝很久很久不上朝,其统制不也照样持续了很多年嘛。
清朝是外族入侵,其统制同样持续了很多年,如果没有赶上那个大时代,兴许会持续更多年。
所以,究其原因,还是在制度上。
唐玄宗以前的唐朝之所以强盛,那是因为那时期的唐朝牢牢的控制两原,即中原和草原,也可以说唐玄宗以前的唐朝是二元帝国。
到了唐玄宗时期,可能是因为唐玄宗在即位之初太过“英明神武”了,有些飘飘然,亦或是被那些文臣所蛊惑,他竟然主动放弃了草原。
结果,导致草原脱离了唐朝的控制。
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
再举个例子,举个跟李衍切身相关的例子。
那就是金朝的灭亡。
世人皆知,金朝亡于蒙古。
可很多人却不知道,本在金朝控制下的蒙古是怎么崛起的
蒙古之所以可以崛起,那是因为金朝的皇帝跟唐玄宗一样,自己放弃了草原,才导致蒙古崛起,最后灭掉金朝。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金朝的皇帝,一再汉化,将都城先从上京迁到燕京,然后又将都城从燕京迁到了东京汴梁,最后彻底放弃对草原的控制,然后蒙古崛起,灭掉金国。
当然,金朝迁都,也是有其必然的原因,那就是金朝的那些军事贵族权力太大,他们牢牢的限制住了金朝的皇权,因此,金朝的几任皇帝才不得不汉化、不得不向南迁都,以此来摆脱金朝的那些军事贵族的控制。
而明清两朝,前者虽然出了好几个长久不上朝的昏君,后者虽然是入侵的外族,可其朝的统治却是非一般的长久,并且在统制其间相对较为安稳,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既控制了中原,又控制了草原。
所以,要想让自己建立的王朝长久一些,能禁得住一些风雨,李衍除了要坐稳这中原的江山,也一定要控制好草原。
而只要李衍得了恩州-围场以南到燕云以北的这部分领土,就可以将自己的手伸进草原之中,拥有草原视野,然后李衍就可以利用和操纵草原
第七百七十五章 和平时期(求订阅!)
…
随着中金议和,大中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
趁着这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和平时期,大中大力发展。
年初,李衍以铁腕手段在河北、鲁地、河南三地强行推出的玉米和红薯,如今大发神威——河北、鲁地、河南三地的红薯多是一年两熟,春薯如今已经收获,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其产量着实是高得有些吓人,其亩产量竟然是原来年头好的时候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一倍还带拐弯,而夏薯的长势,甚至比春薯还要好,如果不出现意外,红薯的亩产将是原来年头好的时候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三倍,有可能更多。至于玉米,虽然还未收获,但根据去年实验田的经验以及目前的长势,其亩产有可能还要高于红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