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要知道,草原上实行的乃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承自己的汗位。
因此,如果李衍担心不能清除蒙兀国这个后患,应该让岳飞、杨沂中他们捉合不勒的兄弟,而不是合不勒的七个儿子——合不勒的七个儿子现在都没有成年,根本无法统领蒙古人,相反,有传言说,合不勒已经露出话来,他如果有甚么意外,他的汗位传给他的从弟泰赤乌部俺巴孩。
可李衍的命令又不像有错,李衍甚至将孛儿只斤也速该的名字都写上了,这是指名道姓要这个人。
李衍行事,有时候很是天马行空,很多事,只有过去了很长时间,别人才能看明白李衍的深意,别人才知道李衍看得比他们远多远。
跟了李衍一二十年的岳飞、杨沂中等人见识过太多这种情况了。
所以,岳飞、杨沂中等人也习以为常了,想不明白,他们也就不去想了,照办就是。
于是乎,孛儿只斤也速该出名了,成了大中通缉令上的第二人,仅次于他父亲合不勒,排在他的六个兄弟之上,更排在他的几个叔叔之上,甚至都快跟另外几个部落的可汗并肩了。
而这一年,孛儿只斤也速该其实才七岁。
……
离过年还有七天的时候,李衍回到了中京。
之前,李衍暗防着的政变甚么的,压根儿连影都没有,中都的官民全都出城夹道迎接李衍归来。
李存算是通过了李衍的第一轮考验。
因此,李衍回来了以后,将李存扔进了都堂,让他跟一众宰执一块处理国家大事——李存离皇位又进了一步。
走了近一年时间,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李衍亲自处理了,尤其是在这个年跟前。
不过——
李衍将其它的事全都暂且放在一边,而是先将年号给改了,改成了“大定”,也就是说,今年一过,就变成了大定元年。
到了李衍如今这种身份,做甚么事,都不可能是没有深意的,尤其是,李衍刚回来,就改年号。
更何况,李衍还将年号改成了“大定”这个意思显而易见的名字。
所以,一些善于揣摩李衍心意的人,都猜李衍这是准
备停止对外扩张了。
是的。
从李衍的本意上来说,消灭了北方的胡人统一了草原以后,大中已经不需要再对外扩张了,目前的地盘已经足够李衍和自己的子孙挥霍了。
要知道,一旦彻底消灭了金人和蒙古人,那大中的势力范围就可以推进到北冰洋,将整个西伯利亚都画入大中的版图。
如此一来,大中的国土面积可能也就稍逊于原来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和大蒙古帝国。
这已经极为了不起了——别说大蒙古帝国还会不会再出现,就算能出现,大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也掩盖不了大中帝国
第八百七十七章 风不止(求订阅!)
…
平定了北方以后,李衍想停下扩张的脚步。
为此,李衍甚至都将年号改为“大定”。
而且,李衍亲自主持补充了自己原来的“大铁路”计划,将西伯利亚也加入到自己的“大铁路”计划当中。
另外,李衍命人去西伯利亚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李衍这么做,一来是为大中找到稳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二来也是希望后辈子孙重视西伯利亚这块荒地,别因为它离大中有点远,就放弃西伯利亚这块资源极其丰富的宝地。
总而言之,李衍已经不想再对外扩张,只想消化自己已经得到的疆土,然后大力开展自己的国家。
换而言之,李衍已经想明白了,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可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想停下来,就真能停下来。
就在李衍撸胳膊往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西方遥远的归远城(原东部喀喇汗王朝的都城拉沙滚)突然送回来消息——葛逻禄和康里叛变了,现在正在大肆侵吞大中的疆土。
这消息一传回来,李衍其实并不感到奇怪——事实上,这事早在李衍的意料之中。
在李衍原来的计划当中,大中西边的疆土只到天山就可以了。
之所以,李衍让岳飞他们打过天山灭掉东部喀喇汗王朝,之所以后来李衍又派吕将、李济他们去治理东部喀喇汗王朝,只是因为李衍不希望自己的邻居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可话又得说回来,因为李衍并没有想要彻底占领东部喀喇汗王朝的疆土,因此,李衍也就没往那里移民。
当然,这也是因为汉人并不愿意去那么远、环境那么差的地方——别说天山以西,就是西域,汉人都因为那里远、环境差,而不愿意去那里定居。
这也就导致,大中对那里的掌控力度比较弱。
说起来,虽然现在的大中有一亿多五千多万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半还多,但大中的疆土真的是太大了,大到这么多人口好像都不够用的地步。
这也是李衍不愿意再扩张的原因之一。
那李衍有没有办法解决故土难离这个难题
当然有。
很简单,以经济手段促使就可以了,只要有钱赚,别说西域,就是西天,也有人愿意去。
只不过,目前阶段,李衍更想将已经得到的疆土全都消化,并不想再去扩张了。
然而——
树欲静,而风不止。
葛逻禄和康里的叛变,逼得李衍不得不再开战,而且,必须得开战。
首先,李衍不想打仗,但不代表李衍怕打仗——李衍这一路走过来的道路,全都是用尸骨铺出来的,李衍趟过的所有河流,全都是用鲜血灌注的,李衍屁股下的皇帝宝座,全都是用敌人的头颅堆起来的,这样的李衍,又岂会怕打仗
再有,葛逻禄和康里敢虎口扳须,如果不狠狠打击,将来必定人人效仿,那大中的江山不就跟纸糊的差不多了,谈甚么一百年两百年
所以,李衍很快下令,让枢密院从各个军区调集十万精锐,由刚刚才回来的岳飞所统领,再次西征,讨伐葛逻禄和康里。
这次,除了王德以外,枢密院还将张宪派去给岳飞担任副手,以防万一。
 
; 至于文官,还是以经验丰富的马扩为主。
除此之外,李衍还让李威等自己的五十几个喜欢当军人的儿子加入远征军锻炼。
现如今,大中的铁路已经修到了西域的定远城。
因此,岳飞他们乘坐专门的军列,只用了不到七天时间,就连人带马就全都平平安安的到了定远城。
这与当初岳飞他们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到定远城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让岳飞他们着实是感慨万千,感慨李衍的厉害!
离开定远城,岳
第八百七十八章 世界大战(一)(求订阅!)
…
塞尔柱突厥人的苏丹桑贾尔集中了十万多骑兵大举渡过阿姆河的时候,远征军正在讨伐葛逻禄。
葛逻禄,亦称葛罗禄,卡尔鲁克等,是中亚一个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它实际上是铁勒人诸部之一。
葛逻禄人最早游牧于阿尔泰山南部(即后世新疆北部的草原),后来迁徙至锡尔河流域、七河流域、伊犁河河谷与费尔干纳盆地,苏坎特、白水胡城、怛罗斯成为了他们的活动中心,另有一部分分布在伽色尼、巴尔赫与吐火罗斯坦地区。
突厥汗国兴起以后,葛逻禄属突厥汗国。
薛延陀汗国崛起以后,葛逻禄属薛延陀汗国。
唐朝将领高侃伐车鼻部,葛逻禄归属于唐。
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与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呼罗珊总督艾布调集的三万阿拉伯骑兵会战于怛罗斯,结果,葛逻禄人临阵倒戈勾结阿拉伯人阵后偷袭唐军,致使唐军战败。
后来,唐朝发生安史之乱,西域唐军部分被调入内地平叛,剩余唐军仍然坚守西域数十年,最后因为得不到中原王朝的支持,唐朝失去西域,而靠着见风使舵以及说翻脸就翻脸的婊子性格,葛逻禄逐渐强盛了起来,然后逐渐取代突骑施占有楚河流域西突厥故地,其中包括著名的碎叶城、怛逻斯城。
唐朝失去西域之后,漠北、西域的形势大致是:漠北、天山以北是回鹘汗国;维吾尔人的西北是黠戛斯人;黠戛斯人西南是葛逻禄人;葛逻禄人南是吐蕃人;葛逻禄人西南是入居中亚的阿拉伯人。他们之间有战争也有经济和文化交往。
慢慢的,葛逻禄人和西迁部分的回鹘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葛逻禄人为喀喇汗王朝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葛逻禄人活动区域成为喀喇汗王朝的半自治地区,享有一部分自治权。
葛逻禄人生性狡诈、无信、反复无常,等大中攻打东喀喇汗王朝时,葛逻禄人二话不说就联合康里倒戈帮大中灭掉了东喀喇汗王朝,然后投靠了大中,算是为大中西征立过功。
可当葛逻禄人发现,大中似乎并不想长时间占据东喀喇汗王朝的地盘之后,他们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竟然又联合康里大肆侵吞属于大中的原东喀喇汗王朝的疆土。
葛逻禄人如此反复,将李衍彻底激怒了!
因此,一向不喜欢搞灭族的李衍,第一次动了彻底灭了葛逻禄人的念头。
所以,远征军一到中亚,就直奔葛逻禄杀去。
远征军的强悍战力,怎么可能是葛逻禄人敌得过的
因此,远征军对葛逻禄人可以说是一路碾压,很快就打到了葛逻禄人的中心活动区域怛罗斯。
可就在远征军即将要灭掉葛逻禄的时候,桑贾尔所率领的十多万突厥骑兵却突然杀到。
远征军对此准备得不太充分,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被突厥骑兵杀得节节败退。
关键是,狡猾的葛逻禄人又看准时机,倾国反击。
这是远征军两次西征以来,最危险的一次。
后来,要不是岳飞胆大又经验丰富冒险亲率中军迎战,不可能打退葛逻禄人和突厥骑兵的前后夹击,稳住战线。
第八百七十九章 世界大战(二)(求订阅!)
…
这个时候打一场世界大战
李衍打心底里不愿意。
原因嘛,有很多。
首先,李衍已经决定停止对外扩张了——李衍觉得,大中所拥有的地盘已经足够大了,没必要去抢鞭长莫及的中亚的地盘。
其次,中亚最大的财富就是资源,像石油、天然气,可大中现在已经有了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关键是,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大中根本用不了这么多资源,因此,大中就是发展得再快,一两百年之内,也绝不会缺资源的,而一二百年之后,大中还存不存在都不一定,所以,实在是没必要去打中亚,打也可以再等几十年。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这场仗绝对不好打——倒不是说,中亚那里的军队能打,而是这战线实在是太长了,就算大中的铁路已经铺到了定远城,手已经伸进了西域,可这西域的疆域何其大,关键是,那中亚还在西域的西边,这么长的战线,数十万军队,怎么保证补给要知道,中军可不是蒙古军,几乎不怎么需要补给,靠着马和抢掠,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军可是非常依赖后勤补给的。
可你要说不打这一仗吧,就这么灰溜溜的被伊世界和穆宗教的人给赶回来,大中这个当世第一帝国的脸往哪搁,关键是,这会不会让伊世界和穆宗教的人觉得大中好欺,进而蹬鼻子上脸
没过多久,没能下定决心的李衍,就又接到了岳飞的八百里加急奏折。
这次,岳飞在奏折上说,塞尔柱突厥人的苏丹桑贾尔,以圣战之名要召集一百万人马与大中决战,要将大中彻底赶出中亚。
很显然,事情大了,往李衍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了。
这种情况下,李衍要是退缩,势必会助长伊世界和穆宗教的气焰。
而就在这时,李衍的不少儿子,像远在东北的李修、远在归远城的李济、远在北宁城的李诩,都用各种各样的渠道给李衍递话请求李衍出兵中亚。
自己的儿子们这么热心出兵中亚一事,让李衍感到很是奇怪。
因此,李衍将赵鼎、许贯忠等宰执叫来,问他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衍问的时候,赵鼎、许贯忠等人谁都没有当众说出原因,可是,后来他们又分别求见李衍,然后跟李衍道出了实情。
原来——
李修、李济、李诩等人,已经看出来了,他们是得不到大中的江山的,所以,他们才想退而求其次得到分封。
而从李衍这一系列的部署上,李修、李济、李诩等人又看出来了,李衍并没有将大中拆开的意思。
如次一来,李修、李济、李诩等人自然就将主意打到了中亚,希望能去那里当个小国王。
其实——
不光李修、李济、李诩等人,就连追随他们的人,他们的亲眷,也都是这么希望的——毕竟,只有这样,这些人才有机会出头。
除了帮李衍分析出来了李修、李济、李诩等一众皇子的想法,赵鼎、许贯忠等人也很委婉的劝李衍打下中亚,将这些皇子分封出去,并说这样才能让大中稳定。
事实上,李衍的不少儿子,现在都有了不小的势力,如果不妥善处理,这的确是不稳定因素。
而在赵鼎、许贯忠等人看来,堵不如疏,而且也堵不上了,所以,莫不如就将他们全都放出去,还大中一片稳定。
虽然自己的儿子们想要的,跟李衍想给他们的,有一定的出入,因为格局所限,他们也不明白李衍所想。
不过——
因为李衍的儿子够多,这两者之间影响不大。
再者说,李衍想给自己的儿子们的,也未必就是他们想要的,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宁**头,不做凤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