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林区人靠林吃饭,东风和林场只七公里之隔。

    看着手底下几个留下来的施工队魂不守舍的样子,李宪无奈的停了工,让他们赶紧回林场去打防火带了。

    担心家里,他也骑着摩托回到了林场。一进林场大门,就见到了李道云站在一旁的山坡上,看着远方那道孤烟出神。

    “爷!你在这儿干啥呢”

    李宪忙停下摩托,招呼到。

    “你爹听说东风着火了,非要准备搬家。我过来算算,看看火能不能烧到这。”

    听到这回答,李宪深深无语。

    “那爷,能不能烧到这儿啊”半晌,他才问到。

    “烧个几把。今年咱们这嘎达行水,克火象。刚才我起了一卦,今晚申时还有雨。这火啊,起不来!”

    说这话的时候,李道云豪气干云,颇有口断江山的气势。

    正这么说着,李宪就感觉脸上星星点点的凉意。

    真特么下雨了!

    老爷子用手一接,见是雨点儿,深感诧异:“他奶奶个熊,时辰不对啊”

    在李宪印象之中,也不记得92年家乡有什么大火情。现在见自家老太爷都说没事儿,天上还下起了雨,心中更是笃定了三分。

    跟李道云说自己不回家了之后,他便直接调头向林业局跑去。

    去林业局的路上,他总算是见到了政府的洪荒之力;一辆辆的解放卡车,满载着拿着大吹风机一样手提风力灭火机的职工,神色慌张的向东风方向开去。林业局消防队的消防履带车,也轰隆隆排成一排杀向孤烟起处。

    整个林业局,闹翻了天。

    回到干休所的时候,李宪就看到一群老头都没有玩牌下棋,而是守着收音机,关注着火情。

    老干部们可是经历过87年大火的,虽然现在都不在其位,可是人人都知道林区大火一起,可就是几万人没家的后果。这些人的亲戚故友大部分都在下面林场,忧心的很。

    因为东风起火的关系,郑唯实没心情搭理李宪。只是说了今天工商过来的事情,让他抽时间去工商局一趟,把手续给办了。

    李宪本来没打算将装修的活儿干太长时间,但是现在看起来林业局这边还有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想着有个组织日后也好办事,便动身去了工商局。

    事情很顺利,之前郑唯实已经和工商局打了招呼,用了没到一个小时,李宪就已经完成了申请流程,得到了下个星期取执照的回复。

    而这种顺利似乎也延续到了其他的地方。

    从工商局回来吃过晚饭,广播之中就传来了广播员带着振奋的语气;东风林场的火情,在广大官兵和林业局职工的共同奋战下,扑灭了。

    看着窗外已经连成了线的大雨,李宪也就笑笑,没说话。

    一群老爷子着实松了口气。

    直到此时,郑唯实才从失了魂一般的状态恢复正常。见李宪歪歪扭扭




第41章:时间不多了
    别人不知道,但是李宪可是知道干休所的这群老头可是有钱的紧;每个月二百多的退休工资不说,儿女过来探望哪回不扔钱

    平时在干休所里呆着也没什么花费,妥妥的一群移动钱袋子。

    可是没有用,人不借给自己啊。

    李宪很惆怅。

    在惆怅之中,三天的时间匆匆而过。

    山火的起因很快就调查出来了,原是东风林场的一个电线杆因为漏电起火,引燃了周围的的柴禾垛。

    林区就是这个鸟样子;木头多,干啥都是就地取材,木材的用处有时浪费的令人发指;

    每一家的房子后面,都摞着两人多高,三四年也烧不完的柴禾。整整齐齐的如同一堵城墙,都是由松木杨木的整材劈成的小瓣摞起来的。家家户户的茅房,也都是那上好的木料破成宽板建成。有那家里会做木匠活的,厕所整的都和一个微型国外木结构别墅是的。

    就连电线杆,也都是一水水七米高,四十多年的松木,去皮刷黑漆直接立成。

    这样放眼望去全是易燃物的的环境,电跑火倒是也不奇怪。

    李宪这三天天天联系王清河,让他组织伙计复工。可是有了东风的这一场火,林业局下了狠心整顿,所有林场都忙的不可开交,青壮自然是放不回来。

    这可把李宪愁够呛。

    想着距离多种资源局铝锭合同限定的时间越来越近,就连睡觉都在想着那五万五。梦中,后世央视解说那句痛心疾首,重复率相当高的经典名言,不断地浮现在他的耳畔;

    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

    虚惊一场之后,各林场加大了监视力度。所有的防火观测员全部上岗,各个山头的观测塔除了原有的红旗预警之外,更是直接配了大功率对讲机和高倍防火望远镜,力求有火情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

    据说东风林场从场长到观测员,只要防火责任名单上挂了名的人,全都给撤了职。足见这一场大火,将林业局的领导们给吓了个半死。

    终于,在大火扑灭的第五天,各个林业局完成了初步整顿。

    家家户户的柴禾垛和秸秆堆全都换了位置。远离了民居,被清到了林场之外不容易起火的地方。据王清河说,林场家家户户的柴禾垛都堆在了后山。放眼望去绵延五里多,煞是壮观。

    于此,装修的活计终于可以恢复了。

    可是此时的李宪已经生无可恋——耽误了小一个礼拜,距离铝锭合同的时间仅剩下了不到十天。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自己这五万五,是铁定凑不齐了。

    可就算是这样,买卖还得做。只是看着一个大好的机会即将在自己的面前溜走,他的心里不是滋味。

    在告知王清河赶紧组织人到位之后,他便来到了瓷砖厂发货。

    经过这二十天的努力,瓷砖厂的仓库已经见了底。

    其中大量被李宪用于外墙部分装饰的马赛克和浴室砖已经所剩无几,就连防滑瓷砖都被他高度利用,以菱形拼接的方式,放进了外墙的装修方案之中。

    前有麦当娜内衣外穿,现有林业局瓷砖外贴,李宪一度臭屁的想着;自己,这特么也算也算是引领了时尚。

    到了瓷砖厂,李宪见到了许久未曾露面的杨宏山。从这个家伙脸上的春风看来,盘下瓷砖厂的事情应该是有了眉目。

    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李宪安排完发货之后,杨宏山将其拉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二话没说,从抽屉里掏出了一个大信封。

    “老弟,这回多亏了你。现在库里瓷砖已经差不多了,咱们说到哪儿做到哪儿,这钱你收着!”

    看那用牛皮纸条扎把成整整齐齐一沓的百元大钞,李宪心中还是有些激动的。鉴于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仗义的揣进了兜里,道:“那就谢谢杨厂长了。”

    杨宏山咧嘴一乐,“谢个啥。那啥,你就别走了,中午一起吃个饭。正好有个朋友,介绍给你认识。”

    李宪本打算下午去工商局去看看执照



第42章:有偿献策
    在东北这种年温差极大的地方做外墙贴瓷,本来就是个扯淡的活儿。冬天一冻夏天一晒,墙上的瓷砖也就能挺个三五年不剥落。

    要是再用标号不够的水泥,怕是第二年瓷砖就得蜕皮似得往下掉。要真是那样,特么十里八乡的客户不得堵自己家门去啊

    所以对蔡文成的这个请求,李宪连连摆手,把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

    见到他态度坚决,一时间场面尴尬了起来。

    局子是杨宏山攒的,见到两个人没谈拢,他马上端起了酒杯调和起来。可是蔡文成却似乎没了兴致,在尬聊了一阵之后,酒局不欢而散。

    杨宏山先送的李宪。

    临出饭店大门,他将李宪拉住道:“你看,我这也是想着给你们俩搭个桥。没成想这酒喝的不愉快……”

    看得出来,老杨挺不好意思。

    李宪倒是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遂摆了摆手,说:“这没什么。杨哥你心里也别有负担,其实如果不是担心水泥号不够影响施工队的信誉,我用什么倒也无所谓。可是你也知道,我做的活儿都是乡里乡亲的活儿,水泥质量不行,装修明年外墙就得稀烂,说不过去不是”

    杨宏山知道他说的是实情,点头道:“也是。这事儿算是老哥我欠考虑了,今天就罢了,回头老哥单摆一桌给你赔不是。”

    李宪笑着又劝慰几句之后,便告辞离去。

    其实蔡文成的心思他大致也能理解;林业局的水泥大部分都是按计划生产的,一部分林业局自用,一部分支援省里搞建设,一小部分对外出售。生产任务都是有限额的,现在百多吨的不合格水泥可不是小事。

    如果上纲上线的话,这已经算得上是生产事故了。

    现在已经快要十月份,如果十二月做统计之前如果这批水泥不消化掉,那作为厂长,蔡文成肯定担责任。

    出了饭店,李宪的酒劲儿倒是有点上来了。

    以前他不是没喝过酒,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隔三差五就和哥几个喝点。可那大多是啤酒,现在虽然市面上也有啤酒卖,但家乡这边似乎更钟情白酒小烧。

    四五十度,他有点儿受不了。

    感觉前面的路带了重影,他赶紧踉跄着来到了路边,扶墙站稳。

    喝多了谁也不服就扶墙,他一贯的风格。稳了好一会,胸腔里的翻腾才压了下去。

    他不禁抬起头,回来一个多月了,可是还是有点没习惯这个时代。

    头上电线交错,将碧蓝的天空分割成一块一块,和自己习惯之中的高楼大厦不一样。

    就连那木头电线杆,都……

    都

    都

    嗯

    看着面前路边那刷着黑漆,已经因为电线下坠而歪歪斜斜的电线杆,李宪脑子里仿佛有“叮”的一声脆响。

    ……

    将李宪送走之后,杨宏山又回到了酒桌上。

    蔡文成明显很犯愁,“老杨,这就是你说的那个神人我看也不咋地嘛。死脑筋一个,到手的钱都不挣。”

    杨宏山摆了摆手,“也不能这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李坚持自己的原则也没什么不对。”

    “哦,那你的意思是我跟他推销水泥就有毛病了”蔡文成点了根烟,心烦意乱。

    蔡文成和杨宏山两人的关系不错,一起参加的工作,这么多年来走动的也勤。不然杨宏山也不会将李宪的事情说给他听,更不会穿针引线的给他往外倒腾那批水泥。

    现在看着自己老兄弟滥发牢骚,他也有点儿生气。

    “你这人怎么属疯狗的我这不也是奔着着不成拉倒成了更好的想法试一试吗你这个态度,以后咱俩还能不能办事儿了”

    被杨宏山动了真怒,蔡文成才止住了一肚子的怨气,叹道:“那你说我那一百多吨水泥咋整。”

    正在这时,房间的门被推开了。

    看着屋里二人都还在,李宪气喘吁吁的坐在了椅子上。

    这倒是将二人意外的够呛——特别是蔡文成。

    “李老弟,你怕不是想通了,要用我那些水泥”

    李宪上气不接下气,摇了摇头。

    “那你回来干嘛”蔡文成嗨了口气。

    李宪嘿嘿一笑,好容易喘匀了气儿,伸出一根手指:“我有一个办法,能让你那批水泥全都销出去!”

    一听这,蔡文成来了精神!

    一旁的杨宏山也是脸色一喜;二十天之前,面前这个小子就是用这样的笑容,和差不多的手势,夸下了当



第43章:狐假虎威
    李宪的这个点子,说白了真没有什么。

    这个时代不是没有水泥的电线杆,事实上就在邦业县,一些高压变压器的安置都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电线杆。

    可是在林区人们的意识里,电线杆它就应该是木头的,已经习惯了。所以即便是东风林场因为电跑火引发了山火,也没有人将注意力放在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线杆上。

    这就是思维的死角。

    而对于已经习惯了电线杆子就该是水泥的李宪而言,这种死角并不存在。

    如果说他跟这个时代的人相比有什么优势,那么大致就是这种所知的信息更多样化,思维上更加开阔,也更加灵活的优势了。

    果真如同李宪所说的,这个点子说出来谁都能明白。

    蔡文成大呼可惜;这么简单的办法,在他看来如果是自己努力想想,也能想得到啊!

    他连连拍着大腿,说李宪这抖机灵不厚道。

    可是对李宪的思维已经有过见识的杨宏山,却笑呵呵指着他的鼻子,道:“老蔡,这话你说的可就不对了。当初李老弟去我那儿,说能把我那一仓库的瓷砖库存都清出去我也不信邪。你说,局里面现在没有什么建筑工程各个林区之前对瓷砖的需求量也不大,对吧

    一仓库的瓷砖,要是按照咱的预估,得卖到啥时候去

    可是这小子愣是研究出了把瓷砖贴到外墙上做装饰。你说这主意它妙吗看起来其实也没啥,可是让咱们自己想,你能想到”

    听他这么一说,蔡文成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可是两万块钱他可不准备这么简简单单的给出去,他郁闷的点了根烟,对李宪道:“不行,我得把电线杆子这事儿落定了之后再给你钱。”

    李宪知道这是蔡文成嫌自己这钱赚的太俏了,一时间心里有道坎过不去。
1...1011121314...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