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女悠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素面妖娆

    在,他们说他出任务去了。”

    “行,我知道了。”谢悠然点头。

    这家伙,自从那日一早他离开后两人就没再碰面了,不知道哪里又出了案子他去忙了。

    韩墨辞的确在忙,不过,却在忙着查她家之前的案子。

    经过这段时间的排查,他终于得到了两条非常有用的线索。

    那就是,王友良和谢保玉在出事前,都去过同一个地方:荣安寺。

    王友良是去年美食坊被烧前十来天去的,谢保玉则是年后过了二十来天去的。

    荣安寺坐落在城郊二十里外的虞山上,恰好位于烟村和霍家村的中间位置,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喜欢去那烧香礼佛,吃斋念佛,求个平安符什么的。

    但是,王友良和谢保玉都不是什么信佛之人,怎会不约而同都去了那么一个地方

    更何况,他们都是乡下人家,就算要烧个香摆个佛什么的,




第331章 刺客
    归一法师仔细辨认了一下,摇头:“贫僧不识。”

    韩墨辞道:“大师,这二人犯了大案,现下虽已伏法,但背后还牵涉到其他的人命大案,证据显示,此二人自去年的年底到今年的年初,曾先后到过贵寺,是以,县令大人命我前来调查,还请贵寺通力配合。”

    归一法师点头,“既牵涉到了本寺,贫僧自当责无旁贷。只是每日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太多,贫僧也不可能一一都有印象。这样,我把大殿之中负责接待香客的僧人叫过来,问问他是否见过此二人。”

    韩墨辞颔首:“如此甚好。有劳了!”

    不多时,便来了一位三十岁上下的褐袍僧人。

    “主持。”僧人态度恭敬。

    归一法师颔首,“了缘,这位是县衙的韩捕快,为一桩案子而来,有点事要问你。”

    了缘双手合十:“是。”

    韩墨辞又将画像给他看:“师父看看这画像中人,可见过此二人来贵寺烧过香”

    了缘凑近前来,仔细看了,眉心微蹙: “似乎有点印象。”

    韩墨辞心下一喜,“他们除了来烧香,还有其他的异常吗可有见过其他人”

    了缘想了想,道:“这位男施主贫僧已无甚印象,但是这位女施主来的时候,神色有些紧张,上香的时候心不在焉东张西望,香还插错了地方,香灰烫到了手背,女施主当场跳了起来,嘴里还咒骂了几句,在菩萨面前很是失态。”

    当时,周围香客都有意见,连僧人也都不喜,认为她亵渎了神灵。

    是以,了缘对谢保玉的记忆才这么深刻。

    韩墨辞问:“那后来呢她烧完香就直接走了吗”

    一般人家来荣安寺,都是上完了香就走,除非那些要在寺里做祷告做法事的,便会派遣家里的仆人事先去知会寺里,寺里做好了准备,才会在寺里用斋饭,或者留宿。

    像谢保玉这种身份的,如果真是烧香,那么,不会在寺里多停留的。

    再者,寺庙的后院是禅房,禅房重地,寻常的香客都不允许进入的,想参观也不能。

    了缘想了想,道:“这位女施主烧完香之后好像并未离开,而是去了后山。”

    后山

    荣安寺后山的风光确实不错,所以有些香客来上完香之后,便会去后山游玩一番。

    尤其是每年的春秋两季,城里不少的富贵人家的家眷都会来荣安寺烧个香,求个平安符什么的,然后结伴去后山踏青,赏秋,这也是常事。

    但是谢保玉去后山干什么

    她在霍家本就生存艰难,婆家看得紧,连新年回趟娘家拜年都不允许,又怎会允许她出门来荣安寺烧香她的香油钱是从哪里来的

    再者,她好不容易出趟门,又来了这么远的荣安寺,还有时间和心情去后山游玩吗

    这

    其中必定有猫腻。

    韩墨辞收起了画像,道:“多谢师父。再劳烦主持问问寺里其他僧人,可有在后山见过这女子。”

    归一法师点头,吩咐了下去。

    韩墨辞便告辞,准备自己去后山看一看。

    经过长长的禅房走廊往后山而去的时候,他抬头望了一眼天井里四角的上空,只见青山空灵,松柏滴翠,天际霞光万丈,祥云朵朵,空气清新无比。

    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天气,不知道这样的天气,会不会给他带来好运气。

    王友良和谢保玉出事前都来过荣安寺,那么这个荣安寺非常的可疑。

    谢保玉又去过后山,那这后山必定有故事。

    如果真有幕后之人,这人定是约了她在后山会面。

    荣安寺这么大,要查点线索不太容易,而他故意找了主持法师,弄出这么一番动静来,为的,就是打草惊蛇,希望能逼出一点线索来。

    正思量间,忽然感觉有人在看自己,视线凛冽灼热,感觉很不舒服。

    &nbs



第332章 满城通缉
    此刻,他见自己身份败露,惊慌之下,不敢逗留,反身就想遁走。

    韩墨辞哪能让他轻易逃脱当下一个纵身扑了过去。

    对方却袖子一甩,扔出一黑乎乎的弹丸。

    弹丸落地,砰地一声爆炸,现场瞬间升起一片黑色的烟雾。

    “咳咳。”

    韩墨辞忙用袖子掩唇鼻,但还是吸入了几口,呛得咳嗽起来。

    烟雾浓烈,根本看不清方向。

    待得浓烟散尽,那黑衣刺客早已逃之夭夭。

    这时,寺中护院匆匆赶来,问道:“韩捕快,发生了何事”

    韩墨辞冷声道:“有刺客,追。”

    护院们便顺着那条通往山下的小路追了下去。

    寺中出了这种事,主持自然不敢小觑,匆忙疏散了香客,封了寺庙,封闭了各个出口,满山搜寻那刺客的下落。

    衙门也追派了人手过来查找,奈何,那刺客却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消失得无影无踪。

    经过询问,得知那扫地僧是一年前来到荣安寺的。

    他自诉名叫邹恒,蓟州人氏,自小无父无母,流浪四方,来的时候又身染重病,佛门中人慈悲为怀,不但给他治好了病,还收留了他,让他在寺中做了一名扫地僧。

    谁能料到这邹恒竟胆大包天,不但牵涉进了命案,还敢刺杀衙门捕快,看样子,他背后来头不小。

    只怪他平时伪装得太好了,在寺中一年,竟没人知道他会武功。

    荣安寺不是皇家寺庙,寺里没有武僧,只有十来个护院,这些护院也就会些基本的拳脚功夫,平时也只是维护一下寺庙的秩序和日常维护而已,哪里能看得出那邹恒是有武功底子的

    也因此,才得以让他在寺中隐藏了一年之久。

    当下,县衙立刻派人去了邹恒的蓟州老家调查他的来头,同时在城中张贴悬赏缉拿布告,将其画像贴满了大街小巷,并对进出城人口进行严厉盘查。

    消息传到骆府,雪落轩里,骆雪砸碎了一只昂贵的青花瓷瓶。

    “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她狠狠地咒骂着,气得胸脯一起一伏。

    莲香忐忑:“二小姐,现在该怎么办”

    骆雪恨恨道:“怎么办我知道该怎么办啊”

    说完,兀自气难平,又抓起一只茶碗,重重地丢了出去,摔得稀巴烂。

    该死的混账,这么沉不住气!

    那姓韩的查到荣安寺又怎么了荣安寺那么大,他能查出个什么

    偏他胆小,生怕查到自己头上,没经过她允许,就擅自动了手。

    这下好了,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白白给人家送上了把柄。

    本来那姓韩的还只是怀疑王友良和谢保玉是受人唆使,但手里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这下子,岂不明明白白告诉人家,他们俩的事背后的确还有真凶

    “真是个不堪重用

    的废物!简直气死我了!”骆雪咬牙切齿,嗷嗷地叫了起来。

    莲香听得胆战心惊,颤颤巍巍地上前劝道:“二小姐,你小声一点,当心隔墙有耳!”

    骆雪深呼吸,再深呼吸,最后终于冷静下来。

    “莲香,这几日你外出勤一点,他要是来找你,就给他点银子,叫他先找个地方躲起来,避一避风头,过阵子再说。”

    平时他们碰面都在荣安寺,这次他出了事,指定会来找她。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她只能安排他暂时躲一躲,以免引火烧到她身上来。

    想想真是气难平,本来她还打算安排他去刺杀谢大丫那个贱人呢,如今闹了这出,这事儿只能先压下来,等过阵子过了风声再说了,不然,真让衙门盯上自己可就麻烦了。

    谢大丫,我且容你



第333章 新屋落成
    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坤正奠定兴家业,基实撑起继世梁。

    从古至今,国人对任何事情都非常讲究礼仪,建房作为生产生活的一件大事,自然与礼仪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土木结构房屋建筑中,“上梁”实际上是一种求吉礼仪,其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吉祥长久。

    在举行上梁仪式中,人们会在正梁中间挂上装有红枣、花生、米、麦、万年青等的红布袋,寓意“福、禄、寿、喜,万古长青”,乃期盼中梁的支撑能永保建筑物坚实,泽被苍生、合境安详。

    正宗传统的上梁仪式要依次举行奉安天仓、礼谢掌墨大师傅、三献礼、暖梁、点红、破五方等仪式,此外,还须由佛教两序弟子拈香礼佛,绕房洒净,加持正梁,诵经说法。

    乡下虽没有城里那么讲究,但程序也一丝不苟,除了请佛教弟子来礼佛诵经这一项没有,其他的程序一道也没少。这一番操作下来,可谓让谢悠然大开了眼界。

    最有看头的就是那“抛梁”了,只见那屋顶上的匠人手中搂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作势要把里面的东西往下扔,底下的人挨挨擦擦挤成一团,都伸长了手,仰着头一脸期待。

    大家都知道,谢家去年挣了大钱,能盖得起这么宽敞明亮的大屋,那抛下来的福包里的铜钱指定少不了,因此,院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全都是人,都等着接抢福包。

    “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喽!”

    匠人敞着洪亮的喉咙,一边吆喝着,一边不断洒下包着花生、红枣、瓜子、铜钱的大福包。人们一窝蜂地拥上前,争抢得不亦乐乎,笑骂和欢闹之声响亮得几乎要将刚建好的房顶掀开。

    而谢家果然没让他们失望,几乎每个人都能抢到一把铜钱,多则几十枚,少则几枚。

    总之人人有份,大家乐都呵呵的,笑逐颜开。

    活了两辈子,谢悠然都还没有亲眼见过这上梁仪式,尤其是自家的上梁,因此,便和二丫抽了个空子从灶房里钻出来,姐妹俩挤在人堆里,笑呵呵地观礼,欢喜都从心底溢出来了。

    今日的上梁宴,由她们姐妹俩亲自掌勺,预备开的是三桌,一桌是里长、族老和有头有脸的宾客,一桌是前来帮忙的、关系比较好的邻居,建房的匠人们一桌。

    姐妹俩分工合作,谢悠然负责冷盘,二丫负责热菜,厨房之中满屋烟雾缭绕,煎炒烹炸的嗤拉声此起彼伏,两口灶眼,两个女厨子,都在进行着最后的忙碌。

    让谢悠然惊喜的是,二丫经过这段时间的练手,那手艺还真是突飞猛进,只见她年纪虽小,但手劲不小,一口大锅在她手里

    掂得那叫一个娴熟自如,令罗春花张桂花和秀莲娘等几个打下手的妇人俱都赞叹不已。

    且不说炒出来的菜味道鲜美,让人口齿留香,就连摆盘也非常的精致,菜肴色彩鲜明,一道道被她妆点得花红柳绿,莫说吃,即便只是看上一眼,也会令人心生佩服。

    “可以啊二姑娘,”谢悠然啧啧地打趣,“这菜做得都让人不忍心下嘴了。”

    二丫腼腆一笑,“都是姐姐教导有方。”

    他们家以前连吃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什么闲工夫琢磨厨艺

    后来日子好过了,她对厨艺也有了兴趣,但最开始,她也只是想到怎么让食物发挥出最好的,最本真的味道,是姐姐告诉她,吃,不单单要讲究味,香,还要有色。

    首先,你得让你做出来的东西好看,这样食客才有下筷子的冲动。

     



第334章 秀恩爱
    几人说说笑笑着,但手里的动作都没有停,灶房里一片欢声笑语,热火朝天。

    而灶房外,也是热闹非凡。

    上梁仪式结束后,谢保顺陪着里长族老们,以及来道贺的宾客们坐在堂屋里喝茶。

    他将招待年轻来客的任务交给了未来大女婿韩墨辞,年轻人们坐在偏厅里磕着瓜子闲聊。

    任非宇来了,杨氏娘家也来人了,来的是她的两个兄长和几个外甥。

    自然,闭门苦读的杨文远是不会来的,来的是老大家的杨文海和老二家的杨文彬,以及之前跟谢悠然有过不愉快的杨文俊。

    他能来,倒让大家有些意外。

    在座的,任非宇和大家不熟,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只和韩墨辞说着话。

    杨文俊见了韩墨辞,也颇有几分尴尬,毕竟,他当初对谢悠然有意,如今谢悠然却跟韩墨辞定了亲,而韩墨辞又一点也不想掩饰自己对他到来的不欢迎,不爱搭理他,因此,气氛很是冷场。
1...96979899100...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