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枝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翠锦
所以邓太后虽然掌握着肃宗的身世,却丝毫不能用出来,否则,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就是她自己。这样满怀愤恨却发泄不出来的邓太后,若是要查宝庆公主的案子,第一个,很可能就要冲着徐婉如而来。
要知道,徐婉如刚跟宝庆公主吃过酒,前不久,还送了十个美男子给她。就算徐婉如躲起来,邓太后也有理由,让人去郡主府请了她去协助调查。可是,如果徐婉如主动站出去,负责调查宝庆公主的死,反而会把矛头,指向真正的凶手邓太后。
看来,肃宗也想撕破这层虚假的母慈子孝的面具了。
()是,,,,!
第794章 决定
【】(),
潘知远放下茶盏,却拿指尖敲了敲桌沿。徐婉如知道,这是二师兄的习惯,若是他有什么决定,便会如此。
见她会心一笑,潘知远倒是也笑了,这个天下,除了她,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不过是些琐事,既然徐婉如愿意去做,他也不拦她。
本来肃宗提议让徐婉如出面的时候,潘知远很不高兴。王锦鹏一早上就忙着跑进跑出,肃宗一边跟潘知远下棋,一边琢磨着怎么应对。
邓太后这次来势汹汹,一出手就要了宝庆公主的性命。这一点,肃宗知道,肃宗一派的人也都知道,可是,天下的人谁会相信,一个皇祖母一出手,就要了大孙女的性命。只怕这事不说出去还好,一旦说出去,天家的亲情在民间,只怕又要被人传的面目非了。
这事肃宗也被邓太后杀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以为,邓太后会赶在千秋诞辰的时候要求出来。那会儿,肃宗也处理好邓家的一些人事了,而且他一个做儿子的,实在是没有道理久困邓太后。慈宁宫的大门,很快就会打开的。
只是肃宗哪里料得到,为了从慈宁宫里出来,邓太后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手法。一下子,就要了宝庆公主的性命,还有她的名声。就那么一晚上,宝庆公主和施旷的事情,第一时间就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若是这事背后没人操纵,怎么可能会传的这般沸沸扬扬。
寻常人家的女儿,若是有个姐妹的姻缘不顺,很可能会带累家中其他姐妹,比如悬梁自尽的马氏,就带累了马文远的妹妹。
天家公主虽然跋扈的名声经久不衰,可是宝庆公主,却是个其中的异数,毫无公主架子,还贤良淑德的像个大家闺秀。只是经了这么一个晚上,而今这个贤良淑德的异数,却彻底换了一个形象。
宝庆公主和驸马的兄长施旷有私情,这事已经传的人尽皆知,天家公主的亲事,只怕也有影响。虽然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有这么一个专吃窝边草的长姐,还是里外两副面孔的戏精,大家对肃宗那些个公主的看法,只怕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好在眼下,二公主已经暗中定下了驸马,就是陈祭酒家的长孙陈奇可。邓皇后虽然想给三公主找个好驸马,不愿意将就昭阳公主的儿子黄承志,可是到了这会儿,只怕邓皇后也没得选了。邓太后一旦重新掌权,天家公主又是这么一个处境,三公主跟黄承志定亲,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怎么看,这事都是邓太后最为有利。
肃宗昨夜就知道了宝庆公主的事情,心情正是烦闷,早上托病免了早朝,起来后心烦意乱,就找了国师一同下棋,静静心绪,也好做个准备。邓太后这般反扑,天下最措手不及的人,就是肃宗了,一夜之间,肃宗就要想个对策出来,否则,就等着邓太后攻城掠地,收复河山了。
只是宝庆公主和施旷的事情,若是真追究起来,很可能牵扯到吴王妃的旧事上去。眼下的肃宗明确知道,自己不过是个丫鬟生的孩子,并不是什么吴王妃的孩子,更不是邓太后的孩子。若是这事被翻出来了,肃宗知道,他这个皇帝,只怕也讨不了好处。而宗室那些个老不修,总要啰嗦起来。日后做事,就没现在这般爽快了。方方面面,肃宗都在衡量,可是一时间,心绪实在不宁,就招了国师作陪。
肃宗这种凡人的烦恼,潘知远是没法子理解的。既然邓太后要攻击肃宗的身世,或者攻击他强夺臣妻,那就先下手为强,制服了对方,让他们没话可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啊。所以潘知远晃悠悠等着肃宗落子,谁知道,肃宗却突然问他,让如意去处理宝庆公主这件案子,如何?
潘知远最怕麻烦,更怕让徐婉如卷入麻烦。可是,徐婉如得了个金印的事情,潘知远也是知道的。肃宗这么做,潘知远看的清楚,就是把京卫的权力,分一部分给徐婉如自保。这一点,潘知远是满意的,虽然他觉得,徐婉如压根儿也用不着京卫的力量。
不过,肃宗这个做爹的有这么一份心思,潘知远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入世这么些年,也知道红尘俗世里面的权力有多厉害。如果徐婉如跟天家无关,那么这个权力,或许还没那么重要。可是,眼下京城几乎所有权贵人家,都知道徐婉如的身世,这样一来,她手中有多少权力,身上有多少帝王的宠爱,就举足轻重了。
徐婉如手中的权力,就决定了这些势利眼的权贵,会怎么对待她。
潘知远对权力并没什么想法,可是,他却知道,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他们的尊重,对徐婉如来说,或许很重要。一个身份未明的郡主,人家能尊重她什么呢。
可是,如果徐婉如手中有强权,心中自然就不会张皇失措。所以,潘知远默认了肃宗的做法,等他提起,让徐婉如出面处理宝庆公主的事,潘知远却又有些不情愿了。
其中的道理他都懂,可是真让徐婉如去做事情,辛苦操劳,潘知远却又有些不管不顾,想让徐婉如回海山避避风头。
所以今天一来郡主府,潘知远就问徐婉如,要不要回海山一趟。
只是徐婉如的性子,却跟她一模一样,仍旧不愿意退让丝毫。既然她要做,潘知远也不拦着,有他在边上看着,谁还能欺负了徐婉如去。
既然徐婉如答应了肃宗的要求,潘知远也是笑笑,她是怎样的人,他最清楚,这样的答案,正如他猜想的一样。
潘知远对徐婉如身边的新人,倒是也都清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文远和秦杰敏这些人,潘知远并不放在眼里。只要徐婉如跟谢石安和英王没了来往,他的心中,就很安宁。
吃好茶,潘知远的二弟子陈飞龙倒是来了,见过徐婉如和师尊,就守了一侧,并不言语。≈x767e;≈x9540;≈x4e00;≈x4e0b;≈x201c;如意枝头≈x722a;≈x4e66;≈x5c4b;≈x201d;≈x6700;≈x65b0;≈x7ae0;≈x8282;≈x7b2c;≈x4e00;≈x65f6;≈x95f4;≈x514d;≈x8d39;≈x9605;≈x8bfb;≈x3002;
()是,,,,!
第795章 随行
【】(),
徐婉如以为,陈飞龙是来接潘知远回去。谁知用好茶水,潘知远斜了凤眸,扫了一眼陈飞龙,倒是跟徐婉如说了,“飞龙就留你身边几天,等你的事情办好了,再回朝天宫不迟。”
徐婉如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陈飞龙是潘知远的二弟子,可是年纪,却至少在三四十岁了。素日里陈飞龙就管着朝天宫的人事往来,财帛礼仪,忙的不可开交。这样一个**师,潘知远却指使他,来陪着徐婉如了。让徐婉如听了,如何不发笑。
“二师兄,”徐婉如看了一眼陈飞龙,“飞龙师侄,在我这里,能做什么事情啊?”
“你别小瞧了飞龙,”潘知远笑的很是轻快,“先且留着看看。”
陈飞龙倒是也不好意思自卖自夸,脸上略有些红泛。师尊难得夸人,这三十年间,估计这是第二回了吧。虽然年纪不小了,陈飞龙在潘知远面前,倒是还是一副弟子模样。
既然潘知远坚持,徐婉如也不多说,就留了陈飞龙,自己送了潘知远出去。熊嬷嬷看见陈飞龙进了郡主府,心里也是叹气不已。眼见着郡主府越来越像当年的卫国公主府了,里面的道士女冠,倒是来往的越发频繁了。
长久以往,熊嬷嬷还真有些担心,万一徐婉如重蹈覆辙,走了卫国公主的旧路,那可如何是好。莫非,她陪了一个公主女冠大半辈子,现在老了,还要陪徐婉如再走一遭。所以,看见陈飞龙的时候,熊嬷嬷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潘知远走了没一会儿,肃宗的圣旨就传到如意郡主府了,只说宝庆公主一事,毕竟涉及宗室公主,总得有个宗室的女子出面,看着案子进展。这个看着,其实就是权负责了,只说当着文武百官,肃宗并不能明说了。
而且这些个御史言官,哪一个是好惹的。上次徐婉如去锦衣卫,就被孙乾这个御史头子给拦着了,各种女子不得干政,各种妇人不得牡鸡司晨什么的,听的肃宗无名怒火直烧,一时半会儿又后悔起来,怎么给太子找了这么一个又臭又硬的岳父。虽然孙眉是个立的起来的,可是这个御史父亲,实在很拖后腿。
肃宗虽然知道,自己软禁了邓太后,邓家不可能没有行动。可是这么一下子,就杀了宝庆公主,这个邓家的做法,实在让人诧异。肃宗心中,惊惧皆有,五味杂陈的很。自从他知道了自己不是邓太后所出,这母亲不再是母亲,却成了争权夺利路上最强劲的敌手,这一点,肃宗一时间,还有些不容易接受。
可是很多时候,都是人被事情推着走,这会儿的肃宗,明显觉得身不由己。邓太后一出慈宁宫,就被宗室那些个老太太拥护着去了坤宁宫。邓皇后被训斥了一番,跪着认罪,而今不知道起身了没有。
邓皇后的过错也很明显,她是中宫皇后,宝庆公主自然是邓皇后的职责所在。而今宝庆公主做出这般丑事,现在又丢了性命,怎么看,都是她这个做母亲的,没有尽职尽责啊。即使肃宗想帮一把邓皇后,眼下也没地方着手,都是后宫妇人的事情,若是肃宗一开口,那些个宗室老太太,随便一句话就能堵的他开不了口。
邓皇后为了太子的事情,早就跟肃宗达成了一致,并不愿意跟邓家再多瓜葛,所以两夫妻才给太子选了个御史言官人家的女儿孙眉。可是邓皇后这样做,就等于背叛了邓家和邓太后,这次邓太后一出来,邓皇后自然要吃亏。
眼下邓皇后被架空,肃宗手上没有可用之人,眼见着邓太后很可能冲着徐婉如而去,肃宗自然要找人出面挡一挡邓太后的锋芒了。这个人,自然不是徐婉如。
宝庆公主出事的当天晚上,忠顺府里就收到消息了,燕国公主虽然素日里行事肆意妄为,可是这个朝堂的风向,却一向把握的很准确。
眼下,忠顺府再不满意肃宗和徐婉如,都不得不帮一把他们了。
徐婉如搬出忠顺府的时候,京城的人已经知道,她跟忠顺府没什么关系。可是为了肃宗的面子,忠顺府的人一直沉默,不支持,不反对,更不表态。也就是说,他们默认了肃宗和徐婉如的事情,站到了肃宗的一边,帮他维护名声,也帮他照看女儿。
这一笔账,其实不难算,他们忠顺府已经帮肃宗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如果现在反目,这个郡主也罢公主也罢的徐婉如他们要得罪,肃宗那个实权在握的皇帝,他们也会得罪。倒不如,咽下这一口气,借着这份养育徐婉如长大的功劳,站在肃宗那一边。
有燕国公主在,徐铮再不高兴,也得沉默不语,不能对徐婉如有任何指指点点。丁岚为了两边的和气,也已经出面,跟郡主府来往起来了。一切,都说明忠顺府的态度,是站肃宗一边的。
现在邓太后从慈宁宫里出来,忠顺府就有了另外一个机会,是坚持站在皇帝背后呢,还是改弦易辙,投靠邓太后。
眼下谁都不知道邓太后和肃宗之间的嫌隙,众人只以为,不过是太后和皇帝怄气,母子之间有些不满罢了。谁会想到,这个太后和皇帝之间,已经成了水火不容的关系。这样一来,谁都不会轻易选择一个邓太后。毕竟,太后的荣耀和权力,其实都来自她的孩子肃宗。
宝庆公主出事的当天晚上,宗室的女眷们也都行动起来了,商量着去找邓太后出面主事。邓太后一病不起,众人本就有些疑心,这会儿看见宝庆公主惨死,丑闻连连,更觉得这事之所以出错,就是邓太后不在后宫看着的缘故了。
宗室的女眷们一忙起来,燕国公主也有了想法。自然,她对邓太后的了解,比别人更多一层。毕竟,当年邓太后和吴王妃逃亡遇险的时候,她也带着家丁侍卫,在老家帮忙的。对于肃宗的身世,即使燕国公主不清楚貌,却也猜的出一个大概的,什么吴王妃,不过是个障眼法罢了。
()是,,,,!
第796章 前尘
【】(),
大楚开国之前,太祖带着周家子弟,一直在外征战。他的妻子贺太后,虽然不是每次都跟随左右,却常常不在老家。
因为贺家的实力强大,太祖跟河间王之间,也常有来往。一开始,周家的太祖是帮着河间王这个岳父争夺天下,只是后来者居上,又有贺太后这么一个女生外向的妻子相助,最后得了天下的,反而是周家的人了。不管怎么说,当时贺太后随军,远比她留在老家有用,所以老家的女眷,反而是邓太后这一辈的媳妇了。
燕国公主和太宗一母同胞,在老家的时候,自然跟太宗后宅的女眷们比较亲近,邓太后那会儿虽然不是正室,却跟着太宗有些年头了,所以跟燕国公主之间,倒是一直有些来往。
而太宗的嫂子吴王妃,因为丈夫战死沙场,就散了后宅的女眷,只身一人,就跟邓太后等人,也来往密切了起来。太宗之所以跟吴王妃有了暧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个女眷常在一起活动,他见的多了,自然无事也生出事端来了。
燕国公主虽然年少了几岁,可是自小就跟着兄长们在军营里爬模滚打,脾气性格自然不同一般女子。家中嫡母远行,更是没有人管教于她,所以燕国公主骑马射箭闹事之余,偶尔还充当家中女眷的侍卫。
虽然邓太后那会儿还不是太宗的正室,可是吴王妃却是实打实的正经儿媳妇,所以燕国公主跟着这两位的机会,实在不少。所以说,邓太后是否有孕,吴王妃是否生子,燕国公主就算当时没有看明白,等她在京城贵妇里面混了个四十来年,也差不多弄明白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宗没有登基之前,不过是个并不出彩的庶子,战场上随着太祖征战,也没有太过亮眼的战绩。反而是他的兄长吴王,虽然也是庶出,却是个有才干的。
当时注意太宗的人,自然不会多,按照河间王和周家的约定,周家到顶也就一个勋贵公侯,太宗到顶,也就一个公侯人家的子弟。注意太宗的人不多,注意他后宅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即使太宗后宅里有几个女子,邓太后凭着一子一女,还是很有存在感的。
燕国公主很多年后回想,也曾经怀疑过邓太后和肃宗的关系。邓太后的确是宣称有孕,但是当时战乱之中,奔来跑去逃生,却不见她丝毫身子不适。反而是吴王妃,脸色始终苍白,一路上吐的天昏地暗。
只是那会儿吴王已经去世,吴王妃只装作身子虚弱,哪里敢提什么有孕与否的话题。当年的燕国公主年轻,并不知道这些个事情,即使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多想。直到她自己结婚生子了,燕国公主才悟出个事情来,当年吴王妃的模样,看起来跟有了身子,十分相似。
反而是邓太后,第一次有孕,反而显的十分稳当。自然,这个人跟人的体质,天生就不一样,有人有孕吐的死去活来,有人丝毫没有反应。可是燕国公主现在琢磨着,当年的邓太后,的确是十分安定,安定的不像一个孕妇。
而他们出事之前,邓太后还因为后宅的一个丫头,跟太宗吵过架。说起来,不过是女子的争风吃醋,看不得太宗沾惹她身边的丫头罢了。后来这个丫头,燕国公主就再没有见过了,这人是邓太后跟前的贴身大丫头,就这么不见了,燕国公主当时还觉得可惜,身边得用的人,培养起来不容易,被人一毁,却这般容易。只是养一个与自己离心离德的丫头,燕国公主觉得,也是个不稳妥的事情。她当时留意过,却也没有太往心里面去。
等敌人来袭的时候,邓太后正是要生产的前后,而吴王妃已经托病回了娘家修养。因为吴王妃的娘家还有些兵力,所以当时有人就提议,往吴王妃的娘家赶。
燕国公主也觉得有道理,就带了侍卫家丁,护送邓太后一行女眷,往吴王妃的娘家去。一路上,燕国公主跟邓太后走散了,中途又遇到敌人拦截,不得不耽搁了小半个月。
等燕国公主再次见到邓太后的时候,就听说吴王妃死在了乱军之中,而吴王妃的娘家人,也战死的战死,被杀的被杀,剩下的丫鬟仆役,也都逃的没了踪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