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枝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翠锦
&
第133章 思量
第134章 秋语
第135章 长兄
徐婉如突然消失的事,京城许多人家也都听说了。
至于其中的底细,勋贵人家的后宅,也多半清楚。不过是妻妾争锋,祸及亡妻留下的子女,这种事,谁家都引以为戒。只是其中的道理,徐铮却一直没有想明白。
他只觉得,都怪徐婉如气性太大。不过是个孩子,就算他怪罪她又怎么样了,非要闹着去朱家。若不是徐婉如要去朱家,当天夜里如何会遇上劫匪
殊不知,徐婉如不是那天夜里出事,就是之后的某一天出事。暗地里下手的人,一早就候在那里了。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柳色柳方姐弟在芝园动手的那次,是冲着徐简去的。只是事后,谁都看见徐婉如锋芒毕露。有这样的姐姐挡在前面,徐简顺顺利利成了世子,再过几年,谁也动摇不了他的地位了。
所以,这次动手,就先冲着领头的徐婉如去了。只是白鼻子一行人露了行迹,被人半途劫走了徐婉如。
忠顺府内外,有不少人都怀疑,这事跟长房二房有关。燕国公主和徐铮,自然也有类似疑问。
只是徐钧在五城兵马司做事,他手下的巡检和南城来往密切,认识几个痞子地头蛇,也不算什么怪事。
出事之后,徐钧又陪着徐铮找徐婉如,态度紧张,不似作伪。徐铮跟这几个兄长,一向来往不密,彼此的性情,也不熟知。
看见徐钧这么卖力,又这般坦诚相待,徐铮多少有些心动。他也知道,兄弟手足之间,多个帮手才多一条出路。眼下他已经封侯,大哥二哥再不满意,也无可奈何。
“侯爷,”松烟陪着徐铮出了二房的苹园,“很多人都说,这次的事跟二爷……”
“主子的事,”徐铮呵斥道,“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奴才说话了。”
“是,是,是!”松烟赶紧道歉,“是小的糊涂了。”
主仆两人,踩着月色,一路往西边去了。
苹园东边的夜白楼上,一扇窗户缓缓地关上了。
“大哥,你都听见了吧。”徐钧笑着上楼,“我一早就说了,这事容不得他不信。”
“你啊!”徐铭微笑着摇摇头,“别高兴的太早了,这次的事,勉强算是掩盖过去了。可这人是谁劫走的,你心里有数吗”
“这!”徐钧哼了一下,“这人要是被我揪出来,哼!”
“要不是我眼明手快,派人去北城围了白鼻子他们,”徐铭端起茶碗,轻轻地吹了一下,“你现在的麻烦可就大了。”
“大哥,你说这次,到底是谁干的,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徐钧说,“偏偏西城是严劲松的地盘,查不得,更是碰不得。”
“严劲松是镇国公的人吧,”徐铭喝了一口茶,放下杯子,“这事你别管了,我让人去镇国公府探探消息。”
“不会是镇国公府干的吧”徐钧有些紧张了。
“应该不是,”徐铭慢条斯理地分析,“镇国公和父亲也算惺惺相惜,虽然政见不同,却井水不犯河水。只是严劲松如果知道了些什么,镇国公府应该也知道了。我先探探消息,你且按兵不动。”
“嗯,”徐钧点点头,问:“若是那丫头回来了呢”
“吩咐下去,”徐铭说,“眼下一丝儿错也出不得,先等着看看,究竟是谁劫走了徐婉如,谋定而后动。”
“那世子呢”徐钧问,“就让他这么好好的啊!”
“你啊,”徐铭摇摇头,“你让我说什么好,眼下丁
第136章 蛰伏
第137章 子孙
听说两个儿子去给萧诚送行了,徐铭就问,“是在靖远将军府吗”
王氏微微一笑,点点头,“他们是这样说的。”
徐铭会意,也微微一笑,谁都有年轻的时候。这么些少年人,一起去给萧诚送行,多半不会在家里吃酒。这些小事,徐铭也不放在心上。
徐江今年十五,徐海今年十三,两人是徐铭手把手教出来的,不敢说文武全才,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即使出去吃酒,也不会太过放浪形骸。
“萧诚是去甘州吧,”王氏问。
“嗯,”徐铭点点头,心想,靖远将军府的胃口,恐怕不小呢。
太祖在大同起事,得了天下之后,对三边和大同看的最紧。太宗继位之后,轻税赋,重农商,在战事上以防守为主。同时,用换防化解了武将的兵力。眼下唯一尚存的,就是北疆镇国公一系。
北疆,三边,冀鲁,大宣,这四处的兵防,是大楚军事的重中之重。北疆和三边是防外敌,冀鲁是京师的咽喉,大宣不仅紧靠京城,还防着外敌入侵。这四处,从来都只放帝王的心腹,可偏偏,太祖就是从大宣的大同起事。
北疆在京师东北的苦寒之地,需要重兵把守,却自成一系,和别处卫所毫无联系,这也是镇国公一系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即使镇国公手握重权,兵力强盛,皇帝也不会轻易撤了北疆的兵力,更不会轻易灭了镇国公。毕竟,谢家常年驻守北疆,经验丰富不说,还是民心所向。
虽然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大臣手握重兵,可镇国公一系十分忠心忠君。皇帝再不满,也不能寒了忠臣的心,所以镇国公在北疆的军力,一直没有换防。
所谓换防,就是将军不动士兵动。各地的卫所不换大将,只换士兵和中下层将领,三五年一换。这样一来,士兵和大将之间的感情淡薄,更听朝廷的命令。而大将也不会倚兵自重,威胁到朝廷。
而三边,大宣和冀鲁的兵力,就没那么幸运了。太祖是大同起事,对三边和大宣尤为谨慎,最怕有人模仿他,也来个起兵夺位。
大楚有九边九镇,三边指的,就是西北的延绥,宁夏,甘州三处。太祖起事之时,就得了三边总督郭义春的帮助。
开国之后,郭义春亡故,太祖就封了郭义春的长子郭朴为信国公,爵位世袭罔替。只是信国公一系,从此失了兵权。三边虽然还有总督,却是皇帝的嫡系人马。
忠顺府和靖远将军府是大同的人马,跟着太祖起事。进京之后,忠顺公徐坤尚了公主,后宅不睦,很早就去世了。剩下的人马乱成一盘散沙,有回大同的,也有改投他人的。
靖远将军府却不一样,事后仍旧保持大部分军力。只是为了表明忠君爱国,请旨调去最西边的甘州。甘州一半在沙漠里面,一半极为荒凉,军中将士,最怕的就是去甘州,太过寂寞太过荒芜。
所以,靖远将军府要去甘州,为太祖守西门,太祖自然答应。既不会威胁到国本,又守着国门,何乐而不为呢。
靖远将军萧墨又说的铁骨铮铮,他打了一辈子仗,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既然他是把刀,那就要用到战场上。
太祖留了萧家女眷和子弟在京城,放心地让萧墨去守甘州了。萧家子弟年长之后,也有去甘州历练的,人才层出不穷。
忠君爱国的武将世家,皇帝自然另看一眼。靖远将军府虽然没有封侯,
第138章 送行
第139章 局势
谢石安再活一世,并不打算搅和到英王和太子的夺位里面去。别人说不定是身不由己,可是镇国公府并不一样。
皇帝可以怀疑所有的武将,却不会也不敢怀疑镇国公府不忠。有这么可靠的背景,镇国公府只要紧收本分,做个纯臣,谁当皇帝,都动摇不了镇国公府的地位。
镇国公府的根本,就在于他们对北疆的了解,对皇帝的绝对忠诚。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绝对忠诚。这样的北疆重臣,没人会轻易去动。即使英王继位,他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去动镇国公府。
可是前一世,邓家想方设法,硬是拉了谢家入伙。姑姑谢纤柔进宫做了贤妃,只生了个四公主,之后一直无所出。直到太子定亲前后,贤妃才生了个九皇子。
本来,贤妃可以不用站队,她就一个公主,日后谁当皇帝,她都是太妃。宫中日子不舒服,她可以请旨出宫跟女儿住。可是九皇子一出生,贤妃不得不为儿子考虑。
九皇子比太子小了十几岁,年龄差的太大,已经毫无争位的可能性。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选好站队。
贤妃毫不犹豫地站了太子一系,还拖着镇国公府落水,让谢飞雪做了太子妃。此后,谢家就开始处处都束手束脚。一开始,谢楠还坚持做纯臣,只忠于皇帝,不结党营私。
正因为谢楠的这份意气,镇国公府才两头吃亏。外人以为镇国公府是太子一系,要打击太子就先冲着镇国公府来。镇国公府又不争不抢不出手,里里外外都吃亏。
等英王一系越发凌厉的时候,镇国公府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若是起兵,从北疆带军队进京,那就是造反,若是不起兵,就眼睁睁看着英王逼宫得了天下。谢家一犹豫,就输了个彻底。
这一次,谢石安是打算,坚决不让家里再出一个什么劳什子太子妃了。若是被太子拉下水了,要么彻底划清界限,要么就彻底站到太子一系,不能再两头吃亏了。
肃宗的几个皇子,一向势均力敌,太子只有微弱的优势,再加上嫡出的身份,才勉强斗到了最后。
前世太子之所以吃了大亏,原因也在镇国公府。邓家是外戚,谢家是武将,武将一向不把外戚看在眼里,外戚却一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谢家一直不愿意站到太子一系,被邓家强压一头。
皇后赐婚,强要了谢家长房的谢飞霜做了太子妃。太子一系就天真的以为,镇国公的兵力就站了他们身后。因此,在军中就再没怎么布防。唯一数得上号的,就是忠顺府在大同的兵力。
所以,等英王拉拢了三边和大宣的兵力,太子就没还手之力。再加上英王控制了京城军防,突然逼宫,肃宗驾崩,太子被软禁在东宫。追根究底,就是在军中不够用心,吃了大亏。
只是现在,肃宗刚刚登基,太子也刚册立,并不是动手的好时机。所以,谢石安只是观望,再在各家插个眼线。
前世英宗之所以得手,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肃宗的儿子太过势均力敌。太子和几个兄弟内斗,斗的死去活来,最后便宜了坐山观虎斗的英王。
现在太子刚刚被立,别的皇子也还年少,内斗的各方还没崭露头角,谢石安就算知道日后的发展轨迹,也无法现在插手。只能暗自叹息,有些人,自己吃的苦头,非要让人家也试一试。
肃宗虽然是邓太后嫡出的三皇子,却很
第140章 昙花
萧诚要去甘州,白梓轩设宴送别。
谢石安为了探探忠顺府的消息,也特意前来。只是徐江徐海,实在不知道徐铭徐钧的动向,谢石安也没探出什么来。
他在忠顺府按了眼线,可是徐铭徐钧实在太过小心,轻易查不出什么。反而是徐铮和燕国公主那边,却跟筛子一样,要查什么就查什么,十分轻松。
萧诚喝多了酒,又吩咐徐江徐海,若是有了徐婉如的消息,务必给他写封信。徐江徐海不知道这事和自己的父亲有关,迭声答应了。
谢石安冷眼看着,很替萧诚可惜。前世萧诚痴恋徐婉如,只是两家的立场不同,靖远将军府站了英王一系,忠顺府站了太子一系,两家势必有一家要落败,怎么可能联姻。
萧诚大了徐婉如七岁,等到徐婉如及笄,萧诚已经二十二岁了,可是两家的亲事怎么也谈不拢。徐钧坐地起价,萧远山被他们徐家拖的无可奈何,只得放弃。
刚放弃没多久,徐婉如就在街上看中陈奇可了。太子一系也担心徐婉如和萧家联姻,失了忠顺府的助力。所以,邓皇后一道凤旨,就成全了徐婉如和陈奇可。
之后萧诚战死,没有成亲,更没有子嗣。英王心痛得力战将惨死,陈奇可请旨休妻的时候,英王就下了道奇怪的旨意,留了徐婉如在陈家。她不是喜欢陈奇可,非要进陈家嘛,那就让她永生永世留在那里。
谢石安听说的时候,已经不在京城了,只是一个帝王,对一个普通女子有这么大的仇怨,谢石安觉得,英王也是个怪人。
或者说,这英王的心性,并不豁达。天下有这样的帝王,并不是什么好事。现在想想,谢石安觉得,或许是徐婉如进宫的时候,曾经得罪过英王吧。
否则,英王干嘛这样报复她呢。明知道陈家恨不得活吃了徐婉如,还让她在陈家颐养天年,这不是害人嘛。
现在徐婉如失踪了,不用重蹈前世的旧路。可是,就她的模样,若是落入民间,只怕下场还比不上前世。
所以,谢石安心里,也有些犹豫,要不要告诉忠顺府,徐婉如似乎被潘知远给劫走了。
只是,潘知远这个妖道,究竟是想干嘛
前世他在肃宗一朝做了国师,等英宗夺位成功了,潘知远不仅做了国师,还封了帝师。也不知道,是潘知远帮了英王,还是英王想要借用潘知远的名声。
毕竟经历了重生,谢石安对怪力乱神的事,也不敢全盘否定。潘知远的本事,谢石安也不敢小觑。
坊间都在传,说潘知远爱美色,倒不是好色,只是爱美人。莫非,这次是看上徐婉如的美色了谢石安有些咋舌,总觉得匪夷所思。
喝了一夜的酒,少年们各自散了。
萧诚昏昏沉沉地回靖远将军府去了,至于四更天出发的事,多半要被许老夫人押上马车了。
谢石安借口要去外家,辞别了堂兄谢古蟾和谢籁鸣,往城西去了。
潘知远的朝天宫,就在城西,离阜成门很近。徐婉如的马车,就在阜成门附近的金城坊出现。所以,有眼线说潘知远的人马带走了徐婉如,谢石安心里,倒是有几分相信。
毕竟,要在京城带走忠顺府的大小姐,还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潘知远绝对排得上号。
所谓朝天,就是让文武百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朝天宫,也因此而名。
朝天宫既是朝廷举行盛典,练习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而朝贺天子的礼仪,从驾幸,进表,传制,进见,乐舞升平,到还宫,所需的
第141章 国师
谢石安翻墙进了麒麟阁,潘知远却在院子里看昙花。
两人静静地坐了一个多时辰,院子里的几盆昙花,倒是都开了。月光清冷,越发像是秋天了。宫灯并不怎么亮,映着昙花,倒是有几分灯下看花的味道。
谢石安看着白的发亮的昙花,突然问了一句,“潘道长要做国师了”
“快了,”潘知远点点头,“等师父回信了,皇上就该下旨了。”
“是孙神仙吗”谢石安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