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钱都往娘家塞了,哪里拿的出来
大吵一架后,陈锡良的老婆就带着儿子回了娘家,挟儿子想叫陈锡良服软。
陈老板一开始也急,三天两头往老丈人家跑,别人给出的条件是他赚的钱要归老婆管。陈锡良的生意都差点资金断裂,还敢把钱交出去许诺每个月给充足的家用也不行,一年上万的家用,在80年代几个月男人能赚到——通通都不行,必须要掌控陈锡良所有的生意资金。
谈不拢,只能把争议暂时搁置。
他老婆就带着儿子在娘家长住,陈锡良每个月给生活费500元。
现在是什么物价,一个月500元岂止是养个大人和孩子,把他老婆娘家人都能养活了。这样相安无事也有两年,陈锡良的婚姻不说名存实亡吧,都是为了孩子在坚持……直到这次,陈锡良要搞女装品牌,到处跑手续,风声传到了那边,都说陈锡良赚了大钱现在要开厂子当大老板,他老婆的娘家人又撺掇着女儿回来“掌权”。
厂子可以开,财政大权不能落在别人手里。
不是开厂子,是搞什么服装公司
那也是一样的,公司都要请人嘛,要把小舅子塞到姐夫公司来,反正空出来的职位不能被别人占去。
要命的是陈锡良的公司是和夏晓兰合伙的,钱虽是周诚的,周诚是现役军官,合同还是夏晓兰签的,她和周诚私下里另签一份协议。从明面人来看,夏晓兰才是陈锡良的合伙人,陈锡良的老婆不肯信一个女人拿这么多钱做生意,听说夏晓兰极漂亮,更觉得陈锡良有了外心,借着开公司的名义,名正言顺把家里的钱给夏晓兰。
自曝家丑总是让人很难堪的。
可夏晓兰都提出质疑了,陈锡良要不解释清楚,就给生意埋下了隐患。
“……事情就是这样,说出来也是闹笑话。”
陈锡良说起生意时眉飞色舞的,说起家庭就是霜打过的茄子。
夏晓兰听完就知道陈老板这婚姻多半要完蛋,陈锡良不是那种会被人掌控的,这人胆子大,敢想也敢干,怎么肯让别人做主
夏晓兰虽然没结过婚,也知道陈锡良的老婆做的不太对。
女人缺乏安全感,想要掌握经济大权不能说错,这年代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是这样,男人每个月拿死工资,领了工资就上交,由妻子统一安排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工资是固定的,每个月的开销差不多也固定,没有理财的手段,也没有余钱去理财,精打细算后攒的钱,只能存银行。
积少成多,攒着办红白喜事,买大件家具和电器,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过的,陈锡良的老婆可能还在想,偏偏陈锡良不上交钱,说没有外心谁信
 
605:不能过河拆桥(2更)
夏晓兰不认为自己有替陈锡良选择命运的资格。
但陈锡良不算她朋友,也是她生意伙伴,两人认识了一年多,这人不是法治新闻节目里冷冰冰的“陈老板”,要夏晓兰什么都不做不管,眼睁睁瞅着他滑向悲惨的未来,夏晓兰也没有那么硬的心。
那阻止陈锡良离婚,把他和现在的老婆勉强凑在一起
夏晓兰只要想想都会头皮发麻。
换她处在陈锡良的位置,一腔雄心壮志要挽起袖子干事业,家里人不说理解支持吧还扯后腿,换了夏晓兰是忍不了的。
“你觉得自由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夏晓兰冷不防丢出个这问题,陈锡良有点懵。
不是在说他家的破事儿嘛,忽然搞得如此严肃,扯到了自由和生命
陈锡良在斟酌着要怎么回答,夏晓兰却摆摆手:“算了,我说着玩的。你的家事怎么处理我不管,只要不影响到我们的合作就行。你在羊城找了房子当办公室吧尽快安一个电话,下次我就不必往你家打电话了。”
像她妈刘芬和夏大军那样离婚很干脆的毕竟是少数,有了孩子的牵扯,陈锡良要离婚也不容易,说不定家人再劝一劝,陈锡良自己就打消了主意。
夏晓兰刚才也是陷入了负面情绪,就算陈锡良离婚,离他被继妻绑架撕票也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夏晓兰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挽救下可怜的陈老板,现在着急并没有用。
有麻烦就解决麻烦,陈锡良的老婆扯后腿,夏晓兰就不和对方打交道。
只要陈锡良的能力还在,两人合作的事情不受影响就行。
陈锡良也松了口气,“房子我找好了,找人刷刷墙就能搬进去。”
装不装修的,根本不重要,要把“luna”这个牌子做起来,要花的钱多了去,办公的地方随便搞搞就行,有那钱还不如好好装一装门店,争取一下子把知名度打开。
门店装修的事不用说,肯定要交给‘远辉’的,于公于私陈锡良都更会这样干。
夏晓兰让陈锡良直接去找伍行长。
中午时候陈锡良又跑来学校,“谈好了,位置不错,价钱也合理。”
租金什么的,都是必须要有的投入。
陈锡良主要看口岸,房子是否破烂没关系,都得重新装修。
这人是靠批发服装,一件赚那么一两块发家的,最后谈下来的房租比夏晓兰租来开服装店的价钱还便宜,一年只要1800元。
陈锡良一口气签了10年。
夏晓兰看他嘚瑟的厉害,“你设计师找的怎么样了”
陈锡良马上就叹气:
“先由我自己兼职行不行”
80年的华国,也是有服装设计师的。
比较高端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1956年,有纺织美术、陶瓷美术和装潢设计三个系。
学院还下设很多研究室,从服装、刺绣到家具等都有,不仅有陈锡良需要的服装设计人才,刘勇需要的室内装修人才也有……然而,毕业生们也不会瞧得上两个小公司。国家包分配的工作不去,跑去私人手底下打工,说不定哪天连公司都黄了,工资可能高一点,但一点都不稳定!
到了30年后,还有人觉得一个月拿几千块的事业编或者公务员很“稳定”,在80年代这种观念更是绝对的主流。
现在改革开放,万一哪天国家政策变化,又不许私人做生意了,这些放弃铁饭碗的大学生咋办
除了像龚洋那样的缺钱到不行的,不管是陈锡良还是刘勇,公司不做大,就不容易招到有学历的高端人才。大学不扩招,大学生就没烂大街,大学毕业都国家分配好工作,为什么要去私人的小公司。
“你自己不能又干设计又跑业务,偶尔兼职设计师可以,但公司除了你必须还有专职干设计的……从羊城那些服装厂挖人呢”
&n
606:这是保全亲戚情分(3更)
不爱占便宜的人少。
李凤梅也不是啥道德标兵,但这么大的便宜,占的她脸红!
穷生算计,富长良心,兜里要是没钱,白捡个大便宜,迫于生计没有多少人拒绝。
李凤梅和刘勇最穷的时候,年三十要债的都堵堂屋里不走,那种时候,李凤梅怎么会拒绝别人的帮助别说是帮助,就算是施舍,能渡过难关都行!
现在情况不一样。
家里三口人,除了刘子涛是上学的,剩下的两人都是赚钱的。
刘勇在鹏城搞工程,李凤梅在商都开服装店。
就算生意有淡旺季,两口子一年加起来赚十多万一点问题没有。
就算再过30年,一年十几万收入,如果没有房贷和车贷压在身上,一家三口也能过得不错。现在可是人均工资不超过100元的1985年初,十几万是工薪家庭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按理说这都85年了,“万元户”不像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头两年那么稀罕才对,但先富裕起来的人数和华国总人口一比太少,极少部分头脑灵活的人富了,大环境来说人们还没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
虽然陆续在取消票据,一些物品还是那么稀缺难买。
十几万的收入,不买汽车的话,在85年能生活的特别幸福。
后世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都没有这么踏实。
千万富翁还好,百万富翁都买不起京城和沪市等一线城市的房子,有啥值得骄傲的
但在85年,十几万可以在京城买一套,再在沪市买一套房都有剩。
简而言之,李凤梅不缺钱了,她不需要牺牲外甥女的利益去占大便宜。李凤梅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除了两口子暂时分居,日子没有任何不顺心的,人为啥要拼命赚钱,因为好多事真的都能用钱来解决——经济的宽裕,会让家庭少很多争吵,还没吵起来呢,争端就能用钱给消融了,日子想不舒心都难。
有钱人的烦恼李凤梅还没感受深刻,上次有人勾引刘勇,没等她出手就被灭了。
但有钱的好处,李凤梅是深深体会到了的。
经济宽裕,把她变得更平和了。
现在就算刘芳再跳出来挑衅,李凤梅都不会像从前那样生气。有啥好生气的,个体户的名声不好听,可腰包实在,钱是自己一点一滴赚的,用的时候也不用顾忌谁,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刘芳以前当官太太的时候,也不敢太高调,因为梁秉安的有些钱是见不得光的。
听说夏晓兰要把商都的服装店全部交给她,李凤梅不是不敢经营,她是亏心。
“这算咋回事,店里生意好了,让我自己一个人赚钱把京城还没影的新店丢给你们,这种事我干不出来!”
刘芬早晚要去京城,李凤梅有心理准备。
钱该咋分还是咋分呗,刘芬不在商都管,在京城管不是一样
商都的店,李凤梅又不会做假账!
刘芬嘴巴比较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就是晓兰的意思,她说大嫂你现在能自己独立管理了,分开会更方便。还说我们开店是各开各的,都在做‘蓝凤凰’这个品牌,还是一家的生意。”
一家的生意,为啥要各管各的
这理由把李凤梅说服不了。
这不还是晓兰和刘芬吃大亏吗
李凤梅不同意,刘芬急的满头汗,于奶奶嘀咕着:“孩子大了总要断奶,现在拆开了最好,不伤亲戚的情分。”
人都是会变的。
于奶奶比别人的感悟都深,她这一生,可是遇到过太多的例子。
不说批斗她让她扫厕所的丫鬟吧,就说季淮辛,那会儿在北平念书的时候也是热血青年,一无所有的穷学生一腔都是学以报国的想法,贫穷和困苦都能忍受,人也单纯,
607:怎么拆伙得商量下(4更)
刘勇是个大忙人。
但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听的很耐心。
听完李凤梅的话,刘勇沉吟了半天,“晓兰想分开倒是没啥,她有她的想法,总归不会让我们吃亏,我们也不让她吃亏,这事儿你先答应下来,但要怎么分,等我去京城见过她再商量。”
自己家是怎么起来的
赚钱的服装店,赚钱的装修公司,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刘勇塞了50块钱给夏晓兰,用一辆28大杠的自行车驮着刘芬和夏晓兰母女俩的破箱子回七井村,给母女俩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
转眼他聪明伶俐还记情的外甥女,就把他一家三口从裤脚沾着黄泥巴的乡下人,拽到了省城生活。
机会是夏晓兰给的,路也是夏晓兰给铺垫的,刘勇都记在心里。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他赚的钱也没想过要留着自己用。
晓兰要是觉得一直把钱混淆在一起不好想分开,肯定有她自己的考量。商都的服装店,晓兰说给了,刘勇也敢要李凤梅收下。晓兰要是想要他的装修公司,刘勇也不会皱眉头。
刘勇在外面闯荡,比李凤梅学到的东西多,眼界也开阔了。
赚多少钱不重要,赚钱的过程中学到了真本事,就算现在赚钱的公司没有了,刘勇相信自己仍然能东山再起。因为赚钱的方法他学会了,从装修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内行人,刘勇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学习和实践。
同样的,商都的服装店怎么开起来的,从货源到装修,再到各种促销手段,全是夏晓兰的主意。
没有了商都的服装店,晓兰能开起别的店,这是晓兰的本事,谁也夺不走的——刘勇没觉得外甥女想撇开他们单独赚钱,他想的挺透彻,认为晓兰是想把这个本事交给他和李凤梅,不让夫妻俩永远依靠别人。
哪怕这个“别人”是夏晓兰也不行。
人都要靠自己自立,于奶奶说的,要断奶!
刘勇喃喃自语:
“书上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刘勇进修的除了建筑装修,还有社会学,和各种客户打交道,他的文凭不高,当然不能停止充实自己的脚步啊。刘勇看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这些人生鸡汤真是张口就来。
有了刘勇的说法,李凤梅心里就有底。
刘勇在京城买房不和她说一声她生气,这种大事她还是会问刘勇,有了刘勇的意见才有主心骨!
……
夏晓兰其实没想那么多。
授人以渔的原因肯定有,主要还是嫌麻烦,各管各的,免得扯来扯去。
生意要万一不好,她也不用对谁交待,以前合伙开店是要拖舅舅家一把,现在刘勇比她还有钱,她还一直拉着不放手么。
和陈锡良大概讨论了“luna”的店面装修,商都服装店当时受限于手里的资金不够,商都人觉得很高档了,夏晓兰却不是很满意。也是现在的消费者见过的场面少不挑剔,要不就装修成‘蓝凤凰’那样的店都能一年赚小20万华币,是在开玩笑吧!
第一个不合格的就是橱窗。
大冬天的也把门开着,冷风呼呼往里面灌也没办法,要不视线被阻挡了,路过的客人怎么能被店里五颜六色的衣服吸引进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