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怎么不戴玉的,晓兰不是给你买了好几只。”

    玉没有那么张扬,低调内敛,于奶奶觉得更有档次。

    刘芬摇了摇头,“我们本来就是农村的,又装不成城里人。”

    玉石咋样,刘芬不会鉴赏,她的审美还没到那一层次。

    黄金镯子最实惠,乡下谁有个金戒指都能显摆了,吃穿都还愁的人家,没有谁会去买黄金。

    事到临头,刘芬居然想通了

    于奶奶是搞不懂,但她觉得这样挺好的,“你早这样就对了,周诚爸妈还能吃人啊你闺女离了周诚,又不是找不到对象。”

    把该有的礼貌做到就行,犯不着弯腰讨好。

    于奶奶是挺喜欢周诚,觉得周诚教养好。仔细一想,周诚既然教养好,他家里人也不会太差吧

    要不这孩子是谁教出来的

    夏晓兰换了衣服出来,发现她妈居然不紧张了,于奶奶这么有本事,把她妈安抚好了么。

    夏晓兰觉得很神奇,殊不知于奶奶同样觉得很神奇。

    快到11点了,关慧蛾和周国斌总算来了,车子停的比较远,两人下车走过去的。从夏晓兰买下这院子,虽然没在房子里常住,邻居却总能看见小车出没。

    这不又有人开着车来了

    邻居赵大爷探着头看,“我就说了,新来的有身份,你们还不信”

    就是挺忙的,好像没空和邻居多来往。

    私底下也有人在酸,觉得新搬来的不合群。赵大爷不急,他看着刘芬买家具,昨天还安了电视机,抬回来洗衣机,看起来要常住的样子。搬家总要花时间收拾,等安顿好了,自然会和邻居们打交道。

    钱在别人兜里,请不请左邻右舍吃饭,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有人冒酸水赵大爷也能理解,瞧着新邻居家阔气,院子买下来放了几个月不住人,别人家是挤的不行,新邻居家看起来人口不多,住那么大一个院子……那有啥办法,当时这院子要卖,多少人心动可一叫价就是十万,就算再能砍价的人,给砍下来两万,那也还有八万!

    八万块,谁家能拿出这钱来

    什刹海是个好地段,风景好,干啥都便利,院子也确实大,就值这么个价。

    贵有贵的道理,也是贵的买不起。

    除了华侨和港商,都想象不出来谁能掏出这么多钱来。

    赵大爷提着鸟笼转圈,看见关慧蛾和周国斌进了夏晓兰家门,摸不清隔壁新邻居到底是什么来路。

    英雄不问出身,一些八卦的

    邻居要知道刘芬至今仍然是农村户口,恐怕会更酸。可就是见一个农村妇女,像关慧蛾这样领导夫人,该紧张还是得紧张。

    当然,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拎着礼物到夏晓兰家门口,刘芬好像掐着点等着一样。

    “晓兰妈妈,我们早该上门拜访了,又怕太贸然,你别见怪。”

    第一印象,关慧蛾是松了一口气的。

    不是刘芬穿的体面,是看刘芬的面相,不是尖酸刻薄那类型。关慧蛾听说一种说法,30岁以前的样貌是爹妈给的,是天生的,30岁以后




747:超水平发挥(3更)
    男女双方父母见面,其实就和男女相亲是一个道理。

    第一印象好了,接下来谈啥都好说。

    将来会不会闹矛盾,现在可管不着,起码现在刘芬和关慧蛾两口子给彼此的印象都不错。

    夏晓兰也郑重介绍了于奶奶,只看她的态度,关慧蛾就知道母女俩将这个老太太当亲人看待。

    人和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血缘并不能代表一切,这就是母女俩和于奶奶的缘分呗。

    “真是谢谢您呐,这么照顾晓兰她们。”

    于奶奶才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也客客气气和关慧蛾说话,“是我该谢她们。”

    饭菜都上齐了,关慧蛾瞧着就知道这些菜老费心思,谁家没事儿在家吃鲍鱼海参的,这些菜在家拾掇挺麻烦,关慧蛾尝每个菜都说好吃

    “我没有这手艺,惭愧的很,周诚从小没吃过几次我做的饭。”

    关慧蛾自曝其短,她都不会做饭,当然不会挑剔夏晓兰。有的女人是贤妻良母型,有的女同志大部分心思都干事业去了,还有极少部分女人能两者兼顾,关慧蛾自认不是那极少数,在工作上投入精力,用在生活的精力就会相应减少。

    最开始,怕夏晓兰是心机女孩儿,攀着周诚就不放手。

    后来又觉得夏晓兰太刚强,知道事业心太强的女同志不可能在家洗手作羹汤,关慧蛾的心理变化也很有意思了。

    现在

    现在她做不了主啊,关慧蛾管不了儿子,连自己都不太管得住,中肯的说,连她都会忍不住喜欢夏晓兰,难怪她儿子会喜欢。

    刘芬就想起来周诚那次到商都,还下厨呢。

    那时候刘芬比较慌,认为不该周诚做饭……后来被于奶奶洗脑久了,刘芬都忘记当初的想法了!刘芬虽然没同意汤宏恩,还记得汤宏恩说的话,女同志下厨,男同志就要洗碗。

    听见关慧蛾表扬她菜做的好吃,刘芬也没往自己闺女身上大包大揽,顺着关慧蛾的话头就说了“晓兰啥都会,就是不太会做饭,我都发愁她以后咋办。”

    夏晓兰的一双手是拿锅铲的么

    刘芬自己都舍不得。

    她恨不得连内衣都帮夏晓兰洗!

    关慧蛾听出点意思了,还以为刘芬没心机,其实还是有点小心机的。

    这小心机,直愣愣的,让关慧蛾哭笑不得。

    “我看晓兰她学的专业,以后工作了也忙的很,周诚也忙,以后请个人照顾下他俩吧”

    饭桌上,刘芬和关慧蛾一言一句的,不仅商量好了夏晓兰和周诚的婚后生活,连生孩子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夏晓兰一个劲儿低头吃菜,不管两人说什么都不插嘴。

    她吃撑了才去反驳两个仿佛一见如故的中年妈妈,生怕战火烧不到自己身上呢!

    至于结婚的计划,夏晓兰自然会和周诚商量。

    要孩子啥的……还没纳入她人生规划中,总要让她一步步来嘛,走的没学会就想跑

    “周叔叔,您吃菜。”

    &nbs

    p; 只能偷偷摸摸和周国斌说话,周国斌不八卦。

    下午三点过,关慧蛾和周国斌提出告辞,夏晓兰跟她妈一起,送关慧蛾和周国斌出门。瞧不见人影了,刘芬才差点瘫在地上

    “晓兰,今天妈表现的咋样”

    她是不是说错话了

    刚才是大着胆子说她闺女也是不会做饭的,周诚爸妈有没有生气

    夏晓兰扶着她,比了个大拇指“给您点个赞,表现的特别好,礼貌客气又坚守底线,没把你闺



748:讲规矩的新邻(4更)
    “晓兰她妈……”

    坐在车上,关慧蛾起了个话头,又没说下去。

    周国斌看她一眼,“我看人家挺好相处的,都说了能连你儿子一块儿养,你还不满意”

    关慧蛾拿眼白看他,“呸,你好意思叫周诚吃软饭我是说,她妈妈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一路上都在担心,就怕晓兰她妈是那种自怨自艾的性格,幸好还不是!”

    话虽然不多,不是特别外向的,交流起来没问题呀。

    说普通话带着很重的豫南口音,关慧蛾都觉得没问题。这些是次要的,最主要还是看人。

    关慧蛾生怕周国斌听不明白,特别举了个例子

    “我就怕像那谁,像王广平他老婆那样的,那可就难相处了!”

    冉淑玉就是,喜欢和职务比王广平高的人来往,联谊会的时候,拼命往上凑。

    但又玻璃心,特别敏感。

    言谈中让人觉得她可怜。

    关慧蛾后来被提醒了才回过神来,可怜什么了,下放的又不仅是王广平一个人。其他还有一直没能返城的,王广平可怜,别人就更可怜。

    以前冉淑玉可不是那么朴素的人,关慧蛾今天看了刘芬,就更不同情对方了。国家会给王广平补发工资,王家怎么着也不至于穷成那样。再说了,晓兰她妈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都能自强不息,冉淑玉要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受穷也是应该的。

    “对了,王广平怎么样了,真去了党史办”

    周国斌点头,“年前就去了,上面的调令他还能不去”

    关慧蛾不是关心别人家的八卦,是今天见了刘芬有感而发,想起来王广平的儿子和夏晓兰差点好上。

    她颇为骄傲的想,自己的脾气是很好相处的,夏晓兰当初要真和王建华好上,冉淑玉哪有那么好对付哼,就王家那动不动就推未来儿媳妇出来背锅的做派,选王家就倒霉了!别的不说,冉淑玉一定会欺负死刘芬,哪像她这样通情达理。

    周国斌觉得他家夫人莫名有点小骄傲。

    女人啊,真是让人搞不懂。

    总体来说,今天和未来亲家见面,整个过程比较令人满意。刘芬有点小心思也不奇怪,没有藏着掖着,坦坦荡荡说了,那就是能商量的。

    至于夏大军

    连晓兰自己都不认,关慧蛾才不会把那种人当亲家!

    ……

    要招待邻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夏晓兰受到于奶奶的指点,忙活了两三个小时,揉面蒸了好多牛肉馅的包子,就这条巷子里,挨家挨户的敲门给人送去,拳头大的牛肉包子,还得按照别人家人数送,反正送成双数,情愿多不愿少。谁家有多少人,问的是街道办。

    “赵大爷,自己做的包子,您尝尝,指点下味道。”

    “杨婶子,后天晚上有没有空,来家里吃顿便饭”

    左邻右舍的,夏晓兰送了快一百个包子,那就证明差不多有一百个人呗。

    就按100个人来算,也能坐满10桌,要做10桌人的饭菜,夏晓兰不心疼钱,她心疼自己和刘芬受

    累。夏晓兰说要从饭店请个厨师回来,或者在附近饭店做好了把菜端回来。

    于奶奶让她别急

    “你先等等,肯定有人上门的。”

    一百个牛肉包子送出去啥效果呢这两年改革开放了,大家的习惯却是物资紧缺的时候养成的。

    别看夏晓兰家不声不响搬进来,有人一直在背后嘀咕她家高冷小气。夏晓兰要大张旗鼓请客了,明晃晃占便宜的邻居却也不多。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瞧夏晓兰家门。

    有人拎来一小袋绿豆的。

    &n



749:一年之计在于春!(补3)
    赵大爷是有点讲究,以皇城人自居。

    爱吹吹牛,热心肠,好为人师,京城人好坏的特质赵大爷都有。

    热心肠也是不掺假的,他给推荐了谷师傅替夏晓兰家置办酒席,等谷师傅从夏晓兰家出来,赵大爷还关心了下菜单。

    “是这个呢,阔气还讲究。”

    谷师傅卖关子,就是不拿菜单给赵大爷看,赵大爷心里急呢,指着谷师傅骂

    “给你介绍活儿,你马上就翻脸无情了!”

    翻脸无情的谷师傅笑嘻嘻走了,冲着赵大爷挥挥手“赶明儿谢您两斤烟叶,再给您拎一副猪下水来。”

    一副猪下水,是猪大肠和猪心、猪肝、猪肺加猪腰子。

    这些叫软下水。

    猪头、猪蹄这些是硬下水。

    京城人对吃下水没意见,炒肝、卤煮这些都是下水做的,有人嫌肥肠臭,有人就好那一口味道。

    “到底给了多少酬金啊,舍得送我一副猪下水”

    赵大爷更好奇了,他是给谷师傅介绍活儿的中人,谷师傅给他谢礼是应该的。

    但给两斤烟叶就差不多了,谷师傅偏偏还要加一副猪下水。

    猪下水肯定没有猪肉值钱,猪肉一块多,一副软下水,怎么也要10块钱往上走……夏晓兰家到底给了多大的红包,赵大爷好奇的想要趴过墙头看一看,这是要准备满汉全席呢

    第二天一早,赵大爷搬了个凳子坐在自家门口,一边逗鸟一边偷瞄隔壁的动静。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各有分工,搭灶台的,搬桌子放椅子的,还有送食材的。

    好家伙,肉是用箩筐装的,一头是猪肉,另一头好像是羊肉,还有两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又有一个大木桶用自行车推着来的,鱼尾巴把桶里的水都溅出来了!

    就是始终不见夏晓兰。

    赵大爷看了半天,回家啥也没说,中午让他孙子只准用小碗吃面

    “你瞎吃,晚上要后悔的。”

    夏晓兰只管出钱的,家里待客她真帮不上忙,也没空。

    关慧蛾和周国斌上门是3月3日,正月十二。

    请邻居们热闹一下是3月5日,正月十四,把正月十五过大年给错开了。

    3月5号吧,还是华清大学新学期报道的日子,夏晓兰一早起床就骑着她那伪装过的旧自行车去学校,虽然还是大一,再报道已经是轻车熟路,夏晓兰很顺利就和307寝室的诸位室友顺利会师!
1...206207208209210...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