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晓兰,咱们这是一年没见了!”
苏静把夏晓兰的行李往寝室里拖,“咦,你包太轻了。”
“今年我妈也来京城了,周末我就能回家,不用带多少东西。”
夏晓兰随口一说,苏静张嘴“你家搬到京城了”
“家”这个字可不是乱用的,要不是自己房子,一般人不会这样说,“回家”两个字特别有归属感,苏静很敏感。
“搬到京城了,我妈不是在开服装店吗,我在京城念书,她干脆就来京城开店。”
周丽敏在收拾自己衣服,闻言立刻凑过来,“你家店要开在京城天啊,我的零花钱!”
她捂住自己的钱包,动作十分夸张。
夏晓兰受不了戏精,“打
折,咱们寝室要买衣服,全部打折。”
衣服什么价位,去年冬天帮周丽敏带鸭绒服时大家就有概念了。对307寝室的女生来说,夏晓兰家的服装店卖的是高档女装,她们基本上是买不起的。
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谁舍得花几十块买衣服
只有自己工作后,才下得了这个狠手——杨永红在旁边默默听着,她的职业追求是月工资200元,毕业后不知哪年才能拿这么高的工资,就算达到目标,对杨永红来说,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也太贵了。
她老家乡下,都是自己扯布做衣服。
&nb
750:请客的意义何在(1更)
夏晓兰去了南锣鼓巷,还去了秀水街和西单。
把自己的两家店都转了一圈,她才放心回家。
到家时刚好下午6点,家门打开着,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抬脚走进家门,又和外面截然相反,变得很安静。
“这咋回事儿”
于奶奶指了指厨房,“你没闻到味儿”
闻到了啊,就是肉的香气。如果再细分,羊肉的香味儿最突出,其次是猪筒骨和猪蹄炖绿豆的味道,再然后才是红烧鲤鱼。
刚重生那会儿,夏晓兰闻着这些香味肯定要流口水,红薯和肉哪个好吃根本不用说!
但那种苦日子她也没过几天,跟着舅舅回家,开始倒腾鸡蛋生意后,就能隔几天改善下伙食了。家里现在不可能吃不起肉,有时候还要控制着吃,夏晓兰怕自己发胖!
看见邻居们坐的整整齐齐,眼神时不时瞄向后院厨房方向,夏晓兰恍然大悟。
她家日常生活不缺油水,不代表其他人家也这样。
大鱼大肉的刺激,邻居们没法拒绝,这时候哪有心情扯淡,都暗搓搓伸长了脖子等上菜。
夏晓兰决定去厨房看看,谷师傅一见她就精神抖擞
“小夏,你回来了那我准备开席了!”
“您这菜早就做好了,在等我”
谷师傅觉得夏晓兰问的奇怪,夏晓兰请他做席面,那夏晓兰就是家里当家做主的人,哪有主人还没回家,就开席的,没那个规矩!
夏晓兰一秒读懂谷师傅的表情,“好嘞,您开席吧。”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们配合的很好,报菜名的,传菜的,夏晓兰觉得很普通的一顿饭,连材料和工钱也花不了几个钱,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没让她妈和于奶奶累着,邻居们吃的高兴。
就是吃的太高兴了,很快就熟悉起来,隔壁的婶子向刘芬打听夏晓兰多大。
“今年6月,就要满20岁了。”
“那是个大姑娘了……找对象没要没找,我认识好几个年轻小伙儿,条件都特别好!”
“有对象的吧,买房时一起来过。”
呵呵,八卦的大爷大妈们记性都好着呢,巷子里出现个陌生人他们都警惕,周诚也的确打眼,小伙子长得太精神,想忘也忘不了。
还有人不服气,“万一是亲戚呢”
呸,谁家亲戚两个年轻男女会牵手的,肯定是对象。
刘芬一锤定音,“是有对象了。”
前两天周诚爸妈才上门拜访过,刘芬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该承认就承认呗。
要当介绍人的顿时失望。
又聊到夏晓兰还在念书,是华清大学的,八卦的邻居们这下统一了阵营“听你口音是外地的,你闺女真有出息。”
至于为啥是老中青三个女同志搬来,瞧在这一顿丰盛饭菜的份儿上,倒没有人刨根问底。
其实都没想到离婚上,现在离婚率本来就不高。
想的是夏晓兰丧父……不敢问,怕戳中夏晓兰一家人的痛处。
夏晓兰要知道
他们的想法,肯定会说“借您吉言”,她家这种情况,丧父真是最简单的解释。对周家不隐瞒,因为周家人将来早晚会知道,但街坊邻居的,第一次吃饭就拿着高音喇叭说她妈离婚了夏晓兰还不至于傻到那地步!
赵大爷把一块红烧肉夹在孙子碗里
“让你中午用小碗吃面,没骗你吧”
孙子吃的满嘴流油,为啥要用小碗吃面,他爷爷应该叫他不吃啊。
肉比面好吃,可他吃了这么多,肚子好像快装不下了!
厨师和帮厨
751:学霸之上还有人(2更)
戴老师把夏晓兰的事儿给记下了。
夏晓兰家条件不差,她又没掩饰过这点,后来是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刻意低调,但她也没申请过助学金。
戴老师本着责任心又问了一遍,“这学期你要申请助学金吗”
夏晓兰摇头。
戴老师就在小本子上打了个叉。
苏静早在旁边跃跃欲试,“戴老师,您手里有成绩单吧,给我们透漏点情况呗”
“成绩单明天班会上发,你还怕看不见你是想关心奖学金吧……苏同学,除了专心上课,平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多参加各种竞赛,奖学金能加分的。”
戴老师这话,明明就是说给夏晓兰听的嘛,他还生怕307寝室的人听不懂潜台词,说话时都看着夏晓兰。
于是大家知道了,夏晓兰肯定是要拿奖学金的,难道是特奖
戴老师一走,苏静就躺在床上哀嚎
“苍天不公啊,为何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杨永红冷冷戳破她的表演,“因为富的人比你更努力,晓兰拿了全国英语竞赛的特奖,评定奖学金当然要给她加分。”
“我开玩笑呢……”
“这种玩笑也不能乱开。”
杨永红趁机在寝室宣布,这学期全寝室的目标是人人都拿奖学金,能考上华清,大家脑子差的又不是太多,第一学期还能说不适应,第二学期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是不够努力。
“我想了个办法,说给大家听听,这学期要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把寝室的卫生都包了!”
现在寝室是轮流做卫生,307寝室还没有特别极品,不愿意轮值的。
轮值是没问题啊,要把整个学期的寝室卫生承包了,夏晓兰打了个冷颤,老大真是狠啊!
这么狠的杨永红偏偏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同意!”
“我也同意老大……”
夏晓兰弱弱的举手,杨永红眼风扫过来,“小六,你有反对意见”
“不敢不敢,我是说能不能加一个提开水。”
人长得好看,心咋这么黑呢!
不分冬天夏天,女生都要用一瓶开水的,开水房在食堂旁边,一次提两个热水瓶上楼,寝室八个人也要跑4趟,这个绝对比打扫寝室卫生还费劲。
要是拿不到奖学金,就要每天跑四趟开水房。
“图书馆这时候关门了吗,我想去看书了。”
年纪最小的吕燕开了个玩笑,全寝室都说夏晓兰狠。说归说,还是没人反对这个提议。
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会拼尽全力去学习呢
考上华清大学,不代表将来就真的高枕无忧,毕竟这世上还有太多人比她们有优势,杨永红要朝着200元的月工资奋进,她自然需要更努力。
307寝室的女生们有各自的理想,各自在意的东西,但每个人都不会拒绝变得更优秀。杨永红和夏晓
兰的提议被综合一番,写成条款粘在了寝室的卫生轮值表旁边。
在这么明显的地方,每天进出寝室都能瞧见,是一种警醒。
第二天班会,夏晓兰就知道自己上学期的期末成绩了,总成绩年级第二——第一毋庸置疑,宁雪。夏晓兰的英语和高数厉害,宁雪也不差。
宁雪还有个恐怖的地方,她的专业课水平,真是一骑绝尘,吊打84届的建筑系新生。
想要哭唧唧的不仅是夏晓兰,还有班上的男生。
不是说建筑学更
752:宁学神的邀请(3更)
苏静打岔,宁雪根本不听的,她只看夏晓兰的意见。
夏晓兰有点迟疑,“星期六还是星期天”
宁雪看她一眼,“是周末两天。”
“那不行——”
夏晓兰刚拒绝,苏静掐她更用力了。
宁雪显然也没想到,想起爷爷交待的任务,她耐着性子给夏晓兰解释“周末我要去现场当助手,他们需要两个助手。”
他们是谁
又是什么现场
肯定是和建筑专业有关的了。
“需要两天的时间”
看见宁雪点头,夏晓兰也只能忍痛拒绝,忍的是苏静掐她的痛,现在还穿冬装呢,苏静这臭丫头手劲真大,隔着衣服都掐的她疼。
宁雪皱眉,眼神也不太对了,夏晓兰觉得学神认为她烂泥扶不上墙。
不过宁雪也没说什么,她也不是勉强人的性格,夏晓兰说没空也就算了呗。
宁雪一走,急坏了苏静,“晓兰,你是不是傻啊,多好的机会!宁雪去当助手的地方,那肯定不是一般的机会,你怎么不抓住”
苏静压低了声音将夏晓兰扯到一边“万一能瞧见宁老呢!”
夏晓兰已经瞧见过宁老了,同样两只眼睛一个嘴巴,沾于奶奶的光,她还参观了一下宁老的工作室。
这时候说出来怕被苏静掐死,夏晓兰选择了安静如鸡。
“别掐,我问问宁雪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咱们都约好了周末要去我家,哪能反悔”
苏静恨铁不成钢,“一顿饭不吃也跑不了,再说我们能自己找着去你家,你该和宁雪干嘛就干嘛去,不耽误我们在家自己玩!”
夏晓兰惹不起苏静这么凶的社会姐,被批评的抱头鼠窜,赶紧要去找宁学神承认错误。
哪知隔壁寝室去问,宁学神并不在。
“阿雪回家了,今天过大年呀!”
305寝室的人说起来很是羡慕,宁雪是本地人,只要没课的时候都能回家,平时不在外留宿,周末却能回家睡觉。夏晓兰也想回去的,正月十五,应该和家里人一起过。
回去也是吃一顿晚饭,夏晓兰自己请了寝室的人周末来家里做客,刘芬一点也没嫌麻烦,反而很高兴。
“周六来”
夏晓兰点头,“刚开学,周六应该都有空,不过您要去羊城,来得及么。”
“10号走也不要紧,15号我肯定能回来。”
本来是9号出发的,刘芬还没招待过夏晓兰同学,她记得去年去县一中开家长会,那些高中学生对她很友好。
307寝室里,刘芬只见过杨永红。
她是个女儿奴,夏晓兰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她都想认识,这样她能更了解自己闺女。当妈的不怕麻烦,不怕孩子有啥事都和她讲,怕的恰恰是孩子有啥事都不讲,关闭了心门筑起高墙,让家长没办法靠近!
夏晓兰想了想,把宁雪叫她周末去当“助手”的事告诉了于奶奶。
她和宁雪本没什么交情,宁雪要叫她,肯定因为于奶奶和宁彦凡的交情。
&nbs
p; “叫你去,你就去呗,你室友们要来,我和你妈给招待好。”
于奶奶没去宁彦凡那里凑热闹的意思,人家是建筑大师,一把年纪还带了好多学生,搞个人工作室。她一个没工作的老太婆,上门岂不是耽误宁彦凡时间。
于奶奶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除了替夏晓兰培训店员,利用空闲时间,她还在偷偷兑换美元。
银行里有八万块钱,于奶奶都取了两万出来,每次她也不贪心,只在黑市兑换一点点。到京城这么多天,她去过两次,兑换的美元加起来才几百块。
于奶奶怕钱多了被人盯上,她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