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至于夏晓兰,给宁雪的观感很复杂。

    一会儿干点让宁雪欣赏的事,宁雪想把她划入聪明人的阵营,夏晓兰又要干点让宁雪不认可的事。

    宁雪对夏晓兰有种恨铁不成钢的观感……她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很危险,夏晓兰怎么样,她为何要这么关注!

    ……

    夏晓兰的室友们在她家渡过的半天总体来说很愉快。

    刘芬觉得她们热情,她们还觉得刘芬通情达理好说话。加上没有其他人打搅,院子很清静,说什么话都不用顾虑,饭菜还是大家共同劳动协作的成果。

    手艺好不好是其次,热闹有趣最重要。

    所以第一次到夏晓兰家,所有人都挺开心。

    等夏晓兰送走她们,刘芬还在笑,她听出来女儿在寝室很受欢迎,能有这么多朋友,刘芬很高兴!

    要知道以前在乡下,夏晓兰是没有朋友的。

    一个是夏晓兰掐尖要强,本身就不好相处,再一个村里的环境气氛不对,就说和夏晓兰年纪相仿的夏红霞,还是亲堂妹,与夏晓兰向来都是针锋相对,夏晓兰可没带过同学回家。

    “你今天去给宁老师当助手,咋样”

    夏晓兰把自己的本子拿出来,“量了一天尺寸,宁老让他孙女带我,他孙女也是我们专业的,专业成绩特别好!”

    宁彦凡是谁,夏晓兰给她妈讲过,刘芬知道是华国特别厉害的建筑

    大师,大一的学生给宁彦凡当助手宁彦凡连研究生都要挑,通常博士是及格条件!

    这都亏得于奶奶的关系。

    刘芬心里很感激,于奶奶其实没当回事儿。

    夏晓兰要是太笨,宁彦凡也瞧不上啊,是夏晓兰自己够争气,考上了华清建筑系。这就相当于一个门槛,能让于奶奶在宁彦凡面前提起来,毕竟宁彦凡的亲孙女,也是念的华清建筑系。

    “阿芬,你明天还要去羊城,行李收拾好没”

    这次去羊城,不能再带现金,西单和秀水街两个门店,要把春装的货铺满,怎么也要七八万。

    &nbs




757:主动权(4更)
    居然忘了这样的大事。

    夏晓兰看着晚报,也就嘀咕两声。

    她记得更清楚的是苏联解体的时间,因为那和她切身的利益有关,夏晓兰想不记住都难。

    至于这事儿,她只有模模糊糊的记忆,还是上辈子看人物传记给记住。废话,上一辈子的1985年,夏晓兰还是个8岁的小丫头,被表姨妈收养了,整天琢磨着如何讨表姨妈全家的喜欢,又不是妖孽,咋会关注这种事。

    夏晓兰捏着报纸抖了抖,有时候当先知很寂寞。

    也就只剩下6年多的时间,苏联就要解体,说出去谁信!

    苏联解体的时间可是清清楚楚记在了她的小本子上,拉着一火车皮的小商品,能把苏联的飞机换回国的段子,只有苏联解体,陷入一片混乱的时间,才有可能发生。

    一本万利的买卖,没有一个商人会拒绝。

    这样的盛况,夏晓兰不可能不记下来。

    但也仅限于此。

    夏晓兰也只是对新闻感慨一番,这事儿对国内的大环境影响不大,对她的个人生活影响更小。

    她就是社会主义的小螺丝钉,操心这种国际大事,没意义嘛!

    ……

    “子毓,你怎么有点心不在焉的”

    开学好些天了,夏子毓也从鹏城回学校,王建华觉得她人回来了,魂儿却没回来。

    在特区到底发生了什么,王建华感觉到自己和子毓有了隔阂。

    “没什么,建华,我想去学校外面走一走,你陪我去吧。”

    学校里看不成电视,夏子毓今天一整天都心神不宁。杜兆辉真是高看她了,她根本没有资源去接触到什么情报,华国的情报部门,也不可能预测到苏联上一任领导人会在3月10号去世,而新的领导人连夜就会上任。

    夏子毓需要新闻报道的确认,来让自己心安。

    王建华只能陪她出去。

    “二叔也算苦尽甘来了,现在跟着香港老板工作。”

    一路上,王建华没话找话,夏子毓心不在焉,当保镖算什么苦尽甘来。香港的小开,还能真的看重保镖不成她二叔要是还能站起来继续在杜兆辉身边工作还好说,要是从此只能坐轮椅了,很快会被杜兆辉忘记。

    但二叔存在的使命完成了,要不是夏大军,她也不可能接触到香港的小开。

    她还知道香港首富有钱呢,但无亲无故的,首富为啥要见她

    夏大军在杜兆辉身边当保镖,夏子毓才有了和杜兆辉对话的机会。

    她本来是信心满满想要和杜兆辉合作,哪知香港的小开自视甚高,仗着有钱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逼的她不得不搞一个“预言”。

    这是夏子毓不想走的一步,预言成功一次,杜兆辉可能就要期待第二次。

    然而她也不是次次都能预言成功!

    夏子毓哪有心情去理会王建华,见识过香港人的有钱程度,夏子毓现在特别躁动。

    如果王建华注定了要成功,而王广平现在又帮不了他,是不是意味着王建华的成功,还得靠她出一部分力靠摆小吃摊赚钱来出力吗,还是大学毕业后,被学校随意分配到一个地方,拿着死工资……这样的她,都和其他同龄人一

    样,从不凡沦为平庸,连自己的顾不上,谈何帮助王建华上进

    夏子毓焦躁,她以前觉得有很多时间,现在夏晓兰那边发展的好,她不愿意输给夏晓兰,也怕被夏晓兰保护,就想赶紧给自己找个新靠山。

    夏子毓走到学校外面,直奔报亭而去

    “大爷,今天的晚报有没有”

    报亭大爷没见过买报纸这么急的,“你来得巧,晚报才刚送到!”

    抽出一张晚报给夏子毓,夏子毓不用翻了,头版就瞧见了新闻,她手指抓紧报纸,嘴唇紧紧抿着,脸颊上的肉都在颤动。夏子毓这不是紧张,而是激动,她



758:烈士归乡(1更)
    西南某偏远山村。

    石凯的老家就在这里。

    穷是真穷,要不石凯也不会十几岁去参军。

    石凯没有周诚的运气和实力,参军没两年就火速提干,石凯是慢慢熬起来的。

    但方圆几十里,提起石凯,那也是真优秀。

    石凯比周诚大好些岁,他前几年被领导逼着回家相亲,已经是回乡娶了媳妇儿,石凯媳妇肚皮也争气,夫妻来三年见了没几次面,她为石凯生了两个孩子。

    大女儿两岁,小的才几个月。

    除了下有小,石凯还上有老。

    石凯早年丧父,由半瞎的老娘抚养长大,他还有个弟弟,智力有些问题,就留在家务农了。

    这么个家庭情况,就算石凯提了干部,工资全部往家里寄,也改善不了根本环境。

    周诚看见的石家,特别穷。

    看石凯的性格,阳光积极的,哪里会想象他老家穷成这样

    周诚带着石凯的骨灰回来,到了石家,就给石凯他娘跪下了。

    半瞎的石母看不见,影影绰绰能瞧见个人影儿

    “娟红,是不是小凯回来了”

    石凯媳妇儿魏娟红捂着嘴,哭的不成人样,石凯回来了,不是走着回来的,是被人装在小坛子里捧着回来的。

    石母瞧不见远处,魏娟红瞧的清清楚楚,一个年轻的军官捧着骨灰坛跪在婆婆面前,更多穿军装的人站在院子外面。

    篱笆墙将院子里外隔离成两个世界,那么多穿军装的,一点动静都没闹出来。

    家里的狗狂吠不止,闻到了陌生人的气息。

    石母终于觉得不对劲,她看不清眼前的人,全靠用手摸。

    她的手搭在周诚脸上,“小凯的脸比这圆,鼻子没啷个高……你不是小凯啊!”

    石母的手抖啊抖啊,石凯弟弟在旁边流着鼻涕,“不是哥,不是哥——”

    “妈,石凯他……”

    魏娟红嚎啕大哭,泣不成声。

    家里那个几个月没断奶小娃子也哭。

    周诚把骨灰坛抱的牢牢的,给石母磕头“大娘,我把石凯给带回家了,您节哀!”

    石母眼前是雾茫茫的一片。

    她觉得自己不仅是眼睛瞎,耳朵也不好使了,每个字她都听的见,就是不懂那意思。

    魏娟红哭的她心慌。

    小孙子也在哭。

    本来计划生育,石凯不能生两个孩子的,因为石凯弟弟智力残疾,石凯和魏娟红才多了一个生育的名额。

    农村人的想法不同,贫穷不会促使大家少生,只会想方设法多生孩子来分摊养老的压力。

    石家的情况又额外不同,石凯肯定得管智力缺陷的弟弟一辈子,现在第二个孩子倒是生了,石凯却走了,魏娟红觉得天塌了!

    守在院子外面的人走进来,有石凯部队的领导,也有学院的人。

    语气沉痛交待了石凯牺牲的事实。

    “……授予石凯同志烈士称号,他将被葬入烈士陵园,愿英魂安息。”

    还没有说到烈士抚恤金和亲属的工作安排,石凯家人已经哭成一团,让部队的领导也说不下去。

    听见这样的哭声,谁能不动容部队的领导也最怕干这样的工作,烈士当然光荣,可对烈士的家属来说,实在太沉痛!

    周诚后来是被人扶起来了,他跪的膝盖都快没有知觉了。

    通知石家人后,要把石凯葬入当地的烈士陵园,石母是被人扶着去的。石凯弟弟知道大哥装在了小坛子里要被埋到土里,又哭又闹。

    魏娟红抱着两个孩子默默流泪,谁看了都辛酸。

    “石凯走了,这一家子可啷个过哟!”

    周诚听见村里的人这样议论。

    他也在想这个问题,国家会发放一笔抚恤金,以现在农民的收入来说,这笔钱不算少。

    但



759:周诚的责任(2更)
    只要石凯能活着。

    不用去进修。

    不用晋升,不用涨工资,也不用转业,哪怕还是像这样,一年见一两次面,只要人活着,魏娟红就有指望,有期盼,家里的顶梁柱在,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周诚心情苦涩。

    他没那么高尚,如果能活着,周诚也不想死的。

    看看现在的魏娟红,如果周诚死了,他都不敢想晓兰会如何,他父母会如何,还有爷爷奶奶。

    所以石凯死了,他却活下来,这难道不是他欠石凯的

    “嫂子,我知道你现在很悲痛,我和你说这些话可能不合时宜,但你真的要考虑将来的打算。国家会发放一笔抚恤金,还会协调地方政府,给你或石二弟安排工作。鉴于石二弟情况特殊,你和石二弟一起被安排工作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工作,也就是在勃通县里……县里大环境就这样,特别好的工作不会有。”

    石家穷,是石家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等着吃饭的人比干活的人多,怎么不穷

    但石家所在的勃通县,本身就是贫困县。

    拿晓兰的老家安庆县来说,安庆县有两大支柱厂子,一个是农机厂,另一个是肉联厂。这两个大厂解决了很多职工岗位,也拉动了县里的经济。

    工人有钱消费,县里的经济才行。

    经济好了,自然能发展别的。

    勃通县连一个像样的大厂都没有,只有些小规模的火柴厂,肥皂厂……要周诚说,这样的小厂遍地都是,给魏娟红安排工作,也就是勉强饿不死。

    也不可能把魏娟红安排到政府单位去,去了也是食堂之类的地方干后勤,因为魏娟红的学历太低。政府单位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都低,干后勤的也高不到哪里去。

    石凯弟弟的情况更复杂,智力残疾的人能胜任的工作本来就不多,对正常人来说很安全的岗位,对石凯弟弟来说可能都有各种危险。

    敢让他下车间吗

    他不会操作机器,反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石凯弟弟能干的活儿,大概就是在火柴厂糊一糊火柴盒之类。

    周诚和魏娟红讲的很透彻,以他的理解,把各种情况都给魏娟红讲了,就怕没人出主意,石家不理解这些工作安排,上面的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这个问题魏娟红显然没想过,周诚把石家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事摊开讲,魏娟红脑子里是一片混乱。

    “晓不得……”

    她当然不知道。

    魏娟红不是夏晓兰,她就是个见识不高的农村女人,除了在家种地,盘算着石凯寄回来的工资要怎么省着花,是不是要攒着钱送婆婆去看看眼睛的病,能不能替小叔子娶个老婆……魏娟红的生活全被这些琐事填满了,哪有空去想别的。

    她和石凯也是相亲结婚的,石家条件差,石凯个人却很优秀。
1...209210211212213...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