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夏晓兰看中了二七广场那个店铺,商都市的市中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最大的商圈。

    那是个三间门面的小楼,属于商都国棉三厂的资产……夏晓兰觉得牙疼,国棉三厂就是朱放他妈的单位!

    商都有六个国绵厂,纺织业在83年的商都是支柱性产业,,“一条棉纺路,半部商都史”,六家国棉厂有数万工人!纺织业发达,伴生的就是服装业发达,商都的大小服装厂不计其数,夏晓兰跑去羊城批发衣服,舍近求远,也是因为商都本地服装行业竞争激烈,必须靠新颖的款式取胜。

    六个国棉厂效益最好的就是国棉三厂。

    刘勇和夏晓兰都最满意的可以当门面的三间小楼,就是商都国棉三厂的资产。

    国棉三厂眼下效益好,一栋市中心的小楼就空在那里,真是财大气粗。

    “这好搞定不”

    刘勇还不知道夏晓兰和丁爱珍的“恩怨”,但想要拿到这店铺,本也不容易。这时候还没房改,除了像于奶奶家那种极特殊的情况,所有住房都属于公家,临街的店铺就更不用说,全捏在各单位和部门手里。能钻空子从私人手里租到住房,想开店的话,你根本别想从私人手里租到临街的店铺。

    那种住一楼的,把自家房子临街那面凿个门窗改成小铺子也有,顶多开个早餐店……要卖服装便宜的地摊货还差不多。

    便宜的衣服,在商都遍地都是,夏晓兰要去西一街开店,才是真的没有竞争力。

    二七广场的店面太好了。

    除了它属于国棉三厂这点不好,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一楼的店铺高度,都是最好的选择。

    夏晓兰苦笑着把她和丁爱珍同志的恩怨讲给刘勇听:

    “这房子我要出面的话,拿到手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丁爱珍在国棉三厂里只是个小领导,把厂里的房子租出去这种事她不一定能做主,搞破坏么肯定有能力。

    刘勇很生气,“上赶着不是买卖,朱放那小伙子我也见过,说话挺客气的,他家里面咋这样”

    一边又瞧不上晓兰,一边又觉得晓兰不该和她儿子以外的人处对象,合着啥便宜都要被朱家占着,丁爱珍要不发话,夏晓兰就像旧社会等待指婚的秀女一样不能擅自嫁人

    夏晓兰赶紧说自己当场就报复回去,也没给朱放他妈留脸:

    “哪知道还能看上国棉三厂的房子……”

    “知道就不抽她了”

    那咋能呢,照抽不误。

    不过现在有点麻烦,夏晓兰相信是能解决的。就算不和丁爱珍翻脸,她也不可能走丁主任的门路去拿店面。为了防止丁爱珍搞破坏,夏晓兰觉得自己不能出面,剩下的还有谁能去刘芬根本不可能搞定这种事,李凤梅嘴皮子比刘芬利索,让她和大单位打交道也不行。

    “我去。”

    刘勇个子小小的,之前受伤让他看起来更瘦,刘家杀得两只猪,李凤梅留下不少肉,见天炖着吃给刘勇补身体。刘家的餐桌上最近吃的太好,炖肉和炒猪肝轮着来,刚搬到租的房子里,家里天天飘出肉香,伙食规格就把左邻右舍震住了,倒没人欺负他们是农村人——单位的宿舍,私人拿出去租是不对,住一块儿的同事肯定要举报,对外不能说租,只有咬死了和房主是亲戚,一家人暂时借住。

    至于房主住哪儿

    房主是年轻人,搬回家和自己父母挤着住呗。

    为亲戚腾屋子是应该的嘛,这年头人情味儿还是很浓的。

    &




103:销售遇挫(1更)
    >

    她还不让刘芬碰冷水,洗衣做饭尽量掺着热水用。

    蜂窝煤又要不了几个钱,放个铝水壶在上面从早到晚都有热水用。当然更多时候夏晓兰会自己抢着把活儿做了,尽管做饭的手艺不咋样,手擀面不会,她还不会煮挂面

    买一点上好的猪板油,切小块儿熬成猪油,连油带油渣一块儿放在搪瓷缸里,吃面时用筷子挑一小块在碗里,放点酱油和小葱,热汤一兑香气就满屋子飘,这样煮出来的挂面总不会太难吃。还有用半肥半肉的肉切丁,熬成肉臊子,那就是猪油挂面的进阶版了。

    厨艺不够食材来凑,反正刘芬对猪肉是咋都吃不够,根本不需要夏晓兰有多好的手艺。

    夏晓兰的防寒服和鸭绒服卖不出去,她今天干脆没出摊,在家里安心复习。等把排骨焖好了,刘芬骑着自行车到家。箩筐里带着浓重的油渣味儿。

    “你做饭了”

    刘芬闻到了排骨的味道,把自行车架在院子里和夏晓兰随口说道:

    “你于奶奶回来了不”

    于奶奶对母女俩不亲近,刘芬想到她一个孤老太太,平时总要看顾两下。别管做啥好吃的都问



104:酮症酸中毒(2更)
    红焖排骨自然来不及吃。

    自行车后面坐不住意识的人,还是夏晓兰让刘芬骑车,自己找了根绳子把于奶奶和刘芬拴在一起,夏晓兰又用手在后面撑着,刘芬骑车,她则跟在后面小跑了快二十分钟才到商都市人民医院……也幸好是在商都市里,要住在偏远乡下,这种情况下送到医院可能连黄花菜都凉了!

    母女俩上次陪刘勇来过,对商都市人民医院的情况挺熟悉,这边把于奶奶放下来就大喊着救命,有穿白大褂的值班医生带着护士跑出来。

    “病人啥情况”

    夏晓兰和刘芬一问三不知,她俩对于奶奶的身体状况不了解。夏晓兰只能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医生骂两人糊涂,赶紧开始抢救。

    过了半小时,一个护士跑出来骂了夏晓兰母女一通:

    “你们是咋当家属的,大娘是酮症酸中毒导致的休克,她有糖尿病你们平时也不注意点”

    酮症酸中毒

    刘芬一点都不懂,还以为于奶奶吃坏了肚子。

    夏晓兰是真的吃惊,于奶奶居然有糖尿病她平时也没见于奶奶吃药打针,好像邻居们也没谁说过。于奶奶除了人特别瘦,也看不出来有啥异样。这年代上了年纪的人,白白胖胖的本来就少,瘦才是主流现状。

    “对不起对不起,我们以后一定多注意,千万要尽力抢救,不管花多少钱都行。”

    夏晓兰态度诚恳,护士的表情才稍微缓解。

    “我们肯定会尽力抢救的。”

    夏晓兰问在哪里缴费,护士却好像根本不急。83年还和后世不同,对病人是先抢救后收费,不过拖欠医药费成了常态,并且出现很多逃费的,逼得医院也慢慢改了规矩……改革开放把经济搞好了,却把人心搞坏了,医患关系变得紧张,医院和病人相互不信任。

    夏晓兰还是预存了200元的医药费。

    虽然于奶奶不是个性格热情的,这年头租房本来就困难,到哪儿去找这么合适的房子

    对于孤老太太,夏晓兰也挺宽容,她希望于奶奶能快点好起来,大家继续当互不干涉的房东和租客也行啊!

    刘芬吓得够呛。

    几次在门口张望,坐立难安。

    于奶奶没有家属,邻居也基本上得罪完了,夏晓兰完全不知道该通知谁。只能由她们母女俩守着,晚上就在医院的走廊上打了个盹儿,早上醒了就觉得鼻塞。

    7点过后,终于有医生通知她们:

    “情况好点了,她体内炎症很厉害,要住几天院,你们去办理手续吧。”

    于奶奶真正清醒,是中午11点的时候,夏晓兰守在病床前,刘芬回去做点饭。于奶奶动了动,夏晓兰就警醒:

    “您醒了我去叫医生!”

    于奶奶还没回过神来,夏晓兰像一阵风般跑出病房。

    隔壁床的病人和于奶奶搭话,“大娘,你孙女吧小姑娘漂亮又孝顺,守了你一晚上。”

    于奶奶精神虚弱,仍然木着脸硬邦邦摇头:

    “不是。”

    不是啥于奶奶再不肯多吐两个字。

    隔壁床的自讨个没趣,和于奶奶这样的人就是没办法聊天,容易把天聊死!

    ……

    于奶奶住院的第三天,别人才知道。

    扫大街的工作归街道办管,于奶奶负责的路段都三天没人打扫了,街道办的人当然要找上门。这才知道住院了……于家的房子很多人打主意,就算于奶奶把房子租给夏晓兰母女,对外的说法也是远亲借住。

    街道办的人一脸感慨,“幸好还有你们这些远亲啊,不然谁照顾这老太太”

    自然是要街道办安排人照顾。

    不过现在好了,名义上这就是夏晓兰母女的活儿。

    胡永才家才知道实际情况,胡永才老婆觉得夏晓兰是摊上了这运气:房子才住多久啊,于奶奶就生病,要不是夏晓兰把人送医院及时,于奶奶这次绝对是凶多吉少。

    老太太和谁都没来往,干着扫大街的工作,街道办的人只负责



105:夏同学品德高尚(3更)
    夏晓兰的防寒服和鸭绒服在急剧降温的商都艰难打开了市场。

    她和李凤梅把剩下的衣服销售一空,口碑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的,等着要买鸭绒服的人就要动手抢夏晓兰两人身上穿着的样衣,开玩笑,这天气把身上的衣服卖了能冻死人。夏晓兰这钱串子都不肯卖,李凤梅够狠,从家里面把棉袄抱来,让买衣服的人等着,真的把穿在身上热乎乎的鸭绒服卖了出去。

    得,舅妈都卖了,当外甥女的敢不卖

    连打版的样衣都卖掉,再来的人拿着钱都买不到货。

    “最快也要三天,你说先给订金”

    这些人啥胆子啊,敢给路边摊的个体户交订金虽然只给5块、10块的,夏晓兰连个固定店面都没有,这些人真是心大。

    她居然陆陆续续收了有十几个人的订金,夏晓兰只能每个人写个订金收据,又把于奶奶家地址留下。

    她的摊位本来就不固定,怕货进回来这些人满城找,干脆让她们上门取货。

    男款的防寒服卖得好,女款的鸭绒服卖得好……女顾客不是很喜欢防寒服的厚尼龙外层面料。男人们觉得防寒服的款式更大气,它本来就是登山服,穿上身方便活动,很契合男顾客的要求。

    夏晓兰匆匆到安庆县一中露了一面,就再次南下。

    她这次去学校是领卷子回家做的,老师为啥喜欢她呢,除了成绩好,夏晓兰还特别会办事儿。她无事时就跑去商都一中门口蹲守,这是省城升学率最好的高中。蹲守啥呢花钱向省重点的应届生买试卷集,可能是她长得漂亮,再者给钱也大方,帮忙多印两份试卷集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商都一中整理出来的系理科密卷都被她拿到,夏晓兰自己做了一套,还有一套送给了年级组的老汪。

    老汪几乎感动的眼泪汪汪:

    “你自己花钱印的”

    商都一中才不会资源共享。豫南省的每个学校在高考中都是竞争关系,省重点的特级教师,安庆一中也比不了。同样是押题,同样是对高考的分析,商都一中起码甩小小的安庆一中好几个等级。

    商都一中的这些密卷就真的是“密卷”,反正老汪他们这些其他学校的老师是搞不到。

    学生把卷子印给夏晓兰,还是对她警惕心太低,也没想到她自己花钱买的试卷,居然会大公无私交给学校。再大方的学生,在高考上绝对会藏私,高考的录取线不是一成不变,每年都同样的分数不,是看每年全国所有大学会在豫南省招多少人,根据这个来划线。一套省重点的习题密卷,对县重点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做了,高考中提高的分值难以估计,平均10分是跑不掉的吧!

    安庆县一中的应届考生和复读生有几百个,每个都提高10分,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竞争对手吗

    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人都会展现出自私的一面。

    夏晓兰不是大公无私,她就是觉得安庆县一中的考生是否提高成绩,并不影响她的高考结果。她现在已经进年级前十了,安全县一中能和她竞争的考生就那么几个……她的计划是考到550分以上,能更从容的挑选心仪学府。

    550分可能不会上华清和京大,但录取的学校肯定比“京城师范学院”好。

    她哪怕念不成华清和京大,念个京师大,夏子毓估计都要怄死——夏晓兰的人生当然不仅是要和夏子毓死磕斗气,但她发誓要替原主讨公道,起码不能让夏家的金凤凰日子过得太惬意吧!

    夏晓兰既要抓住这重生的机会,过得比上辈子好,又能顺手把原主的仇报了,一举两得的事她为啥不干

    目标是550分,县一中的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她的竞争对手,他们提高一二十分,并不影响大局。

    看老汪感动的那样,夏晓兰觉得自己把商都一中搞来的密卷拿出来真是太对了。

     



106:开司米大衣?(4更)
    县一中的考生苦哈哈做着夏晓兰买的密卷,她自己已经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天气恶劣,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刘芬暂时停止了倒卖油渣的生意。

    于奶奶的工作却不能停,生病住院已经让其他人代班好几天,她出院了又拿起扫帚搞卫生。医生说糖尿病不能太累,大冷天的一个老太太还要去扫街,刘芬怪不落忍。

    她提前出门儿把于奶奶负责的街道给打扫了,于奶奶就无活可干。

    拿着扫帚出去一圈儿,于奶奶正好撞上还没来得及回来的离开作案现场的刘芬。于奶奶没理她,这人好像从来不懂得感谢别人……第二天,天气仍然没有变好,刘芬照旧帮于奶奶扫街。也就她这样忍辱负重的老黄牛性格才能和于奶奶相处,于奶奶虽然性格不好,到底和撒泼骂人的夏老太有差距。

    夏老太要不是把夏晓兰欺负狠了,刘芬连那样的刁毒的老婆子都能继续忍。

    于奶奶只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刘芬有啥不能接受的

    邻居们看在眼里,难免会私下里议论。于奶奶这一住院,她的糖尿病就瞒不住了,她是把左邻右舍都得罪光了的,都等着看老太婆啥时候倒霉。一个人守着5间大房,其他人家却住房紧张,谁能喜欢于奶奶
1...2728293031...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