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江湖凌云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何以心
    朱瞻基看着此时忧愁的父皇,道:“父皇,难道非要如此吗”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道:“你记住,做为一个帝王,心要仁慈,但是当你一旦要出手的时候,就必须要狠,你要明白,有些事并不是不可能,只是你没有料到而已,更重要的是不要被感情所左右。”

    朱瞻基好像明白了什么,重重的点点头。

    经过数天的集结,朝廷从各地调来了十五万大军,正在向南京合围而来,切断朱高煦的去路,同时原先调集的三路大军也从北方南下,直扑过来,此时朱高煦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只可惜他没有采纳靳荣的中肯的建议,固执的认为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只要拿下南京,占领长江,有了长江天险就可以高枕无忧,看来朱高煦有些盲目过了头,被自信冲昏了头脑。

    天又一次大亮,朱高煦和众位将佐坐在帅帐之中,只不见靳荣,朱高煦大怒,道:“来人呐!把他给我找来。”

    没过一会,只听外面跑进来一个军士道:“汉王,靳荣将军不见了,只留下了一封书信。”说着将书信呈了上来。

    朱高煦览毕,将书信扯的粉碎,大怒道:“匹夫,满口胡言,如此狂妄,竟然教本王如何打仗。”又大叫一声道:“他跑不远,给我将他追回来,本王要让他看着,本王如何拿下的南京城。”那军士领命而去。

    此时靳荣心灰意冷,骑着快马早已去远了,哪里还追的上。朱高煦大怒,只好暂且放下。

    朱高煦看着诸位将佐,道:“诸位将军,随本王绕道攻打南京城。”

    这时有个将领起身道:“汉王,卑职觉得靳荣将军昨晚说的有理,转战闽粤乃是长远之计,还请汉王三思。”

    朱高煦大怒,道:“你也来胡言乱语,到嘴的肥肉你不吃,非要啃那没肉的骨头。”朱高煦扫视着诸位将领,道:“谁要再有异议,就以惑乱军心论处。”

    众将噤若寒蝉,那位将领只好叹口气,坐了回去。朱高煦又道:“传我军令,即刻拔寨。”

    这时刚才那位将领又道:“我们此时拔寨,如果扬州城的守军追上来怎么办”

    朱高煦道:“那就来一次佯攻,传令下去,将抛石机和襄阳炮给我对着扬州城猛攻一番,掩护我们大军撤离此地。”

    于是,再无人敢有异议了。于是乎,就在扬州城还在一片宁静的时候,敌军又开始进攻了,和昨天一样空中不断飞来密密麻麻的巨石和火球,砸落在破败不堪的城墙之上,发出巨大的轰隆之声,震耳欲聋,让人抬不起头,又是一片死尸满地,哀鸿遍野,城中又是一片火海,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可烧的了。

    孙康等人伏在城墙之上,看着远处的阵阵呼啸,大叫道:“敌军又要进攻啦,大家做好准备。”

    苏晨曦在玄音阁八年来,足不出户,除了读书就是研究一些奇怪的阵法机关,虽不是满腹经纶,但也是对乾坤之事略知一二。她确实是成长了不少,也数次让人刮目相看。

    苏晨曦看着远处的敌军阵型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苏晨曦心中一惊:“他们不是要进攻。”

    身边的张孝霆道:“什么”

    &nbs




第98章:胜利
    就在两军互相对峙的时候。忽然,叛军的后面一阵骚动与混乱,阵型顿时一片大乱,后面响起了冲杀声,只见为首一将纵马舞刀,冲锋在前,闯入敌军后阵,向朱高煦的中军冲来。

    孙康等人定睛一看,大喜过望,原来,来将不是别人,正是孙康等候多时的于冰,只见于冰在左右军士的保护下,在敌军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敌军的整个阵型彻底陷入混乱。

    朱高煦又惊又怒,怒吼着指挥已经混乱不堪的军队,但是此时军心已经涣散动摇,哪里还听得见军令,纷纷丢盔弃甲,各自逃亡。

    孙康见状,机不可失,大吼一阵,全线出击,只见弓箭手对准敌军一顿猛射,火器营发出阵阵怒吼,飘起滚滚白烟,中箭中弹者不计其数,倒地哀嚎,敌军诸将见此也无心整顿军队,纷纷放下武器跑到一边等待受降。

    一顿枪林箭雨过后,只听数万百姓呼喊着死亡的口号,从两边杀向敌军,于冰带领军队在中军左右冲杀,杀的敌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那朱高煦此时手舞钢刀,恨的咬牙切齿,此时身边只有数十人,见状只好冲杀出重围,向西奔逃。孙康见此,大惊,大喊道:“不要让汉王跑了。”

    于冰见状,复又杀出中军,带领数百人,向朱高煦追击而去,而剩下了的敌军已经被团团包围,做着最后的挣扎。那百姓大军呼吼着愤怒的喊叫声,迎着敌军就是一顿猛冲猛杀,也不顾什么阵型,见到敌军就打,抓到就杀,那敌军彻底陷入了绝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这一仗从上午一直杀到下午,敌军数万人马除了朱高煦带领数十人冲出重围之外,无一人漏网,缴械投降者有三万人马,杀死敌军万余人,但是百姓军队却也是损失惨重,这让孙康心痛不已。

    再说,于冰带领人马一路追击汉王朱高煦,一直追杀了百里,此时朱高煦身边只剩下了十人。朱高煦等人惊慌失措,茫茫如漏网之鱼,急急如丧家之犬,慌不择路,丢盔弃甲,朱高煦等人躲入了一片树林子里,跑了一天,实在是累,坐在林子内,此时他的心里悲愤交加,数万大军短短几天之内,如今就只剩下十人,真是一片凄惨景象,一败涂地。同时他也感到懊悔不已,如果听从靳荣的计谋,立马进军,南下闽粤,说不定还有机会,但是这世间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假如。

    朱高煦看着身边的这十来人,个个带伤,所有的人脸上都写满疲惫与惊恐,朱高煦不禁一声感叹。朱高煦看着这些人,心中百感交集,道:“你们跟着我只有死路一条,你们走吧!”

    这些人都是跟随朱高煦多年的随身护卫,深得朱高煦的信任与重用,怎奈今日兵败如山倒,落困于此,实在不忍心这些人被捉。所有人都看着朱高煦,也是相对无言,一阵感叹之后,所有人心想,如今又该往哪里逃呢

    就在所有人都在惆怅之时,于冰带领的人马也已经赶到,并且包围了整片林子,朱高煦等人又是一阵惊慌,寻找着出路,但是四面八方都是包围过来的敌军。只听于冰外林外喊道:“放下武器,投降吧!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不要再做无用挣扎。”

    过了一会,只见朱高煦等人走出了林子,于冰见状,翻身下马,对着朱高煦行礼道:“汉王。”

    朱高煦面无表情,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甘心,但是此时也只能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但是此时朱高煦依然是一副高昂的架势,昂着头,看着于冰,道:“你是什么官位”

    于冰首先一愣,随即道:“小人只是扬州藩台大人身边的一个幕僚。”

    朱高煦心里感到一阵吃惊,他不相信,追击自己的竟然是一个身无任何官位的无名小卒,朱高煦感到一阵讽刺,本以为最后将自己击败的一定是一位大将,没想到却是一个布衣小卒,这让朱高煦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但是随即又是一声冷笑道:“我征战沙场数十年,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到今日会败的如此惨烈,我不服啊!”

    于冰看着朱高煦,道:“既然如此,汉王在起兵之前就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失败是吗”

    朱高煦道:“失败”又叹口气,朱高煦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道:“失败对我来说,真是一个稀缺的字眼。”

    于冰道:“汉王您可知道,您输在那里吗”

    朱高煦不解,看着面前这个小小的幕僚于冰。于冰一笑道:“汉王您输在了一成不变之上。”于冰看着朱高煦,又道:“这世间万物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唯有人心不变,民心不变,您总以为这天下只要自己想要,随时都可以得到,但是您别忘了,如今人心思治,老百姓盼望的是年年丰收,吃得饱,穿的暖,这一点千百年来从没有变过。”于冰话锋一转,道:“而您呢一心只惦记着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仿佛唾手可得,但是实际上离你十分的遥远,之因为说您一成不变,是说您没有顺应民意和大势。”

    朱高煦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不禁觉得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些唐突,此时在朱高煦看来自己落入面前的这人手中,反而不是一种羞辱。朱高煦没说话,也没有任何的表情,低头不语,良久,朱高煦抬起头,交出了手中的佩刀,手下也纷纷扔掉手里的兵器,因为朱高煦感到此时自己输的心服口服。

    朱高煦看着于冰,心灰意冷,一丝冷笑道:“我捉住了我,回去最起码能封个五品以上的官。”

    于冰接过朱高煦的佩刀,笑道:“我于冰原先只是一介草民,庆幸遇到了孙大人,我甘愿做他的幕僚,至于功名利禄,实不是我想。”

    朱高煦放声大笑,这又是一个天大的讽刺,自己千辛万苦起兵争夺天下,竟然还有人不贪图功名利禄的,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于冰命人绑了朱高煦,道:“汉王,得罪了。”朱高煦没有说话,依然高昂着头,面无表情。

    于冰押解朱高煦等人,一路无话,回到了扬州城,看着扬州城昔日的繁华景象如今被付之一炬,破败不堪,不禁大感惋惜与忧伤。

    孙康早已在城外等候,见于冰活捉了汉王,大喜过望,所有人都是大喜,百姓们敲锣打鼓,欢呼一片,气氛好不热烈。

    孙康派人将汉王等人押下,并且写了奏报,等待朝廷的旨意。又引见了张孝霆和花宇等人,于冰见各位果然英雄了得,心中也是高兴。

    如今扬州城一片废墟,所有的衙门办公场所都被毁坏,孙康就在城门楼上搭了一个简易帐篷,并且发话,从今以后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包括办公都在这个帐篷里,直到扬州城恢复到往日的秩序与繁华。

    一连数日,孙康等人都在帐篷内痛饮庆贺,并且将所有人等的功劳都登记造册,等朝廷的批示一到,就将朱高煦押往进京,一并送往朝廷,予以嘉奖。

    但是张孝霆和花宇胡宝云等人是武林中人,多有不便,在几人的苦苦哀求之下,孙康只好惋惜的将几人的名字除掉,为此孙康大为惋惜。

    这一日,孙康和于冰在城墙上说话,于冰看着破败不堪的城墙道:“如今扬州城百废待兴,后续的事务还会无比的艰难。”

    孙康叹口气道:“是呀!如今最大的难题就是扬州城重建的问题。”又道:“我已经写好了折子,我准备让你押解汉王进京。”

    于冰惊道:“我不行不行。”

    孙康道:“为何”

    于冰道:“第一,我身无官位品级,名不正言不顺,第二,扬州城是在你的坚守下才保住的,所以此事万万不可。”

    孙康看着于冰道:“可是汉王是你捉住的,你才是最大的功臣。”

    于冰再三拒绝,坚持不受。

    孙康叹口气,只好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道:“那你可知我为何执意要你进京”

    于冰看着孙康,感觉到话里有话,道:“我不知。”

    孙康道:“我想了很久,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正好借着这次机会,让你进京凭借这份功劳封个功名,也不枉了你一身的才华。”

    于冰一笑,看着孙康道:“难道你也不了解我吗我对功名利禄真的没兴趣。”

    孙康道:“按年龄你比我长六岁,又是才华横溢,在我身边做个没有品级的幕僚真是大才小用了。”

    于冰还要待说什么,孙康阻拦,看着满目苍痍,一片废墟的扬州城,又道:“刚刚说到扬州城重建的事情,这必然是一场浩大的工程,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所以我想你能帮我。”说着拿出那份写好的折子,还有一封信,道:“这封信等你进京后,交给沈阁老,我都说明了,我想沈阁老也会明白我的意思,我举荐你做扬州知府,凭你的才能绰绰有余。”

    于冰又是一惊,劝阻道:“不可不可,我实在是担待不起。”

    孙康有些焦急,看着于冰道:“你这人为何如此固执你在我身边也是为朝廷做事,为国家尽忠,为什么不接受朝廷正常的封赏呢你也知道名不正言不顺,你做了扬州知府以后,不就名正言顺了吗这一点你怎么就想不通呢”说着说着,孙康不免有些激动起来,甚至还有些微怒。

    于冰从没有见过孙康激动过,更没有见过孙康发过脾气,他也知道孙康确实是爱惜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孙康以前也多多少少提到过这件事。

    但是于冰自由闲散惯了,不想让自己过的太过于拘泥。自己原本是个四海为家的人,自从碰到孙康,才知道什么叫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于是自己就把藩台衙门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帮助孙康,辅佐孙康。

    于冰见孙康如此坚持,不免也有些过意不去,于是道:“那我答应你,我进京,可是这么大的功劳也不能让我一个人占了。”

    孙康见于冰终于答应了自己,不禁大喜,拍了下于冰的肩膀,笑道:“让你一个人占了你想得美。”又道:“这个折子里面写了几个有功之人,除了你和赵将军和李将军之外,还有数人。”

    于冰笑道:“看来你这条船我是非上不可了。”

    孙康笑道:“我这条船上早就给你预留了位置了。”二人大笑。

    又过了数日,京城终于来了消息,让孙康派人将汉王和数个降将押解进京,至于缴械投降的士兵,皇恩浩荡,念及这些人多是强拉入伍的百姓,原先多是



第99章:嘉奖令
    张孝霆花宇等人在此已有些时日了,如今战事平息,扬州城也恢复了秩序,都要过来向孙康辞行,孙康哪里肯放,执意相留,张孝霆花宇等人只好留下,等到缑冠西和曹氏办完亲事再走。

    此时众多难民依旧聚集在扬州城,显的拥挤不堪,于是孙康就将库中的存粮都分发给了难民,将他们遣散回乡。那些难民哪里肯走,都依依不舍的围聚在城外不肯离去,在孙康等人苦劝之下,那些难民才分批次的返乡,百姓们都来感谢孙康的庇护与救命之恩,孙康也是不忍,远远相送。

    又是一连数日,孙康终于送走了最后一批难民,此时城中除了原本的扬州城居民外,无一个难民,城中顿时为之一空。但是此时城中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孙康不免有些焦急,盼望着朝廷赶快拨下银两和粮食。

    为此孙康整日的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经常独自一人坐在帐篷内发呆。

    这一日张孝霆走了进来,见孙康若有所思,刚欲退出,被孙康叫住道:“干嘛走呀”

    张孝霆道:“我是看你有心事。”

    孙康笑道:“你说的没错,这些天我实在是焦头烂额。”

    张孝霆看着孙康道:“说实话,我很佩服你,我时常想,如果我身处你的位置,我早就垮掉了。”

    孙康笑道:“你又来了,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有时候人呀!是屁股决定脑袋。”

    张孝霆大笑道:“所以我说你才是做官的材料。”

    孙康不置可否,道:“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张孝霆摇摇头道:“还能怎么办四海为家。”

    孙康笑道:“四海为家你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张孝霆看着孙康道:“考虑什么”

    孙康道:“你真的忍心让苏姑娘跟着你,一辈子漂泊江湖,居无定所”

    张孝霆不解,道:“说实话,我确实有点亏欠她。”

    孙康笑道:“亏欠她什么”

    张孝霆叹口气道:“我一下子就失踪八年,我没有能够保护好她,使她数次陷于囹圄,甚至还差点丧命,可是她却是对我没有任何责怪之意,依旧对我不离不弃,她越是这样我心里有时候就越不安。”
1...6364656667...1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