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江湖凌云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何以心

    范张口又道:“不过少侠放心,我们可以让城中弟子多多留意就是。”

    萧劲岩道:“这城中女子千千万万,再说,晨曦姑娘在不在这里还不一定呢!”

    张孝霆坐在椅子上,低头不语,一脸的忧愁,精神萎靡,道:“一点下落也没有,这可如何是好”

    萧劲岩道:“你也不要担心,只要她不是故意躲起来,就一定有消息,且耐心一点。”

    张孝霆也只好如此了,于是就在这大院子权且住下了。

    萧劲岩每日忙着不亦乐乎,处理帮中事务,自然与张孝霆见面少了。张孝霆每日不是在院中等消息,就是上街闲逛。

    一转眼又是十来天,这一日,张孝霆坐在房中,起身走上街头,只见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张孝霆闲来无事来到一个茶馆,捡一个靠窗的桌子坐了下来,要了一杯清茶,一碟花生,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聊以解闷。

    小山从肩头上跳上桌子,不客气的吃着花生,滑稽模样惹得邻桌茶客侧目,指指点点。

    小山也没放在心里,撇了众茶客一眼,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忽然从城门楼下面跑出一大队军官,足有数百人,将路上百姓赶到两边,嘴里喊到:“都让让,都让让,别挡道。”所有百姓也都是推推搡搡,乱挤在一起,看着城门口,预感到好像要发生什么事一般。

    这时茶馆里的茶客也纷纷结账出门,各个争先恐后,有的还笑道:“又有好戏看了。”“快出去看看。”“是不是又要砍头了”

    张孝霆心下也是好奇,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起身汇了钞,将小山抱上肩头,也跟着走上街头,只见街道两边人挤人,人压人,空出中间的道路来。

    从城门口走进来一大队官兵,各个手持长枪,腰悬利刃,向内走来,由于人多看不真切,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

    张孝霆趁人不注意,抬头一看,纵身一跃,上了对面的一座角楼,身法极快竟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张孝霆看着城门口,只见一大队官兵过后,随后就进来七八辆囚车,里面各监押一名犯人,所到之处,百姓们都指指点点,有的嘴里大喊唾骂,义愤填膺 。

    在囚车前面一匹棕毛马上坐着一个器宇轩昂的官员,囚车两边各有数十名官兵押解,囚车内的囚犯也是心惊胆战,满面惊恐,羞愧难当。

    张孝霆心道:“不知又是哪里解进京来受审的滥官污吏。”顿觉一股索然无味,于是下了角楼,复又走到人群中,再次来到茶馆。

    过了一会,街上逐渐安静下来,复归平静,百姓们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照样忙着手里的事务,犹如习以为常了一般。

    菜馆里的茶客又逐渐多了起来,刚刚的事情,使茶客们多了一些谈资。

    张孝霆坐在桌边,只听旁边的一桌茶客正在议论纷纷,只听一个老者道:“我听我在河南做买卖的儿子回来说,河南今年遭了大灾了。”

    旁边的年轻一点茶客道:“有多严重”

    老者眉头一皱,很是不堪回首的道:“听说已经易子而食了。”

    张孝霆也是眉头一皱。老者的话也自然引起了其他茶客的惊讶,纷纷竖耳倾听,有人凑过来道:“真的假的”

    那老者眉头一皱,很自信的道:“那还有假我儿子亲口说的。”

    又有人喊道:“如此灾情严重,那些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老者忽然竖起食指在嘴边,道:“你小声点,让夜猫子听见不好。”

    又有一人凑过来,道:“我也听说了,我的一个亲戚在宫里当差,我听他说皇帝很是震怒,特别让户部尚书高廉杰亲自去赈灾。”

    老者道:“我刚刚也看到了那些囚犯的犯由牌上写着是河南字样。”

    一人道:“如此说来,河南的赈灾已经结束了,朝廷要对这些个滥官污吏下手了。”

    老者点点头道:“看样子,这些人活不长了。”

    一人高声道:“就应该这样,该杀的杀,这天下贪官杀一个少一个,真是祸国殃民。”

    一人义愤填膺的道:“可不是嘛!依我看不如将太祖皇帝的剥皮实草的刑罚给启用起来。”

    老者起身,道:“你们小声点,小心夜猫子就在附近。”

    茶博士拎着茶壶也走过来,道:“各位客官,别说了,小的还要做生意呢!”众人才纷纷禁口。

    张孝霆心里叹息一声,心道:“这天下贪官如果真的能杀一个少一个,还会有今日的易子而食的惨况吗”想到这里,不禁心里一阵叹息。

    张孝霆转念想起刚刚茶客嘴里几次提到的“夜猫子”,这“夜猫子”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只见门口走进来几个身穿锦袍,腰悬利刃的华服公人,张孝霆一看,眉头一皱,心道:“是锦衣卫!”顿时茶馆内变的鸦雀无声,噤若寒蝉。

    只见茶客们顿时互相挤眉弄眼,互递眼色,小声道:“夜猫子来了,快走。”

    于是立马就有人起身结账要走,刚走到门口,那锦衣卫为首的那人阴笑的道:“这么急着走再坐会儿。”一把将那几个茶客推到座位上,所有茶客又是一阵心惊胆战。

    张孝霆坐在窗边,看着这几个锦衣卫,只见那为头的走进茶馆,阴冷的目光扫视着众茶客,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冷笑,让人不寒而栗。

    这时,茶馆掌柜的心知今日要倒霉,于是满脸堆笑走过来,道:“官爷,您喝什么茶我请。”说着从袖中取出一锭大银塞进那人手里。

    那人拿着大银,斜眼看着掌柜,冷笑道:“我听说这里有人偷偷议政”此话一出,茶馆里面安静的让人窒息,个个面色苍白。

    掌柜立马额头出汗,紧张的满脸堆笑道:“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那人阴笑道:“你说没有就没有吗我有证据。”说着将手一招,从后面走过来一个校尉,递过来一个本子。

    那人拿着本子打开,走到原先说话的老者身边,指着本子道:“这是你吧这句话是你说的吧”

    那老者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浑身不自觉的颤抖起来,瘫软在地。

    那人又拿着本子对旁边一人道:“这是不是你呀这句话是你说的吧”那人也是大惊,惊慌失措,瘫软在地。

    那人拿着本子连指数人,无一遗漏,那人阴着脸,看着所有人,道:“凡事本子上有的,都带走。”

    话音刚落,只见门口的几个校尉,立马如狼似虎的走了过来,恰如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羔羊,将几人从地上纷纷带走了。

    张孝霆大惊,心道:“这帮锦衣卫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原来茶客先前议论的话语,已经被锦衣卫一字不落全都记下了,就连每个茶客座位顺序也是无一差错。

    那锦衣卫为首那人,对其他的茶客阴冷的道:“如果还有谁想去锦衣卫的召狱里住几天,现在就跟我走。”是的茶客都是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那人阴冷的目光扫视着所有茶客,最终落在张孝霆的身上,张孝霆若无其事,只顾喝茶。

    那人又将目光落在小山身上,走过来,饶有兴致的道:“这猴子有意思。”

    小山看了一眼那人,爱搭不理的神情,很是不屑,那人目光冷峻,看着小山道:“小畜生,竟然藐视我。”说着伸手就要抓住小山。

    只见小山忽然猴毛直立,怒视着那人,嘴里发出阵阵低吼声,那人不由自主的缩回手,看着小山,隐隐的从小山身上感觉到一股不详的




第144章:千里马
    张孝霆在孙康处坐了一会,起身要走,孙康哪里肯放于是道:“你我难得见一面,今晚就在我这里过一夜,你我好好说说话,如何”

    张孝霆想了想,点点头,道:“也好,我先去和我那朋友说一声。”

    孙康道:“什么朋友”

    张孝霆道:“我在路上碰巧遇到了丐帮萧帮主,就住在城南,我和他说一声。”

    孙康点点头,道:“也好,你快去快来。”

    张孝霆点点头,转身而去。

    张孝霆出了大理寺后堂,来到街上,此时已是太阳西斜。张孝霆正走间,迎面走来几人,抬头一看,正是刚刚碰到的那几个彪形大汉,气势威武,与张孝霆擦肩而过,有一人与张孝霆肩膀相撞了一下,张孝霆眉头一皱,那人也是回头一看。

    张孝霆心中暗惊道:“这些人不是中原武林人士,也不像普通的客商,身上还笼罩着一股浓烈的杀气,这些人是谁为何出现在京城”张孝霆心中虽疑惑,但也没深究细想,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几人远去的方向,向城南走去。

    皇宫大内,朱高煦坐在龙案上,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奏折,看了一遍,眉头一拧。

    龙案下户部尚书高廉杰此时心里也是揣测不安,战战兢兢,不敢仰视。旁边站着沈和还有太子。

    朱高煦看完奏折,眼睛紧盯着高廉杰道:“这就是被贪污的银两”

    高廉杰俯首启奏,道:“陛下,臣走访灾区,灾民们深感皇恩浩荡。”又道:“臣追查被贪污的朝廷帑银有七百万两,至于这七百万两的帑银的去向,还需要三法司亲自审查。”

    朱高煦怒道:“七百万两,数额竟然如此巨大,这是我大明朝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气的朱高煦喘着粗气,靠在龙椅上,呼吸急促。

    沈和道:“陛下息怒,如今高大人已经将涉案官吏押解进京,不如早日汇集三法司会审。”

    太子也道:“父皇,既然有了被贪污的帑银数额,那就尽快审理,早日追回帑银,挽回损失。”

    朱高煦点点头,道:“那就传旨明日让刑部、大理寺还有督察院给朕审理此案,一定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目光凌厉的看着朱瞻基,又道:“太子,你亲自监审。”

    朱瞻基道:“儿臣遵旨。”

    朱高煦摆摆手,道:“朕有点不舒服,你们退下吧!”

    朱瞻基担忧的道:“儿臣留下陪侍父皇。”

    朱高煦看着朱瞻基,点点头,道:“也好,你留下与朕说说话。”于是沈和和高廉杰先行退下。

    此时大殿之上只剩下父子二人,朱高煦看着朱瞻基,心里一阵欣慰,道:“你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朱瞻基惶恐的道:“儿臣惭愧。”

    朱高煦笑道:“你惭愧什么”

    朱瞻基道:“儿臣没有过多的为父皇分忧,令父皇失望了。”

    朱高煦看着他,摇摇头道:“你做的很好,没有让朕失望。”又道:“你知道沈阁老是怎么评价你的吗”

    朱瞻基抬头看着父皇,朱高煦笑笑道:“他说你睿智、果敢、颇有你皇爷爷的气度。”

    朱瞻基垂首道:“沈阁老谬赞了,儿臣只是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多为父皇分忧。”

    朱高煦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你不是为朕分忧,你是在为大明朝的万亿子民分忧。”朱瞻基面露羞惭之色。

    朱高煦又道:“有句话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可是却是没几个帝王能够明白。”

    朱瞻基俯首聆听教诲,不敢回言。朱高煦面露欣慰道:“你要记住,这个天下迟早就是你的,你要处处为百姓谋福,替百姓着想。”

    朱瞻基道:“儿臣谨记于心。”

    朱瞻基叹口气,看着殿外快要黑下来的天色,忽然道:“天命难测,世事难料呀!”朱瞻基惶恐不安。

    朱高煦又收回目光,眼中忽然没有了往日的帝王之色,有的只是做为一个父亲的慈爱,看着朱瞻基,道:“朕的身体愈发不行了,要不是太医院不断用药,说不定就要殡天了。”

    朱瞻基吓得感激匍匐在地,道:“父皇为何说出如此不详之言,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儿臣情愿终身伴随父皇左右。”

    朱高煦叹口气,嘴角一笑,道:“人总有旦夕祸福,天都有不测风云,何况人呼!”

    朱瞻基不敢言,朱高煦看着他,道:“你过来。”

    朱瞻基起身,上前几步。朱高煦笑道:“你要谨记父皇对你的教诲,这朝中文武你要知道谁能重用,谁不能重用,沈阁老虽然颇有才学气魄,治国安民之策,但也已经年迈,所以你必须要知人善任,寻求贤能之人来辅佐你。”

    朱瞻基看着朱高煦,不禁泪水盈眶,道:“儿臣谨记。”

    朱高煦看着朱瞻基,满脸的欣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柔和的道:“如此父皇才能将这天下放心的交给你,朕心中也就没有遗憾了。”挥挥手,道:“你去吧!”

    朱瞻基看着父皇,擦了擦眼眶中的泪水,垂首退出大殿。

    朱瞻基回到太子宫,一脸的愁容,李虎和田安见朱瞻基郁郁不乐,道:“太子为何事不乐”

    朱瞻基叹口气,没有回答,道:“几天没出去了,出去走走吧!”

    李虎,田安笑道:“太子爷是想蓝姑娘了吧!”

    朱瞻基撇了一眼二人,二人立马垂首侍立一边,朱瞻基道:“以后谁要是再拿这件事打趣起哄,我就打谁五十军棍。”吓得二人不敢抬头。

    朱瞻基拿起一件外衣,看都不看二人,走了出去,李虎与田安心道:“太子爷怎么了”也立马跟了上去。

    朱瞻基来到金水桥边,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星星点点,泛着闪闪金光,深深的叹息一声。李虎田安不敢进前,远远侍立着。

    朱瞻基抬头看着远处紫禁城的万家灯火,顿时觉得肩膀一沉,心里道:“朱瞻基,你真的做好了挑起这万里江山的准备了吗”他在拷问着自己。

    默默的抬脚向金水桥,向外走去,李虎田安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紧随其后。

    朱瞻基走了一会,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衙门口,抬头一看,心道:“怎么走到了这里”只见门首匾额写着“大理寺”。

    朱瞻基心中烦闷,看了看寂静的四周,索性迈腿走了进去,进入府堂,门口守卫都见过太子,于是也不敢阻拦,门卫刚要进去禀报,朱瞻基摇摇头,示意不要惊扰。

    此时孙康刚刚接到朝廷旨意,要准备审理河南贪腐一案,正在翻看高廉杰提交的卷宗。

    朱瞻基走过去,来到堂中。孙康聚精会神,时而凝眉,时而舒展,不停的在写着什么。一旁的侍从见太子驾到,慌的就要行礼,朱瞻基立马摇摇头,挥挥手,那侍从随即默默退出府堂。李虎和田安则是侍立在门口。
1...9293949596...1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