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恩公!我……我叫苏秀秀。”一见王伦走了,苏木匠的孙女顾不得矜持,把自己的名字告诉王伦。

    小灵官听到这句话,眼睛滴溜溜乱转,就是不离开王伦身上。已经走出了几步的王伦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苏木匠的孙女,也就是苏秀秀。可是也只看到苏秀秀藏在苏木匠身后的一点点身影。这少女的脸想必又红了,王伦心里想到。

    王伦冲着苏木匠点了点头,带着小灵官渐行渐远。苏木匠和苏秀秀站在原地就这么看着,直到王伦的身影消失在街头拐角处。

    “走吧!走吧!我们先去医馆看看伤势。”苏木匠对孙女苏秀秀说道。

    苏秀秀轻声应了一下,跟着苏木匠去医馆。走了几步,苏秀秀又恋恋不舍的回了下头。可是街上已经没有了踪迹,苏秀秀心中觉得无比的失落。

    话说王伦带着小灵官往家走去,在半路上王伦又交给小灵官




第二十六章 知县问话
    县令黄肱回到县衙,心中有事,胡乱的把手头的公文处理了。想起在知州衙门得到的消息还有王伦的事情,马上吩咐衙役把赵主簿给自己找来。

    赵主簿就是赵秀才的大伯,今年五十有三,身体看着健壮但是气虚得很。他得了黄肱的召唤立马赶了过来,一进门就气喘吁吁的。

    “县尊大人传唤属下不知有何事”赵主簿给黄肱行了礼问道,知道黄肱面厚心黑,赵主簿在黄肱面前不敢怠慢。

    黄肱面无表情没有回答,一摆手先让领着赵主簿来的衙役出去,才从自己的椅子上站起来。赵主簿也乖觉,知道县令大人跟自己有要事商量,主动把门关了起来。

    “赵主簿,你我一起共事也将近三个年头了。”黄肱先是说了这一句,跟赵主簿拉近关系。

    平时县令大人难得和自己聊闲话,这时赵主簿喜出外望,眉毛都抖了起来。“是是是,县尊大人,您来巨野县任职已经快三年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啊,也不知这一任县令任满后本官何去何从!”黄肱又煞有介事的感慨了一句。

    “县尊大人在巨野县的功绩大家有目共睹,下官这些年也多亏了县尊大人提携,这任满后想来县尊就要高升了。”千穿不穿马屁不穿,赵主簿没多大能耐只认准这一个道理。

    在这个衙门里,在这个朝廷里,有哪个上下属的谈话是真的呢。黄肱上任以来为民为朝廷做了多少实事赵主簿不知道,只知道黄肱派人回老家足足送了两箱的金银宝贝。只不过他在黄肱手下混日子,而且自家侄儿解试多半要借助黄肱的力量,所以赵主簿竭力逢迎,这也是他的长处。

    “本官虽然在任上也实心用事,但朝中和地方的同僚也不甘于后。”听了赵主簿的话黄肱微微一笑,捋一捋自己颌下的胡须,一本正经的说道。而后话音一转,继续说道:“况且我听朝中的好友说,近来官员升迁好多人都走了蔡太师的门路。”

    蔡太师就是蔡京,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及第,从中书舍人到左仆射一跃而为太尉,前年拜为太师。今年责修哲宗实录,圣眷正隆,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今年的解试恐怕还要有劳县尊大人,这是国家的轮才大典,大人的功绩会上大天听的。”赵主簿还是一味的给黄肱戴高帽。

    赵主簿自以为自己的马屁拍的好,但他根本没有领会黄肱的意思。那边的黄肱虽然着恼,但是也要忍耐一二,留些体面。于是黄肱就着赵主簿的话说道:“我听说吏部员外郎李邦彦大人要到济州巡查地方,顺便监察八月的解试,这可是难得的结交机会。”

    那边赵主簿人脉有限,对于朝廷的人事和动向当人茫然不知,听得云里雾里。

    黄肱只好给耐主簿心解释,“这李大人是蔡太师的门生,我们通过李大人的关系自然能搭上蔡太师的关系。如果有了李大人的帮衬,我想令侄的举人身份不就十拿九稳了么”解释了这一句同时给赵主簿画了个大饼,黄肱有些遗憾的说道:“不过听说李大人最近新纳了第五房如夫人,我要是无以为贺恐怕不妥!”

    说来说去这一句才是黄肱的重点,找人办事难道有不送礼的么

    这时一旁的赵主簿就算再迟钝也听出了眉目,为了侄子的前程,为了家族的未来,赵主簿决定用金钱开路。

    “大人有所不便,下官却不能让大人为难,来日定当奉上白银三百两为大人分忧。”

    赵主簿一咬牙一出手就是三百两得大手笔,这里可是他近三年的积蓄啊。虽然每年他都孝敬黄肱一点银子,但也都是五十两,只有这次最多。

    &nb



第二十七章 黑夜放火
    “王伦最近在城里的名声很响亮么”黄肱看似问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县尊大人,近年来王伦的才子名声也在县里偶有听说,只不过最近王伦在县里的名头可大了!”上次赵主簿和黄肱也说了类似的事情。就是在牛娃的案件审理之后,看审案子的百姓纷纷传扬王伦的仗义执言。

    “上次审案下官只是觉得明明是县尊大人您秉公执法,明察秋毫,怎么反倒成就了王伦的名声。”赵主簿添油加醋的说道,好似为黄肱打不平一样。

    “作为一介书生,王伦还是有一身正气的。”黄肱面上不动声色夸奖了一句王伦。

    见县令大人这么说,赵主簿无言以对,一阵沉默。看来要对付王伦替自家侄子出气任重而道远。其实赵主簿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成功地在黄肱心中给王伦买下了一根刺,只不过是黄肱隐藏着罢了。

    “当当当!”正在这黄肱和赵主簿沉默的时候,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黄肱的声音十分威严,此时黄肱已经和赵主簿说完了事情,于是招呼外面的人进来。

    来人是黄肱的仆从,在黄肱的县官任上已经伺候了三年了。这时看到黄肱的屋子里还有赵主簿在,并没有开口说事情。

    “县尊大人!”黄肱的仆从行礼后只是轻轻的叫了声。

    “无妨,赵主簿不是外人,有话直说。”黄肱见自己的仆从并没说话,心里还是满意他的表现的,毕竟做仆从要有眼力见才能成为心腹。但是黄肱还是直接吩咐仆从把事情当着赵主簿的面说出来听听,这样也能对赵主簿示好,表示信任。

    赵主簿哪里知道这些是黄肱在他面前故意做出来的,他只觉得自己现在成了黄肱的心腹,得了他的信任,心里感激涕零。虽然他心里也想过这可能是那三百两银子的作用,但马上他又主动忽略了,跟县令大人打好关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那边黄肱的仆从得了黄肱的吩咐,马上禀报道:“县尊大人,刚刚有个小书童来到衙门,留下一个锦囊就走了,说是给您的!”

    说着黄肱的仆从从袖子中拿出一个锦囊放下了黄肱面前的几案上,交给了黄肱。那边的赵主簿眼睛轻轻从锦囊上飘过,虽然有锦囊遮掩,但是凭着他的经验和直觉他知道这里边一定是银子。

    尧是像黄肱这样厚脸皮的,在属下面前收受别人贿赂也是一阵尴尬。好在黄肱心有城府,干咳一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说道:“来人还有什么说的没有,怕不是弄错了吧!”

    “那小书童只说大人打开锦囊一看便知。”黄肱的仆从回答的一丝不苟。

    黄肱挥挥手示意自己的仆从出门,正要打开锦囊,突地眼睛扫过赵主簿。

    赵主簿早就知道再待下去恐怕要更加尴尬,况且这时他和县尊已经达成共识,于是主动告退。

    “县尊大人您忙,下官就不打扰了。”赵主簿出去后还是把门关上了。

    见赵主簿如此晓事,黄肱点点头然后才打开了锦囊。入眼是五个银元宝,每个有十两左右,其中还附带了一张纸条。

    “承蒙县尊大人看顾,多有烦扰!学生王伦聊表敬意!”纸条上只有这一句,别无其他。

    看罢纸条上的内容,黄肱心里清楚这时王伦的谢礼,毕竟自己今天给了王伦面子。

    其实现在对于王伦,黄肱最初的印象是不错的,治下才子代表自己的文治。不过最近总听赵主簿说王伦的名声在百姓中越传越广,黄肱心里有些吃味,王伦借助自己的官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好在王伦有些自知之明,每次都有银子孝敬。想到这里,黄肱心里又舒服了。

    黄肱心想:看你会做人,以观后效吧。

    &n



第二十八章七夕上
    醉仙楼自从开业以来生意就日常火爆,这一日是七夕,来醉仙楼用餐的还是络绎不绝。只因在这一天醉仙楼不仅又请了戏班子来在一楼大厅里,同时还推出了具有山东地区特色的巧果,每个包厢里都赠送了一盘。听说以后每个节日醉仙楼都会推出类似的特色,这让许多客人都十分期待。

    七夕节始于汉朝时期,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就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里的穿针乞巧这也是七夕节的习俗之一。

    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在鹊桥相会的时候。织女是一位聪明善良、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同时也向她求赐美满的姻缘。

    对于年轻少女来讲七月七这一日是七夕是乞巧节,对于有功名的士子来说这一日是魁星节要拜魁星。二十八宿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人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据说七月七日这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科举制度兴起之后,人们把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这日一早王伦带着小书童灵官就去魁星庙祭拜,希望魁星保佑自己高中举人进士及第。魁星庙就在县学边上,这也是为了学子们来回祭拜方便。王伦和小灵官祭拜完魁星顺便到县学看了看刘老夫子,聊到中午时一同和刘老夫子吃完饭才往醉仙楼回来。

    “少爷,我原来只知道七月七日是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怎么还是魁星节,晒书节呢”在早上去魁星庙的路上,王伦对小灵官讲了拜魁星的目的,却没有说拜魁星的由来,这时小灵官盘根问底起来。

    “这……这与读书人拜孔子,拜文曲星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节日。”其实对于魁星节的由来王伦也是不知道的,“这就是一种对自己希望的寄托,源于崇拜心理。”

    “那还有晒书节是怎么来的呢”小灵官发扬自己好学好问的精神,继续问道。

    “这个……”王伦肚里的知识终究有限,一时答不上来。

    “哈哈,少爷也有不知道的事情么!”小灵官见难住了王伦心里得意,出言挖苦王伦。

    王伦被小灵官一激脸上挂不住,灵机一动想起了要如何作答。于是王伦故作高深的说道:“我怎么会不知道!”

    王伦抬手就给了小灵官一个爆栗,疼的小灵官直揉脑袋。

    “相传我大唐太宗年间三藏法师从天竺取经回来,路过一条大河名叫通天河……”王伦给小灵官讲起了西游记中通天河故事的后半段。

    小灵官平时虽然听王伦讲的故事也很多,但是有妖魔鬼怪的故事还是第一次听到。

    “唐三藏被通天河的老鼋幌落入水,一时波浪滔天,电闪雷鸣,经书也被弄湿。最后终于上岸避过风、雾、雷、电的劫扰,三藏大师发现经包已湿,于是把经书打开放在太阳下高照晾晒。后来三藏大师回国后,这事情被人知道久而久之演变形成了如今的晒书节。”

    王伦终于自言其说编了个晒书节的由来,小灵官听故事听得入迷也没发现王伦什么破绽。

     



第二十九章七夕下
    “有萧兄这样的文人雅士经常来打扰,王某高兴还来不及呢!”对于萧让的到来,王伦十分高兴。

    朱贵在一旁向王伦点头致意,接着便要给王伦介绍萧让身边之人。王伦却一摆手打断了朱贵,对着小让身边之人仔细端详了一阵,然后说道:“我观这位兄台眉目不凡,资质秀丽,莫不是人称玉臂匠的金兄么”

    站在小让旁边的人,青衣青帽,身材瘦削,双臂却比常人健壮。听到王伦的话,这人爽朗的一笑说道:“正是金某,区区薄名不足挂齿。”

    金大坚水浒世界中著名金石雕刻家,善刻当时的苏、黄、米、蔡四种字体。开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图书,玉石、印记无一不精,被称做玉臂匠。

    “金兄凤篆龙章信手拈来,与萧兄在艺苑中并驰名,王某一直仰慕得紧。”王伦示意萧让金大坚两人坐下,他又客气了句,能再认识一位梁山英雄他喜不自胜。

    萧让见王伦如此说,连忙接过话来。“王兄就不要再给我们戴高帽子了,今日前来就是把你介绍给金兄认识认识。”

    “王兄的大名我近来在文庙附近也总有耳闻,前次萧兄来寻我提到你的大名,因此就央求萧兄带我过来。”金大坚对着王伦解释了一句。

    其实上次萧让来见王伦时,王伦对萧让提过向认识金大坚,没想到这次金大坚来访却是他自己主动让萧让引荐的。

    这时那边朱贵得了机会,从自己身后的桌子上拿起一块牌匾来,对王伦说道:“这是今日萧兄与金兄送来的。”

    王伦见着牌匾上面刻着五个大字“鲁中第一楼”,这几个字用的却是蔡体,银钩铁划,非同一般。再看这刻工也端的是技法纯熟,雕刻的栩栩如生。

    不用问王伦也知道这又是萧让和金大坚合作的了,于是王伦向萧让二人一行礼说道:“多谢两位美意,鲁中第一楼实在是不敢当,这个挂出去恐怕要让其他同行挤兑死。”

    “在我眼中醉仙楼当得鲁中第一楼美誉,别人不认那是别人的事。”萧让霸气的王伦说道,继而一转折给王伦一个激将法。“难道如王兄这样的好汉也在意他人的看法么,亦或是王兄没信心把醉仙楼做到山东第一楼的位置。”

    “你啊!你啊!”王伦指着萧让直摇头。

    王伦虽然算上这次才与萧让见了两次面,但通过接触也发现萧让除了书法和文采外也有些幽默和玩世不恭。

    “醉仙楼的名头实至名归,王兄大可放心。”金大坚也诚心诚意的劝说王伦,接着指着桌子上的巧果说道:“醉仙楼的菜品和酒水咱们暂且不说,就说这乞巧果子点心就是别家做不出来的。”

    “乞巧果子”就是巧果,是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到了宋代时,每逢七夕佳节街市上就会有七夕巧果出售,但在金大家看来醉仙楼的巧果却特别出彩。

    巧果的主要材料有面、油、糖、芝麻,做法也简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以及各种调料,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但醉仙楼的巧果并不寻常,除了味道甜而不腻,香脆可口外,形式也是独具特色。有用梨子、苹果等水果做馅的水果味的,有将巧果雕成奇花异鸟形状的,有在巧果表面做浮雕文字的。形式多样,让来到醉仙楼的客人大开




第三十章当众作词
    醉仙楼二楼的一间包厢内正坐着两位年轻人,其中一位面如冠玉,青丝如瀑,穿着一身湛蓝色锦缎长衫,佩玉锵锵。正是王伦在街上看到的人,也是上次醉仙楼开业时唯一对上四句诗厨诗句的人。
1...1213141516...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