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想到王伦即将科考,晁盖向济州方向看了看,说道:“王兄弟也是性情中人,希望王兄弟这次一举中试吧!”

    行了一段路,到了分叉口,晁盖告别雷横,打马回东溪村。

    雷横驻马不前,包袱拿出来打开一看,除了两根虎骨之外还有四定银元宝。看情形恐怕晁保正是没这银子的,这次济州去的值当,雷横心满意足回转郓城去了。

    而在济州,王信和王伦走在路上。王信也好奇王伦为何给雷横银子,于是问道:“大哥为何要给雷都头银子呢”

    王伦缓缓而行,看了王信一眼,高深莫测的回答道:“自然有给的用处。”

    看过水浒,当然知道雷横是个爱财的人。从他放了刘唐得了晁盖十两银子的欣喜,还有为了十两银子和刘唐一场恶斗就能推断出。

    王信对于王伦的话并不懂,翻了一个白眼给王伦。接着又问出了个问题,“那为何偷偷放在包袱中,而且不给晁保正呢”

    这是个难得教导王信的机会,王伦也认真了起来。“晁保正不是个爱财的人,况且身家富裕,给了银子也不会要。反而可能觉得我看轻他,适得其反反而不美。”

    先是解释了为什么没送晁盖银子的事,王伦才解释为什么要背着晁盖单独给雷横银子。“送些银子给雷横,除了酬劳外也是为日后考量。这晁盖虽然是与雷横一同来的,但当他面给雷横银子雷横必不肯收。”

    听到王伦的解试,王信点了点头,心想兄长做事考虑的就是周全。

    看着王信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王伦又多解释了一句。“况且只有单独给雷横,才能让雷横感觉到我对他的重视!”

    此时天短,两人来到醉仙楼已经天黑,只见醉仙楼内外灯火通明。进得楼来一楼有两桌子官兵和衙役在吃酒,作陪的是王伦曾经见过的杨都头。

    看见王伦和王信进来,杨都头斜眼看了看,不屑的说道:“楼上有几位大人吃酒,你们小心些不要惊扰了!”

    王伦不拿正眼看杨都头,自顾自的去柜台找朱贵。王信冷哼一声,抬起拳头向杨都头示威。

    杨都头见此猛地站了起来,把刀出鞘,可想起楼上的大人,他又把刀收了起来。

    王信吐了口吐沫,低声骂了句:“孬种!”

    气的杨都头青筋蹦起,可是他还是不敢发作,惊扰了楼上的大人,他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早就看见王伦进来,朱贵迎了过来,知道王伦想知道楼上的情况,朱贵当先说道:“来了好几位大人,我只认识黄县令和赵主簿,现在已经喝了四瓶酒了。”

    王伦到醉仙楼也是想跟几位大人打个照面,混个脸熟,毕竟他是要参加州试的。点了点头,王伦嘱咐朱贵说道:“你警醒些,好酒好菜招待着,我上楼看书去了。”

    说罢王伦带着王信上了三楼,楼下只留下朱贵照看。

    醉仙楼二楼最豪华的雅间内,坐着的都是济州的实权人物。当中主位上坐着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威严老者,这人正是济州知州张叔夜。不过在座的虽然以他官职最高,年龄最长,可桌子上围绕的中心人物却不是他。

    张叔夜悲哀的看着通判,转运使,还有黄知县,赵主簿等人向李邦彦阿谀谄媚。他替大宋替皇上悲哀,但是他更恨这些扰乱朝廷的蛀虫小人。随即张叔夜想到自己,自己也不是被小人坑害到济州的么,自己现在也不是在与小人为伍么。想到伤心处,张叔夜喝了一杯消愁酒。

    李邦彦,正是现在酒桌上的主角。他上舍身出身,如今官至吏部员外郎,字士美,自号“李浪子“。李邦彦的父亲李浦只是个银匠,却知道供他读书,而李邦彦也喜欢跟进士交游,河东举人入京都去拜访李邦彦。渐渐地几年间,李邦彦声名鹊起,而后入京补为太学生。在大观二年1108年,徽宗赐他进士及第,授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邦彦外表俊爽,美风姿,写文章敏捷而有功底,所以这次被外派到济州主考。恐怕之后还要再升官,所以一众官员竭力逢迎。李邦彦在民间长大,熟习猥鄙之事。偶尔说些乡间俚语,酒桌上的众人也争相学习。

    几杯酒水下肚,李邦彦也有些头脑不清,想起东京的自在,对众人说道:“东京城潘楼樊楼佳肴美酒数不胜数,更有那曼妙陪酒佳人让人流连忘返。”

    济州通判还有转运使等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哈哈一笑,只有张叔夜看不惯李邦彦酒后胡话,轻轻咳了一声。

    没想到这一声咳嗽被李邦彦看到,戏谑的对张叔夜说道:“知州大人也是在东京玩耍过的,想必想起了哪位佳人所以嗓子痒!哈哈。”说完李邦彦还庞若无人的笑了起来。

    济州通判怕张叔夜着恼,拉住张叔夜劝酒。其余人也怕两人当场闹翻也帮忙圆场。

    有饮了几杯酒,李邦彦头脑发涨要出去透透气,黄知县乖觉也向各位大人告罪一声跟了出来。

    李邦彦看见黄肱跟了出来,心下满意,这个知县会做人。打着酒嗝说道:“黄大人有心了,来日到东京尽管找我!”

    拿出了五百两银子给李邦彦立竿见影,黄肱心中得意。但他还想更进一步,于是对李邦彦悄声说




第四十一章李浪子
    话说晁盖和雷横从济州回郓城,这次他俩来回都是骑马而行,因此脚程也快。走了一个多时辰,郓城县遥遥在望。两人一路行来,也少不得说些闲话,而王伦则是两人说的最多的。

    晁盖稳稳当当的骑在马上,向雷横提起自家收藏的虎皮。“你不是在我家中看见过一张虎皮么,那就是上次王伦送我的。”

    “哦!这王伦真是好大手笔。”雷横夸赞一声,也不由得想到王伦交给自己的包袱。王伦和他两人说包里是虎骨,可王伦在给自己包袱时特意拍了拍包袱。

    想到王伦即将科考,晁盖向济州方向看了看,说道:“王兄弟也是性情中人,希望王兄弟这次一举中试吧!”

    行了一段路,到了分叉口,晁盖告别雷横,打马回东溪村。

    雷横驻马不前,包袱拿出来打开一看,除了两根虎骨之外还有四定银元宝。看情形恐怕晁保正是没这银子的,这次济州去的值当,雷横心满意足回转郓城去了。

    而在济州,王信和王伦走在路上。王信也好奇王伦为何给雷横银子,于是问道:“大哥为何要给雷都头银子呢”

    王伦缓缓而行,看了王信一眼,高深莫测的回答道:“自然有给的用处。”

    看过水浒,当然知道雷横是个爱财的人。从他放了刘唐得了晁盖十两银子的欣喜,还有为了十两银子和刘唐一场恶斗就能推断出。

    王信对于王伦的话并不懂,翻了一个白眼给王伦。接着又问出了个问题,“那为何偷偷放在包袱中,而且不给晁保正呢”

    这是个难得教导王信的机会,王伦也认真了起来。“晁保正不是个爱财的人,况且身家富裕,给了银子也不会要。反而可能觉得我看轻他,适得其反反而不美。”

    先是解释了为什么没送晁盖银子的事,王伦才解释为什么要背着晁盖单独给雷横银子。“送些银子给雷横,除了酬劳外也是为日后考量。这晁盖虽然是与雷横一同来的,但当他面给雷横银子雷横必不肯收。”

    听到王伦的解试,王信点了点头,心想兄长做事考虑的就是周全。

    看着王信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王伦又多解释了一句。“况且只有单独给雷横,才能让雷横感觉到我对他的重视!”

    此时天短,两人来到醉仙楼已经天黑,只见醉仙楼内外灯火通明。进得楼来一楼有两桌子官兵和衙役在吃酒,作陪的是王伦曾经见过的杨都头。

    看见王伦和王信进来,杨都头斜眼看了看,不屑的说道:“楼上有几位大人吃酒,你们小心些不要惊扰了!”

    王伦不拿正眼看杨都头,自顾自的去柜台找朱贵。王信冷哼一声,抬起拳头向杨都头示威。

    杨都头见此猛地站了起来,把刀出鞘,可想起楼上的大人,他又把刀收了起来。

    王信吐了口吐沫,低声骂了句:“孬种!”

    气的杨都头青筋蹦起,可是他还是不敢发作,惊扰了楼上的大人,他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早就看见王伦进来,朱贵迎了过来,知道王伦想知道楼上的情况,朱贵当先说道:“来了好几位大人,我只认识黄县令和赵主簿,现在已经喝了四瓶酒了。”

    王伦到醉仙楼也是想跟几位大人打个照面,混个脸熟,毕竟他是要参加州试的。点了点头,王伦嘱咐朱贵说道:“你警醒些,好酒好菜招待着,我上楼看书去了。”

    说罢王伦带着王信上了三楼,楼下只留下朱贵照看。

    醉仙楼二楼最豪华的雅间内,坐着的都是济州的实权人物。当中主位上坐着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威严老者,这人正是济州知州张叔夜。不过在座的虽然以他官职最高,年龄最长,可桌子上围绕的中心人物却不是他。

    张叔夜悲哀的看着通判,转运使,还有黄知县,赵主簿等人向李邦彦阿谀谄媚。他替大宋替皇上悲哀,但是他更恨这些扰乱朝廷的蛀虫小人。随即张叔夜想到自己,自己也不是被小人坑害到济州的么,自己现在也不是在与小人为伍么。想到伤心处,张叔夜喝了一杯消愁酒。

    李邦彦,正是现在酒桌上的主角。他上舍身出身,如今官至吏部员外郎,字士美,自号“李浪子“。李邦彦的父亲李浦只是个银匠,却知道供他读书,而李邦彦也喜欢跟进士交游,河东举人入京都去拜访李邦彦。渐渐地几年间,李邦彦声名鹊起,而后入京补为太学生。在大观二年1108年,徽宗赐他进士及第,授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邦彦外表俊爽,美风姿,写文章敏捷而有功底,所以这次被外派到济州主考。恐怕之后还要再升官,所以一众官员竭力逢迎。李邦彦在民间长大,熟习猥鄙之事。偶尔说些乡间俚语,酒桌上的众人也争相学习。

    几杯酒水下肚,李邦彦也有些头脑不清,想起东京的自在,对众人说道:“东京城潘楼樊楼佳肴美酒数不胜数,更有那曼妙陪酒佳人让人流连忘返。”

    济州通判还有转运使等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哈哈一笑,只有张叔夜看不惯李邦彦酒后胡话,轻轻咳了一声。

    没想到这一声咳嗽被李邦彦看到,戏谑的对张叔夜说道:“知州大人也是在东京玩耍过的,想必想起了哪位佳人所以嗓子痒!哈哈。”说完李邦彦还庞若无人的笑了起来。

    济州通判怕张叔夜着恼,拉住张叔夜劝酒。其余人也怕两人当场闹翻也帮忙圆场。

    有饮了几杯酒,李邦彦头脑发涨要出去透透气,黄知县乖觉也向各位大人告罪一声跟了出来。

    李邦彦看见黄肱跟了出来,心下满意,这个知县会做人。打着酒嗝说道:“黄大人有心了,来日到东京尽管找我!”

    拿出了五百两银子给李邦彦立竿见影,黄肱心中得意。但他还想更进一步,于是对李邦彦悄声说



第四十二章进贡院
    济州属于京东西路,辖四县治巨野县,分别是巨野县、郓城县、任城县、金乡县。这一日正是济州学子参加州试的日子,四县一共三百多名秀才都聚集到了济州城。

    早在几日前就有好些秀才来到济州,王伦的醉仙楼还招待了好些客人。为了鼓励这些同科的秀才,王伦还特意赠送了些点心,还有每人一套文房四宝。

    为了这次州试,王伦必须全力以赴。昨晚睡的很早,今早天刚亮便起来了。与王信一起打了一通拳,才和大家一起吃早饭。自从苏秀秀到家以后,这些日子的早饭都是她做的。

    只见桌子上小菜两样,还有米粥,馒头,鸡蛋和油条。看到后两样吃食,王伦心想这一百分的寓意莫不是北宋年间就有。摇了摇头,王伦快速用过了早餐,向母亲告别。

    苏秀秀在一旁帮着小灵官准备好了被褥毯子,食盒点心,备用衣物、水壶蜡烛油灯等物。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后,统统用一个背肩式的大考篮装着,搬上马车。这天醉仙楼只有朱贵照看,杜迁和王信小灵官送王伦到考场。

    一切准备停当,苏秀秀羞答答的走到王伦跟前,交给王伦一张幸运符。“王大哥,这是我在土地庙求来的幸运符,保佑你一朝得中。”仿佛感受到众人似笑非笑的表情,苏秀秀飞也似的跑回房中。

    王伦收了幸运符,不敢耽搁,直接奔济州贡院而去。北宋时期考试一共要有四场,都需要考生提前今日考场,而且要一直待到考试结束。

    宋代州府解试,承五代之制,进士科差本判官考试,如本判官不晓文章,即于诸从事中选差。诸科差录事参军考试,如录事参军不通经义,即于州县官内抡选,本判官监试。真宗之后,改由本州府通判为监试官。有出身的现任幕职州县官为考试官,但不许差县令,以免影响政务。

    而此时诸州贡院也颇具规模,少则数十间,多则三五百间,甚至上千间。不像在开国初年,有时还要在寺院学校中考试。贡院其形制,一般均分监试、考试、封弥、誊录、巡铺、监门等处所,颇为完备。

    一般州试八月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王伦来到济州贡院,只见这里恩山人海。这倒不奇怪,考试的人虽然不多,挡不住送行的人多。再加上还有一群在贡院门前维护秩序的兵丁,场面也是十分混乱。

    为了避免和大家拥挤,王伦站得里贡院很远,反正离贡院开门还有很长时间。同时也打发王信三个人去找一圈刘老夫子,还有和他一起结保的沈秀才梁秀才二人。

    所谓结保,便是由同县的三个同时参加考试的秀才互相担保,如果其中一个人的身份造假不真,其他两人都会受到牵连。

    所保之事有七:一、隐忧匿服二、曾犯刑责三、不孝不悌,迹状彰明四、故犯宪条,两经赎罚或未经赎罚为害乡里五、籍非本土,假户冒名六、祖、父曾犯十恶四等以上罪七、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应。违者,本人依条行遣,同保人殿两举。其保状式,具此七事之外,余并令礼部贡院重行删定。

    过了好一会杜迁和王信三人陆续回来,除了有刘夫子还有和王伦联保的沈秀才梁秀才,让王伦没想到的是萧让和金大坚也来了。王伦分别与众人见礼表示感谢,几人也分别回礼。

    刘老夫子对王伦此次考试寄予厚望,语重心长的叮嘱道:“此次州试务必全力以赴,以你的水平大可中举。”

    萧让在一旁也说道:“预祝王兄桂榜高中,马到功成。”

    众人的吉祥话,王伦听得多了早就麻木,坦然受之。

    眼见时间不早,贡院就要开门。忽然听到有人高喊王伦的名字,“王伦兄弟……王伦兄弟……”

    这时的贡院虽然嘈杂,但是这一声喊盖压众人,周围为止一静。那边护卫的兵丁也被惊动,有几个要上前拦截。

    王伦听到有人呼喊,寻声望去,只见一位雄魁大汉骑于马上,正是托塔天王晁盖。

    在几名兵丁来到之前,王伦连忙把晁盖招呼过来。“晁兄,我在这……”

    晁盖来到王伦身前下了马,说道:“得知今日州试,我一早就赶了过来。想到你恐怕早就来了贡院,所以在此等候。”

    此时已经入秋,天气微凉,看着晁盖一身是汗,想必是赶路所致。能得晁盖这样真性情真豪杰倾心相交,王伦也十分高兴。

    谢过晁盖后,王伦又把身边的众人一一介绍给晁盖认识。此时他与晁盖真心相交,也没了顾忌。
1...1617181920...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