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到了府衙,祝彪见到慕容彦达,磕头拜道:“兵马指挥使祝彪拜见知府大人。”
慕容彦达见祝彪身材魁梧,长相俊秀,谈吐幽雅,又识得礼数,故而心中十分的敬佩。
呼延灼毕竟是朝廷大将,也在堂上作陪。慕容彦达互相引荐了二人。
二人说了阵闲话后,慕容彦达道:“去年本知府派遣统制秦明去征剿二龙山,谁知那秦明统兵无方,反被贼军打得全军覆没,降了贼寇,本知府本欲擒拿其家属治罪,不想——”
说到这里,慕容彦达摇了摇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谁知那秦明久食国禄,却怀了一颗贼心,他早已将家属接到梁山去了。”
祝彪恨恨的附和道:“此人实为官军中的败类!”慕容彦达道:“有祝指挥在此,量那伙草寇不敢来犯境,如此则天下幸甚、国家幸甚,青州百姓幸甚。”
祝彪恭敬的道:“大人谬奖了。”
也不顾呼延灼感受,慕容彦达问祝彪道:“不知祝指挥此次征剿贼寇准备如何用兵,可否指教一二”
祝彪道:“末将此次用兵方略为十六字诀。”
“哦,那十六字”
祝彪一字一句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齐头并进,互相支援。”
“恕本府愚钝,请指挥详言。”
“末将研究了前次贼寇打破清风寨与大败青州军马的战事经过,”祝彪侃侃而言道:“以末将之见,贼寇首领极善用兵,其战法独特,军马调动飘忽不定,宁人防不胜防,朝廷大军欲将其剿灭,只有先派军马守住各个交通要口,使贼军不能再四处飘忽流窜,然后我军先破二龙山,斩断白虎山的犄角,最后大军直逼,一举荡平贼穴。”
慕容彦达拍手道:“祝指挥真是再世孙吴,不知祝指挥何日发兵啊”
祝彪拱手道:“只要占领了各个交通要口,完成对二龙山贼寇的合围后,立即发兵。”
至此,慕容彦达才向呼延灼道:“如此,剿灭贼寇之事就仰仗二位了!”
三人正在叙话,忽然有下人禀报,言说领兵在外的彭杞归来,一起的还有失踪的韩韬与呼延钰。
二龙山由二龙戏珠而得名。阳龙山、阴龙山由西北向东南相并而立,山势起伏如巨龙腾云驾雾,摇头摆尾奔向两山交合处的一个小山丘。
山丘底平顶圆,状如半个圆珠,与两山山脚之间相隔不过半里地,要是打起仗来,谁要是抢占了这个山丘,便可封锁住这个山口。
得知彭杞归来,韩韬和儿子呼延钰归来,呼延灼喜不自胜。这次在青州有彭杞七千大军相助,他再也不用看慕容彦达脸色了。
不过为了联合慕容彦达,呼延灼还是决定与祝彪共同剿灭二龙山。
第一八二章晁盖初用兵
呼延灼部署完毕后,率领着三千骑兵与五千步兵(有三千步兵被调去封堵路口去了)向二龙山高地进军。
但是他没有想到,二龙山外围竟然没有一个敌兵。呼延灼率领着众将立即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
“以属下之见,贼寇弃守并非是畏战逃走,而是有计划的撤退,属下以为,贼寇是在收缩兵力,企图做困兽之斗。”
呼延灼望去,见说话的是先锋韩韬。
呼延灼认为韩韬的话十分的有道理,他微微的点了点头,于是问道:“韩将军,依你之见,现在我军当如何用兵呢”
韩韬道:“属下以为,贼寇此时已成了笼中鸟,瓮中鳖,我军只要小心谨慎,不中贼寇的埋伏,大军直逼其贼寨,莫说打,便是长围久困,当贼寇粮草尽后,那便好似熟透了的瓜果一般,可自然落地。”
彭杞思謟片刻,问道:“由军寨望二龙山还有三十多里路程,并且其间道路险恶,树木茂盛,贼军又狡诈异常,如何能防的住贼军对我军的伏击”
韩韬回答道:“我军可遣一军行在主力的前面,而以主力尾随其后,如果贼军伏击我前军,我主力正好前往夹击。”
呼延灼思索了良久,道:“那就依韩韬将军的方略用兵吧。”
韩韬听了又道:“请主将大人留一人驻守军寨,防备其他地方的贼寇来救援二龙山。”
“韩将军的话很有道理,那就有呼延钰和赵服率领两千步兵驻守在这里吧。”
“属下遵命!”
彭杞率领三百骑兵,一千步兵为前部先锋。呼延灼自引大军在后,远远的跟着,准备随时反击二龙山的埋伏。
当彭杞兵马行到一个道路狭窄,他见道路两侧草木茂盛繁多,于是对手下的兵士道:“小心埋伏!”
话音未落,只听见一声锣响,彭杞见到前方出现了一将,坐下骑着白马,手提大刀,拦在路中间。
彭杞心中冷笑,暗道:“人说贼寇诡计多端,我看也不过如此!”他喊道:“盾牌手准备,提防贼兵弓箭手!”
正在这时,有听见一阵锣响,道路两边顿时箭急如雨。官军早有准备,所以未曾伤亡多少人马。彭杞舞动长枪,拨开箭雨,拍马挺枪杀去。
此时埋伏的二龙山军马已经冲杀出来,与官军搅杀在了一起。
二龙山刘唐忽见后面来了大队官军,官军的帅旗上绣着个“呼延”二字。他对一个传令兵道:“鸣金收兵。”一溜烟,伏击官军的二龙山人马全部往茂密的树林中撤去,不一会儿的工夫,二龙山的人马撤的一个人影也没有了。
官军见林子深密,不敢追击,继续沿着大路前进。
官军一路直逼二龙山关下,呼延灼也不喊话,先命扎下营寨。
当夜,呼延灼料想二龙山的人马一定会乘他营寨新立,半夜里来劫寨,他命韩韬与自己率军埋伏于左,祝彪、彭杞埋伏于右,只待二龙山军马来劫寨时,四将便从两面夹攻,力争消灭二龙山的军马。
到了晚上,果然听见二龙山关上,锣声齐鸣,鼓声震天。呼延灼远远见到自己的营寨里有火光人影晃动,他知道二龙山的人马已经杀进了营寨,同时也落入了他所设下的圈套。
呼延灼心中暗喜,立刻跨上战马,紧握双鞭,大吼一声:“儿郎们,杀贼立功的日子到了,随我杀贼去啊!”他首先跃马冲出。
夜色漆黑
第一八三章东平府援兵
先前呼延灼出兵,东平府便曾接到文书封锁道路、盘查行人。之后呼延灼兵败,这些事早已传遍水泊周边各州府,各州府也都加强了戒备,以防梁山偷袭城池。
知府程万里接到呼延灼文书,要东平府出兵剿捕二龙山贼寇,还有慕容彦达私书一封。
程万里看过此文书之后,丝毫也不犹豫,当即便向送信来人说道:“行,没有问题,你且稍等,我这就去遣人找来董平。”
原来最近那董平已将周边匪患尽皆扫除,是以这程万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得到他的地方了,又见其整日缠着自己说要迎娶小女之事。
程万里却正是心烦,便见这人前来,是以欣然应允,将这董平送到那青州城去,以免其再纠缠自己与女儿婉儿。
来人见这程知府答应的如此爽快,心中也是开心不已,随即连连高呼知府高义,笑得这程万里是笑意连连,合不拢嘴,并赶忙着人去寻那董平来此。
程万里虽然是童贯门客,但走的文官道路,也得看蔡京眼色,平日正愁没有门路。收到慕容彦达书信自然喜出望外,忙让人去请本城兵马都监董平。
若是平日,程万里是十分不待见董平的,不过眼下还要依仗他才能搭上蔡太师的大船,程万里也不得不礼贤下士了。
原来程万里有一女程婉儿,生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是程万里掌上明珠。这次程婉儿也跟随其父到东平府赴任,董平见到程婉儿后便一见倾心,程婉儿也喜欢董平人物风流,俩人耳鬓厮磨间,便互许了终身。
无奈董平数次使人求亲,都被程万里借故推托了。
虽然董平使的好双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兼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号为风流双枪将。
按理来说,也算文武双全,年纪轻轻又已做到都监,掌握一府兵马,足能配的上程万里之女。
只是程万里却总想着他是童贯门人,有朝一ri必然能高升,他女儿又有十分颜se,到时不愁寻一豪门下嫁,他也能多些助力。
只是如今世道不太平,程万里需要借助董平保境安民,便也没有绝了董平心思,想让他好好出力,等程万里升迁之后,此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为了防止意外,程万里更是让程婉儿禁足,不得出宅门半步。
董平最近却是有些烦躁,程婉儿被禁足后,俩人便没见过面了。董平年方二十多,正是jing力充沛之时,心下郁闷,便把jing力都发泄到练武和操练兵马之中。
而就在这时,则是忽有下人来报,说那知府大人传董平将军前去相见。
董平听得此言,顿时精神一振,道“知府大人此时唤我,难不成是想通了,要将婉儿你下嫁与我不成”
亲兵随从听后也是一喜,随即忙道:“将军,此为好事,你且快去,切莫耽搁了。”
董平听罢则也是笑着点了点头,随即便飞快地领着那人朝府城行去。
董平对府衙自然是轻车熟路,也不用人领路,到的大堂,抱拳道:“末将董平见过知府大人。”
程万里笑道:“董将军不用多礼,快请落座。”
说完又喊道:“来人,上茶。”
“不用麻烦了,不知大人召董平前来,有何吩咐”
却是听得那程万里说道:“董平将军啊,这位乃是呼延将军和慕容知府派来送信之人,其说那青州城深受
第一八四章水火将军
在东平府不远的东昌府中,那知府陈文昭也是接见了从济州而来的信使。这位陈文昭却是一个好官,并且心地善良,这东昌府在他的悉心打理下,也是未曾出过半点错乱。
如今其见到同僚慕容彦达有所请求之后,当即便是答应道:“我与慕容太守互为同僚,如今其有难,本官自当鼎力相助。”
随即,其便是着人去请那张清将军来,这张清原是彰德府人,虎骑出身,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现在这东昌府中任兵马都监一职。
并且其还有两员副将,互为生死兄弟,一为‘花项虎’龚旺,会在马上飞枪,一为‘中箭虎’丁得孙,会在马上飞叉,具是行的正坐得端的好汉子。
过不多时,这张清三人便是听得传唤,来得此间,在拜见过陈知府,听得其言青州请兵将前去之后,欣然答应下来。
这张清本要将龚旺与丁得孙尽皆带齐,可又担心这东昌府无人坐镇,恐无人保护陈知府,于是便将这两员副将尽皆留下,只独自一人,随那信使去往青州城去。
不料他这一走,却让东昌府落入险地。
再说东京汴梁高俅的太尉府里,呼延灼的求援书信已经放到了高俅的书案上,高俅看完书信,对这个呼延灼心生不满,暗道这还是什么将门虎子,万夫不当之勇,全是狗屁,饭桶。
可是生气归生气,骂归骂,这个呼延灼还是他和童贯一起在圣上面前举荐的,如果不发兵增援他,到时候如果兵败了,自己的脸上也无光,识人不明这个罪名可就坐实了。
当下,高俅想了又想,便发下了一道文书,调遣凌州团练使神火将魏定国,圣水将单廷圭领本部人马增援呼延灼。
凌州团练使魏定国,精熟火攻法,上阵专用火器取人,人称“神火将军”;而单廷圭则是擅长用水浸兵之法,绰号“圣水将”或“圣水将军”,二人一水一火,相辅相成,自古道水火无情,如果配合默契的话能顶十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于神火将魏定国和圣水将单廷圭的水火之法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
相传,凌州团练使“圣水将军”单廷珪,与“神火将军”魏定国,是一师之徒,二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时生。师傅一靖长老,是当时驰名的世外高人,文韬武略,兵书战策,无有不通。特别是他的“决水浸兵法”和“引火强攻之法”,更是无人匹敌。一靖师傅决定将二法传授给二位弟子。
可是,就在传谁“水”,传谁“火”上,二人发生了争执。因为万物水为本,水能克火,二人都抢着要学水功,争为上。
一靖师傅这下为了难。二人都是自己的爱徒,年龄上又不分长幼,在这种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自己怎好说让谁学“水”,让谁学“火”呢一靖师傅想出了一条好主意,他要出几道题,考考二人,胜者即学“水法”。二人连连说好。
一靖师傅想了想,说出了两条谜语,让二人猜。第一条谜语是:
什么猫不吃腥,什么铁不打钉,什么米不做饭,什么鸡不下蛋
是:什么东西不能拿钱买,什么东西不能用秤称,治国什么东西最为上,没有什么步难行
一靖师傅的这两条谜语,涉及的面比较宽,既有日常生活的细节,又有安邦治国的大计。他是故意借机全面了解两个徒弟的。谜语说完后,命二人拿出纸笔,各自将答案写出来。
单廷珪魏定国想了想,提笔“刷刷”写了答案:船上的铁锚不吃吃腥,请客的柬贴不打钉,地里的米草不做饭,织
第一八五章董平败走
董平看着麾下兵马仿佛长龙一般从城门口出来,也是意气风发。武将本就应该沙场点兵,建功立业。可自从他扫平东平府贼寇后,便再无战事,每ri只能守在城中,与他打小建功立业的梦想也越来越远。
他本是河北边关武将,可惜先皇早和辽国签订盟约,大宋花钱买平安,每年都会“赏赐”辽国大量财物,换的辽国不大举南侵。
虽然近年来,边境没有大的战事,但小的冲突却是一直不断。
辽国不给边境兵马粮草,只是准其越境打草谷,自给自足。因此时常有辽国骑兵越境而来,四下劫掠,因此小股的战事一直不断。
董平多次击杀辽国打草谷的骑兵,因此升为团练使,守一境平安。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追杀辽国骑兵,不知不觉带兵越境,最后斩获一百多颗首级,大胜而归。
哪知董平报捷的公文才送出去,辽国便遣使而来,指责宋国纵兵犯境,要求宋国交出带兵的人,不然便要整军南下。早被辽国铁骑吓破胆的朝中文武顿时慌了神,若不是河北众武将力保他,恐怕枢密院便把董平交给辽国了。但为了平息辽国怒火,董平的团练使也被免去,责他回京听调。
董平在京城一住便是一年多,各地即使有了空缺,董平没有银钱上下打点,哪能轮到他补缺。
还是后来童贯门人程万里到东平府上任,山东、河北群盗并起,东平府前任都监也死于剿贼。童贯自然不会坐视门下丢了官职,历数京中武将,这才想起勇武过人的董平,点他做了东平府都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