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柴进听了叹道:“林教头能够接住武松兄弟这九脚,武艺也十分不凡了!换了另一个人,怕不口吐鲜血!”
林冲接下这九脚后,更觉放松,游斗了两圈,暂缓压力。他一直处于受压状态,此刻恢复过来,他一声暴喝,呼的一拳打出。乃是一招“流星赶月”,迅捷无比。
武松一连踢出九脚,不想林冲硬接下了,只好寻机再战。见到林冲这一拳打来,武松宛若醉酒了一般,身子摇摇晃晃。可是这一拳,却不知怎么便被他避了开去。
接着武松向林冲攻去,他摇晃着身体,脚步踉跄,可是一拳一脚打出都携着千斤巨力。
两个回合后,武松寻得机会,两只拳头只是虚晃一下便收了起来,忽地一脚飞起,踢向林冲小腹。
林冲不慌不忙,一提膝盖挡开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闪电般转过身来,那只右脚凌空而起,飞向了林冲的面门。
这一番兔起鹘落,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就在武松起脚之前的那一瞬间,林冲已经先下手为强。林冲俯身而下,右脚一个侧踹,正好踹在武松的那条支撑腿上,武松收势不住,向一旁斜斜跌去!
高手相搏,胜负也就是只在这毫厘之间。
武松猝不及防,偌大的身躯腾空而起,眼看就要跌倒在地。林冲急忙一个鱼跃,飞了过去,正好将武松扶住。
待武松站定,林冲负手而立,看着武松笑而不语。
“两位兄弟好武艺!”场中众人见到这一番龙争虎斗,不自禁的大声喝彩。
王伦看出林冲和武松的渊源,当先上前一指林冲,冲着武松道:“武二兄弟,还不见过林师兄!”
“啊……”武松正懊恼自己输了,听了王伦这话,满头雾水。
鲁智深也在旁笑道:“武二兄弟,你那绝学玉环步、鸳鸯脚正是陕西大侠周侗周老英雄的绝学。林兄弟是周老英雄三徒弟,可不是你师兄么!”
“啊呀!”这下武松才反应过来,红着眼睛拜倒在地“武二拜见师兄!”他为人自傲,却不想两招绝学都败在林冲手下。真不自知如何自处,却原来是师兄当面,一下转忧为喜。
林冲刚刚见了武松与山士奇相斗,便觉武松功夫熟悉,因而提议与他比较。这回见了武松的绝招,更不疑有他。“师弟请起!师弟资质超卓,难怪师傅喜欢!”
林冲亲自扶起武松,赞了一句。他久在禁军中打混,平日见惯了高手,可是像武松这样的高手,便是禁军大将也不如!
柴进见了林冲与武松师兄弟见礼,不由叹道:“若不是有幸目睹二位今日一战,小可怎知世上还有这般精妙绝伦的腿法周老英雄,当真世外高人,两位徒弟都是英雄!”
武松则是拜倒在地,向林冲道:“师兄这般武艺,小弟输得心服口服!”说着,武松向林冲拜了三拜。
这一番师兄弟相认,众人都觉高兴当即又都回到大厅,喝酒吃肉。
武松念念不忘周侗的传艺之恩,向林冲问起周侗的行踪。“与师傅已经了有段时间,师兄可知师傅他老人家的去处”
林冲为难的答道:“实不相瞒,愚兄与恩师也许久未见!”
说起周侗的行踪,王伦倒是知道一二。“上月我家二郎来信,道是周老英雄已找回了枪谱,周云清兄弟已回了大名府,周老英雄好似回了相州。”
因武松还不知王信这人,王伦又把周侗的几位嫡传弟子一一说了,还将叛徒史文恭也讲了几句。
武松不想师门有如此多英豪,作为记名弟子也与有荣焉。
几杯酒下肚,林冲也关心武松,便问道:“师弟因何在此”
“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已三四月有余。”
王伦早知道武松在此的缘由,听了这话便道:“二郎不知么那日那人却是不曾死的,只是昏迷罢了!”
本道自己犯下了人命官司,不想只是打伤了人。武松听了消息,喜道:“我当初喝醉了酒,一拳就把他打倒在地了。当时酒醉心慌,也没注意看,只想着打死了人。与家兄说了一声之后我便逃出城了。现在想来,应当只是将那人打晕了!”
武松说道此处,一阵兴奋,当即起身向李景拜道:“多谢哥哥告知
第三十章盐利之厚
武松已经走了数日,计算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阳谷县。至于是否还有“三碗不过岗”,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眼见与许贯中约定的日期将近,王伦打算先把和柴进的生意好好谈一下。
柴进是后周皇室血脉,虽说有御赐的丹书铁券,终究与旁人不同,官自然是做不得的.既然得不到权,那就只有想着钱了。
提到钱,就不得不说一句沧州的地理位置,沧州与蓟州相连,靠近宋辽边境。虽说檀渊之盟之后,宋辽之间一直有茶马互市之说,但辽国限制马匹进入宋境,宋朝也提高茶盐的价格,这样就导致了另一种职业的产生——走私。
王伦年前就打算在盐铁方面做手脚,形成历史经济支柱。铁矿生意还要徐徐图之,这私盐却是可以先做起来。
食盐在西汉之前是放开的,而后基本上是被国家控制的,实行专卖,并征收大量的重税。而同时,贩卖私盐变成了一个暴利的行业。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各代对于买卖私盐的打击力度也是相当大的。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私盐走私了,像段景住贩卖马匹也是走私的一种。而柴进这两样全都插了手,王伦也想与柴进合伙。
现今大宋一年在盐茶两项的收入就有八百万余贯,由此可见其中的利润是如何惊人。沧州、郓城等地都可直接晒盐,直接拿到的第一手货源,这利自然比之寻常盐贩子要厚了许多。
而且王伦也知道,朝廷的官盐与私盐相比,官盐征收极重的赋税,这也是私盐泛滥的原因之一。
同时王伦手中也有盐业技术——海水晒盐的方法,在中国出现却极晚,大概在元明时期才出现。
故而,王伦此时想到的便是利用“海水晒盐”这一在宋代的超前的先进的技术,继而使梁山开始利用自己临近海域的优势,大规模使用并开采海盐,并将其发展开来,成为梁山经济的一大支柱性产业。
不过这项技术能不能成,还要仔细考察一番。这海水晒盐的“科技”王伦也只是了解大概的流程,可没有亲自操办过。眼下技术有限,也只能采用传统而粗放的盐田法来制盐了。
这日王伦得了功夫,与柴进一同到海边选址。眼前的海滩虽不是特别开阔,但是较为隐蔽,藏在一处海角岸边,日照时间长,有海水冲刷,倒是极为合适开辟盐田。
随即王伦将一张写满制盐方子的笔记交给柴进,柴进打开一看,当即挪不动眼睛。
一、煎熬
制卤(刮泥淋漏)
摊泥以咸泥置漏碗中,待其咸质沥尽,乃用铁锹掘出,堆积于漏碗四周,此谓淡泥,亦称生泥。堆积既多,遇天气晴和或西风劲吹时,用担箕挑至盐田间,重铺田面,让海水流入盐田,其盐份即被淡泥吸收,日晒风吹,水汽蒸发,盐份吸引而上,田面色白如霜,故称白地(即盐花)。
刮泥待盐田泛白后,以两手压平拖刀腰,依拖刀之架,倒退而行,将田面的浮泥刮起成片。
抄泥刮起之泥,干湿不匀,日晒使干,再由两人背拽搔扒,反复抄动,使其干松。
集泥泥皆干松,便由两人对引裁板,使泥土集成一直线形,每线相距约一丈,以便于挑土。集泥大多由妇孺操作。
挑泥将咸泥兜入土箕,肩挑至土基中央,堆积如阜,称为泥蓬,压使极坚,成尖锥形,使雨水不致渗入,随时扒入漏碗,担水沥卤,此谓泥堆。
治漏漏碗的底,先铺以一层干藁或棱毛,再将泥蓬的咸泥放入,使之与口平,用两脚踏实,更以爬覆平整,光洁如镜。
淋漏治漏完成后,用担桶自渠中汲取海水,倾注漏碗,隔数小时或半日,盐卤由漏底经草藁或棱毛淋入竹管,泻至卤缸。
藏卤卤缸满后,用卤吊汲取,倒入担桶,挑藏于他缸或卤桶,以便煎熬之用。
煎熬
用铁盘煎盐,铁盘为长方形,由厚约一寸的铁块3~8块合成。接合处以石灰填塞。架于尖灶之上,再用带形竹篾编成的,围在铁板四周,竹内外及竹与铁盘接合处,亦以石灰涂抹,这谓砌盘。铁盘的一端靠近火门,其后端灶上。尚有余地,则纵向排列铁锅二至四口,称为温锅。
盘砌成后,将卤从卤桶用竹溜泻入盘中,同时注满温锅,便将柴火投入火门开煎。温锅内的卤烧熟后,交换吊入盘巾,再把冷卤注入温锅。如此反复进行,盘中盐卤水分蒸发,盐份渐次结晶,再加高温度,使盘中苦卤全部熬干,此时盐已制成,用盐锹抄入箩中。
如此连续煎熬,昼夜不绝火。到第四日以至第十日始行熄火,称为一造。一造的日致,各灶都有一定期限,由场官确定。
熄火后即将铁盘拆卸,以后再煎,重砌新盘。
一担卤可熬盐十公斤。其盐含有多种杂质,味涩苦,色微黑,费用高,产量低。
&nb
第三十一章权衡之道
王伦和柴进骑马带着门客,闲庭信步,走了十几里便到了沧州城。如今已经是夏日,天气转暖,街上行人如簇。
柴进带着王伦一起巡视了自家的两处产业,刚走到另一处茶行,却看见大伙围在一起正在议论。
“不想这玉恒隆竟然缺金少两,可要砸了几十年的招牌了!”
“他家这等奸商,我是再也不来了!”
“这个伙计心眼坏了,要是我就撅了他的秤杆!”
一见自家产业出了问题,柴进面色不好,越开众人去找玉恒隆的掌柜。
一问之下,才知道刚刚一位客户买了三斤茶叶,转头发现短了三两,当即找上门来。
后堂中柴进面沉如水,看着玉恒隆的掌柜,“这茶庄薄利多销,首要的就是诚信,如何出了这等事”
那掌柜见了柴进发火,战战兢兢,“回大官人的话,都是伙计弄错了。原本是他老爹在柜上,可是今日病了,于是这伙计替了一日。”
柴进却是不理那掌柜的解试,指着那掌柜道:“不论如何,茶庄出了这等事都是你这掌柜照看不力,且罚奉一月作为那客人的赔偿!”
茶庄掌柜一月的俸禄也有二三十两银子,赔给那客人绰绰有余。只是掌柜被罚,到底心有不甘,面露不豫之色。
“你可是心有不服么”柴进驭下最严,容不得别人造次。“我且问你何为商人”
柴进这一问,却是要考教这掌柜,若是回答不好就要将他辞退。
茶庄掌柜也是行商十余年的,有些心得,当即摇头晃脑道: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一玉;
生意做独市、买卖抢先行;
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
同本不同利、差别在算计;
百里不贩樵、千里能贩枣;
小店买个便、大店买个佺;
不怕店门破、就怕店无货;
货到街头死、人到市中活……
如此者,才为商人。”
王伦在旁听了,微微一笑,看了看柴进。心道:“如此不过是寻常商贩!”
柴进察觉王伦对着掌柜更为不削,自己也没面子,冷声道:“亏你做了十几年的掌柜,却只有这点见识,如何管得玉恒隆!”
那掌柜一见柴进要撤了他的职事,心下着慌。不敢与柴进顶撞,却是迁怒王伦。冲着王伦一拱手,问道:“这位爷似有高见,小的愿闻其详。”
“放肆!岂可对贵客无礼!”王伦是柴进的贵客,怎能容得这掌柜质疑。
那掌柜向柴进陪了礼,却是不在意王伦。他经商多年,怎容得王伦小觑他。
王伦早就看着掌柜奸猾不是好人,这回竟然冲着自己来了。微微一笑,道:“好,我就说上一说!”
“夫大商者,胸存纵横四海之志,怀抱吞吐宇宙之气;其学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其势籴入惊风雨,粜出泣鬼神,也正所谓良贾何负名臣,大商笑看书生。”
“大商之经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国;孙子、吴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变法。其学问之精深,道法之玄奥,意气之闳远,境界之高明,岂是你这等空想妄论,俚谚俗语所能达到的。可笑之极。”
王伦说完,依旧微笑着看向茶庄掌柜。
“这……这……”茶庄掌柜听了王伦的话,只觉这十几年的生意白做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柴进更是定定的看着王伦,眼中充满敬意。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这才是大商之道啊!想起两人合作的酒业、盐业、马匹生意,柴进更是热切。
&
第三十二章流放的犯人
沧州城中,张都头洋洋得意,提着大刀,骑着高头大马,押着一辆囚车。正行走间;只见后边尘土飞扬,奔出一彪人马,驾鹰的驾鹰,牵狗的牵狗,几匹快马追了上来。
张堵头并一众兵卒正惊异间,张堵头主意到人群当中,一匹高头白鬃烈马上,端坐一位青年,身高八尺有余,英姿勃勃,倒八字眉,一双炯炯有神虎目,双手过膝,耳大口方,挥鞭催马,精神抖擞。
此人是谁他却认得,不是别人,正就是周世宗后代--小旋风柴进。
听军中的朋友们讲,沧州柴进人称小旋风,为人仗义疏财,广交天下好汉。因他祖宗曾有让位之功,太祖赵匡胤敕他祖上三卷铁书:“有过不咎,当斩不死”。
张堵头往日远远见过,因此有些印象。其实他也想结交柴大官人,只是他身份低微,没有门路,一直深以为憾,不想今日在此遇见。
柴进与王伦本在茶庄歇息喝茶,听了门客禀报沧州有流放的人犯经过,这才带人赶了过来。
眼见柴进到了近前,张都头伶俐的上前见礼,“小人见过柴大官人!”
众人没有注意到,听闻柴大官人四字,那囚车中的人犯猛地睁开眼睛,看向柴进。
柴进勒马抱拳,点头算作回礼,然后看着囚车问道:“不知都头有何公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