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这他娘的是公子”

    “嘘,小点声说话会死!”

    “这他娘的才是公子!房二公子瞧着粗鄙,可他收钱办事,大江南北有口皆碑。你看别家的,那都是甚么狗屁东西,一个个风度翩翩,可他娘的收了钱当你是个屁,给你办事不拖个三五月,那不能显示他们是公子王孙的本事,我……”

    “你他娘的赶紧闭嘴!”

    一帮排队的都是闭了嘴,因为这光景坊墙外,又陆续来了一批人。

    有一帮骑马的,明显就是行伍中人,而且是弓马娴熟的猛士。

    打头的汉子极为结实,比程处弼这个恶鬼还要有雄壮气概,只他现身,周围都是安静了一圈。

    连房遗爱都是停止了挠痒痒,而是回过头饶有趣味地打着招呼:“好你个侯文定,老子坐车你骑马,是显你能耐不成!”

    “你这浪荡子,不在家里赔老婆,出来厮混个甚么”

    “赔她作甚,没得倒了胃口。”

    “你好大的胆子。”

    “怎地!”

    房遗爱横了一眼侯文定,如今他牛逼的很,因为老子是江西总督,他房二郎直接在江西开枝散叶,居然就大大咧咧地立了门户。

    老子还没死呢,逢人就说自己是“江西房氏”,关键比较荒诞的是,房玄龄居然被打死他……

    因为没打死,所以旁人见了,便认定这是真牛逼啊。

    原本房氏堂口,乃是“清河房氏”,但随着房玄龄的地位超然,如今已然是“山东房氏”,口气极大,但不得不承认,房氏在贞观朝二十五年的山东,的确有着惊人的影响力。

    泰山以东,圈地最为大胆最为疯狂的,就是房谋杜断。

    房遗爱的兄长房遗直,这么一个老实人,在山东公开纳妾就有七八个,开枝散叶的效率,可谓是响应国家号召,堪称朝廷楷模。

    就是跟老二房遗爱对比起来,就有点蛋疼,当然蛋疼的人是房遗爱自己,想他也没有到处纳妾啊,偏偏所有人都说纳妾七八个的大哥人品好道德高有节操,而他房二公子,不是浪荡子就是混账玩意儿……

    “俊哥,哥哥在武汉可还好”

    “你想说甚么卖屁股可是晚了,三十多岁的老男人他可不要。”

    “……”

    要不是拳脚功夫不一定能干死他,侯文定真想一通老拳砸他个半身不遂。

    “我家大哥二哥也大了,想送去武汉读书。”

    “你说你,一把年纪了,老大才十三岁,你真是个废物。”

    “……”

    指关节发白的侯文定,死死地握住了腰刀刀柄。

    真想砍死他啊。

    侯文定内心感慨着。

    虽然房二公子要吐槽侯文定,可他自己儿子还在穿开裆裤,根本没资格来说别人,只是他理直气壮的样子,仿佛已经儿孙满堂一般。

    “都快些个,日头恁大,老子的皮肤都要晒黑了!”

    房遗爱火气有点大,拍着马车车厢的门板,然后又道,“去停车场,把车停好。”

    “是,二公子。”

    “公子就公子,什么二公子。”

    “是,二公子。”

    车把式在张宅附近寻着了胜业坊




第六十章 聚餐
    “这韦贵妃,确定撇下娘家了”

    “为了保儿子。”瞄了一眼姗姗来迟,坐着吃茶半天没说话,一开口就是直奔主题的侯君集,张公谨微微点头,应了一声。

    养得有些富态的侯君集摸了摸胡须,眉头微皱:“老夫要一块地,一座矿。”

    “哪里的地,哪里的矿”

    大马金刀坐在扶手椅中,一只脚踩在脚几上的李勣横了一眼侯君集。

    “徐州的地,老夫要盖球场,今年要扩大赛事规模。”

    侯君集倒也不客气,手中盘着两颗玉胆,嘎啦嘎啦作响,忽地手指一收,两枚玉胆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旋即戛然而止:“至于矿……范阳的煤矿。”

    “呵,好大的口气,范阳的煤矿,你唬哪个那是多大的矿,你吃得下”

    “老夫钱人都还有一点。”

    不买账侯君集的大佬也不少,也有说不上话的,比如李君羡,他就只能旁听,吃茶的当口,到时候自然会有老大哥带他一起发财。

    多少的事情。

    “范阳的煤矿,韦氏是通过杨政本拿下的,捂在手里也没几年。这一两年,也就挖了几块碎煤出来,不成气候。想要全个挖出来,没有三五万人,想也别想。”

    “北地用人,还得看弘慎和敬德。”

    说是北地,其实已经是边地,之所以说要看张公谨和尉迟恭。原因也很简单,当初灭东突厥的时候,张公谨是李靖的副手,之后又任定襄都督府都督,在这片地区,老部下极多,不仅如此,契丹十部,一多半灭在张公谨夫妇手中。

    只消张公谨一句话,名存实亡的契丹诸部,肯定忙不迭地“死道友不死贫道”,打包多少奴隶就是个数字,纯粹随缘。

    更何况,还有瀚海公主府在,至少到现在为止,瀚海公主府这个建制并没有消失。阿史德银楚在东突厥的地盘上,那些没死的老家伙,还是会卖一个面子。

    而阿史德银楚在什么地方别人不知道,几个大佬都是一清二楚。

    除了张公谨,还能在遍地嗓门大的,就是尉迟恭。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当了那么多年,还培养了一个程处弼出来,江湖地位已经超然,四大天王之中,他在声望上是顶峰,而且皇帝也最卖他面子。

    “石城那里,用人也是紧俏的。”

    有人来了这么一句。

    “怎地用人凭本事,谁家不要吃饭”

    “说恁多作甚那范阳的煤矿,姓侯的,你可别想吃独食。时逢这等际遇,你倒是不挑食……”

    “我侯君集胃口大,路人皆知啊。”

    豳州大混混双手一摊,很是嚣张地朝四周看了看,“再者,老夫不过是这么一说,既然大家不同意,自然再议论就是。”

    侯君集潇洒的很,根本不介意众人反对他的主张。

    “我不要韦氏的物业,但韦氏的人,我要一些。”

    “农工商贾,你要甚么”

    “那些个不在户籍的韦氏农奴,我最是中意。今年程三郎要去北天竺,那我就跟着去信度河开个庄园。”

    “韦氏农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老少给你如何”

    “你这是不想谈喽”

    一时间,房间内气氛有些诡异,安静了好一会儿,一直没说话的张公谨突然叹了口气:“你们啊,还是太急切了一些。这韦氏就算要倒台,做成了一桌席面,这先动筷子的,怎么轮……也轮不到我们啊。”

    说话间,张公谨用手在众人和自己之间比划着。

    “韦贵妃不是不掺和了吗”

    “是不掺合,可没说太皇和陛下也不掺合啊。”

    众人眉头微皱,皇帝胃口比天大,这他们都知道。可正常看来,这



第八十六章 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
    贞观朝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庞大,除了皇帝要大建行宫之外,一次军事行动投入的木料总量,往往能够满足最少五百户左右百姓的住房用料。菠⌒萝⌒小说

    而随着营造技术的提升,金属转接口和特种木材的配合,木材选料选样加工更加细致。到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以及修桥铺路造船,这种木材用量的增加,就是几何倍数。

    但贞观朝并没有因为用量大,就滥用林场开辟资格,其中伐木工的选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置的。

    和矿工一样,伐木工天然要将组织纪律,而且因为伐木是个重体力活,伐木工往往要表现出比普通人强壮的多的体魄。即便是一个弱鸡,只要能在林场挺过一年,出来就是一条硬汉,从无例外。

    林场伐木还需要用到金属工具,贞观朝的冶金技术每日俱进,在初步解决钢铁性能之后,一个贞观朝的伐木工,可以靠一把“半月斧”,一天出十五棵左右直径一尺的大树。

    这种斧刃宽度半尺到一尺的特种伐木斧,重新回炉打造,就是一把“神兵利器”。

    朝廷自然不可能放开了让林场这种组织变得扭曲,因此贞观朝专门设有监察林场的衙门。而且林场的所有伐木工具,不管是管理还是保养,都和伐木工隔绝,每一片林场,还设有轮换的府兵,可想而知朝廷对林场看重。

    到贞观二十年之后,伐木工具逐渐升级,武汉造的双人拉锯和弯把锯,就成了林场伐木的主力,其效率是“半月斧”的两到五倍,钢铁用量还更少,而且保养更加麻烦,锯齿需要专人维护。

    围绕伐木锯,还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做“锉齿工”,“锉齿工”就是专门维护锯齿的特种工匠。一般铁匠还真没办法维护保养伐木锯,除非把伐木锯回炉重造,但也不能打造锯子,最多做一把砍刀。

    有了双人拉锯和弯把锯,一个运行脱产的林场,平均每天一个伐木工能出三十到四十棵直径一尺的大树。

    贞观朝在辽东大大小小林场有三四十个,平均每个林场每日出大树一千棵左右,但一千棵大树要变成木料,花费的时间就不是一天,而是一个月左右。

    其中最艰难的,就是把木头运送出去。大树修整成圆木就要消耗大量工时,而运送巨木就更加痛苦,非常考验人力物力。

    如果当地林场不能够轻松接入官道,那就只能通过畜力运输来解决问题,而承载巨木想要用普通的牛马车,基本没戏。普通的烂地,只能靠铺设滚木,然后通过人力来运送。

    有钱的林场,自然是可以效仿矿山,铺设轨道,然后通过轨道,将巨木运输到官道旁的库房。到了官道,就能用大型马车,通过前后分离的方式,缓慢运输到港口码头。

    整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一般都是有钱没权的人物,才会用这种费钱费力的方式。

    真正能够吃到林木盛宴的权贵,往往都把林场设置在河流旁边,当年全家资产翻数倍不费吹灰之力。

    可以说,整个辽东、朝鲜道、海东都督府……都找不到有哪怕一家蛮夷部落能够把林场设置在大江大河之畔的。

    所以当唐俭亲随跟包忠包二郎详细说了安置情况后,包忠会如此震惊。

    不仅仅是震惊待遇这么好,更加震惊自家恩主怎么做到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种安置,早就超出了唐俭的能力,哪怕唐俭在朝鲜道还有个儿子在做军官。

    等听说是通过张德发力,包忠就忙不迭打算亲自前往鸭绿水,就是生怕事情一旦玩脱,整个蒙兀部,大概是真要的灭族。

    旁人并不知道张德的狠辣,但包忠是在苏烈手下混过的,定襄军中那点消息,瞒得住外面,肯定瞒不住内部。

    包忠并非不知道苏烈曾经去草原看看,看完之后回来,夷男就死了……

    几十万铁勒尚且如此,何况六七千人规模的蒙兀部当年铁勒诸部,凡是做炮灰的小支,全部死了个干净,但凡活下来的,不是跑路快就是跳反强。

    能够像契苾部这样混得有声有色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第六十一章 随意
    手机同步阅读 wap..com

    “京兆韦氏,完了。”

    弘农县,杨氏的人心有余悸,好在他们求到了杨师道、杨恭仁两家那里。这是相当荒诞的事情,当年弘农杨氏并不认杨氏皇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模棱两可,类似李唐皇室。

    只不过谁曾想,时过境迁,原本的矫情,到了现在,倒是成了救命稻草。

    “总算……”

    有人叹了口气,死了一个杨政本,基本谈不上什么损失。

    安平长公主的雷霆手段,虽然是在弘农反复打脸,但感觉到痛的,并非是杨氏,而是韦氏。

    之所以连杨氏都说京兆韦氏完了,那是因为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愿意对京兆韦氏伸出“友谊之手”。

    韦贵妃直接断绝和亲族的关系,当纪王李慎遭受威胁的那一刻起,她对京兆韦氏的憎恨,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作为姻亲之族,弘农杨氏此刻不得不选择自保。

    京兆韦氏还在做官的人,虽然不会遭受排挤,但同僚避之如瘟神,足见体制中的地位已经断崖式下降。

    朝廷并没有用什么国法来处理京兆韦氏,“刑不上大夫”,国法运作,本就跟他们没太大关系。

    一如人尽皆知安平长公主派人杀了杨政本和韦檀特,这种大案命案,绝对是震惊一时。但大理寺、刑部,又有谁敢去查案

    国法在顶级权贵面前,就是个玩具。

    京兆韦氏投子认输,没有到一无所有的地步,但贞观二十五年的当下,连土地田产,也只是按照国法来“分田到户”,对一个庞大老世族而言,基本上宣告“政治死亡”。

    或许一百多年后,京兆韦氏还能出一两个绝世天才,然后带着寒门韦氏重振家声,但更大的概率,就跟千几百年以来倒台的世族一般,不断消融在资源吞并之中。

    甚至尤为歹毒的是,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之子,礼部郎中孔志约,还提前把京兆韦氏的藏书给搜刮一空。

    价钱很公道……但也只剩下价钱很公道。

    没有了这些藏书,京兆韦氏又没有李善那种过目不忘的超级天才,两代人之后,庞大家族的后裔,必定会出现数量不小的文盲。

    家奴、佃户、奴工、家生子……这些全都是要被瓜分的“财产”,当然程序上就是走国法。
1...776777778779780...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