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嫁给史仁表的时候,只觉得这日子前途一片灰暗,一个突厥窝囊废,能成什么气候公公在世的话,倒是能有门路疏通,自史大奈撒手人寰,整个史府全靠买菜过活,简直是惨到不忍直视。
便是她自己,也没少给家中的蔬菜做推销,好些姊妹暗地里嘲笑她是“卖菜公主”,她也并非不知道。
只是如此,她便暗暗发誓,将来便是要堂堂正正地卖菜。盖因家中的蔬菜送
到安平姑母那里之后,安平姑母很是称赞了一番。
“都是坊内的小市,还有些街坊的小店,算甚么大买卖。这要是有个两市大买卖,才是真的发达。”
嘴上虽然说得不屑,可神情得意,眼睛飘忽,彻底地出卖了史仁表的心情。
“你倒是嘴上硬气。”
嗔怪地拍了一下史仁表,普宁公主似是想起一事,“那薛州刺史,到底甚么来头,阿郎这般地看重”
&
第七十一章 苏州行
“阿郎,你这是要出去怎地恁多行囊”
“去一趟苏州。”
早上起来准备去上班的崔珏看到张德收拾了很多东西,侍卫们都在忙不迭地搬运着箱子,她便知道张德这是要出门。
每个月张德都会出差,或是去江西,或是去湖南,大多都是工程上的事情。偶有船业学堂的教学活动,也主要是拉张德过去撑场面,打消地方土老财的疑虑。
投资、出口、消费,地方官僚们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做高政绩。钱当然是要捞的,可如果官不大,捞的也就不多。
更何况,江西总督房玄龄给的考绩,和朝廷惯例不太一样。劝课农桑的比例逐渐走低,原因倒也简单,你不劝课农桑,自有别人来圈地做成新式农庄。一两年亏损过后,都是逐渐产生利润,这个不管是经验还是技术,扬子江两岸都越来越丰富。
整个市场的商品总量而言,还是处于高度匮乏的。
大部分地区还是“钱荒”,局部地区却又“通货膨胀”,想要调剂,不仅仅是市场要动起来,人也要动起来,官僚更要动起来。
所以有些略显偏僻的地区,明明粮食产量不低,偏偏农户手中没什么钱。因为粮食再多,也只能吃,不能变现等于废品。
可家里就是谷仓满溢,也只能说不愁饿死,想要日子过得舒坦,最终还是要想办法搞来现金。
这就使得某些地区,比如江西总督府行在“南昌地”,普通农户的种地意愿并不强烈,不仅仅是农户,小地主也是如此。
而一般的豪强,有个三五万亩土地,专门卖粮食,他们赚也有得赚,门路也的确有门路,可三五万亩土地的粮食产出,一年下来也没几个钱。
还不如种经济作物,比如茶树、桑叶、橙子、柚子、金桔等等,可惜种什么东西,这年头不是随便乱种的,为了保证粮赋,粮食有硬性的摊派。
又为了防止土地兼并,江西总督府就用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官民各出股本,然后由地方进奏院跟进监察审计。
比如“南昌地”西北有十万亩耕地,虽然有些破碎,但总体而言还是成片成线的。这十万亩地,小户的“田骨”仍旧保留,红白双契抄录归档。但“田皮”收归官有,一次性买断若干年。
而大户,则是根据需求来调剂,可以选择跟小户一样,“田皮”一次性卖断若干年,也可以拿自有的耕地来入股,但不参与土地经营。
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土地的作用,江西总督府指定是粮食用地。每年根据总产量缴纳税赋之后,剩下的粮食,再由江西总督府牵头来寻找大买家。
别人想要这样干,方方面面要做的事情多如牛毛,但对房玄龄来说,他出身世族,又崛起于微末,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底层到高层,他都全部亲身经历过。
要摸清楚小农的底线,搞明白大户的胃口,都不算什么难事。
再者江西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官僚团队已经相当的成熟,又有不错的先进农业技术,耕牛存栏总量也每年增加,灌溉渠等水利设施初具规模,甚至连一条鄱阳湖西岸的直道都修了,说一句万事俱备,绝对不为过。
而且别人愁粮食销售,房玄龄却是不愁的,“南昌地”现如今有专门的米粉行,“南昌米粉”的销路相当不错,属于苏州市舶大使新增的出口产品。
目前主要销往扶桑地,半军粮兴致。
除此之外,“南昌地”本身就是个重大粮食市场,房玄龄又在琢磨着修一条接通岭南的弛道。这笔钱,江西总督府还没打算出,就看冯氏、冼氏为了升级广州为南京,有多大的决心。
去年这个时侯,冯智戴曾经邀请武汉官僚组团考察,此事还上报了朝廷。
对张德私下里的话,就是说去广州吃个荔枝,桂味的,好食。
老张当时是答应了的,结果朝廷否决了武汉官僚组团南下考察的事情,此事也就作罢。不过江夏、武昌两地的吏员,倒是南下探路的不少。
主要是集中在土木工程的流外官,这年头的广州,水患、山洪、台风、蝗虫、寄生虫……时不时爆发一下,若非土地产出可观,加上
临时要去北京。
兄弟住院,刚从无锡出发,这个
这两天稍微有点忙。
主要是去相城和虎丘要账,请欠账的吃饭喝酒肯定是少不了的,也就是能上上网刷刷手机,基本没什么空码字。今天仍旧有个饭局,夜里能不能回张家港还两说,搞不好就在苏州过一夜。
&
第七十二章 分家
想要拆分江东这个事情,不是长孙无忌最早动的念头,而是李渊。
当然继任者李世民也一直在这样做,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愿是一致的。李董大搞封建,然后封建诸王又迅速惨淡收场,都是有其各种利益述求在。
比如南朝士族的离心力还是那么大,让中央政府不要摩擦他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拉拢上层士族的同时,底层平民都是尽可能地归入到国朝体制的管理之中。下放到江东州县的官僚、将校,往往都是皇帝御前的忠犬。
比如史大奈,他这个跟着处罗可汗跑来中国厮混的突厥人,就曾经做过一任福州刺史兼都督府都督,虽然时间很短,但也反映出当时中央朝廷对江东的心态。
随着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贸易规模的极大提高,中央朝廷直接统治地方的成本大大减少。
只说一点,原本在福州或者建州,地头蛇想要卡住朝廷命官的钱粮财帛口子,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但现在却大不一样,偶遇“象灾”,以往官府因为手中无粮或者无人,既不能围剿象群,又不能赈济灾民。不管是出钱出人,都要依靠地方大户。不敢说任由地方摆布,但时不时就要妥协、权衡,这是一定的。
然而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如今但凡有地方豪门拿捏一州一县之主官,迎来的都是镇压。
只从贞观八年计算,至今十多年,平均每年都要有十四五次的“骚动”,没到“民变”的程度,但官府镇压却是坚决到底,从不手软。
十几年连消带打,加上海贸逐渐“发达”,不管福州还是泉州,都能够直接到海对岸的流求购买粮食。有了粮食,每遇风灾,也就不慌。相较疫病、野兽等等威胁,饿肚子是最残酷也最容易激发人类兽性的苦难。
于中央朝廷而言,只要不饿死,就有活路。原本他们要依靠地方老世族或者豪强,当开始不需要的时候,这些老世族或者豪强,自然是要一起拉出来算总账的。
只不过,一地统治,不管是重组也好,还是解体也罢,总归是有好处,才会贯彻执行。
此时江东彻底“分家”,对太湖、浙水地区的人而言,自然是拍手欢迎。实在是在当地人眼中,福州、建州简直是“穷亲戚”,而且文化习惯上,以武夷山为分界线,基本就是地区活动范围的自然边界。
别说福州建州等地,就是衢州、温州,在杭州、越州人眼中,也多是“鸟语啾啾”,也就是所谓的“不似人言”。
原本就谈不上多么紧密的联系,本来应该说拆分起来毫无压力,但实际上当长孙无忌正式开始在江东吹风的时候,福州刺史贺兰庆立刻带着福建老乡跑去京城告刁状……
进奏院内一阵狂喷,总之一句话:想分手门儿也没有!
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发达了……
而且福州刺史贺兰庆还真是有理有据的,说是当年江东一体,互相帮助,那是一起共过患难的。苏州杭州缺少织女,我福州建州没出人睦州、婺州整饬浙江水利,我福州建州没出过力
你说你给了钱,你才给了几个钱
再说了,东海漂泊,你他娘的杭州大船三分之一都是我福建老乡,你也好意思的
京城一通狂喷,喷得苏州、杭州进奏院的牲口们屁也不敢放,完事儿之后,贺兰庆就在京城待了一个月,等到长孙氏的人过来跟他碰头。
见面长孙氏就一个问题:你他娘的开个价!
贺兰庆并非不怕长孙无忌,怕肯定是怕的,不过这官声还是得要。要是半点反抗都没有,直接就拆了一个江东行省出去,那他们福州、建州团成一团算个什么边角料
漫天叫价,落地还钱。
这是自来的道理。
于是乎贺兰庆就开了条件,首先中书令老大人你要拆分江东没问题,下官也是拍手称快的。可福建苦啊
第七十三章 官声
“使君,咱们四州野人,张公当真愿意见面”
“你们懂个屁,皇唐之内,除了他就没有人还会愿意见面地方土族。这人杀人如麻确实不假,一手建起‘地上魔都’。可要说公平二字,他是最公平的。”
贺兰庆言罢,撇开一众幕僚,对福州诸县的土著头领如是说道。
“到了苏州,见着了张梁丰,切记莫要耍甚么小聪明。在福州咱们甚么模样,去了苏州,也是甚么模样。”
“这穿戴不要考究些许么还有礼物……”
“礼个鸟。”
拍了一下大腿,贺兰庆瞪大了眼睛,“他却甚么礼物甚么都不要送,就这般去了。莫要吹捧个甚么,也莫要卖惨。你若是卖惨,只怕反过来被他嘲弄,然后被一只脚踩到烂泥里,翻身不得。”
“……”
“……”
几个福州老乡顿时一脸纠结,说好的朝廷命官,说好的官声在外呢听着怎么不像是好官啊。
“你们莫要这般看我,本府骗你们有好处么”
说得口干舌燥,贺兰庆拿起一杯茶,喝了一口之后又道,“明明白白地把咱们这里有甚么物事,交待个一清二楚。好比……好比尤溪县吧。”
提到了尤溪县,有个黑皮老汉一愣,顿时站了出来,纳闷地抬头看着刺史大人。
“这尤溪县,是咱们福州能出好陶土的地界。除了陶土,还有茶叶,再加上尤溪县西南的甘蔗,怎地也算是有了糖业,只这三样,就能做是了。尤溪县能通河去阳溪,顺流直下,就能来闽县。这卖点,不就是齐活了”
双手一摊的贺兰庆语重心长地说道,“记住,切勿将张江汉当作甚么朝廷命官。尔等随本府前往苏州之后,就当他是个商人,咱们有甚么家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出来。任谁都知道是有去处的,有好处的,这就能成事。”
“这……”
有些人还是转不过弯来,实在是不能理解,这样不怕得罪了张德吗
在福州老乡们看来,你贺兰庆是刺史大人,就算把人给惹毛了,赔礼道歉自罚三杯就算了账。
他们这些本地的苦哈哈怎么办
见这帮老乡不信他,贺兰庆自己都急了:“本府指天发誓!不!本府对天后发誓!本府要是诓骗尔等!不得好死!死了喂鱼!鱼吃了中毒!如何”
“……”
“……”
要不要这么狠啊。
老乡们一看这刺史老大人都这么实在了,心想也就信了他吧,于是有个林姓老汉就和和气气道:“既然使君都这么说了,不若先签上几个茶叶合同,也好让大家伙安心”
“……”
福州刺史府的佐官幕僚们顿时都懵了,大脑半晌都没反应过来。
寻思着咱们家刺史都发了这么犀利的毒誓了,怎么地也该表示表示通情达理啊。万万没想到啊,都到这个份上了……居然也没松口。
只是这些个能在刺史府当差的哪里晓得,福州建州自来艰苦,历朝历代虽然整饬海防、水利,但因为台风猛烈,两州诸县又密密麻麻山峦叠翠,稍有“风灾”,立刻就是山洪阻路,江海颠倒。
基本上不管修多么好的路,每年都要重新修。
这里又不比扬子江,各种工程队已经成熟,土木工程的技术也相当的先进。在这里,凡是修桥铺路,都是堆砌劳力。
一应桥梁道路,都是劳动工时的累积。
甚至连本地的木工,想要攒一套齐全的家当都千难万难,别说是锯子了,一把能砍一棵大树不蹦口的斧子,都很难找到几把像样的。
在这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是最最金贵的,有时候来了灾害,为了救一头牛,可以舍去几条人命。这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更加明了,贺兰庆已经口灿莲花的地步,这些个福州乡党,却也不动如山。
不是他们不信刺史老大人,他们信,可是信不起。即便是本地大户,也就是能存点粮食存点木材石材,真要说还有什么家当,也就那样。
&n
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
此次苏州之行,老张没打算直接去跟老阴逼碰头,而是先去看看李月母女二人。
跟老张鬼混的公主里面,就李月最像阿奴。有公主命,却没有“公主病”,属于老张难得能享受恬静适宜的地方。
“宗长,辅机公这是打算剔除江东一应贫瘠之所,尽收膏腴之地于掌中啊。”
“噢四郎,你觉得长孙无忌能成吗”
“若有宗长支持,十拿九稳。”
中央和地方,从来不是对立的,是对立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对朝廷来说,你拆分也好,集合也罢,只要符合朝廷利益,就可以做。对皇帝而言,只要不出现尾大不掉的地方军阀或者老大世族,体制随之而变,法度应之而行,都可以接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