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德大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夕秋月

    王阳明进来时却看见吕仲和正在用膳,而且膳食极为简单,不过两个馒头和一盘素菜,外加一碗白粥。

    王阳明见此不由得笑了起来:吕巡按倒是俭朴清廉的很,吃的这样简陋!

    清廉不敢当,本官倒也没贪什么,至于吃食,不过往日都这样吃,怎么,王学士来拿本官,莫非是本官犯了贪酷之罪?

    巡按御史吕仲和笑了起来,似乎毫不惧怕王阳明,把官袍直接脱了下来,指了指打满补丁的衣服:吕某乃庶子出身,自幼家贫,全奈族人接济度日,读书为官后一直恪守祖训,只为民做主,不伤天害理,如今王学士且看看本官身上所衣,会认为吕某是贪墨之辈吗?

    吕巡按可能是清廉之官,但未必不是庸臣,王某今日来拿你,是为三原县几处村庄被鞑子所屠一事,吕大人作为陕西巡按,只怕难辞其咎,因而朝廷下旨,拿你进京,严加审讯!并抄家以查之!

    王阳明拿出了圣旨给吕仲和看了。

    吕仲和顿时拍了桌子:简直岂有此理!你们现在便搜搜,看看吕某可有勾结鞑子之罪证,可有害民之罪证!

    如此,王某便不客气了!

    王阳明说着便朝绝声卫指挥使杨茂使了个眼色,杨茂便立即传令官兵冲了进来,开始在吕仲和的住处搜查起来,一应案牍文书皆开始查验,甚至也包括衣柜床柜等。

    而吕仲和倒是云淡风轻地继续吃起饭来。

    过了一会儿,杨茂回来用手语向王阳明禀报了搜寻结果。

    什么,没有可疑之物?

    王阳明不由得感到颇为惊讶,忙也用手语吩咐道:再搜查一遍!包括其幕僚以及家眷所住之处!皆不可放过!一应表文章题本文书告令皆拿到我这里来,我要一一审阅!

    说着,王阳明便继续和吕仲和闲聊起来:吕巡按还真是临危不惧,这次三原县几处庄子被鞑子屠杀,连带着王公的护卫都无一幸免,难道吕巡按就不觉得惊讶吗,就没有查查?

    这馒头不错,很香甜,王学士可以尝尝,吕仲和顾左右而言它,似乎不愿意被王阳明套进去。

    但其实王阳明早通过他之前的话怀疑上吕仲和可能真的和村民被屠之案有关系,因为,在他宣读完旨意后,吕仲和竟然直接替王阳明说出了王阳明想要查到的东西,在王阳明看来,很明显吕仲和很清楚自己要来干什么也很清楚自己想要查什么。

    王阳明最终再三确认吕仲和身边并没有可以拿来治罪的罪证后,便道:既然如此,便押吕巡按回山西家乡,如果山西家乡还没有罪证,王某亲自为吕巡按伸冤!

    说着,王阳明便吩咐道:来人,把吕巡按带走!

    而巡按御史吕仲和一见王阳明要把自己带回山西老家而意思是还要去自己家乡查抄,顿时就急了眼:王守仁,你想干嘛!你不过是一介翰林词臣,甚至还是靠取媚皇上而得升翰林的佞臣,你有什么资格羁拿我一堂堂御史,还敢查抄我家!

    就凭本官手上的圣旨!

    王阳明说道。

    无论吕仲和再怎么挣扎,再怎么喝骂王阳明,最终也阻止不了奉旨行事的王阳明

    待王阳明带着吕仲和出现在山西吕仲和家里时,便看见整个吕家庄俨然如一座城一般,家家皆是砖房高起,谷堆四处皆是。

    不过,不同的是,此处现在已经被王阳明提前派官兵围了起来。

    王阳明一来到吕仲和家乡,便开始喝令官兵查抄,很快便从吕氏宗族各户中查抄出各类田契地契,以及发现大量粮仓,甚至可以说是堆积如山的粮仓,不少还是新粮。

    王阳明还同时查看了地契和田契,不由得对吕仲和说道:吕巡按,贵宗族阖家在户部所登人口不过数百口人,缘何这里看上去不下千人,房屋也不下万间,粮食更是一看就不下十万石,这些地契和田契随便一张都是上千顷,你不是说你是庶子,自幼家贫吗,缘何你吕家如今如此豪富?

    那些都是族产,非吕某之产业!

    吕仲和说道。

    三崖村乌龟湾良田一百十五顷!周家口良田八百顷!这些地方全是兵部所载被鞑子洗劫之地还有这些皆是!都是陕西延绥固原以及陕西行都司所屯之田,如何到了你吕家手里,就算是族产,你吕仲和也逃不了勾结鞑子侵吞民田的干系!

    王阳明做过兵部武选司主事对于地方官报给兵部那些地方被鞑子洗劫的奏报是记得一清二楚,吕仲和自然也瞒不过他。

    这时候,吕氏宗族的族长吕贵祖也被押了过来,且见朝廷官兵来抄他家,也知道是吕仲和犯了事,急于撇清和吕仲和关系的他也没哭道:这位大老远容禀啊!这些都是吕仲和得来的,说献于族里人,但我们不知道这些是他侵吞而来的呀!

    如今族里的人也卖了吕仲和,再加上王阳明还拿出了实证,吕仲和也没了底气,直接跪在了王阳明面前,委屈巴巴地哭丧起脸来:

    王学士,这些田地,我是一亩都没敢要,这些粮,食我也是一石都没敢要,都是他们拿去卖给鞑子换钱的,不然他们没办法养那么多丫鬟奴仆!

    你不信问问,我都是给族里人的!是他们要我这样做的,因为我的一切都是族里人给的,我得报答他们!但我很节俭,我怕被人查出来我不清廉,我怕升不了官!若不是族人要我这么做的,我不敢的,我也不想的!

    王阳明懒得管吕仲和和吕氏宗族的关系,直接按照旨意把吕仲和和吕氏宗族所有人以及抄没的家产押解进京了。




第103章 改建豹房为大学
    陕西巡按御吕仲和及其亲族,以及参与勾结鞑子害民一案的其他官员皆先后被押解进京。

    而此时,曾经也假扮鞑子受李东阳指使屠戮村民的邵大侠也被杨一清擒获。

    本来邵大侠一知道李东阳被下狱就立即躲避了起来,可无奈官府严查,且他自己也不甘心一直躲于深山老林当真正的山匪,因而当杨一清通过江湖人士联系到这邵大侠透露出自己有意愿将这邵大侠及其部众变成朝廷官兵时,这邵大侠倒也意动了。

    甚至,这邵大侠还面见了杨一清:抚台大人,不知道你为何有意帮助邵某?

    就凭这个,李阁辅给本官的亲笔信,实不相瞒本官也想有个邵大侠这样的人将来帮本官做些本官做不到的事,如今既然朝廷查的严,通过本官的帮助让你们成为朝廷官兵无疑是最安全的,邵大侠以为如何?

    杨一清拿出了李东阳曾经给他的亲笔信,但也因此彻底说服了邵大侠。

    而这邵大侠果然便带着自己所有部众来了西安府,不过这邵大侠刚一进西安城内城,杨一清便立即命令城门紧闭,早已埋伏于各处的官军从民房里冲了出来,一时箭镞如雨,铅弹肆虐,顷刻间,这邵大侠及其部众便被砍成了一堆烂泥。

    而邵大侠本人也被活捉。

    杨一清,你个小人,你敢骗我,老子要杀了你!

    邵大侠被押到杨一清面前时是怒不可遏。

    而杨一清倒是神色淡然地一边将李东阳的亲笔信折叠进奏疏中,一边笑得:你这种朝廷要犯,本官怎敢留你,把你献给朝廷,倒可以洗刷掉和李东阳的关系,岂不更好?

    说着,杨一清又对一武官吩咐道:务必小心,一定要把邵大侠安全送到京城,还有本官这封奏疏!

    昔日与鞑子一起戕害三原县百姓的一干官吏贼寇此时已全部归案。

    朱厚照也没客气,直接吩咐道: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屠民自然与弑君亦是同罪,将吕仲和和那邵大侠亦诛十族,也算是给北方之官绅以震慑,别以为真的可以无法无天,一旦经朝廷发现与鞑子勾结还屠民害民,朝廷也不会轻饶!

    就这样,吕仲和和邵大侠等人也被处以极刑,被屠的三原县百姓此时于九泉之下也能得到安息了。

    长达数月的弑君大案及其因此而发生的屠民大案如今算上彻底结束了。

    此次大案中,受牵连的人达到上万人,已不逊于洪武时期的大案,朝野之内外为之一空,而朱厚照的帝王威严也达到小儿闻其名而止哭的地步。

    不过,朱厚照依旧觉得自己其实是个很善良很仁厚的人,他并不是无情而嗜血之人。

    更何况,朱厚照自己每每照镜子也看见他自己不过还是一个皮肤白皙,渐有胡茬的少年而已。

    在正德元年的新年到来前夕,朱厚照主动召开了一次朝会,这一次他将帝国中央的各部堂官以及翰林院词臣以及都察院御史都召集到了乾清宫。

    原因无他。

    杀归杀,朱厚照还是得尽一个皇帝的职责,而且他也的确想把大明变成真正强大的帝国,而不是百年之后亡于异族之手。

    朱厚照这一次开朝会明显觉得朝堂上的百官顺眼多了,因为他看得出来,现在这些朝臣对自己都是毕恭毕敬的,虽说未免有些太过小心翼翼,但总比藐视自己要好。

    虽说最近发生了弑君大案,牵连之人甚多,但这并非朕的本意,朕不过是为先帝复仇耳,为江山社稷正人伦而已,朕依旧希望诸公能与朕共同治理好大明江山,朕决意依旧秉承先帝遗志,延续弘治中兴之象,再开正德之盛世!成为千古大帝!

    朱厚照说着便把宽袖一挥,冠冕流苏随风一扬,顿时倒也呈现出帝王气度来。

    陛下有励精图治之心,大明幸甚,万民幸甚!

    内阁首辅马文升没想到自己这位皇上并没有因为先帝被弑之事而心灰意冷只顾享乐,心里也觉得十分欣慰,忙先向朱厚照行了大礼。

    陛下有励精图治之心,大明幸甚,万民幸甚!

    一时间,内阁阁臣焦芳内阁阁臣许进以及礼部尚书张昇户部尚书王华等皆行大礼参拜朱厚照,此时,还能留在朝堂上的虽说不上是众正盈朝,但务实且有政治抱负的大臣也不在少数,见朱厚照登基之后先除权臣再报父仇,现在还有望治天下之心,自然也都心里十分敬服与感动。

    诸爱卿能与朕同心,朕心甚慰,眼下既然奸臣已除,当重开新朝之善政,尔等可畅所欲言,朕不会怪罪尔等,非涉及弹劾诬陷进谗之言,朕不会治罪,政论只有高低对错之分,无罪过之议!

    朱厚照笑说着就站起了身,穿着衮服,虽能尽显威严,但一直端坐着的确太累,他必须得站起来走动走动,维持朝堂秩序的御史现在自然也不敢管朱厚照的举止是庄严还是随意。

    马文升先站了出来:启禀陛下,陛下欲做千古大帝,当应彰显图治天下之决心,以使天下臣民看见陛下治理天下之决心,臣建言陛下拆除豹房!

    臣附议,当年陛下建豹房是为韬光养晦之计,如今朝中众正盈朝,天下皆只遗忠义之臣,且陛下已居于正宫,为表决心于天下,拆毁豹房无疑是收拢天下民心之举!

    内阁阁臣焦芳也附和了起来。

    接着,一干大臣皆开始附议,且也都在以此试探朱厚照是不是真的要让天下大治。

    朱厚照不由得笑了笑,他倒没想到自己刚表达一下想大治天下的决心,这些大臣便也真的不给面子,一来就出大招,要自己把豹房给拆了。

    尔等建议倒也有理,但朕认为豹房拆毁虽能彰显决心,但却有些暴殄天物之嫌,虽说这豹房不过是朕之别苑,但亦是耗费民力国财所建,拆之未免可惜,朕认为可作为建学之所用!

    朱厚照说着又道:先帝被弑,昔日所谓君子视为大奸似忠之辈,朕每每想及此不得不感叹人心不古,又不得不感叹对群臣教化不够,而鞑子肆虐,百叶不兴,更是人无学习之机会所致,欲兴王化,要开德政,办学实为第一要务,因而,朕决意将豹房改建为大学,暂命为京师大学!



第104章 王阳明毛遂自荐
    大学?

    群臣心里感到颇为惊讶,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朱厚照会突然提出要办学!而且连学校名都想好了。

    不过,大学代指治学机构对于大臣们而言也不陌生。

    因为周代便有大学小学之分,大学乃大人之学校,小学顾名思义则是孩童和少年之学校了。

    文官们认为皇帝陛下既然要改豹房为治学之所,且建立京师大学,自然比豹房原来的作用要好,也足以看得出皇帝陛下朱厚照是没有要回豹房玩乐的意思,且大有兴学之志,自然也没有谁反对,甚至也觉得皇帝陛下朱厚照明显比自己这些臣子想得更为透彻合理。

    但如今提到改建豹房为京师大学,也有大臣对此提出了异议,国子监祭酒霍松林此时便站了出来:

    陛下改豹房建治学之所可谓良政,但臣以为此举却也未免有些多余,朝廷已有南北国子监,何必再添一大学?若陛下欲建大学,不如再建辟雍之地,仿古圣君,择大儒于皇家别苑住之,陛下好常问经学之义。

    所谓辟雍便是天子所学之所,意思是天子所上的大学。

    这国子监祭酒霍松林明显是要有意转变朱厚照的想法,把朱厚照建大学的心思变成建立皇帝自己学习的地方,毕竟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两个国子监性质的学校存在,自己的权力和广大国子监监生的利益也就不会受到影响。

    朱厚照不由得翻了翻白眼,他要建大学,可没想过要找几个腐儒在自己耳边聒噪:

    既有经筵,又何必再建辟雍?朕所建大学非是国子监之太学,国子监现不过是养官之所,非治学之地,而朕所要建的京师大学只为治学,只为天下求学者治学者提供一研习明理之所,非是助其升官发财之地!

    虽说知识改变命运,无论进入国子监还是进入以后的大学都可能更加容易实现升官发财的现实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厚照现在所说大学初始目的的确不是为朝廷选官,不是要像国子监那样培养的士子只为了参加科举成为朝廷官员。

    国子监祭酒霍松林见朱厚照翻白眼,吓得不由得忙赔礼:臣无知,陛下勿怪!

    罢了,朕也没有要治罪于你的意思,朱厚照也没想到自己现在一个不满的眼神倒也能吓得一个当朝九卿之一的官员如此惶恐,也很无奈地说了一句。

    谢陛下不罪之恩!陛下既然说京师大学非为选官之所,那臣便无异议。

    国子监祭酒霍松林最担心的就是京师大学可能夺了国子监监生们科考举业以及当官的机会,这样他们这些国子监的官员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毕竟到时候大家都不来国子监,都去大学,他们如何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如何收好处。

    而如今,朱厚照说京师大学非选官之所,霍松林也自然没有了异议。

    选官是吏部的事,朕怎么会擅改,京师大学不过是为倡学之目的而已,天下进士皆说是天子门生,可虽说是朕的门生,到底朕也没教他们什么,不如择天下良才进大学以教之,以后中进士者可凭志愿填报入京师大学!

    朱厚照说着又问道:那么,现在,你们当中有谁愿意做这京师大学祭酒,或愿意举荐何人?

    祭酒便是校长的意思,朱厚照要改豹房为京师大学,自然要有个校长才行。

    朱厚照问完后,整个朝堂顿时安静下来,这些文官们都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谁愿意出来做这京师大学的第一任祭酒。

    毕竟这些文官们此刻也都知道这京师大学既然没选官之职能自然也没有多大的政治权益可以捞。
1...4445464748...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