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回到过去开网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璇源
话说,这几天桃源县的好些地方着实下了几场雨,加上气温又低,下午四五点的时候,
第271章 桃花面
盛思源信誓旦旦地说要一路逛回去,结果这儿虽说是县城,却并不比小山村强上多少,别说路灯了,就是亮灯的人家都没有几户。
即便姐弟俩人手一把手电筒,可还是有好几次,盛志信被地上凸起的青砖给绊到了,亏得盛思源及时扶住了他,否则他非摔上几个大马趴不可。
不过,走着走着,倒让姐弟俩碰见了一间还在营业中的饮食店。
难得,真难得啊!
要知道,现如今几乎所有的饮食店都是国营的,这些国营商店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大城市里还罢,小城镇里很少有营业到六点之后的,基本上都会早早打烊。
盛思源喝了一肚子西北风,正想要吃口热乎的呢,看到这家亮着灯的饮食店,顿时两眼发光,拉着盛志信就往里走。
她边走还边振振有词地说:只有吃饱了才能够更好地赶路,这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盛志信依旧面无表情,不过这回他终于开口了,说是最多就买上一碗面,其他的就不要买啦。
不知怎的,盛思源这会儿有些心虚,便从善如流地采纳了盛志信的意见,只买了一碗桃花面。
“桃花面”是“逃荒面”的谐音,相传是过去逃荒的时候,难民讨饭讨到了大户人家的门口,大户人家就将吃剩下来的肉菜和面条混合在一起给难民吃。虽说是些剩菜剩饭,可在难民尝来却是无与伦比的美味,这种吃法后来就流传了下来。
这家饮食店的桃花面正不正宗,这不好说,不过分量那是足足的。
就见一只粗苯的蓝边大海碗里盛满了面条,估计得有半斤重,面条上放着一块两寸长一寸宽的走油肉,再配上两只炸萝卜丝丸子,撒上一把切碎的大蒜叶子,看上去丰盛极了。
不过这么好的面价格自然不便宜,售价三毛八不说,还得加上三两粮票,而普通的阳
第272章 不爱听
又仔细分辨了一会儿,盛志信忽然醒悟道:“啊!那是咱爷隔壁家的王叔叔啊!”
说着,他面也不吃了,撂下筷子,就朝门口跑去。
经盛志信这么一提醒,盛思源也想起来,这声音的主人应当是家住老盛家隔壁的王佑福。
这户姓王的人家怎么说呢人不算坏,和老盛家一比,甚至称得上淳朴善良,但盛思源就是不喜欢他们。
原因无他,王佑福的媳妇梁翠兰是出了名的长舌妇,就喜欢四处讲别人的闲话,有时候讲着讲着就扯到了盛思源兄弟姐妹几个身上。
尽管梁翠兰所说所讲中并没怎么诋毁他们几个,大多时候只是在嘲笑他们傻,甚至有时候话里话外还带有些同情的意味,可盛思源就是不爱听。
盛思源本不耐烦管王家的闲事儿,可盛志信说跑就跑了,她拦都拦不住。小弟出去都出去了,她这做姐还能怎么办跟上呗。
一出门,盛思源就吓了一大跳。
王佑福打头,站在饮食店的门口,而在不远处,站着梁翠兰和她的三个孩子,他们身边另有王佑福的弟弟王添福一家四口。
尽管说这个年代的灯光普遍不够亮堂,就只有饮食店门口那一小块地方是有光照着的,其余的地方一片黑暗,可盛思源目光敏锐,她一眼就看出,王家人个个挂彩,全都狼狈的不得了。
他们这是在逃荒的路上遭人打劫了吗怎么看上去这么惨啊
盛思源和他们不熟,就没有开口,倒是盛志信,因为和王佑福的三小子王天亮有那么一丁点儿交情,便关切地询问了起来。
不问不要紧,这一问啊,王天亮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话说,大人有大人的圈子,小孩也有小孩的圈子。王天亮在梁店村的一众小萝卜头中间很混得开,大家伙儿都
第273章 没朋友
不等盛思源多想,嘴快的盛志信就告诉王佑福,他们姐弟正在店里吃面。不仅如此,他还非常热情地招呼王佑福进店,将他俩还没吃完的面条端出来给王老太太吃。
苍天啊,快来救救我吧!盛思源快被自家小弟给蠢哭了。
没错,在这个艰苦的年代,有多少老人在临终之时的愿望就是吃上一口细粮。王老太太病重,盛志信帮忙满足老人家的愿望,这是好心办好事,值得嘉奖。
然而,做好事也得分对象啊!
王老太太的儿媳妇是什么人那可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碎嘴婆娘啊!无中她还能够生有,这会儿居然当着她的面给她婆婆送面吃,你这是想让全村的人都知道咱俩手上有余粮吗啊!
盛思源简直想要痛揍蠢弟弟一顿,让他好好醒醒脑子。
可事已至此,也不好当众驳盛志信的面子,盛思源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王佑福从挂在车辕上的包袱里取出一只搪瓷杯子,然后跟在盛志信的背后,将剩下来的面条打了回来。
这会儿王家人都围在手推车周围,守着王老太太,看着王佑福伺候她吃饭。
人太多,姐弟俩就没往前凑,这当口一走了之的话也不大好,就静静站在一边。
盛思源本来是想教训蠢弟弟一两句的,不过她沉默了良久,终是没有吱声,而是一声叹息,面带同情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没朋友的娃儿真可怜呐!
在盛思源穿越之前,那就不提了,盛志信每天都被老盛家不停地压榨着,根本不可能有闲暇时间。
不过,在盛思源穿越之后,盛志信可就彻底解放了,照顾卧床养伤的盛志诚——这就是他唯一的活计。而盛志诚还没
第274章 暗中相助
盛志信就细细解释给了他姐听。
原来,在梁继明倒台之前,有好几次,老盛家明明是关起门儿来收拾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可不知怎的,就让梁继明听到了信儿,跑过来劝阻。
梳理过往的时候,盛思源对此就有些疑惑,直到这时她才知道,不是梁继明长了顺风耳,而是王家见他们几个可怜,就悄悄将他找了过来。
事实上,盛思源穿越而来的当天晚上,原身被老盛家一巴掌拍倒在地之后,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聚集了那么多的吃瓜群众,从而逼得老盛家不敢再下毒手,不光是因为有盛惠芳的呼救,更重要的是因为王家暗中搭了把手。
总结来说,王家看到了不平之事,绝不会选择正面刚,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暗地里帮上一把。
尽管说,王家从未为了他们几个跑去和老盛家硬碰硬,帮人帮得稍显不够彻底,可盛志信在偶尔得知隐情之后,还是很感激王家为他们所做的努力。
听到这儿,盛志信自作主张送王家面条——盛思源因此而产生的不快,彻底烟消云散了。
认识到王家要比自己想象中要好很多,盛思源也关心起了王老太太的安危,便悄悄朝手推车那儿凑了过去。
这才发现,尽管那一大碗桃花面的精华已经被姐弟俩灭掉了,可是面条所散发出来的那股独有的清香,还是勾回了老太太的神志。
这不,王老太太先前还昏昏沉沉的,这会儿将搪瓷杯子放在她的鼻子边,她渐渐开始有了意识,慢慢地就懂得张口吞咽面条了。
吃了几大口面条,又喝了小半杯面汤,王老太太就清醒的差不多了,明白细粮金贵,说什么也不肯再吃下去。
待听说这面条是盛思源姐弟给的,她忙一叠声的让儿孙把剩下的面条给他俩送回去。眼见姐弟俩坚持不肯要,
第275章 鬼子进村
长夜漫漫,闲来无事,一行人就边走边聊。
不出盛思源所料,王家人果然是送王老太太来县医院看病的。
盛思源就问王家人,为何不让老人在县医院里住上一晚,非要在寒夜里赶回去,这要是冻着了老人,那可如何是好
王家人就苦笑着说,他们也想让老人住院,这不,包括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在内的一大包行李都带上了,可谁知县医院里人满为患,他家又找不到关系,根本弄不到床位。
解开了心中的一个疑惑,盛思源又抛出了更大的疑惑,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叔叔,你们这是……怎么了吗”看上去就好像被人打了一顿啊!
不等王佑福答话,王老太太就长长的叹了口气。
王佑福听了,忙把将要出口的话咽了下去,背着王老太太朝盛思源摇了摇手,盛思源便识趣地不再多问。
不过,王老太太估计是确实伤着了,平日里特别精神、特别硬朗的她没一会儿就又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一见婆婆睡着了,梁翠兰这话痨她的嘴巴就闲不住了,人家盛思源又没问她,她却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这两天,甚至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抖露了出来。
原来,就在盛思源姐弟离开的当天,梁建新为了解决粮仓被烧所带来的缺粮问题,就号召村民们将家中的余粮都捐出来,以便重开食堂,将大锅饭进行到底,来共同面对迫在眉睫的难关。
说得好听,可食堂那是个啥玩意儿但凡脑子清楚些的,都心中有数。它带来的苦难并不久远,都已经被它坑过一回了,除了某些既得利益者,谁还愿意再被它坑第二回
一听说要捐粮食到食堂,九成以上的人家都不肯答应。
不答
第276章 比比谁更狠
不得不说,梁建新为了确保这次大扫荡……呃,不对不对,应该是搜粮行动能够顺利完成,可谓是煞费苦心。
这不,今天一大清早,梁建新就将村里的青壮都聚集了起来,以近来雨水颇多需要加固堤坝为由,带着他们去了十里开外的运河上修大坝。
如此一来,梁店村就剩下了些个老弱病残,在如狼似虎的大官庄民兵连面前,他们根本无力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民兵将家里的粮食抢走。
其实,如果仅仅是抢粮食倒还罢了,关键是那些民兵还动手打人,村民们稍作反抗,就有可能被扇耳光、被脚踹,甚至被民兵拿枪托猛砸。
王老太太性情和善大方,素日不爱与人计较,可她不到二十岁就守了寡,为了带大几个孩子,吃尽了苦头,深知粮食是多么的宝贵。
王老太太见冲进她家来抢粮的几个民兵中,有她一个亲戚,就上前套交情,求放过。
结果她那亲戚不但没有答应她的求肯,反而指着她的鼻子骂她思想落后,不懂得互帮互助,尽拖社会主义的后腿。
然后,就由她那亲戚打头,在王家大肆搜索——拿铁锹挖地,拿斧头劈柜,把炕推倒了,连炕里面都用铁耙梳理了一遍,最后,连院子里头猪圈都没放过,也给砸烂了。
“我的个乖乖!这做派,比小鬼子都狠吶!”梁翠兰一腔不满,“人小鬼子也就是跑去扫荡有通匪嫌疑的村子,对大部分的村子还是客客气气的,哪里会二话不说上来就抢……”
“我呸!你个蠢婆娘,头发长见识短,在胡咧咧个啥”不等梁翠兰抱怨完,王佑福就呸了她一脸,“小鬼子那是为了麻痹咱们,从而达到更好地殖民统治咱们的目的,这叫做怀、怀……那啥政策。”
王佑福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尽管平日里思想课没少上,可没文化的他记不怎么住
第277章 这是不是报应
原来,大官庄的民兵们对了督促梁店村的村民“捐”出粮食,那可是出了大力的,甚至可以说是用力过猛。不到中午,操劳至极的他们就饿了,直接在梁店村开起了伙,从搜出来的粮食里捡好的都给煮了。
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没人敢吃上十成饱。平日里,要是能吃个五分饱,大家伙儿就心满意足了。可这帮民兵根本不拿梁店村的粮食当一回事儿,可劲儿的造,都吃了十二成饱了,还在拼了命的胡吃海塞。
被他们这么一搞,从村里搜刮上来的粮食就剩下了几十斤米糠,而梁店村人口近千,分下来一人能得几两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吃进嘴,这还真不好说。
在短短的时间内,王佑福一家就讲了一车话,从这两天的悲惨遭遇讲起,到现在楼已经歪到民兵和鬼子谁更狠这个话题上了。信息量太大,盛思源姐弟完全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到这会儿还在蒙圈。
前天晚上,梁建新信誓旦旦地向大家伙儿保证,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粮食问题。
搜粮队,还从外村请来外援,威逼着大家伙儿交出存粮,然后搞大锅饭——他就是这么解决问题的这不是胡来呢么!
姐弟俩感叹完后,忽然他们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嘴快的盛志信就慌慌张张的问王佑福,差不多全村人都遭殃了,那他大姑家呢幸免于难了吗
听盛志信这么问,王佑福不禁一阵心虚,回答起来支支吾吾的。
事实上,全村大部分人家都是在今天被抢的,而盛惠芳家等极少数人家,早在昨天就遭到了洗劫,更倒霉的是,今天又被轮上了一遍。也就是说,盛惠芳家前前后后被抢了两趟,地皮都快被掀开了。
原本好好的一个家,现在简直不能看。幸免于难呵呵,完全是遭逢大难了好伐。
&nbs
第278章 扬长而去
盛志信并不知道王佑福的内心所想。当他听说,他大姑家只是房子被拆了个底儿掉,人却没事儿,包括行动不便的大哥在内全都安然无恙,便松了一口气。
可盛思源并没有立刻放下心来,她用狐疑的眼神扫了王家人一圈,忍不住问道:“王叔叔,你们几个大人身上的伤都是怎么来的呢”
王家老人和孩子身上的伤可以理解,可根据王佑福的说辞,大官庄的人来的时候,他们几个大人正在十里之外修大坝,并没有机会碰上民兵。既然如此,他们身上那些个伤的来源就有些令人疑惑了。
“这个、这个嘛……”王佑福又开始吞吞吐吐了。
讲真,既然人家有难言之隐,不愿意多说,盛思源也不想刨根究底。可她这不是怕王佑福报喜不报忧,对他俩有所隐瞒——其实那些民兵还跑去找了梁店村青壮的麻烦,比方说,盛惠芳夫妇,是不是也被打伤了呢
“这有啥不好意思讲的你不说我说!”梁翠兰还真不是一般的媳妇儿,刚因胡说八道被丈夫当着众人的面呸了一脸,估计脸上的唾沫星子还没干呢,她又开始毫无顾忌地大讲特讲了。
话说,由于煮饭、吃饭颇花时间,盘踞梁店村的那些个民兵就没能在第一时间撤走,正好就被闻讯赶回来的梁店村青壮堵了个正着。
那些个民兵顶着个“兵”的名号,却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操练,泰半是村痞出身的他们平日里游手好闲,一个个都弱鸡的很。而梁店村的青壮们几乎个个都是种田的好手,很有一把力气。
论真实本领,民兵完全不是青壮的对手,然而,民兵中的不少人手里居然有汉阳造,这就足以颠覆强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