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竹篱清茶
颜景泰想说自己不累,不过看到弟弟妹妹欢呼,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自觉地收拾起了鱼竿,却没想到这会儿颜竹君的鱼竿又有动静了,他只好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到正在咬饵的鱼。
不一会儿,颜竹君猛然提起鱼竿,一条差不多两斤重的鲶鱼被她拉出水面。
看到鱼的个头,颜景泰高兴地大声说道:“三妹,大哥可真是佩服你,都要收竿了还能钓上大鱼!”
何氏和颜璐就在不远处,自然也听到了他们这边的动静,颜璐的脸上露出一抹舒畅的浅笑,突然道:“今天运气好,你们爹和小叔已经去府城了,既然这样就把三丫头钓上来的这条鱼煮了,咱们也改善一下伙食。”
何氏震惊地看着颜璐,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听,她嫁到颜家这么多年,还从没听颜璐主动说过拿大鱼给家里改善伙食。
本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该要用大鱼改善一下伙食,不过那个时候大鱼都是有市无价,再加上大冬天湖面冰封,他们连出去打鱼都成了奢望,更别说吃鱼了。
唉!一年忙到头,年复一年,何氏是真的不敢想这所谓的大
第10章 贩夫走卒的人生,颜家的存银
两人这回仍是跟昨天晚上一样先去酒楼,这个点酒楼刚刚过了用饭高峰期,里面只有三三两两的客人,以及一些过往的商旅。
兄弟两走了两三家酒楼,问了一下,只有一家酒楼愿意收购他们的鱼,不过看到那么多的鱼,酒楼把价钱压得很低,兄弟两也不想贱卖了,只好继续背着大鱼到处吆喝。
最后无法,只能先把这些鱼放到鱼市去卖,期间有一些过往的行人看他们的鱼不错,卖出了几条,只是剩下的还有三四十斤,眼看着天色都快暗了,兄弟俩没由来的着急了起来,越发扯着嗓门叫卖。
直到华灯初上,酒楼又开始热闹了起来,他们再继续背着鱼去酒楼询问,这回总算又去掉了二十几斤,眼看天都黑了,他们的鱼还是没有卖完。
兄弟俩的心凉了半截,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两人只好背着篮筐走街串巷,如游魂一样边走边喊,路过一户人家的后门,两人也没想过会有人出来买鱼,没成想那门还真就开了,一三四十岁的妇人追上他们的步伐,在他们身后喊道:“买鱼的,等等,我要买鱼……”
颜正茂兄弟两高兴地转过身,看一个妇人跑得气喘吁吁,赶紧主动跑过去,把自己的鱼放下来,“这位大姐,你要买哪一条”
那妇人缓过劲儿来,往篮筐里看了看,可惜天黑什么也看不清,妇人皱了皱眉,开口道:“这伸手不见五指的,什么都看不到,这样吧,你们拿着鱼跟我去府里的厨房,要是掌勺的老李头看上了你们的鱼,说不定还会都买了。”
兄弟两一听,激动得不停地搓手,干嘛拿着篮筐跟着妇人走。
进了那处后门兄弟两才知道,原来这还是有钱人家的府邸,从外面也看不出来这宅子内的风景,这一进来兄弟两立马感受到这府邸主人的富贵,就算不是权势人家,也肯定是富贵人家,不是他们可以议论的。
这么一想,兄弟两越发沉默不言,紧紧跟在妇人的身后,妇人领着他们去了一间大厨房,里面的人正在忙碌着。
妇人挑剔地捂着自己的鼻子,防止被烟熏火燎的厨房给熏着,“老李头,你出来一下。”
妇人喊了一声,正在做菜的一老头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跑了出来,点头哈腰谄媚地朝妇人说道:“张姑姑有什么吩咐”
张姑姑指了指自己身边的颜正茂兄弟两,一板一眼地说道:“老夫人说要喝鱼汤,小少爷和小小姐也说要吃鱼,今天咱们府里的鱼晌午就用掉了,正好刚刚听到他们在叫卖,你去看看那些鱼,要是新鲜就买一些,快些,老夫人可等不得!”
张姑姑刚刚跑得那么急就是因为府里没有鱼了,这会儿天黑也没地儿买去,正心焦得不行,打算去隔壁府上看看人家有没有,若是有的话给人家买两条过来,没想到她还没跑到后门,竟然听到门外边有人在卖鱼,可把她激动得差点跑摔了。
老李头听了张姑姑的话可不敢怠慢,立马翻看了颜正茂他们的篮筐,只见里面就剩下六条鱼,有一斤多的,也有两斤多的,虽然没有活蹦乱跳,但鱼鳃还在动,显然都还活着。
老李头满意地点点头,朝张姑姑说道:“张姑姑,都是新鲜的,六条鱼,估摸着也就十来斤重,我们要买多少”
张姑姑因为颜正茂兄弟两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心情不错,再加上这会儿天色也不早了,没怎么想便开口道:“才十来斤,也就够老夫人和夫人少爷小姐他们吃一顿,就都买了,你看着做就是,换些花样,也能搏老夫人欢心!”
 
第11章 颜璐的过往,调整行程
颜璐盯着简陋的饭桌上的铜板,久久回不过神来,想起自己这一辈子,不禁长长叹了一口气,眼眶微湿,沉吟了一会儿才道:“我们家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多的铜板了!至从我娶了你们娘,记忆中,还是你们外祖父在的时候家中有这么多钱,可是也不过三贯多。
有那三贯多的铜板,我们家在东阳湖上已经算是家境殷实的了,可惜后来你们外祖父病了,三贯钱不过两三天全没了,从此我们家就再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铜板了!”
颜璐这也是看到这么多铜板有感而发,说来他这一生也是命运多舛,小的时候出生在家境殷实的北方,是以可以从小念书,在老家没有遭遇旱灾的时候,他可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
只是老天弄人,在他还没参加科举的时候,家乡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旱灾,十村九空,不是饿死渴死,就是背井离乡逃亡的,他是跟着家人逃出来的,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会死在逃难的路上,谁让他比旁人要体弱许多。
没成想他熬过来了,比他强壮的好些人却死了,跟他一起逃出来的家人也是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只剩下他一人。经过背井离乡,亲人丧生的悲痛,颜璐只想好好的活下去,不管怎么样,他不能让颜家绝后。
凭着这份执念,他硬是咬牙从北方逃到了南方水乡,等他走到东阳湖边的时候,他已经颠沛流离了一年多,从最初唇红齿白的读书人,到最后变成一个邋遢、不修边幅、干瘦如柴的叫花子,生活的艰辛磨灭了他的骄傲和尊严。
当他病倒在湖边的时候,他以为自己这次真的不行了,没想到竟然被东阳湖上的渔家给救了,救他的人正是颜正茂的母亲陈氏。
那会儿陈家也穷,但陈家有个会盘算的当家人,也就是陈氏的父亲,陈氏的父亲中年才得了陈氏这么个女儿,妻子又早早走了,便对陈氏百般疼爱,一直想着找个女婿入赘陈家,正好陈氏救了颜璐。
陈父在听说了颜璐的遭遇之后,便动了心思,再加上陈氏对颜璐很有好感,而颜璐也确实需要一个家,他真的不想再颠沛流离下去了,双方都有意思,陈父就给两人办了个简单的亲事,就这样,颜璐和陈氏成亲了,颜璐也在东阳湖落户了。
没多久颜正茂出生,陈父高兴得差点摔进东阳湖,五年之后,颜正然也出生了,那会儿陈父还在,陈家家底不错,因为颜正然的出生,陈父又买了一条渔船,打算将来自己两个孙子可以一人分一条。
后来的后来,便是陈父生病离世,没多久陈氏也走了,颜璐安葬了陈家父女,从此自己一人挑起了整个家的重担,再到后来,东阳湖上多了一些渔家,外人不知道陈家的情况,想着两个孩子都是颜璐的,却姓了陈,免不得多问几句。
颜璐不希望外人嚼舌根子,便想着把两个儿子的姓给改了,让他们跟自己姓颜。为了这事,颜璐还特地带着两个儿子去了陈家父女的坟前祭拜问灵卜卦,卜了三次,卦象都是一样的,同意颜璐给孩子改姓,颜璐这才安心地给两个孩子改了姓氏。
几个跟陈家相熟的人家知道颜璐给孩子改姓氏的内情,倒也没多说什么,毕竟陈家确实没人了,让两个孩子改姓他
第12章 解决隐患的办法,祖孙对话
何氏昨儿因为得了一大笔钱心情舒畅,睡得极好,煮早饭的时候还哼着小调,猛不丁一个转身被身后突然出现的颜竹君吓了一大跳,“你这丫头怎么今天起这么早娘被你吓了一大跳!”
颜竹君无奈地抓了抓后脑勺,乖巧地认错道:“娘,我不是故意的,一早起来看到大家都在睡觉,只好上来这里了爹和爷爷他们今天不去捕鱼了吗”
何氏拿着锅铲在锅里搅了两下,轻笑道:“你爷爷说了,往后咱们傍晚出去捕鱼,黎明的时候去起网,赶着早市去卖鱼,省的每天都要担心鱼卖不完。”
颜竹君想了一下就明白了,昨晚他们睡下了颜正茂兄弟俩还没回来,只怕是昨天卖鱼不是很顺利,颜竹君不禁担心了一下,“娘,咱们家昨天那些鱼卖光了吗”
“卖光了,你爹跟你小叔叔卖到很晚才回来,你们不知道。”何氏长吁了一口气,饭已经煮好了,一边盛饭一边耐着性子回答颜竹君的问题。
颜竹君却是没有再追问什么,只是看到湖上正在忙碌的渔夫,心里莫名的有些担心,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犹豫地问道:“娘,要是爹他们去早市卖鱼,会不会碰到很多跟咱们家认识的叔叔伯伯”
“那当然会!大家都是渔民,捕了鱼自然都要赶在早市的时候卖了才好……”何氏说着说着脸色一变,震惊地看向颜竹君,对上颜竹君那清澈懵懂的眼神,何氏又镇定了一些,应该是她想岔了,这孩子才四岁,怎么可能懂得那么多弯弯绕绕,只怕是随口无心说了这么一句罢了。
只是何氏心里有了担心,也没有心情再跟颜竹君瞎扯,把饭食装好便带着颜竹君下了木屋。
吃早饭的时候,何氏想了想还是开口道:“爹,我感刚刚想了一下,若是以后我们每天还能捕到那么多鱼,早市的时候一定会被其他人家看到,到时候要是他们追问起来,我们怎么回答”
何氏刚刚正是因为颜竹君的提醒才想到这一点,之前几次他们家都是早市过了去府城叫卖,因此还没人注意到他们家,这会儿要是他们天天拖着五六十斤的大鱼去早市,肯定会被有心人留意,到时候那个地方只怕是瞒不住了。
若是他们家日子好过,何氏也不会担心这些,可他们家现在还指望着靠那个地方挣颜正然的娶媳妇钱,肯定不能让那个地方被别人知道了去。
被何氏这么一问,颜璐和颜正茂兄弟俩愣住了,本来还吃得香,这会儿却没了吃饭的心思。
颜璐蹙眉深思,之前他确实没想这么多,主要是以前他们也没碰上过这种情况,现在被何氏这么一提醒,颜璐立马想到可能出现的后果,不禁后背微凉,“老大媳妇说得极是,爹差点就害了我们家了,现在看来,我们要重新计划一下了。”
“爹,我们这里捕鱼都是送到早市去的,只要我们去了早市,不管怎么躲避,肯定会碰上相熟的人家。”颜正茂的眉头都快皱得挤死苍蝇了,整个广信府府城就那么一处早市,他们若是不想让人知道除非不去早市,但是那样他们卖鱼就会艰辛许多。
“唉!”颜璐叹了口气,他也想不到好的注意,船舱内陷入一阵沉闷,颜璐余光看到颜景泰,想着这孩子是颜家的长孙,便问道:“景泰,你怎么看”
颜景泰被颜璐问住了
第13章 鱼篓也是能篓鱼的,电闪雷鸣夜
颜璐的要求是他们别落下功课就行,其他的素来不怎么多管,何氏带着他们去了那处小河道,因为昨天下的鱼篓还没收,便与长子颜景泰一起先收了鱼篓,这些鱼篓全是放在水草从中,位置也深一些,颜景泰个子不够,何氏不敢让他冒险,全是亲力亲为,颜景泰只负责接应鱼篓。
等母子俩把所有鱼篓弄到渔船,已经过了两个时辰了,这会儿颜竹玉已经采了两大篮筐的水蕨,颜竹君也钓了七八条鱼上来了,就连最小的颜景瑜也捡了一篮筐的田螺。
何氏和颜景泰喘息了一会儿,才细细清点收获,水草从里最多的是草鱼和鲫鱼,他们放鱼篓有十几个,网上来两三斤重的草鱼有六条,一斤来重的有八条,剩下的全是成人巴掌大的鲫鱼,合起来也有十几条,再小一些的小鱼让何氏给扔了,若是他们连这些小鱼都抓了,往后这河里的鱼肯定越来越少了。
渔民心里也是有一把秤在的。
何氏把所有的鱼收拾起来,顺便把颜竹君钓到的鱼也一并混在一起,他们正打算离开,颜璐父子三人已经划着渔船过来了。
“爹,你们现在要开始捕鱼了吗”何氏等渔船靠过来才问道。
颜璐在另一条船上点点头,问道:“你们收获怎么样了”
“爷爷,我们的鱼篓起了不少大鱼,还有妹妹钓上来的,好多。”颜景泰献宝的嚷嚷道。
何氏也笑道:“爹,这边两三斤重的大鱼合起来有八条,一斤来重的有十一条,还有十六条巴掌大小的鲫鱼,合起来大概十斤左右,这个家中生了娃娃的人家最喜欢了。”
何氏笑眯了眼,刚刚她就算过了,这些鱼要是全都卖出去,应该能换个八百二十文左右,总之是不会少于八百文的,若是等会儿颜正茂他们还能有昨天的收获,他们这回说不定能换个两贯钱,一想到这里,何氏的心便怦怦直跳,怎么都静不下来。
颜璐父子三人心下一算,全都激动了起来,越发有干劲了,颜正茂更是直接跳到何氏他们的渔船上,非要马上去下鱼篓。
有颜正茂他们在,何氏是什么也不用干,便划着船带着一家子回了东阳湖做晚饭,晚些时候再过来给他们送饭。
今晚颜璐他们肯定是要守在小河道附近,等待黎明起网,若是这次大丰收,以后他们估计晚上都要在这里度过了。
几个孩子已经习惯在东阳湖上漂泊的日子了,因此不管何氏把渔船划到哪里,他们都没有异议,到了饭点就吃饭,虽然还是没几粒米饭,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吃好了就去睡觉,任凭何氏带着他们在湖上漂泊。
只是今晚注定不太平,颜竹君记得自己刚刚睡下的时候便听到雷鸣,还有闪电从天空划过,这会儿他们的渔船停在小河道这边,除了他们家的两条渔船,再也看不到其他渔家的影子。
何氏从对面渔船过来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呵着气,“这鬼天气,都深秋了竟然还电闪雷鸣的,看样子等会儿要下大雨了,我们今晚必须把渔船靠岸栓上。”
一旦下了大雨,水位肯定会猛涨,水流速度也会加快,若是不把渔船停靠稳当,很容易船就随水逐流,跑远了是常有的事情。
何氏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颜正茂的呼唤声,让何氏赶紧把船弄到河岸边栓好绳子。
因为雷鸣声音密集,几个孩子的睡意全都被吵没了,船舱里狭小,四个孩子紧挨着说着悄悄话,不时注意外面的动静,不过一壶茶的功夫,豆
第14章 淤泥里的惊喜,鱼市卖鱼
此时天色尚早,四个孩子迷迷糊糊地坐在渔船的床尾甲板上,呼吸着雨后清新寒冷的空气,脑子清醒了不少,颜竹玉怀抱着颜景瑜,深怕他受了凉,四个孩子目送颜正茂他们划着渔船离开才把注意力放到何氏身上。
颜景泰坐了一会儿便起身,朝颜竹君几人道:“大哥先去船头看看,帮娘收拾一下,你们要是没事干就乖乖坐着,练个字也行,前往别打闹,这个时候要是掉进水里可没人能捞你们上来。”
这会儿水流湍急,颜家大男人都出门了,要是他们掉进水里,何氏肯定没办法救他们上来,万一被水冲走了就危险了。
颜竹玉听着更是紧紧抱着颜景瑜,也不练字了,就这么抱着他乖乖坐着,颜景瑜人小觉多,在颜竹玉怀里坐了一会儿又睡过去了,以至于颜竹玉动都不敢动。
颜竹君坐不住,干脆尾随颜景泰去船头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在一旁当个观众,或者捡些小玩意儿玩弄,何氏素来疼爱孩子,不会去制止。
清洗渔网很简单,不过上面的淤泥还很多,淤泥里除了河蚌,还有一些虾爬子和螃蟹,有个头大的,也有小的,颜竹君见何氏一股脑儿要把这些东西倒入河里,赶紧出声制止,“娘,这些东西说不定也能吃呢,都扔了怪可惜的,我们都还没吃早饭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