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几回梦里浮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妖妖妖妖

    屋漏偏逢连夜雨,日子越是艰难,就越有意外发生!

    这年的春夏,山东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几户佃农,收拾收拾逃荒要饭去了,只剩下一片片干枯的荒废麦田。

    就连江氏种在院子里的庄稼,每日舍了命的拼命浇水,井水都快干了,果实也是干瘪不堪,基本没有收成。

    市面儿上的粮价翻着番儿地向上涨,都是去年的存粮,即便是这样,也都抢不上。

    孟婉莹后悔没有在春




第76章 生死逃亡
    冬天来临之前,孟婉莹把另一根黄鱼也换成了粮食。

    她不知道明年怎么办,她和江氏商量,实在不行就全家去种郊外的那几亩地,总不能眼睁睁的饿死吧。

    但愿明年风调雨顺,不管有多辛苦,只要能有收成就好。

    年关前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文景翻墙回来了。

    江氏刚要上床睡觉,就听院子里咕咚一声。

    难道有贼这个家里除了粮食,也没有什么可偷的了。

    一想到粮食,江氏瞪圆了眼,那可是全家过冬活命的粮食,和这个贼拼了!

    江氏操起一根顶门的棍子,就冲了出去,这边儿长生也听见了声音,拿起常年在身上佩戴的一把刀,从门房里出来。

    院子里黑乎乎的,一个黑影正慢慢朝厢房摸去,江氏本想大喊一声,又怕吓着玉慧,干脆抡起棍子直接就打。

    那人也是机警,听到背后有风声袭来,一偏头闪过棍子,就手一把抓住。

    “别动!”长生从另一边,用刀子顶住那人的腰。

    “你是谁想干什么”江氏厉声说道。

    “娘,是我。”那人小声的说,刻意压低了声音,“我是文景。”

    “当啷!”江氏手里的棍子掉在地上。

    文兰提着马灯也出来了,朝脸上一照,还真是文景。

    半年没见,文景瘦的皮包骨,衣衫褴褛,满脸是灰。

    “我滴儿啊!”江氏抱着文景就开嚎。

    “嘘!嘘!我的亲娘,你小点儿声!我是偷跑回来的!”文景急得赶紧制止。

    江氏吓得立马收声,揽着文景进了屋,“快给你弟弟做碗面去!”

    “多擀点,我多少天没吃饱饭了!”文景苦笑道。

    文兰转身去了厨房。

    孟婉莹听见声音也披上衣服出来了,玉慧已经睡熟了。

    “文兰你烧水,我来擀!这样快些。”

    姑嫂二人一起动手,孟婉莹擀的面条儿,又细又筋道,等文兰的水烧开,面条儿也擀好了。

    婉莹磕了个鸡蛋进去,想了一想又磕了一个,出锅前撒上一把葱花,又滴了几滴香油。

    文兰把满满一大盆鸡蛋面条端到屋里的时候,香味儿让所有人都咽了口口水。

    文景迫不急待的把盆端过来,也不嫌烫,一边吹着一边儿稀里呼噜的往嘴里扒,转眼一盆面条吃完了,连汤都没剩。

    文景用袖子抹了抹嘴,心满意足地叹了口气,“哎!总算活过来了!”

    “你们不知道,这修工事,挖地道,垒碉堡,真不是人干的。”

    文景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那些个不堪回首的场面。

    文景和老郑分在一个队伍里,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干活,有时战事紧张,连夜还在挖战壕。

    他们一路走,一路向西,每天都有人被流弹击中,倒在壕沟里,若是当场死了,就抬出去,直接扔在外面。

    没死的更惨,当兵的受伤了,也不见得有人管,老百姓更没人管,**节节败退,人心慌慌,受了伤就在那里流着血等死。

    **的队伍里每天都有人当逃兵,军纪涣散,修工事的老百姓见状,也开始逃跑。

    文景和老郑早就商量着趁机逃跑,不巧这时候老郑生了病。

    老郑让文景先走,可是文景不忍心丢下他,说好等他病好一些再一起走。

    一拖拖了半个月,老郑病情愈加严重,加上吃不饱,天气越来越冷,连冻带饿,眼瞅着老郑就不行了。

    临死前老郑抓着文景的手,不肯闭眼。

    文景哭着答应老郑,这辈子要照顾好喜子,不离不弃,老郑这才闭了眼撒手而去。

    周围死的人太多了,有伤兵,有民工,根本无法掩埋,文景只好把老郑留在死人堆里,趁着天黑和另外几个人一起拼命地逃跑了。

    不巧的是,刚跑不久就被发现了,有几个**追赶他们,文景拼命的朝前跑,后面的人在追,有枪声传来,他听见有人倒下了。

    但他不敢停下,因为被抓回去也是枪毙,文景闭着眼睛死命向前跑,前面是条大河,他想也没想就跳了下去。

     



第77章 解放
    “婉莹!这门亲事我绝对不同意!”

    “娘!文景和喜子两个人情投意合,喜子对文景是一心一意,怎么就不行呢”

    孟婉莹耐心的劝说江氏。

    “婉莹!这你还不明白吗咱家现在虽然败了,可是咱文景出身在那里,就算找不着你这样出身高贵的媳妇儿,也不能娶郑喜子!”

    江氏一板一眼的说道。

    “他郑家是啥呀老郑年轻的时候是个啷当鬼,上西边跑货的时候带回来个孩子,这喜子来路不明,我怎么能让她进门”

    “可是娘……喜子现在一个人孤苦伶仃的……”

    孟婉莹想起文景说过的话,真替喜子心酸。

    “喜子是可怜,但咱也没亏待她,她爹被抓走的这半年,不都是咱接济她吗你让长生给她送粮送钱,你当我真不知道”

    “娘……”

    “好了,你别再说了!娘知道你是心善的孩子,但这婚姻大事,半点马虎不得,娘心里有数!”

    江氏说的斩钉截铁,婉莹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在家里藏了两天,文景忍不住想出去看看喜子,被江氏一把拽回屋,臭骂了一顿。

    “你不想要命了好不容易跑回来,再被**抓去就完了!为了个死丫头,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文景刚要反犟,就见门一下被撞开了。

    长生上气不接下气地从外面跑回来,“解放了!解放了!”

    “什么什么解放”江氏不明白,云里雾里的,“那赶紧把门关上!”

    “不是!解放了!不用关门了,二少爷没事儿了!**投降了,全跑了!”长生激动的大喊大叫!

    “什么**跑了”孟婉莹抱着玉慧,听见长生说的话,和文兰从房里一起跑出来。

    “对,投降了!刚才我到大街上一看,满街都是解放军,听说那个侯团长连夜就跑了,一夜之间就换了天了!”

    “娘!咱们熬出头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孟婉莹高兴的抱着玉慧转了两圈。

    “解放军真厉害!一枪没打,就把咱解放了!”文兰也很高兴,自己的军鞋没白做。

    文景一声没吭,撒腿往门外跑去,他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喜子。

    “瞧这小子急的!”孟婉莹抿嘴笑了。

    文景一溜烟的跑到喜子家门外,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院门。

    半年没见,喜子没啥变化,一件花棉袄,补丁摞补丁,正在院子里晾晒洗好的衣服。

    一大早就听得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知道是哪家的闺女出嫁,也不知道又或是谁家娶亲。

    喜子没有心情出门看热闹,爹和文景都被抓丁去前线了,生死未卜,娶亲这件事她想也不敢想,只盼着他们能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

    一扭头,门口站着一个人,什么时候进来的都没听见,看来自己走神走的厉害!

    “干什么的”郑喜子厉声喝道,这年头饥民流浪汉的太多,随随便便闯入家里来,想干什么

    那人没有说话死盯着她看,郑喜子心里一阵发毛,只见那人个子很高,很瘦,刀条脸,眼睛深凹,怎么这么眼熟

    郑喜子一下捂住了嘴,是文景

    她走近两步,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没错,是文景!

    郑喜子猛的扑过去,搂住文景放声大哭,一边儿哭一边儿捶打着文景的后肩。

    文景只是默默地抱着她,一只手抚摸着她的头,任她哭泣和捶打。

    哭够打够了,郑喜子猛的把自己的手背塞到嘴里咬了一口!

    “哎哟”一声,很疼!

    “不是做梦!傻瓜!”文景说了第一句话。

    郑喜子闭上眼睛,靠在文景的肩头,安心的笑了。

    可是转眼她又想起了什么,越过文景的肩头往门外看了两眼。

    “爹呢怎么没回来”

    文景没有说话。

    郑喜子丛文景的肩上抬起头来,两手抓住他的胳膊,看着他。

    “爹没和你在一起你俩分开了”

    “没有,我们一直在一起。”

    “那怎么爹没跟你一起回来”

    “我是逃回来的!”

    “你这个混蛋!你



第78章 偶遇
    “表哥”孟宪伦简直不敢相信,能在这里遇见秦海川。

    说来话长,鬼子投降那年,百废待兴,秦氏父子的杂货店也收拾一新,重新开张了。

    这天,秦海川刚进货回来,父子二人正在忙着登账摆货,这时店里来了两位客人。

    秦海川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儿,擦了擦手过来招呼,这俩人一看就不是本地人,其中一位西服革履,气宇不凡。

    另一位身穿长衫,头戴礼帽,像是随从的样子。

    “张老板,这种小店儿在圣城比比皆是,咱们就不看了吧,今天还有很多事情呢。”

    随从看张老板在里面不走,有点儿心急,打量着老板的脸色提议。

    “不知这位客人您想买点什么呢我们店小,东西摆放杂乱,您告诉我,我帮您找。”

    秦海川一开口,浑厚低沉,嗓音极富魅力,虽然有一点点口音,但瑕不掩瑜,张老板一愣,立马打量起他来。

    “你的声音很特别,很能打动人。”

    “老板,您夸奖了。”

    秦海川有点儿不好意思。

    “我想买的是那种石料的蒜臼,最好是雕工精美的那种。”

    蒜臼这种东西,其实每个杂货店都有,但大多做工粗糙,没有美感可言,张老板走了很多家,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秦海川笑了,“老板,您还真来对地方了,我家进的货和别家不一样。”

    说罢,在货架下边的橱柜里掏出两个蒜臼来。

    张老板一看,正是自己所寻之物!

    原来张老板的祖母祖籍圣城,当年嫁人后举家迁往南方,随行的物件中有一个天青石的蒜臼。

    五十多年一直用着,故乡的东西有感情,用着也顺手。

    没承想有年冬天过年吃饺子,佣人砸蒜的时候不小心摔坏了,老太太心疼的饺子都没吃进去。

    兵荒马乱的也无处可寻与之相似的东西,打那开始,就成了心事。

    小鬼子投降了,张老板就寻思着来自山东给祖母寻个相似的老物件儿,哄她开心,毕竟年事已高,来日无多,也算自己的一片孝心。

    可巧有笔生意要谈,路过圣城,张老板定要来祖母的故乡看看。

    找了很多家铺子,都没有和祖母那件相似的,眼瞅着谈生意的时间要到了,怎能不让人心急

    “你家怎么会有这种蒜臼”

    “这位老板,其实我家以前也是和别家进的货一样,普通的石臼。”

    秦海川认真地介绍起自家的货来,“今年我去嘉祥那边儿进货,发现那里的石雕非常精美,特别像蒜臼这样的小物件儿,花样繁多,虽是家常物件,一般人不讲究,可我想着总有讲究的人,便带了两个回来。”

    “您看,这种石料是天青石的,耐风化,可以雕出非常精细的花纹,据说还是历代官府向朝廷进献的贡品呢。”

    “您再看看,这个样式叫荷花鲤鱼,整个臼体是层层的荷花纹样,把手是一只跳跃的鲤鱼,臼槌雕成成莲蓬图样,非常精美。”

    “另一个就更加大气绝伦,雕成香炉图样,臼体整面图案都是精美的云纹花样,两侧两条青龙,栩栩如生,这在过去都是进贡的上品,您家老太太一定会很喜欢的。”

    “哎呀,这个年轻人,真是会做生意!”

    张老板在心里说道,他好生打量起秦海川来,不过二十**岁的样子,小县城中的年轻人,说话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关键是嗓音让人极具好感。

    张老板一下就看中了秦海川,说好等自己从省城回来,和他好好谈谈。
1...202122232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