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诸天我为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兴霸天

    三清见了颇为不解,明明要共签封神榜,上面还未写任何神位名号,怎么任由它去了

    “天机有变,各凭本事!”

    鸿钧拂袖,身形往上而去,很快消失不见。

    “恭送老师!”

    三清若有所思,恭送鸿钧离去,各回道场不提,人界朝歌之中,顾承也收起了小镜。

    方才那短暂的一战,意义深远,他和鸿钧谁也奈何不了谁,各有顾忌,选择了各退一步。

    两者已是老对头,虽然谈不上知根知底,但都清楚彼此的弱点。

    对于顾承来说,鸿钧令三教共签封神榜,不仅为了阻断他的天帝之路,更要将三清完全推至对立面,借刀杀之,不死不休。

    他穿越来此,已经是拯救诸天的最后希望,若真的失败,那将不顾一切,誓杀幕后主使。

    &nbs




第二十二章 暗流涌动(求订阅!)
    东平城。

    这座新兴的城市,屹立于大陆的东方,倚山观海,灵气汇聚,俨然是一片风水宝地。

    当费仲和尤浑入城时,看着街上比肩接踵的行人,很难想象这里在他们免职之前,还是东夷之地,族群生存,驯养家畜,驯农作物,保持着石器时代的特点。

    一个存世上千年的部落,说灭就灭了,更是在短短数年内,将痕迹扫除一空,使之成为大商的真正版图,不仅让东鲁等诸侯国无利可贪,还加以遏制。

    近年来,东鲁的地位明显不如从前,再也无法在东方一家独大,越来越多的小诸侯开始聚集到东平城的麾下。

    如何办到的

    很简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人都是要恰饭的,诸侯家大业大,排场不同,更是需要庞大的收益。

    东平城往北,是昔日的九黎祖庭,其内珍贵灵兽,天材地宝,朝东则是东海,更是大商不曾涉及的地域,有着无数的奇珍,等待开发。

    如此地利优势,简直是商户的最佳之地,因此继纵横家后,顾承选取的天枢第八卷为杂家。

    杂家其实不是一定要从商,但不可否认,杂家兼容并蓄的特点,很适合商战。

    商场如战场,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商人,单单是贪婪吝啬是绝对不行的,还要过人的眼光和出众的韬略。

    不过商人往往过于精明,忠诚度不高,顾承也就没有多花心思培养,广撒网多捞鱼,只需要让他们将诸侯的注意力转移过去便好。

    当东平城初步建成,商人蜂拥而入,在城中干道建立了这个时代的首条商业街,所赚取的暴利之大,从税收令干枯的国库很快充盈起来,就能体现。

    于是乎,曾经高高在上诸侯们都将目光转向东平,别说东鲁,就连南北两方都受不住诱惑,也唯有西岐距离东平城实在太远,无法分一杯羹了。

    这些是费仲和尤浑在东平城三个月内,通过各大商家的商铺及背景,加以分析的情况。

    两人在朝阳山学习,相当于闭门造车,虽然学了一肚子纵横谋略,却没有实践的余地。

    这段时间通过接触观察,才对四方诸侯之势有了直观的了解,开始分头行动。

    费仲换了一身衣服,带上丝织巾帽,上衣长度超过膝盖,下面还穿着裳,腹部带了黼(fu)饰,摇摇摆摆,往城中的最大的商铺之一,北伯商铺走去。

    入了这间门面气派的商铺,就见货架上琳琅满目,摆满着各种人参灵芝、珍珠贝壳,一个长相富态的掌柜,正在和几位前来进货的行商说价。

    所谓行商,包括帮客、厢客、边客、摊贩,将东平城的货物,以各种形式卖入各地。

    以北伯商铺的规模,无疑占据主动,这些行商一个个点头哈腰,都巴结讨好着掌柜。

    “近来东海不太平,时有龙宫虾兵蟹将上岸,侵扰我大商子民,你们都是知道的,这价钱的上涨,也是没有办法。”

    “宋掌柜,我们听说闻太师请了高人,与那龙宫相谈,更有钱塘关李将军坐镇,局势早已平稳,这珍珠的价格能不能再让一分”

    “闻太师是请了道法高人,可那东海龙宫也不是好相与的,李将军更是以守为主,避之锋芒。”

    宋掌柜有些不耐烦了,眼角微微上扬,眼见着就是送客的架势:“列位如果觉得本店的价高了,尽管寻找新的供货店铺,只是我需要提醒一句,出了这店,想要这等品相的珍珠,可就难了!”

    此言一出,那些行商顿时面面相觑,犹豫不决起来。

    宋掌柜老神在在,一副吃定他们的模样,转眼打量新客人。

    &nbs



第二十三章 星星之火(求订阅!)
    “倒是正巧!”

    费仲心中暗笑,表面上脚步一顿,声调上扬,语气里满是疑虑:“东鲁小侯爷奴隶闹腾这话从何而来”

    “费兄从都城而来,自然没有见过这等‘奇景’!”

    宋保的声音里满是愤恨和讽刺:“现在的奴隶,可了不得了,个个要摆脱奴籍,不好好劳作,生出无谓妄想,可不正受了东鲁小侯爷的影响么……”

    东鲁小侯爷,正是东伯侯之子姜文焕,当今皇后姜氏的弟弟。

    他曾在朝阳山学艺两载,是第一批兵家子弟,回归东鲁后,提出练兵之法,欲挑选奴隶加以操练,一展所学。

    但相比起年纪轻轻,一腔热血的姜文焕,姜桓楚行事稳重,知道这等改制不比其他,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阶层动荡,所以内心深处是拒绝的,仅仅是不打击儿子的积极性,没有当面否决罢了……

    直到东夷被灭。

    战神刑天的出现属于意外,被孔宣收走自不必说,真正让姜桓楚震撼乃至惊惧的是,黄飞虎统帅的大商军队,战斗力比起以往翻了何止近倍!

    无论是正面交锋还是侧面迂回,擅长弓箭巫法的东夷,都抵挡不住王师之威,被摧枯拉朽的碾压至死,没有半点机会。

    从那时起,姜桓楚知道,不变不行了。

    大商和八百诸侯的关系,是统御中带着对立。

    四大诸侯镇守四方,一旦中央势弱,四方势强,那最终结果必然是以下犯上。

    同理一旦中央势强,力压四方,换成一个守成的君王,或许还会维持现状,但这兵家之道正是纣王所传,东夷已灭,东鲁还会远吗

    当利剑悬于头顶,姜桓楚无可奈何,唯有支持姜文焕的军队改制之法,训练奴隶,成为常备军队。

    东鲁历年来风调雨顺,国力富强,相比起连年开战的大商,更有练兵的本钱,姜文焕也是将才,日夜操练兵马,军力日渐强盛。

    于是乎,奴隶入军的数目也不断增多。

    一万奴隶!

    两万奴隶!

    三万奴隶!

    最终,五万奴隶形成五万常备军队,镇守东鲁各方。

    如今不是生产力发达的后世,以东鲁的国土面积,常备五万军队,已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军队成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没敌人了。

    原本东鲁的敌人就是东夷,那时姜桓楚抱着养匪自重的打算,尽量避免战争,现在他们想要开战,东夷却已被灭。

    没了东夷,东鲁大军就变成了纯粹的镇守威慑,让大商知道,他们不是可以欺辱的,维持东伯侯统御东边两百诸侯的权力。

    看似不错,实际隐患重重。

    但凡对外发动攻势,很大的作用正是将内部矛盾,转向外部。

    而一旦没了外敌,那么内部矛盾的爆发,就变得难以避免。

    五万奴隶成军,在东鲁内日夜操练,气势如虹,确实震慑四方,但国内的贵族和奴隶主们,也变得提心吊胆了起

    来。

    有压迫自然就有反抗,商朝六百年间,不是没有奴隶拿起武器,奋起反抗,前面提到过的女武神妇好,就曾以铁血手段,镇压过奴隶暴动。

    相比起那时拿起农具,完全无组织无纪律的反抗,现在的奴隶经过训练后,威胁力何止翻了数倍,如果他们再反叛,又当如何

    当然,姜桓楚姜文焕父子都意识到这点,挑选的奴隶都是逆来顺受,绝对忠诚的,稍有不受驯服的苗子,立刻清除,同时承诺只要立下战功就焚去丹书,摆脱奴籍。

    他们赏罚有度,手段高明,将五万大军完全掌控在手中,确实不可



第二十四章 变革四起(求订阅!)
    “此人是有真本事的”

    崇侯虎大马金刀,坐于高位,俯视宋保。

    “禀侯爷,费仲出身显族,自幼聪敏,曾官至大夫,被纣王所免,后四处经商,见识非凡,此等落魄之时,侯爷用之,当可收其心,以效全力!”

    宋保用心举荐,信誓旦旦:“对于奴隶之变,他也有良策。”

    自古以来,举荐人才名士都是臣子的分内之事,如此不仅能在君王面前得到宽宏容人的印象,更可收获同僚的感激,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此时崇侯虎就对宋保的举荐很满意,颔首道:“既如此,传费仲上殿。”

    “拜见侯爷!”

    费仲入殿,面对魁梧霸道的崇侯虎,行了贵族之礼,不亢不卑。

    “费仲,本侯听宋保举荐,你对于如何处置这些不安分的奴隶,有着独特的见解,说来听听!”

    崇侯虎大老粗的人设早就立下了,也懒得虚头巴脑,直接问道。

    费仲直起身子,迎着崇侯虎的注视,正色道:“侯爷是问眼前之计,还是长远之策”

    崇侯虎扬起浓眉:“眼前又如何长远又如何”

    费仲淡然地道:“眼前之计,只需一字,杀!”

    崇侯虎脸色一凝,气氛突然变得压抑起来。

    周围的婢女侍卫知道这位侯爷暴躁的脾气,虽然不敢动弹,但眼中的惊惧担忧,却是掩饰不住,唯独费仲泰然若定。

    “哈哈哈哈!好个杀字,好个杀字!”

    片刻的安静后,崇侯虎突然发出震天笑声,虎立而起,煞气逼人地道:“正合我意,那些贱奴,本是最低等不过,还敢生出以下犯上的心思,不杀如何立规”

    费仲并不回应,平静地看着崇侯虎。

    笑声止歇,崇侯虎双目肃杀逼人,突然又转了语气:“眼前之计,照你的意思,这些贱奴杀了还有以后的祸患了”

    费仲不急不缓地答道:“若无东鲁西岐,当无后患,可北原并非独大,杀戮可得一时安稳,长远来看,只怕激起更大的反弹,到那时群起激奋,侯爷能将他们全杀了吗”

    东鲁、南疆、西岐、北原,四大诸侯所在,从名字上看,也能大致判断出富饶贫瘠与否。

    东鲁第一,无可厚非,西岐属于后来居上,南疆多瘴气湿毒,北原则最是荒凉。

    不过奴隶数目,北原却是最多,因为普通平民也不愿意来这鬼地方生活,劳作建设,样样离不开奴隶,崇侯虎这么敏感,也正在于此。

    奴隶真反了,北原第一个完蛋。

    杀光了,北原也第一个完蛋。

    所以此时费仲之言,令崇侯虎深深吸了口气:“那你有何长远之策”

    费仲道:“请问侯爷,名与身孰重”

    这个年代没有儒家,更没有所谓清流,崇侯虎理所当然地道:“当然是身重!”

    “不,名与身同重!”

    但费仲摇了摇头,侃侃而谈:“东鲁姜桓楚,西岐姬昌,一改武制,一传文道,为的是什么正是传播盛名!当奴隶暴动,群起攻之时,所聚之地,必是此两处!”

    崇侯虎脸色阴晴不定:“那依你之意,本侯也要做那虚伪之事,施恩于奴隶”

    费仲道:“

    北原奴隶是四方之最,在此阶级变动之时,侯爷本该是占据主动的,现在虽然落后,但追赶还不迟,东鲁和西岐看似先行一步,实则犯了大错,并无多少优势。”

    崇侯虎问道:“什么大错”

    费仲道:“东鲁无外敌,途自内耗,西岐传文道,见效太慢!”

    崇侯虎细细思索,点头道:“不错,是这个道理。”

    东鲁的内耗已经显露端倪,内部的贵族不满之声极多,虽然在姜氏父子铁腕下无法改变什么,但终究是不安因素。

    而西岐传授文道知识,这种开启民智之举是利在千秋,见效与练兵一比,却是太过缓慢,非得数十年积累,才能有显



第二十五章 哪吒出生(求订阅!)
    朝歌。

    皇宫之中,顾承负手而立,观四方气数。

    随着天枢十二卷的著成,朝阳山人才源源不断的供应,真正属于大商治下的地盘正在稳步扩大。

    大商内也有改制,比如医家的扩招,就将祭司的影响力大幅度削弱,有些倚老卖老的家伙直接被清理出去,巫族的痕迹更被扫除一空。

    但相比起四方诸侯的大动静,大商就显得相当平静了。

    正如之前所言,在贵族世袭制尚未没落,学术下移尚未发生的时代,贸然排斥贵族,解放奴隶,并非进步,反生祸患。

    当然,这也是大势所趋。

    奴隶是必须要解放的。

    人族的崛起,不能被奴隶制度拖累,顾承早就决定,要练兵自强,广开民智。
1...403404405406407...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