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之影
她的父亲尹阿鼠更是夸张,得了女儿的敲打之后,生怕李世民和杜如晦找他的麻烦,直接举家搬离开安,回到了家乡。
他这些年倚仗女儿的势,积累了无数钱财,回到地方,同样是一方豪强士绅。
只要不在天子脚下碍天子的眼,想必天子也不会想起他这么个小人物,老大远的来找他的茬。
尹德妃为了保命,这几年在宫里过得像隐形人一般,好在李渊这人虽然比较好色,却不算无情,对她虽不如当年在位的时候那般宠爱,却也还不错。
李渊对她虽算不错,但他退位之后,身边又多添了无数年轻的美人,加上他年岁渐涨,精力不如以前那般旺盛,歇在她宫里的时间已经很少了。
也就是说,尹德妃身边除了李元享这外儿子之外,再无其它子嗣,李元享病逝对她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尚不到四十的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白了头。
当然,她的悲伤除了太上皇略有怜惜之外,其它人并不会放在心上。
二十九日,李世民的十一子李嚣也因病去世,这孩子才一岁多一点,其母燕贤妃当场哭得晕厥了过去。
刚出月子的长孙皇后心里也很难受,她只觉得这个月对皇家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月。
太上皇和皇帝的儿子接二连三的逝去,丈夫这几天的脸色阴沉的仿若都要滴下水来。
长孙皇后担心燕贤妃伤心过度,迈不过这道坎,亲自去了昭平宫:“燕家妹妹,逝者如斯,你这个做母妃好好活着,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慰藉,更何况你还有贞儿需要照顾。”
燕贤妃共育有两子,长子李贞,已经五岁,去年已被封了汉王,有了皇后的开导,再加上娘家人的劝慰,还有长子经常在一旁看着她,燕贤妃才撑着没有倒下去。
宫里一个月内有两名皇子去世,李世民心情自是不可能好到哪去,向来喜欢荤食,不喜吃素的他,连续禁了半个月的荤食。
不过不管他内心如何忧伤,日子都要继续过,不仅如此,每日该办的国事一件也不能少,因为他是皇帝,他一个未满三岁的儿子逝去尚不可能让朝臣们停朝办丧。
七月十七日,李世民颁布新诏令,让全国实行地方长官为被举荐贡士以酒食送行的“乡饮酒”制度,其主要目的是让各地官员向国家举贤。
时年九月,又一次有大臣提出让李世去泰山封禅,藉以彰显
第三百二十四、长孙劝谏
魏征都把话说到这里了,无论李世民心里多么想去封禅,此时此刻都不便再表态,他只能默默的看了魏征一眼,便转开了这个话头。
“玄成啊,你也太......”下朝的时候,与魏征交好的王珪走到他身边,颇有些无语的看了他一眼。
他这个老朋友,投到陛下旗下之后,脾气较以前跟随息王李建成的时候更倔犟了数倍。
“不是我有意为难陛下,而是国家暂时确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朝堂上那些意图怂恿陛下封禅的大臣不能说他们是居心不良,是一味的拍马屁。”
“而是这些人久居京都,看到的都是长安城周边一带的繁荣,真正外面的民情他们了解有限。”
“咱大唐论富足,和大隋兴盛时期比起来差距还很大。”
“大隋那样的家底,都经不住隋炀帝挥霍折腾,咱大唐的底子还薄,就更别说了。”
“陛下不是一般人,他即便一时心里有些不舒服,等过些时日,自然就想通了,你无须为我担心。”
魏征不在意的摇了摇头,话说自跟了李世民这些年来,君臣日日在一起打交道,他对这个皇帝还是相当了解的,越是了解,他就越是坚定了要做个真正的诤臣的决心。
自古以来,明君贤臣都不难寻,真正难寻的是心志始终如一的诤臣。
无它,一个真正的诤臣不仅要确保自己的品性德行始终如一,还要有一颗刚正不阿,胆大无畏、敢于在任何时候指出皇帝错误的心。
不是真正拥有凌云之志,又有海纳百川之心的帝王,是难容下这种时刻都在挑自己错处的臣子的。
可以这么说,某个朝代,若能出一个从一而终,并始终居于高位的诤臣,那么,这必然是个兴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君主一定是个伟大的君主。
他跟着李建成的时候,多半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
既是谋臣,自然是一切都站在李建成的立场上谋划,李世民当时就是他一心想除去的人。
跟了李世民之后,他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确实比李建成更合适做帝王,他也迅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那便是做个不涉党争,一心一意做实事的诤臣,他与李世民这对君臣,应该说是相互成就了彼此。
魏征提出反对封禅的意见没多久,中原数州突然爆发了洪水,这封禅之事就更加进行不下去了。
封禅之事尚未开始便以夭折,李世民心里自然是有些不舒服。
某天李世民来到长孙皇后的立政殿的时候,忍不住和妻子抱怨:“这魏征,真是头不懂通便的犟牛。”
“魏大人又怎么得罪陛下了”
平素里她从不过问朝政,除非李世民真有什么疑惑心烦之事要和她唠叨,她才听听,为此,并不知魏征在朝堂之上的举动。
李世民将魏征在朝堂上的话转述了一遍,他满以为说完后,妻子会安慰自己几句。
哪知长孙听完之后,非但没有半点安慰之意,还微微颦起了眉。
“怎么,皇后也觉得魏老头的话有理”李世民见状不由脱口问了一句。
“陛下,臣妾有几句心里话想和你说说,若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见谅。”
长孙皇后没有立即回答丈夫的问题,而是起身站了起来,躬身俯首,双手交合在额际,恭恭敬敬的开口道。
&nb
sp;“你我夫妻,何须行此大礼,你有话直说就是。”李世民被唬了一跳,连忙伸手将她拉了起来。
“陛下,当年你还是秦王的时候,但凡遇到难事问臣妾,臣妾多半会与你讨论,但自陛下登基之后,臣妾就再也不愿过问朝政上的事,你可知为什么”长孙皇后坐到他身边,开口问了一句。
“不知,真论起才学智谋,你较无忌都要胜出两分,当朝能与你一较长短的估计也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可自朕登基以来,你就收起了所
第三百二十五、太子选妃
李世民的性情要比妻子飞扬跳脱许多,长孙身上有种来自骨子里的贞静和沉稳。
不管什么时候,她都能做到不焦不躁,对名利和**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李世民则不同,他自幼跳脱飞扬,有凌云之志,他喜欢也享受万众瞩目的生活,当然,他也有着足以与之匹配的才华和心胸。
正因为如此,他才特别欣赏和喜欢妻子的静。
一个特别飞扬自负的人,对伴侣的需求,除了希望对方能够与自己无障碍沟通交流,还希望对方耐得住寂寞,能够抵拒外界的一切诱惑和干扰,有足够的稳和静,能在自己快要玩脱的时候,及时拽住缰绳,将他拉回来。
长孙皇后显然能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亦因如此,他与妻子相伴了近二十年,非但没有半丝厌倦,感情反而在相处中日益变浓。
“观音婢,今生能娶你为妻,实是朕这辈子最大的幸事,朕只盼你能一直安康如意,与朕携手一同走到生命最后的尽头,只要有你在,朕就不担心自己会做错事和走错路。”
李世民怔怔的看了妻子一会,情不自禁的牵起她的手,一脸深情的开口道。
“……”面对丈夫如此深情的表白,长孙皇后的脸上不自觉的飞上了几片绯霞。
受了妻子的劝诫,李世民因封禅未能成行一事对魏征产生的心结很快散去。
九月末,李世民去了一趟庆善宫,十月中返京,十二月,李世民下旨让全国所有的死刑犯回家探视,陪伴亲人过年。
让他们过完年再回来侯刑,即给了所有的死刑犯一个假期。
此令颁布之前,受到了不少大臣的阻止,大家觉得犯了死刑之人,都是穷凶极恶之辈,怎能能让他们自行休假呢要是这些人休假之后不回来了、逃了乍办呢
可李世民心意已决,众臣的劝谏并不能阻止他的决心,他认为死刑犯也是人,也有享受基本人伦的权利,即便他们要死,也不能连这点基本的人伦之情都给他们剥夺了。
他更信任的是自己近年来推广的新刑法,他相信这些人不会让自己失望。
这些人的确实没有让他失望,贞观六年年底,被释放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三百九十名死刑犯,次年一个不少的回到了监狱。
这种奇迹除了犯人对朝庭的敬畏,对皇帝的感激,当然也有当地官府的监督,以及刑法的威力。
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此事都表明李世民确实极具同理心的皇帝。
就这么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再次让李世民的声威刷新了高度。
贞观六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就到了贞观七年,贞观七年,不少皇子都长大了,到了要选妃的年纪。
太子李承乾亦是如此,李承乾身为李世民的嫡长子,八岁就被立为太子,自被立太子以来的表现得到了所有的朝臣认可。
这位太子,既为嫡,又为长,再加上本身的人品才华,各方面都找不到什么瑕疵,在大唐百姓和朝臣们心中,他简直是个再完美不过的太子。
这样的一个完美太子要选妃,自然是国之大事,不仅帝后操心,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也很操心。
以太子这些年表现出来的才干,再加上帝后对他的重视,他上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太子妃一位,不知多少人眼红惦记。
只要是家里有女儿的,年纪对得上的,品德过得去的,父祖职位不是太低的,基本上都动了心事。
可太子妃一事系关重大,即便是帝后也不敢有半分轻忽
第三百二十六、十岁出嫁的公主
只不过长孙皇后还没有帮儿子寻到合适的目标,李世民就忽然做了一件令她吃惊的事。
他突然决定将年仅十岁,周岁才九岁的清河公主嫁给卢国公程知节的次子程怀亮。
清河公主得知这个消息后,跑到长孙皇后这里大哭了一场,她抽抽噎噎的对长孙皇后开口道:“母后,您能不能劝劝父皇儿臣,儿臣年纪尚幼,还想留在宫里多陪陪父皇和母后,实不想这么早出嫁。”
清河公主并没的见过程怀亮,只知道他是是卢国公程知节的嫡次子,现年已经十七,长得五大三粗,打起仗来骁勇异常,十分威猛。
这样的男子对一些及了笄的女子来说,尚不失为一门好亲事,可清河公主年方九岁,让她突然接受这样一个夫婿,还要让她立即就嫁过去,实不谛于睛天霹雳。
只要一想起以后自己以后每日将要面对这么个夫婿,清河公主便觉肝肠寸断,伏在长孙皇后脚下哭得伤心无比。
长孙皇后突然听得此事,也十分吃惊,她想不通丈夫为什么要这么早把女儿嫁出去。
当朝因人口稀缺,男女成婚的年纪比往朝都要小些,但这个小也得有个限度,一般男子要满十四周岁,女子满十三。
像清河这般,才九刚就要出嫁的就只有同养媳了,让堂堂皇家公主像童养媳一般嫁出去成何体统
上古医籍上早有记载,男女太早成亲对身体不利,只不过后来的王朝经常经历战乱,导致人口稀缺,当权者也就管这了这么多,一般男女到了能尽人事的年纪,就让大家成亲了。
李世民夫妻这几年没少和孙神医打交道,自然不会不懂女子成亲太早,对身体非常不利。
她当年嫁给丈夫的时候虽只有十二岁,可真正圆房却是及笄之后。
“清河,你莫哭,待母后帮你问问你的父皇再议。”长孙看着伏在她面前痛哭不止的清河,心潮起伏不定,微微默了片刻,才伸手轻轻抚了抚这孩子的秀发开口道。
当天傍晚,眼看着丈夫就要下班的时候,长孙皇后遣了身边的内侍去请皇帝,让他忙完公务后来自己的寝宫一趟。
李世民似乎知道她找自己是为了什么,一到立政殿,一边伸手将外衣脱下来,一边开口:“皇后急急找朕过来,可是为清河的事”
“嗯,陛下为何让这孩子这么早出嫁”长孙皇后并无隐瞒之意,点了点头。
“程知节不久前刚立了大功,按制需要封赏,可他已身居国公之位,实在赏无可赏,朕便封了他的次子程怀亮为东阿县公,同时决定嫁一个公主给他。”李世民道。
“那为何选清河清河年方九周岁,虚岁才十岁,实在不到出嫁的年纪啊”长孙皇后一脸不解的看着他。
“目前合适与卢国公家联姻的仅清河,卢国公一门显赫无比,下嫁的公主其母妃家族,不宜太过显赫,但也不能太过低微,达到这标准的,就只有清河。”李世民道。
长孙皇后听完,没有再语,唯有一双漂亮峨眉轻轻颦了起来,李世民见状微微挑了挑眉:“怎么,皇后觉得朕的安腓不妥”
“哪里,陛下的决定自然是好的,臣妾只是觉得这孩子年纪实太小了些,有些于心不忍罢了。”
长孙看了丈夫一眼,发现他脸上虽然在笑,可眼里却没什么笑意,心头微微一紧,面色却是神色不显,强笑着接口道。
“她年纪是小,不过程怀亮却不小了,他现年已经十七岁,若再不取妻,就要惹人笑话了,清河身为皇
第三百二十七、苏家有女(上)
“皇后,长乐和豫章她们都怎么了怎的一个个见到我就像见到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李世民察觉到两个女儿的变化之后,某日休息的时候,不由一脸不解的问了妻子一句。
“还用得着说么还不是你突然给清河指婚把她们给吓的,堂堂公主,年方九岁就被你给嫁了出去,她们能不怕”长孙皇后白了他一眼。
“这么说来,这事朕真做得有些不妥”李世民一脸的若有所思。
“妥不妥臣妾不好评价,还得陛下自己想清楚才好,不过在妾臣看来,以后这样的事,能免则免吧,让一个不满十岁的女儿出嫁,不管放在哪里,都容易招人诟病。”长孙皇后道。
“罢了,朕知道了,你告诉豫章和长乐,朕不会无缘无故,突然把她们给嫁出去吧,长年明年就十三了,到了及笄之龄,她和冲儿的婚事也可以定下来了。”
“至于豫章,明年再说,这几个公主的事先缓一缓,你现在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乾儿纳妃这件事上,乾儿明年就十六了,这太子妃的人选无论如何,这一两年之内要定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