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理国外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土皮五哥

    几人从窗户远眺这小镇,虽说是典型的木制建筑群,但却是古色古香,这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饱读诗书,都充满着历史气息,几处人家生起的炊烟袅袅娜娜,像少女的丝带一样空灵。

    虽说这一路上五人相安无事,可这杨莜婷姐妹的小动作却是不断,你缠着段思平的右胳膊,我就搀着他的左胳膊。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几人行走的很慢,云上飘就只好雇了一辆马车,就跟袁武雁在前,这三人就在后面。

    段思平自然是不想偏袒任何一人,一路上闭目养神。

    这来到了驿站,几人决定先行歇息几天,再启程上路。

    店小二看到如此不凡的五人,不敢怠慢,就尽量提供好的饭菜和酒肉。

    五人还没等吃完,就听到外面一阵嘈杂的声音,段思平不想生非,就差袁武雁下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袁武雁还没有下楼,就听到“蹬蹬蹬”的上楼声音。段思平在这川渝之地没有仇家,这来人必定是为钱财。

    那贼人上到楼来




第三十八章、不打不相识
    就凭这五十人,也想围住他们,就是再加上两倍也绰绰有余。可这是在人家的地盘,段思平也是十分注重礼节的。

    段思平开口说,我等来自大长和国,前往西域,不知当地规矩,如有过错,还往海涵。

    那人听段思平如此说辞,便说,既然是来自大长和国,前往西域,不应来此,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段思平便说了在岳阳楼发生的事情,那几人根本不信。

    其他四人本想冲出包围,带段思平离开。但是段思平示意他们一再忍让。其实段思平很是清楚,一再跟他们打斗,根本没有什么好处,指不定后面还有什么不妥在等着他们。

    五人就这么跟着他们前往他们的地盘。

    可见那时候的是多么的不太平,如此重要的镇子,竟然没有官兵保护,这贼人就如同官人,这都什么世道。

    五人就这么转转兜兜,来到了一座山寨面前,这山寨依山而建,三面都是山,唯一的开口,被石头垒成的石墙阻挡,这石墙足有三丈高。

    段思平等人走到跟前,上面一处拱形的石块上书写着三个大字“乌石寨”

    五人就这么被带到了乌石寨的大厅。

    大厅内,简陋无比,石壁上挂着飞禽走兽的毛皮,随处可见的弓弩亦间隔其中,一个大大的“义”字悬挂在正中央。在其正下方摆放着一把短剑。前方大大的香炉里面的灰烬已经快要散落出来,这正燃着的三只香,正散发着袅袅的香烟。

    进过一番介绍,段思平等人才知道,这寨主姓高,单名一个奎字。

    段思平便问起这乌石寨来历。

    那人倒也是平和之人,没有计较,就说了起来。原来是多年前,他到山中打猎,遇到一头横冲直闯的野猪,如果不是恩公的帮主,他早就命丧黄泉了。

    自此他就视恩公为再造父母,恩公也见他醇厚善良,就教了他武功。可这世道不太平,他就拉拢一些相亲,上山落草,其实也主要目的是保护这小镇的一方太平。

    可偏偏段思平打的人是他们的二当家,所以就把他们给抓起来,试问他们是不是来此打家劫舍的。

    段思平自然是不承认。

    那周奎虽说五大三粗,但目光却道是没那么凶悍,段思平等人听来,他不像是说谎之人。

    这一说二说,似乎勾起了那人的思念恩公之情,便将那短剑那了出来。

    说来也巧,这短剑除了杨莜婷姐妹,其他三人没有不认识这把短剑。但又不能确定这把剑,就是他们认识的那一把。

    说着说着,那人的眼眶噙满了泪水,他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他说,这一别这么多年,他一直想再见一次恩公,可就是没有得偿所愿。

    这乌石寨的众人看到大当家如此神情,也都黯然起来。

    让段思平没有想到的是,这寨主竟是如此重情重义之人,不免为他的大义凛然所折服。

    云上飘见此情形,便开口说,寨主可否借宝剑一看,说不定,我们认识此人。

    寨主十分欣慰,他就将剑递了过去。

    云上飘接过短剑,仔细用手触摸这剑身。云上飘纤细的手指在剑柄的花纹上来回抚摸,一边摸,一边喃喃自语。

    段思平接过这宝剑,就“噌”的一声,将宝剑拔了出来。这宝剑的剑身寒光咋起,在剑身的一侧书写着一个大字“段”。

    段思平内心和袁武雁、云上飘一样,一阵波澜,没想到在遥远的川渝之地,竟然找到父亲的随身佩剑。但静下心来一想,也有可能送寨主之人不一定就是段保隆将军。

     



第三十九章、大月国
    几人在风餐露宿几日之后,来到了一处开阔地,按地图所示,这前面应该就是大月国的地盘。

    可刚到这里,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此刻是日上三竿,这大月国的城门却是依旧紧闭。偶或有人出来,就是不见有人进去。

    云上飘便拉住其中一人问其缘由,路人说,大祭司软禁了国王,我们要逃命去。

    这段思平等人也是棋差一招,刚到大月国,就赶上了暴乱。

    段思平等人趁着门打开的时候,挤了进去。

    果不其然,这大月国的大街上,乱糟糟的一片,什么水果,糕点,丝绸等商品散落一地,也没有人捡,路上行人脚步匆匆,都在躲避着什么。

    此刻一队人马赶到,对守卫城门的侍卫说,任何人不得出去,违令者斩。

    看来这大月国遭遇不测了,袁武雁等人就想带段思平离开这里,绕过大月国。

    段思平说,这基本不可能,这大月国疆域辽阔,根本绕不过去。他们没有办法,就只好找能住下的客栈。

    这大月国的客栈不是关门了,就是敞开着大门,可这敞开的大门,里面乱糟糟的一片。几人就只好继续往前走。

    在拐角处,一处客栈显得与众不同,这客栈依旧是张灯结彩,宾客盈门。上面书写“福安客栈”二字。

    段思平等人,也就走了进去。周围人看到这异域之人,不免都多看了几眼。

    店小二跑过来问,客人是打尖还是住店。店小二在得到住店的时候,便领着他们到了二楼的两间上房。

    几人收拾妥当后,段思平便对二人说:“过了这大月国就是西域之地了,看来这大月国遭受了内乱,这国王也被软禁起来,我们要想办法救出他来。”

    二人深知段思平所思所想,如果是段保隆,他也一定会这样做。

    分工明确,这二人便穿上夜行衣,就去往了大月国的皇宫,只留下了段思平。

    就在二人出去没多久,这杨莜婷姐妹二人便依次进了他们的房间。杨莜婵看到屋内就段思平,她率先发问:“他们二人呢”

    段思平还未开口,这杨莜婷便说:“还用问,他们一定是去了大月国皇宫。”

    杨莜婵想想也是,就没再发问。

    机警的杨莜婷反问道:“你们不觉得这家店怪怪的嘛,这里已经乱成这样了,但这里还依然井然有序。”

    段思平说:“应该不会,一路走来,这店的饮食颇有中原特色,相信是给丝绸之路上的客商预备的。”

    这果然应验了段思平说的话。就在刚才已经有几队人马走了进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敲门声打破了这小屋暂时的宁静,

    待打开门,走进来的是店小二。杨莜婵便若无其事的问,这外面为什么乱成这个样子,你们的店里面还这么井然有序。

    那店小二便说,客官有所不知,这店是丝绸之路上客商的首选之地,所以才如此。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



第四十章、遇阻
    这进来的是一位宫女,二人怕被发现了,就急忙躲在帷帐后面。

    这宫女似乎什么都没有看见,就自顾自地往里面走去。

    待行进到一组古玩字画旁边,轻微扭动其中的一只瓷碗,那墙壁便开了一个口子,那宫女便侧身走了进去。

    二人这才终于明白,为何这屋内一个人都没有,原来是有暗室,二人就赶紧到了这古玩字画旁边。

    二人走进一看,这瓷碗大有来头,原来是晚唐时期的“秘色瓷”。

    在唐代,越窑为当时全国青瓷之首,秘色瓷又为青瓷中精品。它的神秘之处在于,用于进贡朝廷的特制瓷器,仅供皇室成员使用,平民布衣难睹秘色瓷的芳容。用秘密配方釉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光滑纯净、如冰似玉。

    唐陆龟蒙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可见这皇宫得要多少宝贝。

    二人无暇继续观看其他的字画,就赶紧闪了进去。

    虽说这皇宫富丽堂皇,但这密室却是简陋无比,除却光滑的石壁和几盏煤油灯,就再无其他东西。

    二人以为这密室会很小,没想到却是那么深,二人在这里面走了好久,都没有到头。忽然二人听到铁链互相撞击的声音,这应该就是最底层无疑了。

    二人就这么闪到一边,且偷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在这里面关押了一个人,此人披头散发,衣服褴褛,借着微光,这衣服明显是黄袍,难道此人就是大月国的皇帝不成。

    那宫女走到身边,将食物依次放到一个盒子里面,然后递了进去。

    虽说宫女的动作很轻,但是惊醒了关押着的那人。那人便急忙起身,对着那宫女说“杏儿,杏儿,快,快,快放我出去。”

    可是任凭那人怎么呼喊,那宫女就是一句话也不说。

    那人见她没有说话,就一脚踢翻了身前的盒子,那宫女吓得往后猛然一跳,还将手中的饭盒仍到了地上。

    然后就是一阵“咿咿呀呀”,那人没有听清楚宫女说的是什么,自然袁武雁和云上飘也没有听清楚。

    按理说,在这狭小的空间内,这周围器物相互碰撞的声音以及产生的回声何其响亮,这二人已经被闹的捂住了耳朵,可那宫女已然是泰然自若。

    云上飘心想,这宫女功夫不一般,竟然用内功抵住这么吵的声音。

    任凭监狱里面的那人怎么呼喊,那宫女就是一句话也不说,默默收拾起饭盒,就出来了。

    在这狭小空间内,二人无处躲藏,就赶紧飞身而上,到了这密室的上面,用四肢撑住石壁。待那宫女走后没多久,二人,便径直走到了监狱的门口。

    二人看着这神情没落的那人,十分确定这人就是大月国的皇帝,因为没有寻常百姓会身穿龙袍。

    那人看到二人过来,就如临大敌一般,吓得使劲往后躲,可这监狱,就这么小,怎么可能躲过去呢。

    可从手指的缝隙中看去,这二人虽说穿着护卫的服饰,但却不似这大月国之人。

    他便放松了警惕,慢慢将手放了下来。

    这二人也就走到铁门的旁边对皇帝说,



第四十一章、柳暗花明
    这大祭司开口便问,玉玺现在在哪里

    这皇上自然是不会说的了,那宰相便直言相劝,宫中所有的人都知道,皇上已经驾崩了,即便是找不到玉玺,临朝照样会选出新的皇帝。

    那皇帝哈哈大笑一声,然后说,你们不要忘了,招远大将军手中还有兵符,就凭你们手中的兵马根本不可能赢的了他。

    那祭司冷冷看了一眼皇上,然后说,事实就是你已经死了,即便是他起兵,也会保护我们,这事,你就不要操心了。

    如此一来,这二人根本没有得到想要的线索,便回去了。

    从高处下来的二人,便又到了皇帝的身边。几人的一番对话,皇帝才知道,他们五人是借道要去西域,但眼前是肯定不行了,没有通印,是根本出不了国门的。

    这通印,又叫通关文牒。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也相当于现在的护照。

    当皇帝知道是高奎介绍来的时候,其神情已经变得熠熠生辉,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多年的老友,竟然以这种方式见面,皇帝还是感慨良多,他也就从身上掏出了兵符,并交代给二位,让他们去祁连山去找招远大将军,他看到兵符就一切都明白了。

    二人也没有再多的言语,就离开了密室。

    二人从密室出来后,便打算走出这座宫殿。说实话,这二人非常担心皇帝有什么不测,就决定去找刚才的宫女,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就在二人准备离开的时候,那宫女又进来了,二人便径直上前阻止了宫女行进的路线。

    虽说二人尝试捂住宫女的嘴巴,但还是慢了一步。按常理说,一般人看到陌生人,都会大叫,可这宫女虽说张开了嘴巴,但什么声音都没有。

    二人细看过去,原来是舌头已经被人给割掉了,再看宫女的耳朵,也是被人给弄聋了。

    这似乎已经一目了然了,刚才在密室的时候,声音如此作响,那宫女仍是闻所未闻,看来玄机再次。

    二人就索性放开了宫女,就径直离开了。

    至于为何,想必宫女是不可能将这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人。
1...91011121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