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是前段时间李太宰跟臣妾聊大宋商贸的事,臣妾才临时起意,其实臣妾还照拂过大食国的公主,可是大食国的公主长得有点差了,肤黑了些,就没通过老宫宦们的挑选。”
“为何?”赵桓笑着坐在了李清照的旁边问道。
赵英在李清照进殿的时候,迅速的搬了张椅子,还上了个小茶几,准备了两盘果仁,端了两盏清茶。
赵桓终于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县官不如现管,赵英伺候的卖力程度,超过了平日。
李清照的尚宫局在规制上是和内侍省平级,但是赵英必然要听李清照的话。
李清照靠在椅背上,略微有些慵懒的说道:“臣妾还在商部的时候,李太宰有一次说到了大同府和云中路的商路税收,说大宋朝以往都是将商货交给契丹人或者西夏人,就再无牵挂了,但是随着商路通行,才知道获利如此之丰!”
“仅大同府的商税今年就收了三千万大宋银元,等于津口和塘口两个市舶司的总收入。”
赵桓当然研究过今年国帑在接连用兵和灾害下税收增长的原因,他也知道大同府的税收情况,也知道克烈部送来的一万头羊,在大同府病死了一千只的事实。
李清照笑着说道:“臣妾就琢磨着,大宋也没有这方面通商的经验,尤其是官家有志于西域之时,臣妾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下前唐的各种政策,好制定商部接下来的规划。”
“唐朝之盛起于隋时,盛于贞观,耀世于开元,臣妾就琢磨了很多商道的政策,也都定好了章程,官家都在燕京或者来州批过红,后来臣妾就发现了相比较唐制,大宋宫廷的一些制度,委实有些小家子气了。”
“比如纳宫人和宫妃这一块,举个例子,前唐就有一个妃子是粟特人,曹野那姬是前唐玄宗的宠妃,寿安公主也是这名粟特人所生。”
“官家之志乃是远迈盛唐,若是做不得前唐那般开放和包容,定是完不成这个目标。”
赵桓琢磨了很久,才摇头说道:“安史之乱就是当初的昭武九姓所行之事,朕以为不可全取唐制之开放政策,不妥。”
赵桓虽然已经知道了安史之乱本质是开元年间府兵制的衰败,导致了地方军头做大,实质是一场地方军队的叛乱行为,但是他依然觉得和当初的李隆基极度信任李林甫和安禄山有极大的关系。
李清照笑着摇摇头,将手中的剥好的瓜子放在了官家手中,说道:“官家听说了韩昉的遭遇了吗?其实眼下大宋百姓对汉儿归宋,已经有了蔑视之举,臣妾以为不是什么好事。”
“官家到现在让曹贤妃在宫里,不就是图打了西夏以后,好管理一些吗?官家再想想,这事也不急。”
(iishu)是,,,,!
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宋皇帝失去了一些朋友
【】(iishu),
赵桓思考了良久,才摇头说道:“无论如何,朕以为不合适。”
大宋因为国策的调整,必须要开放自己,但是这开放,不能直接开放不能从自己这里开这样的口子,这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他毕竟是皇帝,哪怕安娜和其他的公主长得再漂亮,他们也是蛮夷。
李清照抿了一口热茶,笑着说道:“都是些宫人,而不是嫔妃。官家有些过于谨慎了。不过此事,官家一言而决,不乐意就不让她们入宫就是,弹丸小国,安敢犬吠不成?”
“公务处理完了吗?药发木偶和傀儡戏都弄好了,就等官家了。”
赵桓摇了摇头,他留在文德殿,是真的心里有事。
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两本札子说道:“平盛清代表鸟羽王正式送来了国书,请求大宋对鸟羽王册封其为倭国国王,顺带着请求大宋能够看在过去的友谊上,他们希望大宋能在鼠疫上提供一些指导经验。”
“虽然朕不知道大宋和倭国到底什么时候有过友谊。”
“崇德王在国书上签上了名字,希望得到大宋朝廷,或者说朕的认可。朕没有同意。因为至今海参崴依旧有船舶向倭国运送金人。鼠疫上朕倒是着令国子监的大学士整理了文本,送往倭国。”
李清照脸上挂着微笑,她当然清楚自己男人内心的想法,倭国是大宋极为重要的钱袋子,大宋域内银料产出较少,而倭国银料正在支撑着大宋朝堂恢复本应该有的信誉。
赵桓的这个决定,李清照没有反对的理由,她本身就负责商部。
“倒是克烈部,朕打算停了他们的支援,这件事朕想了很久。”赵桓略微有些为难的说道。
这个决定终于让李清照的神情有了些许的疑惑,大宋在克烈部造桥修路,打通道路,在矿山上拥有极多的收益。
李清照终于漏出了几分凝重的神情问道:“克鲁伦巴尔露天铁山在克烈部的手中,若是我们停了克烈部的支援,这座铁山上下的注,都白费了。”
“而且我们在克烈部造桥修路,投入很大,双方商贸往来比较频繁,尤其是肉料,大宋军卒连年征战,若是肉料出现了问题,很难保证军卒有充足的肉料供应,官家为何突然停了克烈部的支援?”
“是因为禄汗的决定,不准大宋军卒入驻克烈部协防吗?”
赵桓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前唐文皇帝和人镜魏征曾经说,戎狄,人面兽心也。这两天,朕一直在思考这句话。”
“眼下克烈部虽然深受鼠疫和炭疽的困扰,甚至和金人有世仇的漠北草原诸部,在大宋与克烈部达成互相合作的协议之后,漠北三十二部依旧有二十几个部族,向金人赋税。”
“甚至连上京路的几个契丹部族,给大宋赋税的同时,依旧在给金人赋税,在北地,金人依旧有无数的拥趸。”
李清照思考了良久,才理解了官家这番话的用意。其实很简单,金人打败辽国后就继承了辽国在北境的法统地位,正朔。
大宋帮助了漠北诸部,等到疫情过后,金人生吞漠北诸部之后,反而会登高而呼,皆为宋人之祸,漠北诸部、塔塔尔部、钦察草原诸部、契丹部分部族都会影随。
漠北诸部此刻接受了大宋的物资,进行防疫的这些首领,也会在这这种大潮中,被反对的人驱逐或者杀死,这很容易理解,因为鼠疫的威力会对这些小部落造成极大的创伤,需要有人为此负责。
而金人所说的宋人之祸,简直是不要太好的理由,这些亲宋的首领被杀的可能性很大。
甚至连安娜的那名亨伯特的红衣主教也会遭到驱逐甚至杀害。
李清照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赵桓说了一番,得到了大宋皇帝的肯定回答。这就是他的担心,出力不讨好。
赵桓叹气的说道:“不仅如此,经此一役,不管是金人,还是漠北诸部,还是塔塔尔部,他们的老年人死去,负担减轻,因为人口减少,他们的食物变得充足,攻击性变强,又因为更换首领,而内部矛盾重重,导致他们不得不对外输出矛盾,会选择尾随金国跟大宋进行继续战争。”
“从鼠疫,到金人与漠北诸部之战,再到金人登高而呼,诸部影随,就是完颜宗望的阳谋,而且在此期间,生活在北境的汉儿,遭受到的一切欺辱,都不会有任何惩罚,甚至会被当成正面典型,被标榜树立。”
“完颜宗望被人称作西帅,善谋划韬略,诚不欺我。”
赵桓从袖子里掏出了几本札子,第一本是来自耶律余睹,那个已经死去的三姓家奴上的一封札子,上面是关于阙特勤碑的描述,正面写满了对大唐的溢美之词,侧面却是充斥着怒骂和不甘的碑文。
第二本札子是来自赵鼎前段时间上的一道札子,克烈部王庭的一些税赋,漠北草原诸部中向金人缴纳赋税的详表,这都是大宋皇城司在援建克烈部时,收集到的信息。
第三本札子,则是赵福金从金地带回来的完颜宗望的黄龙府、会宁府一线的金国马其顿防务堪舆图。
赵桓看着李清照极为认真的说道:“所以朕这几天一直在反复思考文皇帝和魏征那句,戎狄,人面兽心。他们畏威而不畏德,在大唐鼎盛之时,依旧包藏祸心。朕以为朕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李清照将几本札子看完,合上了札子,心情也有几分沉重的说道:“撒谎、欺骗、偷窃、劫掠,一直是北境的主色调,而且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们标榜的荣耀。甚至认为在马背上劫掠,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不以为耻。”
赵桓点头叹气道:“撒谎、欺骗、偷窃、劫掠也是快速凝聚实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干不干,还取决于朝堂到底要不要脸,显然我大宋不能干这么没品的事。朕停了克烈部的支援,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认清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当然,这也会让我们失去一些朋友。”
(iishu)是,,,,!
第八百三十三章 赤子顽童
【】(iishu),
:
李清照看着略微有些焦虑的大宋皇帝,知道这位雄心壮志的皇帝内心的那种焦躁到底来源于何处,她笑着宽慰道:“他们不配做大宋的朋友,倒是官家莫要焦虑,走一步看三步,官家愈发成熟了,大宋中兴,势不可挡。”
“就知道说些好听话,你说说朕这个决定是否可行?”赵桓摇头笑道。
赵桓可是没有忘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经典片段,那就是明明长得丑,非要让人说长得美。
自己明明做的不好,没有过人的智慧,让这次的应对两其美,还心安理得的接受夸奖,那和赵佶没有区别,迟早会被花团锦簇蒙蔽双眼,而忽略下面的阵阵恶臭。
李清照想了想说道:“臣妾觉得可以待时而定,局势上赵相公应该可以很好的把持,那些部族可以救,哪些部族不用救,哪些部族不能救。物资给了赵相公,让他依据局势而定,毕竟我们离漠北数万里之遥。”
“走吧,我们去崇德门。”赵桓忽然拉住了李清照的手,向着崇德门而去。
今天是宗泽最后交付鄂州惩处官员进京的日子,宗泽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在过年前的这一天,将所有的案犯押解进京。
也是赵桓待在文德殿,而不是延福宫看药发木偶的原因之一。
过年放鞭炮是大宋百姓们的习俗,赵桓当初固守汴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宋的烟花,能够在以后的岁月里继续在这座城池绽放。
而今天,汴京的崇阳门前,挂着两鞭数万响的鞭炮,静静的等待着鄂州押解犯人的车队进京,而等在御街两旁的百姓们,已经准备好了鸡子,甚至是菜叶,迎接这些陷鄂州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官员。
为了防止扰乱秩序,开封府的衙役不得不抽调了大量人手,阻止百姓们泄愤的举动。
当然,在赵桓看来,这有炫富之嫌疑,能用鸡蛋丢犯人的行径,不是炫富是什么?
车队在鞭炮声中,踏进了崇阳门,百姓们用力的投掷着手中的石块,妄图砸死囚笼里的罪人,衙役们眼看着阻拦不住,亲从官的及时出现,才让随行的荆湖水军幸免于难。
甲进京,那是要按照谋逆之罪惩处,荆湖水军都是无甲入京再交接给开封府。
这条车队很长很长,但是丝毫不能阻止汴京百姓们凑热闹的兴趣,甚至还有点燃的爆竹砸在囚车上的事情发生,吓的车上的囚犯来回乱窜。
而这种张皇失措也引得了汴京百姓们阵阵哄笑。
“失火了。”李清照讶异的指着围观之地,指着黑烟地方说道。
赵桓点头,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说道:“这两天汴京燃放烟花爆竹比较多,朕让河间军和捷胜军调了一部分人参与放火,应当是不会弄成火灾。”
这也是他近来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大宋愈加富硕,过年的庆祝手段越来越多,烟花爆竹点的也越来越多,开封府少尹李若水,已经上了四五道札子,请求大宋皇帝禁止百姓私自燃放烟花爆竹,统一到金明池燃放。
赵桓一直没有批红,总觉得百姓庆祝是好事,但是赵桓看到今天这个动静,就知道,这札子不批怕是不行了。
大宋汴京都是木质结构,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火灾是必然会出现,同一地点燃放,的确有助于大宋皇城的治安,这要是金人没攻入汴京,大宋人把自己京师烧没了,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李清照忽然想到了晚上的宫廷庆典节目笑着说道:“今天百姓们织好的宫灯都送到宫中了,官家晚上可得闲下来,一起去放孔明灯。”
赵桓没有搭话,指着经过水运仪象台的囚车说道:“第一个进来的名叫刘选,是赵承佑的师爷,也是赵承佑的白手套,本来在出了事的第一时间,他会被第一个甩出去让他背锅,可惜,宗泽动作太快了,赵承佑完没有充足的准备,就被查出来了。”
“后面那个是永州安县知县事程斗,他在疫情期间,中饱私囊,与粮商勾结,哄抬粮价七千文一斗,当地饿殍遍地,死于饥饿之人远盛于水疫。而宗泽带人捉拿此人之时,在其家中搜出七百石粮食,才知道此人连常平仓的粮都搬到了自己家中,唯恐自己饿死。”
“第三个人是荆湖邸店一等粮商名叫南喻,是和赵承佑勾结贩粮之人,哄抬粮价获利颇丰,宗泽请旨查抄家产,朕批了札子,搜出瘦马数名……”
宗泽早就将案宗送到了汴京,赵桓早已翻阅了无数次,他甚至可以不看札子,将这些人的罪行说的一清二楚。
李清照的眼神越来越惊讶,官家居然将这些人的名字和罪行记得一清二楚。
这实在是出乎了李清照的意料。
赵桓用力的吐了一口浊气,看着最后一辆囚车驶入了刑部,才用力的骂了一句:“非人哉!”
“官家莫要生气,为了这种人生气不值当。”李清照劝慰着气喘如牛的官家,她也终于清楚了官家那句王以民为天,并非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真切的打算落到实处。
赵桓怒气冲冲的说道:“让朕生气的是宗泽居然为一些官员求情,并没有将一部分人送到汴京,说眼下荆湖局势未稳,让他们将功赎罪,说他们是被迫参与其中,在荆湖水军到了之后,也积极展开了抗疫、安民。”
“他们早干什么去了!”
赵桓对此极为愤慨,但是宗泽是他钦定之人,他将荆湖两路权交给了宗泽,此时也只能生气,等到宗泽归京叙职之时,再好好问问此事。
李清照这才知道官家心中到底在置什么气,说到底还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老掉牙的事。
她笑着说道:“官家,臣妾以为荆湖之事,只有宗少卿最清楚,既然宗少卿将其留下,证明他需要这些人留下做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赵桓看着夕阳西下,不知不觉他已经在崇德门的五凤楼前,站了一个时辰有余,落日的余晖将整个汴京染成了金黄色,随着人群的逐渐散去,陡然的静谧让赵桓沉醉在落日之中,充斥着一种繁荣的安详。
赵桓摇头说道:“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朕就是恨那些人得不到惩处!前段时间宗少卿上了押解归京的名录的札子,朕一心想去鄂州看看,到底还有没有漏网之鱼,被朝臣们拦住了。若让朕到了地头,朕非把他们都剁了不可!”
“哈哈!”李清照终于憋不住,笑的甚是开心,她刚才还夸官家成熟,结果官家还是如同赤子顽童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