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赵桓看着这表,他一直看不太上的清廷,居然在亡国之际,岁收三亿
他算了算现在国帑的收入,大宋银元折算成库平银来计算,大约要打六六折,还不到一个亿,只有九千四百多万两库平银。
崇祯要是能岁入三亿两,那简直想都不敢想!
赵桓看着这一串省略号,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宣统三年时,清廷已经实质上失去了对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否则溥仪不会下退位诏书,哪怕溥仪不眷恋自己的皇位,清勋贵也会逼他眷恋,清廷的灭亡,是在失去了大部分地区控制权之后。在交税全看自愿的宣统三年,依旧实现了商税的迅速增长。中原王朝在商业潜力上,大有可为。
崇祯年间的大明,有大明的国情,正值转型期的万历年间,张居正锐意改革中道崩殂,劳瘁而死,他要是能多活十年,大明龙虎将军努尔哈赤,敢不敢举反旗,宣七大恨反明,尚未可知。
崇祯皇帝面临着的阉党祸国,皇宫戍卫队锦衣卫的都指挥使,需要给一条狗磕头,因为那条狗是魏忠贤养的,而你面对的是不贪权的内侍省伙夫厨师长赵英和选择为忠诚大宋的沈从。
崇祯朝中无肱股之臣,众正盈朝,皆为夸夸其谈之辈,你这边随便匀给他一个李纲、赵鼎、宗泽哪怕是种师道,他也不至于那么艰难被人耍着玩。
你手下大将云集岳飞、韩世忠皆为帅才,武力忠心都不用考虑,敞开了用就是崇祯面对的是袁崇焕、毛文龙、祖大寿、吴三桂,还未定势就已经待价而沽。
你面对的是守住太原,而你的太原守将王禀死战不退,守城百姓,哪怕是战死、饿死,也绝对不投降金人,而崇祯需要守住的山海关,前是不听调令不听宣的祖大寿家族,而后是随时准备把山海关卖个好价钱的吴三桂。而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
你的李纲是个独臣,你给俸禄他给你拼命,崇祯的首辅背后站着七个股东,在入阁的时候,就以每股一万两白银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温体仁。
你要改革商税,有李纲为你背书,百姓们箪食壶浆,乡绅豪族们不成气候,崇祯连商税都只能看上一眼,还是倒欠。你吃饭都是赵英给你精心挑选准备,而崇祯平日都是群英荟萃萝卜汤一碗。
你的淮商在你亲征的路上,给你送瘦马,不要就夸你明君,动不动就给你送钱,需要粮食时,自备干粮帮你运粮,需要船舶,自掏腰包给你建船坞的淮商。崇祯面对的是和关外贸易、清兵入关后直接成为内务府红顶商人的晋商,大明已经亡了,还在搞党社、党争的浙商、楚豪。
你的大宋朝拥有无数的弓社、甲社、武社,募兵可从各社拉出一只具有一定战斗能力的预备役,而崇祯的大明,只有逃军屯逃到一干二净的军户。
你要做的是躺赢,然后开后宫、生孩子,顺便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生活,崇祯皇帝驾驶的是一艘已经要沉没、四处都是窟窿的破船。
“哈哈!”赵桓狂笑不已,这么一对比,他真的觉得自己极其幸运。
正在计划你的下一个穿越目标,崇祯。
赵桓脸上的笑容瞬间失去,愣愣的问道:“你不是开玩笑吧。”
第八百九十二章 皇帝的特有属性
系统有没有在开玩笑,赵桓不知道,但是他脑子里这个辅助他的系统,不受他的控制,这让他略微感到了一些惶恐。
当这个念头陡然升起的时候,赵桓忽然发现,自己现在真的有了帝王心态。
掌控一切。
面对大宋朝出现的钱荒压力,赵桓下意识的不想印钱,而片面的忽略了现在大宋王朝的信誉,其实已经不需要通过收缩银根去建立。
他忽视了现在的大宋朝还是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官僚系统还有极大的效率、既没有藩镇、也没有裹挟百万的民乱、也没有众正盈朝的朝堂。
民间对朝廷的信任,在接连的对外战争胜利,和有序的对内优化政权下,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
而赵桓不愿意放开印钱这个口子,其实就是君王想要掌控一切的情绪在作怪,忽略了客观事实。
整个社会都在迫切的需要大宋的朝廷去印钱,以刺激国家的繁荣,而赵桓为所谓的朝廷信誉,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赵桓在后世的生活里,是一个群魔乱舞、牛鬼蛇神并行的年代,成长过程中,因为庞杂而海量的消息,导致他对一些类似印钱这种操作,下意识抵触,认为银行超发银钱,是一种剥削行径,会导致百姓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而忽略了钱荒对大宋发展的影响。
他忽略了这个世界上,经济规律中的恶性通缩、良性通缩、良性通胀和恶性通胀客观存在。
说到底,他还是想要大宋朝变成他想要的那个大宋,而不是大宋百姓想要的大宋。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皇帝,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
“开放一定的比例的超发,放宽民资对各行业的投资,刺激大宋朝的发展。”赵桓写完这几个字,靠在了龙椅上,笑的十分惬意。
赵英其实一直非常的紧张,官家在拿起李纲的札子之后,神情一直变幻不定,嘴里嘟嘟当当的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在他准备喊来胡元看一看官家是不是得了失心疯的时候,官家突然变得正常起来。
这也让赵英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他笑着说道:“官家,亨伯特主教从克烈部离开了,赶到了大同,前几日来到了相州,昨日进京了。”
“安娜给了五百两”赵桓看了一眼赵英笑着问道。
赵英略有些尴尬的摸着脑袋说道:“官家说笑了,现在涨价了。”
涨价了!
赵桓将眼前的赵英和心目中的魏忠贤的形象逐渐合在了一起。
在皇帝面前,他赵英是一个憨厚老实、时常出丑、偶尔会办错事、很有能力但是却没有威胁很贴心的一个人。而背地里却是一肚子坏水、勾结朝臣、陷害忠良、横行乡里、面首无数、鹰犬横行、豪宅连绵数十里、干子干孙遍地爬、利用皇帝的信任甚至妄图控制皇城司的奸宦!
不是没有可能!
赵桓眯着眼看着赵英,上下审视了一遍,这咋看也不像呀。
“官家,臣脸上有什么吗”赵英疑惑的看着官家审视的眼神,琢磨着最近自己也没有领会错圣意,官家对曹贤妃恩宠日隆,雨花阁每个月多了几十两的例钱,应该没做错才对。
赵桓越想越觉得可能,说道:“没什么,你早上没洗脸,有眼屎,把亨伯特主教请到延福宫吧。”
赵桓走出文德殿的时候,忽然对站在文德殿门口的程褚问道:“赵英最近有没有欺负你”
程褚被这突然的问题搞得晕乎乎的,一脸迷茫的看着官家,愣愣的说道:“没有呀。怎么了”
“哦,没事。”赵桓点了点头,又是狐疑的看了赵英一眼,给程褚整理了下兜鍪说道:“挺好,赵英,赏五百银元。”
赵英紧跟着官家的步伐,看了看程褚征询的眼神,赵英也是满头雾水,官家这是咋地了
赵桓怎么了
其实没什么,就是大皇帝系统突然提了一嘴魏忠贤,让赵桓内心深处,皇帝特有的多疑属性抬头,所以才会对身边的近人有了一丝丝怀疑。
“官家,要不叫胡神医来看看”赵英总觉得官家今天不大对,精神头到还算好,就是行事有些古怪。
赵桓既不坐轿子,也没乘大驾玉轳,大宋的皇宫,尤其是汴京这皇宫,很小家子气,从文华楼一眼就看到了头,西华门外就是尚膳楼的酒字招牌。
“赵英,你说朕现在是不是德不配位呀。”赵桓晃晃悠悠的看着大红色的宫廷雕栏,笑着说道。
霍!
赵英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看着官家,目瞪口呆,官家今天绝对是哪里出问题了。
“天底下这么多人,凭什么朕就是皇帝呢”赵桓看着自己的双手,喃喃自语着。他扭头一看,赵英用他最快的速度跑向了御马局方向,背影已经成了缩影,留下了大宋皇帝和身后的亲从官面面相觑。
赵英冲进了御马局骑上一匹快马就奔着城外的天工城而去,气喘吁吁的拉住了胡元,二话不说,又快马奔驰着跑回了大宋皇宫。
“怎么了!怎么了!你为什么这么惊慌,你倒是说话呀!是官家病了,还是妃子有了身孕贵妃和德妃也还没到日子呀,你慢点!”胡元被赵英拖拽着奔向了延福宫的方向。
“你不知道,官家说了一些极其可怕的话。”赵英依旧是快步向着延福宫走着,而胡元则快跑都有些跟不上胡元的步伐。
胡元眼睛一瞪问道:“什么可怕的话官家要下诏让岳将军进军了还是要修宫舍了咦!工部尚书到工赈院还不得乐疯了”
“比那个还要可怕!”赵英极其认真的说道。
胡元面色终于严肃了起来,说道:“难不成官家要天下选秀女了吗还是官家要亲征金国了”
赵英连连摇头:“比那个还要可怕,到了你就知道了!”
赵英拉着胡元喘着粗气说道:“官家,胡神医到了。”
“那正好,给李大家把把脉,看是不是有了。”赵桓示意胡元去给李清照诊脉。
赵英笑着说道:“官家也让胡神医号号脉天气多变,官家日理万机,调理调理也是好的。”
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协与纠错
赵桓听到赵英这么说,连连摇头,他看到胡元那一瞬间,就知道赵英其实是在担心他。
一个皇帝问自己凭什么是皇帝的时候,如果不是得了失心疯,那就是要杀人了。
其实那个问题,赵桓已经想的很明白了。
他当然没有得失心疯,也不是要杀人,他问那个问题,不是问赵英,而是问自己,赵英也不敢回答。
他只是在思考皇帝这种职业存在的意义。
皇帝是代表着秩序的具现,当一种秩序在不断的被破坏之后,人民就会用脚去投票,来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形成王朝的更替。
而开国皇帝是秩序的建立者。他的后人,是秩序的维护者。
当维护者对秩序的维护中,不断的对各种利益集团妥协,而没有在解决问题之后,审视改正错误,这种错误才会导致秩序的逐渐的崩塌。
当秩序崩坏到一定的程度,灾难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因为中央王庭已经失去了他本来的作用,他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就会失去他本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管是大旱、水患、瘟疫还是兵祸,都会放大数倍,对秩序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看似稳定的王朝,就会轰然倒塌。新的王朝就会兴起,建立新的秩序,或者说入关。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就是这种内核。他将所有的天灾,归结到了皇帝身上,其实就是归结到了秩序的崩塌之上。
王朝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皇帝作为秩序的维护者,就需要向各方利益集团妥协以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后,再审视自己的妥协是否是对秩序的最小破坏,甚至有益于秩序,并且及时的做出政策的调整。
妥协,不可避免的存在。
比如赵桓想要实现教育公平,而私塾的存在,就是教育不公平的最大存在,连起跑线都不一样,何谈公平
而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所以妥协一定存在,而妥协之后,可以纠正错误。
而衡量、决定皇帝的妥协是否错误的唯一标尺,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需要代表的是大宋朝绝大多数百姓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他自己。
因为他是皇帝,他负责维护秩序。
用宋太祖赵匡胤的执政理念就是:革故鼎新。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不断的深化改革,因为实践是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劳永逸。
后世的政体是否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那必然是代表了根本利益。
在某一个时间节点里,为了快速发展。中国走了很多的弯路,留下了很多的坑坑洼洼。
但是一段时间后再去审视,就会发现那些十分让人在意的坑洼,或者已经被彻底填平,或者已经在填平的过程中。比如高新武器装备,高新科技、外交、经贸等等领域,悄然间,这些坑洼已经被填上了或者填上了一部分。
而在为了发展的这一时间节点里,做出的种种妥协,它就无法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了吗显然不是。
这就是革故鼎新的魅力。
没有饿肚子的大同世界,一句话道尽了时代的无奈和人民的期望。
这也是为什么赵桓到现在虽然是赵二家的身子,但是执政理念还是赵大家的理念,因为祖宗之法已经不能代表根本利益。
当然这都是他作为皇帝,对前后不一的钱政,得到的领悟。
“官家没什么事呀,一切都很好。”胡元盯着赵桓的瞳孔,说道:“官家,翻个白眼,臣看看眼白。”
“起开。”赵桓一把推开了胡元,自己本来就没什么事,只不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说漏嘴了罢了。
赵英依旧不大信,拉着胡元到远处耳语了半天,赵桓似乎听到了一些关于补肾食补调养的话题。
曹娴的确是一个榨汁机,以至于赵桓这两天都盼着曹娴有点孕吐的反应,好歇息歇息身子骨。
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
赵桓也能理解曹娴想要在西夏蝗虫灾起,大宋武力解决西夏问题之前,怀上大宋天子孩子的迫切需求。只是理解归理解,他这身子骨都快被榨干了。
“官家,臣有个想法。”胡元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小心的说道。
自从沈从被刺客刺伤,赵桓不同意胡元用尿液冲洗伤口后,胡元一直对不是医生的大宋皇帝,插手具体的治疗抱有极强的怨念,当然他对官家给他的那本护理札记对卫生之道的理解深表赞同。
胡元和官家的关系不大好,这是连完颜宗望都知道的事,胡元可从来没有这么恭敬的说过话。
胡元挠着头说道:“臣想着惠民药局的事,能不能跟官家打个商量,县级以上药局正官,归到官籍之中,按月发银啊”
“之前不发银钱吗朕怎么记得是要发银钱呀。”赵桓疑惑的看着赵英,这事当初是剐了赵承佑后做的,赵桓当然记得当时规定了诊金不要钱,药价也是较低的价格。
惠民要担得起这个惠字,不仅要惠百姓,自然也要保障医者的利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