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假定诗经一,诗经二在第一个盒子里,诗经三,论语一在第二个盒子里,论语二论语三,在第三个盒子里。”

    “既定结果是我们拿出了诗经。这样第三个抽屉,肯定就没抽到,不算在内。先行舍去。”

    “那么我们拿到的诗经,可能是诗经一,诗经二,也有可能是诗经三。”

    “我们要的两本都是诗经,不管是我们拿到了诗经一,还是诗经二,那么我们都得到决。得到了诗经三则得到了疑。”

    “三本诗经,取一、二,则决为三分之二。”

    刘益说完喝了一口水,他很久没有讲过如此简单的假定决疑了,前后自恰,他很满意自己的讲解。

    李纲点了点头,这就是大家啊,说的通俗易懂到了极点。

    “说说什么事吧。”刘益问道。

    李纲脸色比较差,说道:“刘大家,今年特制考试和官考临近,我负责从算经里出题。这道题是我出的。”

    “我给的结果也是三分之二,结果被国子监的算学博士,给否了。”

    刘益端起茶杯的手猛地一顿,否了

    《海岛》里不知道多少种这样的题,常人还好说,国子监的算学博士给否了

    那这背后,怕是有大事在酝酿。

    因为李纲现在是李太宰!

    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现在官家不在京,连一人之下都不成立,这朝堂说是他李纲的一言堂,也不为过。

    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李纲现在对着皇太子指鹿为马,皇太子都得缓思,这李纲是不是要效仿霍光废立之事。

    然后他这一道没有任何问题的算学题,被否了。

    事情大条了啊!

    刘益这种政治白痴,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朝堂最近有很多人上书,言宰执德不配位,多行不义。要求皇太子和朱皇后废相。”

    “明天常朝,我需要自辩。才找到你,看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更简单的说法。结果和我想的一样。”李纲无不怅然的说道。

    这就是他让工赈监的民夫们,带着大名府的工赈监所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低估任何人的无耻程度
    刘益盯着自己的宣纸发呆,这句话让整个屋舍变得沉静。

    “官家是御驾亲征,打的是金人,对吧。”刘益呆呆的问道。

    “对的,没错,官家去河东路重拾旧河山,想要拿下大同府,保北地百年平安。”李纲肯定回答着。

    又是一阵沉默。

    “官家是登基之前,没人看好,甚至连朱家都让朱凤英嫁给了赵楷,做了两手准备。甚至连开封府尹都是那赵楷的。对吧。”刘益面无表情的问道。

    “郓王的名讳怎么能直呼其名!刘大家,谨言慎行。”李纲非常严肃的纠正了刘益。

    “那是个反贼!反贼!我怎么就不能直呼其名了!你迂腐!”刘益突然大声嚷嚷起来,情绪有些激动。

    一顿情绪发泄之后,刘益再次颓然的坐在凳子上,久久未言。

    又是一阵沉默。

    “官家,上位之后,做的每件事都有理有据,诛杀李擢全因四万军民力战而亡,诛杀吴敏是因其贪腐成性,在其位不谋其政,当时没有任何人反对,官家设立抚恤对军卒也很仁厚。又设立工赈监,收拢流民,对百姓也很仁厚。”

    “这一桩桩的事,官家,做的还不错,对吧。”刘益再次呆呆的问着。

    岂止是不错,老赵家也就出了个太祖,仁宗还有当今官家。

    诛杀吴敏不想牵扯太广,连夷三族都未做。李纲知之甚详。

    亲事官造反,按制也是要夷三族的,官家让他们将功赎罪。

    何等仁善

    “没错。官家做的不错。”李纲回答道。

    “官家得位乃是禅让得位,法理无错,也未曾失德!他们为什么,为什么要如此行事!”刘益木讷的问道。

    “没有什么理由。”李纲摇头叹息。

    新旧将门联手的目的,就是稳定现在的局面,大宋不需要明君,只需要一个听话的君王。

    需要一个像太上皇一样的皇帝,仅此而已。

    他们这些勋贵联合起来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将大宋的格局,变回百年未变之格局。

    皇帝吃肉,将门喝汤,老百姓吃土。

    工赈监涉及的工坊实在是太多了,城中的员外们,哪个背后不是站得将门

    触动他们的利益,哪怕你是皇帝,也对面对这种冲击。

    刘益忽然猛地起身,抓着李纲的衣领,怒声吼道:“他们凭什么!这世界难道就没有对错之分了吗!他们这么做不对!就是不对!他们何德何能!全都是窃国之贼!窃国之贼!”

    “这世界一就一,二就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错了!就是不应该!”

    “他们是错的!官家要打大同府,保大宋江山社稷!他们居然如此行事!就不怕金兵来了,把他们全部生吞活剥了吗!”

    “啊!!他们不害怕吗!”

    李纲将刘益的手从自己的衣领上掰开。对刘益的反应,李纲并不意外。

    刘益乃是正经的进士第,当初蔡京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刘益作画取悦了太上皇,封了个闲散的官。

    可是刘益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堂,宁愿做一个军器监的少丞,帮忙画点军器图纸,改良军器,都不愿在朝堂为官,可见其心智。

    刘益在军器监的月俸十贯,足够家里开支和花销。

    但是在朝堂的时候,刘益光月俸就五十贯!

    就是不贪不腐,也能够几年混个中人之家,供养个庶子读书,考取功名。

    可是刘益悲愤与朝堂黑暗与倾轧,选择了离开。

    现在大宋好不容易出了以个不喜欢从御上丢草叶的官家,出了个励精图治,心怀天下的官家。

    当初那群蝇营狗苟之人,又在谋求大宋之根基。

    他怎么不会生气。

    李纲自问沉浮官场十多年,已经练出了钢筋铁骨,百毒不侵的心性,但是依旧为他们的无耻感到不齿。

    什么狗东西!

    啊呸!

    李纲冷静的说道:“这世界不是算学的世



第一百五十八章 汴京城人心犹在
    ,

    李纲点了点头,他站在门头,突然回头说道:“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都烧了吧。那帮将门的人眼馋咱们的瞄具和新型投石机很久了,不能给他们留下。”

    刘益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反正我都记住了,一把火烧了就是。”

    刘益丝毫不留恋,正如他所言,只要他还活着,军器监的军器更新换代就不会停滞。

    耽误一个月的功夫而已,到了太原城自己还是可以研究算学。

    至于为什么答应李纲的说辞,带着军器监的进入太行,也不是处于一时激愤。

    他身上打着新帝的标签,这个时候,就是不走,那群将门的人,也绝既不会放过他。

    他是个朝堂狗斗的白痴不假,甚至朝堂狗斗比他的算学还要复杂,但是他却知道,这种级别的狗斗,绝对不会善了。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个时候,脚底抹油,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们这一系的人,连最强的李纲,都因为一道荒谬的算学题,面临着被罢黜的危险,可想而知,情势多么危险。

    李纲没有坐轿子,就带了一个仆从,来到了大狱之中。

    前有乌台诗案,苏东坡苏太师待过的这处大狱,种满了柏树,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让人不寒而栗。

    李纲走到大狱之时,狱卒拦住了李纲,但是定睛一看,是宰相大人,又迅速放行。

    李纲之名,在汴京简直是如雷贯耳。

    修城郭、修御道、修石路、修水道、清淤、调配工赈监、盘点扑买等等大事,都和汴京城的每个人息息相关。

    做的事简直不要太多,汴京城怎么可能不认识他

    随着桃月的来临,越来越多平底漕运船进入了汴京城。

    这些商贾,拉走去年定好的硝化皮毛、布匹、汴绣、刊印书籍、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瓷、晋铜。

    来自北地的西马、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

    又拉来了粮食、宣纸、浙漆、吴纸等等一应物件,供明年订货所需。

    最重要的事拉走汴京的新铸的钱。

    南方的海贸极为发达,白银不断的流入江南,但是白银数量远远不够。

    大多数交易货币,还是铜钱,所以必须用粮食换取大量的铜钱,以供贸易之需。

    只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南方富商们,开始不断的私自铸造钱币。

    本来私自铸造铜钱乃是违法之事,但是富商们不得不如此行事,因为汴京铜钱,是真的越来越薄,一贯钱只有一扎长。

    随着方腊起事和平定,汴京对江南诸路的控制也越来越捉襟见肘。

    北方战事吃紧,南方富商们做起事来,愈加为所欲为。

    即使如此,汴京依然是富商们必然要来了地方。

    天下之都,四十八座城门,周六十里的百万人口大城,有天下所有的货物。

    就连高丽秘色都有,那是丝毫不逊于扬州瘦马的奇货。

    今年汴河一解冻,无数的富商云集进京,战乱让他们唯恐自己去年下的定金都打了水漂。

    不过让富商们没有想到的是,汴京城早就做好了准备,连河道都宽了几分,整个汴京,也如同换了个模样一般,焕然一新。

    金玉其表,败絮其内

    富商们以为汴京城一冬天都是在做这表面文章,结果到了地界,货早就准备齐全,质量上乘不说,甚至货的数量也增了不少,格外的大气,没有加价。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李纲废寝忘食,孙博和何栗带着工赈监们的民夫们,做出来的功绩。

    平时看不显山不漏水,结果富商猛一进京,这汴京居然比江南还要艳丽几分。

    饶不了会和汴京的好友饶舌两句。

    是个人都好面子,汴京人也不例外。

    夸汴京变得更好的比比皆是。汴京人也心里美的很。

    谁不愿意自己这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越来越好

    可惜,现在的李纲,脚步匆匆,没空欣赏汴京的改变,他需要尽快把所有的事宜安排停当。

    明日朝议,他需要自辨。

    其



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邦彦的三问
    “李太宰说笑了。某要是投奔太上皇,就不会见太宰了。不知道能不能府上一叙”李邦彦一身长衫,这一个月多修身养性,身上的儒雅气息更加浓郁。

    “请。”李纲倒不是迂腐的人,既然不是投奔太上皇,那就只有投奔官家了。

    李纲自认为自己在老新将门手里逃不过去,官家需要一个称职的宰相,帮官家梳理朝政。

    虽然可能仅仅是河东路的政事。

    两个太宰,相对而坐,诺大的太宰府连个使唤的丫鬟都没几个。

    这李纲真的是把宰相的位置当得两袖清风。

    这样不好,容易遭到围攻。

    “今日叨扰。是有话不得不说。还请李太宰解惑。”李邦彦坐的板正,他很想知道李纲心里到底是何种想法。

    “请讲。”

    “某虽然不在朝堂,但是有些门生故吏,还是会把朝堂上的事告诉某,让某定个方向,以供他们参考。”

    “当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某还是未曾给他们提供过任何的参考,也未定过任何方向。还请太宰知晓。”李邦彦把话说出来。

    省的李纲以为自己不在朝堂还想把控朝堂。

    李纲点了点头,自然是知道李邦彦未曾参与。

    “第一问,李太宰。贵为三公之首的宰相,手中权柄不可谓不滔天。为何在将门围堵之际,表现的如此孱弱无力”

    “各路转运使和招抚使,汴京三省六部,不全部都是将门爪牙,为何李太宰一败再败,一败涂地”

    李邦彦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第一个疑惑。这是他最奇怪的地方,他还以为自己能看到一场足够写入历史长卷中的朝堂风云变化。

    可是这场一边倒的战局,他根本就没看出来李纲行而有效的反击。

    李纲稍有沉吟,说道:“非不能,实不愿。”

    “自官家登基以来,日夜不辍,有疑虑也是咨询经年老臣,再做处置。就是为了维持朝堂的稳定,在这个多事之秋,能保住一丝大宋的实力,就保一丝实力。”

    “太子监国,大臣辅国。国策不变,我怎么能越俎代庖。”
1...5455565758...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