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襄武大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三二二八

    刘和绕着铁柜子走了一转,看着铁柜子正面那一排排整齐的黑洞,恍然大悟道:“这是连弩”

    汤隆点头道:“主公,你以前跟职下说过能连续发射的一种武器,属下回来后苦思冥想,一些关键一直想不出来,但后来章钊弄出了精铁,紧接着又用这种精铁拉出了钢丝,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诸君退后,职下来为诸君操演一番。”

    他伸手从后面打开铁柜,众人便看到柜内一排排绕得整整齐齐的钢簧,早有学徒抱着一个个的弩箭大小长短的铁盒,汤隆将其一个个放置到铁柜内,关好柜门,便有两个学徒拿着一个z字形的铁棍,从一边伸进铁柜里,两人合力,用力转动铁棍,除了刘和,众人都好奇地看着汤隆等人的举动。

    看到两个学徒抽出铁棍,汤隆满脸得意地走到铁柜前,不知在哪里扳动了一下,在众人惊骇欲绝的目光中,从铁柜的前方连绵不断地射出弩箭,一支支地插到前方的墙壁上,震得屋顶灰尘簌簌而落。

    半晌,众人才从麻木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好东西!”虎贺一声大喝,立时招来一大片白眼。

    &nbs




第一百九十六章 部曲扩编
    刘和等从匠营出来,已是夜幕降临,原定的回广宁会见田丰的计划自然泡了汤,一行人来到滑盐县,得到通报的黄忠早已恭候在要塞外,一米八几的大个顶盔带甲,带着一行亲兵稳稳地站在要塞大门前,面容刚毅,不苟言笑,显得沉稳之极,看见刘和过来,赶紧迎上几步,替刘和挽住马缰,“主公小心!”。

    刘和哈的一笑,斜睨了他一眼,“汉升,你当我是七老八十呢,还是弱不禁风呢,下个马还要你扶”

    黄忠嘿嘿一笑,虽然被刘和取笑,但脸上却没有丝毫尴尬,道:“没有主公栽培,我黄汉升能有今日,为主公牵马置鞍,这是本份。”

    刘和下马,握住黄忠的手:“汉升言重了,是大汉!为大汉而战,是不会亏待功臣的。”

    黄忠一直是他手下第一大将,黄忠部也是他手下战力最强的步卒,将其放在滑盐县,自有刘和的深意,相信黄忠现在也能领会,眼下的滑盐县,已失去了以前作为抗击蛮狄的最前沿的地位。这里现在更可以说是一个大仓库,整个茅荆坝所需物资几乎全都从这里起运,而茅荆坝已成为进攻草原的桥头堡。

    如果滑盐有失,茅荆坝断然不保。而在滑盐这里扎下强军,一是保证这座物资仓库的安全,另一个方面却是随时可以驰援茅荆坝。

    走进黄忠的中军帐,见其早已备好了酒菜,黄忠笑道:“主公,好些日子没有陪主公一起喝酒了,今日机会好,倒是要喝个痛快。”

    刘和笑道:“好啊!不过论起喝酒,我可不是你对手,呆会儿我用樽儿,你用碗,咱们才能比上一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军师,先前你说到要和我聊一聊军制的问题,汉升也不是外人,正好有他在,我们也可以听一听一线将领的想法,做个参考嘛!”刘和对沮授道。

    沮授放下酒樽:“将军,幽州军制,我考虑了很久,认为已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现在咱们计有云长部七千人,汉升、伯誉、子经三部共九千人,白檀、要阳、赤城三营八千人,您的亲卫营两千人,特别大队一千人,整个直辖的军队规模已超越了朝廷编制,营的规模大大扩充,几乎扩编了一半,但基层军官却还是只有那么一些,这将造成在战时指挥上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为了扫平蛮狄,定州扩军势在必行,正如您所说的,要扫平蛮狄,进而在以后捍卫中原,起码要有十万大军,不改编军制,还是以营为单位的话,以后在指挥上将是大问题,您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指挥到每一个营身上。其三,不改变军制,则军队里的位置便只有那么一些,这为低级军官的升迁造成极大的障碍,进而打消他们的进取心。您的亲卫营选拔的便是这些一时无法升迁的低级军官,总不能一直让他们在亲卫营里担任一个普通的士兵,而且,这些在您身边呆过的人一旦放到部队里,立即便是一个合格的中层军官,这也能有效地帮助您控制军队,说句不该说的话,这些亲卫们下到部队之后,即便是汉升想背主的举动,只怕也是不灵光的。”

    黄忠本来一直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募地听到这里,不由又惊又怒,身上立时起了一层细汗,霍地站了起来:“军师,你这是何意,我从京师开拔就跟着将军,岂会对将军有二心,你,你…”

    刘和摆摆手,“汉升,这么激动干什么,军师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哪有这么打比方的!军师,我一直敬你,你却如此说我我我跟你没完!”黄忠胡子根根翘起,仍是怒不可遏。

    “好了,汉升,对不起了,是沮某口不择言,并没有疑你之意,不过这事,你认为如何”沮授笑道。

    “好自然是好的,我没有什么意见!”黄忠气咻咻地道,他本身便自居于刘和的铁杆心腹,对于刘和加强军队控制的作法,自是没有什么意见。

    “只是这事,恐怕还得与刺史府商量,取得州府的协同才行。现在彻底掌握在手里的郡县,上谷郡、渔阳郡北部、右北平郡。”刘和有些迟疑,亲卫队本身便是他预设的军官预备队,就是为了而后扩充军队时将他们下放到军中担任中层军官,但他却没有想到军制改革来得如此之快。

    “刺史府会同意的,将军开明见山地与刺史谈,会让他更爽快地同意,因为卫霍之功,封狼居胥的诱惑太大。对于军制,将军想必早有腹案吧”沮授问道。

    刘和点点头,“设师吧,我军下设三师。”

    师这个编制沮授只是记得在《周礼夏官》中见过:“凡制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



第一百九十七章 财政困扰
    刘和全力经营茅荆坝已半年有余,以原城寨为基础,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在茅荆坝平地而起一座棱堡雄城,其雄壮坚固不输于广宁城,再加上全新的设计,与卫堡的构联一体,无数屯民建立的围屋,已形成了一个要塞群。

    接着决意要以茅荆坝为跳板,不断袭扰草原部落,你集合大部队,我便退回固守,你部落散去,我便不断出击。草原上林林立立数十个部落,要想把他们长时间集结在一起是不可能的,草原脆弱的后勤根本无力负担。这便一改往年幽州在战略上的被动,只能防守,极难进攻的局面,反客为主,时时骚扰蛮族。

    茅荆坝城建成之后,关羽便秉承这一策略,以装备精良的骑兵不断出击,将茅荆坝周边数百里内的草原小部落打得魂飞魄散,不得不向草原深处退去。

    设立师一级新的部曲编制指挥命令已经下达,黄忠成为刘和手下第一将,汉升师也成为他现在部队的代号,黄忠升任度辽军左翼的主将,程普部、韩猛部扩编为师,但不是满编,暂时定为乙等和丙等。

    德谋师—乙等编制—辖步兵2个旅,每个旅个部,共6个主力部,师直属:亲卫1屯、工兵1营、辎重兵1营、斥候1营,合计16500人。

    建威师—丙等—辖步兵2个旅,每个旅2个部,共4个主力部,加师直属:亲卫1屯、工兵1营、辎重兵1营、斥候1营,合计12000人。

    张飞先锋营,扩编为独立部,驻扎滑盐,随时支援关羽。至此,度辽军左右两翼齐飞威胁草原鲜卑的大战略已构成,左翼汉升师,满编2600人,加上徐荣的骑兵独立协成旅,6000人,共三万人,其中骑兵合计一万骑,而右翼则是德谋师,计16500人,却是以步卒为主。建威师,12000人是预备役整训,随时支援之用。

    现在度辽军三个师、骑兵独立协成旅、刘和亲卫营和特别大队,预算合计满编61500人兵力。眼下只有一个汉升师和骑兵独立协成旅满编,德谋师现在才6500人,建威师5000人。实际兵力41500人马。

    幽州与草原蛮族之间战略态势的逆转,慕容复虽然心知肚明,却是无可奈何,茅荆坝的失守,让他一着走错,便掉进了泥潭,眼看着局势步步被动,却只能见招拆招,好在的是幽州军对草原小部落的无情扫荡,让这些小部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草场,为了生存只得向草原腹地迁移,但草原上各个牧场都有其主,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投靠大部落。

    中部鲜卑慕容部身为草原霸主,倒是在这一场草原力量的重新整合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分得了最大的一碗羹,部族愈发强大,已将西部、北部、东部等剩余三部远远甩在身后。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慕容复深知,与幽州的决点必然就在这一两年内,否则时间越长,对草原便越不利,幽州渔阳铁矿被刘和严格控制,让草原失去了最大的生铁来源,而且刘和把持幽州之后,对草原的封锁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有的战略物资已基本不能从幽州获得,只能靠一些走私来维持,而草原上铁矿稀缺,委实难地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而慕容坤和慕容语嫣从幽州带回的消息,更让慕容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小小的白檀,便让刘和聚起如此强兵,现在他拥有了整个幽州,实力必然飞速上升,时间对于幽州来说,越长越有利,但对于草原来说,越长则弊端越大。

    慕容复默默地积蓄着力量,整合草原各部已刻不容缓,如果不能合平过渡的话,那么诉诸武力加以威胁也在所不惜,刘和摆出准备大举进攻草原的架势,慕容复是求之不得,如果让他去攻打幽州的坚城,那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如果刘和敢于大举进兵草原,那么论起野战,慕容复不认为刘和的度辽军有击败草原的实力。

    示之以弱,诱之出城作战,在运动战中打掉刘和的主力,便是慕容复的想法。

    &nb



第一百九十八章 开源节流
    刘和摸摸下巴,下令物资封锁,想不到还有这个后遗症,“田公,你告诉商人们,我们幽州只禁止向草原上输入生铁、武器、粮食,其余不限,他们与草原人做生意,只要不违禁令,我们是保护的,而且我们幽州销往中原的货物,只要他们愿意,我们还可以提供保护,提供官府证明,在中原有谁为难他们,我们为他们主持公道,当然了,保护费是要收一点的。”

    “草原上的皮毛要卖,草原贵人们享受惯了中原的奢侈品,一下子没有了想必会很不适应。幽州断断续续打了近两年仗,商路阻隔,草原上普通的牧民一些日用品必也缺乏得很,如果有那个商人敢去做,这其中的利润是巨大的。退一万步讲,商人不敢做,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做”

    刘和挖空心思地想着法子,募地想起一个人来,眼中不由一亮,“田公,草原上一般用盐都是向中原买吧,现在两家打仗,这盐必然会很缺,我们可以走私盐过去,就算卖得比中原贵十倍,那些蛮狄也不得不买吧”

    “盐也是禁运物资啊!”田丰吃了一惊,刚刚主公还说不准违禁,转眼就自己想干了。

    “嘿嘿!”刘和一声冷笑,“粮食可以囤积,慕容复会囤积盐么用来干什么,用来洗盐浴啊!盐可以卖,而且必须是我们官府独家专卖,将价提得高高的,这盐虽然用量不大,但却是一日不可或缺,草原上人口众多,这其中利润极大啊!”

    “但我们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盐呢”田丰双手一摊,道:“我们幽州盐矿、铁官都在渔阳,渔阳的豪强大户现在抱团紧的很,如果购买,一旦量太大,恐怕他们对将军会有所警觉!”

    刘和想了想,与沮授两人相视而笑。

    “田公,不瞒你说,军师之前和隐元会有个计划,就是怎么把渔阳郡彻底捏在手里,一会等窦姑娘来了再说。”刘和神神秘秘道。

    田丰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一听刘和的语气,再结合这些天看到的一些内部情报,立即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田公,放心吧!困难是暂时的。很快!财政状况就会好起来,幽州吸纳流民的措施极其成功,起先投入可能是大了一些,但回报也是很大的,你不要把目光老盯在农民的那一点赋税上,在别的地方多动动脑子,搞活经济嘛,有很多办法的,农民手里有钱了,用在哪里去了,还不是用在我们幽州。钱只有流通起来,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你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刺激幽州人的消费嘛,不要担心他们会将钱藏在家里不用。”

    刘和本想给二人普及一些市场经济知识,但一看二人的神色,便作罢了,刚刚听到消费二字,二人便都是一脸茫然了。

    刘和点拨了一番田丰,看着田丰虽然脸色好看了一些,但仍是一副沉重的状态,不由笑道:“好了好了,实话告诉你们吧,我已准备让匠营也作一点生意,为度辽军赚点外快了,咱们匠营上万匠师,研制出了很多的好东西,但他们每天的耗费也不小,不赚钱也不行啊!应当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不但要养活自己,而且还能为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

    刘和的这句话石破天惊,沮授先前从未听刘和露过口风,而且他是知道匠营内幕的,那里研发出来的很多东西有些在幽州都是绝密,怎么可能售出去呢

    “万万不可!将军,匠营里固然有些东西可以赚钱,但最多最值钱的却是他们研发的武器,这些东西一旦卖出去,我们幽州在武器装备上就不再占便宜,这虽然可以弄来一些钱,解我们的近渴,但无异于自掘坟墓,让我们将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情急之下,沮授有些口不择言了。

    他心道就算我们穷得当裤子,穷得没办法拿起这些武器去抢邻居,也不能将利器授之于人,而让自己将来受害。

    刘和神秘的一笑,“不怕,我们可以卖,而且要卖最好的,最贵的,最赚钱的东西!比方说那个连弩柜!相信中原那些世家们看到这样的好东西,就算我们喊个天价,他们也会抢着来买的。”

    这一下连田丰也不干了,虽然他穷得快发疯,但这种杀鸡取卵之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将军,我另外再想法子筹钱,这些东西万万卖不得的。”

    刘和扬起头,得意地道:“这你就就不懂了,听我慢慢地为你们解说吧!”

    “为什么我们要卖最好的呢”刘和笑着问二人。二人都摇头表示不解,同时神色之间仍是倔强地表示反对。

    “像汤隆他们刚刚搞出来的那个可以连发百箭的连弩柜,你们认为中原世家现在能仿制出来么”刘和反问。

    沮授想了一想,道:“连弩柜的构造极其复杂,但各大世家都有很高明的技师,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应当能弄清它的原理其及构造,但想要仿制则很难,因为他们没有制造强力弹簧的精铁。哦!就是您说的那种钢材。”

    刘和一拍巴掌,“对啊!而且造连弩的精铁还不是一般的普通货,章钊将他弄出来的钢材分了等级,普通一点的被用来打制刀



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氏破局
    刘和、沮授、田丰三人正当讨论商业计划结尾之际,窦清进来了,手里还抱着几卷竹简。

    “诸君!妾身来晚了。”窦清放下竹简道。

    “无妨!”刘和示意窦清入席位:“阿清!你来说说渔阳郡的情况。”

    “诺!”窦清拿起一卷竹简起身道:“渔阳太守李胤是刘公离任前举荐的,算是将军家的门生;都尉田楷是刘公刺史任上提拔的,可以算是将军家的故吏。但是谚语有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渔阳的铁矿和井盐都是掌控在渔阳四大家族手里。”

    “哪四家”刘和拿起一份竹简问道。

    “鲜于、阳、田、魏。”窦清看了看竹简:“鲜于氏即是州府鲜于功曹家族,阳氏即前卫尉阳球阳方正家族,田氏、魏氏本地豪强,铁矿和井盐基本都掌握在他两家手里。”

    “可有应对”沮授问道。

    “我隐元武卫前日配合边军截获一批走私物资是田家的,我们应当以此为突破口。”窦清拿起两份竹简递于刘和、沮授:“这是具体情况。”

    刘和看了个大概,递于田丰:“这田家和田公您”

    “将军莫要误会!虽然冀州、幽州田氏同出一家,可是真的排起家谱来早就出五服了。这事我去办”田丰看完道。

    “甚好!甚好!隐元武卫全力配合田公。”刘和道。

    “诺!”田丰领命。

    “诺!”窦清得令。
1...56575859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