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海氏会有这种殊荣,这不可能的。
大乾朝的郡主、县主,是可以非皇室中人。
有些重臣的女儿,也会得到这种爵位。
虽然不如前朝那么珍贵,但一般人也是拿不到。
事情就这样过去,唐王夫妻连续接到余颖寄来的信件,知道海家买了一些田产,有好有坏。
余颖是打算好好教那些佃户们种田,增加粮食产量。
此外,她还开了一家蒙学。
作为第一个上蒙学的南哥儿。
余颖亲自教学。
当然佃户家的孩子要是愿意跟着读书,也可以。
余颖虽然穿越好多次,不能参加科举。
但穿越过好多次古代后,对儒家典籍还是很了解的。
在她的主持下,这个蒙学来念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变成了私塾。
甚至还有不少女孩也跟着念书。
余颖鼓励女孩子念书。
就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大人也可以读书。
在她看来,一天认识一个字,也是一种进步。
还别说,在余颖附近的人家,识字已经成为潮流。
就算是没有纸张,余颖让他们用水在石头上练字,在沙石上练字。
就是南哥儿也是如此,即使家里有钱,但还是不要太特殊。
在这个时候,纸张是要花费不少钱的。
就算是余颖给儿子用。
但对其他孩子来说,就不行,必须减轻学生家的负担。
好在因为余颖教他们种田很成功,让不少人知道读书识字有好处。
有更多的人,慕名来到这个私塾。
私塾出来的不少孩子,纷纷考中秀才。
后来,海家私塾被改名为百味书院。
原本的小镇经过发展,竟然成为一个县城。
百味书院和那些老书院比,刚开始并不怎么太出名。
来上学的人还太年轻,没有好的成绩拿出来。
但书院占地的面积不少。
教授君子六艺,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
虽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门门精通,但最起码知道。
令很多读书人最为惊喜的是,书院里的藏书阁里有不少藏书,有很多是孤本抄出来的。
这多亏有唐王在,他四处帮着收罗,让书院的书籍追上老牌书院的藏书量。
因为这个原因,陆续招来不少好老师。
另外,余颖的县主身份也是让学院少了不少麻烦。
大家都无视了这位创始人是女性的问题,好在余颖并不怎么管书院的事情。
她专门聘请了人当书院的山长。
当然要经过余颖的面试。
她不希望这位山长是一心只言圣人言的人。
说句不客气的话,人活在世上,以为只要按圣人言,就可以活得很好,那是做白日梦。
好在找到的那位山长,倒是很有开阔的胸怀。
和余颖的理念比较合拍。
学子们念书时,也要他们锻炼身体。
甚至还有专门的游学。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真的很不错。
一个个根本就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甚至十年后,书院里陆陆续续出现一些进士。
而当余颖开办书院后,唐王夫妻也是吃惊,想不到她还这样厉害。
后来他们夫妻干脆就离开京城,带着儿女,来看余颖。
唐王饶有兴致地做了一个先生,开了一门艺术鉴赏课。
他感觉这个很适合。
以至于他根本就无意回京城。
每年就在过年那段时间回京,参加一下皇家宴会。
皇帝知道后,让人看看是怎么一回事才发现唐王当先生,当的是一个爽字。
至于唐王妃则去了女学,教授的是礼仪。
他和唐王妃两个人在课余,还是分别开始写书,一个写怎么辨别古物,一个写各种礼仪。
可以说,两个人是夫唱妇随,活得是那个自在。
唐王之所以逃走,就是因为皇帝的年纪变大之后,各个皇子们的心很急。
作为一个不惦记皇位的咸鱼王爷,自然是不愿意掺和进去。
干脆是包袱款款,带着老婆儿女走人。
皇帝是默许的,这个儿子不在也好,这样子兄弟之间的争斗,就不会牵扯到他。
后来老皇帝还是寿终正寝,在死前留下遗嘱,新皇登基。
在此之前,唐王知道父皇不怎么好,就急急带着一家人回京。
只是见了最后一面,老皇帝就薨了。
新皇登基后,大赦天下。
唐王一家人,一个个活得很好。
&nbs
第十六章 眼睛会骗人
事实上她的计划完全成功。
海氏被害死。
冤死的她不服气。
才有了这一次的委托。
所以说,根由的确是和萧氏有些关系。
虽然萧氏决口否认,不承认是她所指使的。
但其他人可在看过来的目光里,都是带了几分疑惑。
萧氏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她自然是知道这其中的来龙去脉。
纵然真的不是她指使,但薇娘是她的人。
这一点根本就无法辩驳。
薇娘的所作所为,说到底也是为了萧氏好。
想着让萧氏和亲儿子母子团聚,和侯爷破镜重圆。
纵然萧氏本人并不稀罕这种忠心,她并不喜欢因为自己的关系,让一个无辜者殒命。
甚至在回京城后,就没有敢去看看自己的儿子。
只是在上香时,祈祷他们好。
根本没有想到,薇娘会做出害人性命的事情。
但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她是有口难辨,没人相信她的话。
她心里是有些后悔,当初把薇娘留下。
当初的她会认为薇娘,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儿子。
看中的就是她的忠心。
但这个忠心的人,竟然给自己捅出一个天大的漏子。
被海氏揭穿整个局后,萧氏的脸有些羞臊,薇娘做的太过,
如果侯府里没有薇娘,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屎棍子在。
只怕侯府的情况,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而她在遇到海氏时,也不会那么不自在。
后来她再一次嫁给靳侯爷,心里不怎么安定。
就怕有一天,其他人说出这个事情后,很多人会一口咬定是她的缘故。
而今果然是被人揪出来。
这让她是又气又怒,眼睛一酸想哭。
但作为侯夫人的她,还是知道她不能哭。
没有几个人会在意她的委屈。
她和离后,在娘家那几年,过的很不好。
既想念情投意合的前夫,也怕自己儿子过的不好。
等传来了消息,前夫续娶。
她从心里是怕前夫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
所以她在和前夫相遇时,是又惊又喜,两行热泪止不住。
当然也是有一点点的窃喜。
因为她看得出来,靳侯爷在心里挂记的人是她。
而不是后嫁进去的海氏。
后来相见时,她是有些感觉不对。
却舍不得把前夫赶走。
他们两个人就是天生一对。
彼此双方只要对视一眼,就知道对方的心意。
在他们之间,海氏才是格格不入的那一位,萧氏心里是这样想的。
后来在接到靳侯爷带着儿子准备和她见面时,她是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的。
海氏也到了,抓个正着。
萧氏感觉到了羞愧。
想不到的是海氏要离开侯府,甚至把儿女带走。
这一点,萧氏原本是不乐意的。
在她心里,靳侯爷的那一双儿女要是走掉,对侯爷的影响不好。
但在面对抓奸成功的海氏,犯了错的他们底气不足,不得不答应海氏的要求。
私下里的她再想了一下,还觉得这样更好。
对于那两个孩子,不是亲娘的她很难管束,轻不得重不得。
想不到为了分家产,这件事遭到攻击。
卢氏猛地想起来那两个孩子,就叫嚷着:“侯爷也太在意大嫂,连自己的骨肉都不要了,南哥他们在哪里他们总是侯爷的血脉。”
“你!”
萧氏气得说不下去。
要是按卢氏的说法,她岂不是成了红颜祸水
看着咄咄逼人的卢氏,还有其他几房的妯娌,萧氏恨的是不行。
早知道就应该是痛下黑手。
之所以会这样想,是萧氏再一次嫁过来后,劝靳侯爷放几房一马。
整个社会都是喜欢以宗族为一个体系,侯府其他几房还是有用。
想不到的是,她的善意令那几房妯娌有恃无恐。
萧氏的底气不足,也不敢管得太过分。
结果导致侯府账本上的窟窿变大,萧氏想来是那个后悔。
好在是,靳侯爷站在萧氏一边,他声音低沉地说:“南哥儿兄妹跟着他们的娘。”
他根本就不和卢氏说话,而是看向五弟,“老五,你们夫妻不要老惦记别人的东西。”
“兄长,你这是......”老五本想说侯爷诬陷他。
“这可是唐王给我说的,让我管好自家兄弟,不然他会好好算账。”
其他几房的人看着五房的人,带着疑问。
“侯爷,是我们说错话了,我们都听兄长的。”老五一看赶紧说。
五房先顺从下来,其他房也不得不听话,侯府的分家行动,完美落幕。
各房分开后,卢氏他们在外面纷纷传话,说萧氏和靳侯爷的坏话。
靳侯爷知道后,也是想办法打压其他几房的人。
难怪成为仇人一样的存在。
原来是这样。
看过这些资料后,南哥儿有些无语。
这是侯府
这还是所谓的官宦人家嘛
他看着一个个所谓的亲戚,都是眼光低微的人。
眼里只怕是就看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开口道:“难道孩儿们的父亲是镇南侯府的靳侯爷”
至于其他几房的靳家人更加是无耻,他宁可是大房的血脉,矮子里面挑将军。
“是的,当初娘亲之所以能以商家女的身份嫁过去,就是因为侯府生活奢靡,借了很多很多国库的钱,却没钱还债。”
“侯府是指望你的嫁妆还债嘛”南哥说。
“嗯,不然侯府就要被抹去爵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