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鹿鼎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轩樟
来华的人越来越多。
无论处于什么目的,西方很多先进的装备和较为中国更完整的知识也是在隆庆开关后传入。
如红夷大炮,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学。从之间就翻译很多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并印制了“坤舆万国图”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本可以为整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明政府政治越来越乱和其他各种原因,最后在崇祯时期,年,这段时期,又闭关了,对外交流减少。
明朝晚期其实经历了一个“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崩溃”的过程。
所以“隆庆开关”与明朝的覆亡,是有关系的。
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5亿两。
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海外各国欢迎,但是许多国家因缺乏明帝国必需的商品,无法进行商品互换交易,所以只好用白银来支付,以致引起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而明朝是“银本位”的国家。
白银的过量流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物贵银贱。
这就意味着通货膨胀。
白银是一种稀有金属,但它本身并不是财富。
当数以亿计的白银从海外源源不断地流入明帝国后,并没有形成新的购买力,创造出新的价值,更没有促进创新,而是被集中到少数商人与权贵手中。
而这些银子被他们用来兼并土地、购买房产,或就窖藏到地下。
这使得土地和房产价格变得异常昂贵,普通百姓根本就买不起,于是土地、房产进一步集中到权贵手里。
当明帝国出现”物贵银贱“的通货膨胀后,对外贸易开始萎缩,海外白银流入明帝国的动力开始下降。
于是在崇祯初年,完全关闭海关之后,就出现了白银流入不足的问题,导致明帝国迅速跌入通货紧缩的泥潭。
而这时真正要崇祯命的是张居正时期开始推行的“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在万历初年实行之后,确实效果相当好,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简化了收税成本,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也给处于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带来了一线曙光。
但到了崇祯初年,面对白银不足,全面紧缩的经济。
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就会产生两个灾难性后果。
由于税赋需折成白银,农民必须将出售谷物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税,但此时银价已经上涨,这样使得农民的税赋愈发沉重。
农民的税收不上来,各地拖欠严重,朝廷的库银大幅减少,无法支付辽东的军饷,剿灭农民军的军费。
沉重的税赋会让农民活不下去,引起农民暴动。
以农业税折合白银的税收模式,使朝廷的白银储备更加恶化。
而关外,满洲八旗正虎视眈眈,中原、关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在已经知道的历史中,崇祯对于这两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
最后只能在这条末路上狂奔,直至吊死煤山。
“泰山不肯来吗?”宴会上,韦宝问张之极。
“爹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吗?”张之极笑道:“爹极少在府外参加饮宴。”
韦宝点了点头,知道张维贤很爱惜名声,是一个保守而谨慎的人。
其实当初真的不是韦宝相中了张美圆,他和国公府根本就不认识。
虽然最后的结果很好,国公府算是能作为靠山的,张家小姐也生的倾国倾城,家世显赫,和韦宝各方面都很相配。
但这些都不是韦宝所在乎的,如果没有特别情况,韦宝的正室夫人很有可能在吴雪霞和赵金凤二者当中胜出一人,两女属于五五开的局面。
“大哥,吃菜,别客气。”韦宝笑着招呼坐在自己对面的李成楝。
若是没有韦宝义兄这层关系,李成楝真的别想坐在韦宝这桌。
韦宝这桌,可以说聚集了如今大明最有权势的人,内阁几个大臣悉数到场,外加魏良卿、田尔耕这些权臣,除了丁绍轼是东林党大臣,还有几个中立派大臣,其他都是阉党重臣。
别说是李成楝这样的锦衣卫百户,就是骆养性,许显纯这样的准高官,都没有资格上韦宝这一桌。
:。:





明鹿鼎记 【0953 开放口岸和统管整个大明水师】
李成楝虽然是东李娘娘的亲弟弟,但是官场实际的很,现实的很,东李娘娘已经死了,还有谁管你这个东李娘娘的弟弟。
更何况,当初东李娘娘活着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权势,虽然皇帝一直很感恩东李娘娘的抚养恩德,对东李娘娘也很好,但东李娘娘是不问世事的性格,在朝局中毫无影响力。
“哦,好,贤弟,你不用管我,招呼大人们吧。”李成楝局促不安道。
“大人们要招呼,大哥也要招呼!”韦宝微微一笑,“没有大哥,哪里有我韦宝的今天,来,咱哥俩先喝一杯。”
李成楝连连摆手,“贤弟真的不用管我,有首辅大人在呢,还有锦衣卫指挥使田大人,我算什么东西呀。”
“大哥,再这么说,我要生气了,来,干一杯吧,好几个月不见了,当弟弟的想念的很,等抽空,我还要请查看几个侄子的功课学业。”韦宝道。
李成楝推脱不过,只得干了一杯。
一桌高官通过韦宝与李成楝的对话,对韦宝的感官又抬高了一大截!
大家都很清楚韦宝与李家的关系,本来以为李成楝这样的无名之辈,也就是当初韦宝进入皇家的一块敲门砖而已,用过了就应该扔一边去了,却没有想到韦宝将李家是真的当成亲人相处的呢。
一帮高官在给韦宝聪明人的后面,又不知不觉的加了一个重义气的评语!
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在江湖,重义气,都是首要标准!
一个人不重义气,哪里来的朋友,别人哪里敢与之深交。
“韦爵爷,刚才我听闻你与丁大人谈今年的军饷,倘若你有本事把边军与京营两处的军饷都解决了的话,公爵和海防总督衙门的正二品总督官衔,都不是问题!”魏良卿道。
韦宝和众人都不意外魏良卿会忽然将话题又扯到军饷的问题上来。
大明现在虽然不敢说是魏忠贤当家,但魏忠贤至少能替皇帝当半个家,而魏良卿作为魏忠贤的亲侄子,又是从子,简直等同于子嗣继承人,是负责传承魏忠贤香火的人。
所以魏良卿现在在朝中的话语权也是极重的。
顾秉谦点头道:“魏大人说的不错,韦爵爷,你若能为朝廷筹集九百万两纹银,大明的日子要好过好几年,至少在三年之内,都不会有太大的财政压力了。到时候,我一定第一个保举韦爵爷升为公爵,海防总督衙门也自然应该由韦爵爷这个正印总督统管才是。”
众人一起纷纷附和,都是恭喜韦宝的。
“爵爷,那我老田可就要沾了爵爷的光了。”田尔耕笑道。
韦宝呵呵一笑,什么公爵的名号,什么正二品海防总督扶正。
这些虽然都想要,但是并不是韦宝最看重的,韦宝还是看重个人势力的扩张。
看重土地,人马,经济,这些硬实力!
“如何缓解朝廷的压力,搞一笔银子用于拖欠已久的军饷,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想过。今天都是相熟的大人,又是酒桌上,我随便说两句,大家就当听个乐子,若是不可,请直言无妨。”韦宝道。
众人忙说爵爷不用客气。
这可不是普通的酒桌。
这一桌都是大明权力顶峰上的人物,相当于后世的常,委了。
随便一个都不是省一级大员能比的了,基本上不是国,就是副国这种级别。
所以,怎么可能当乐子听。
“要想搞到银子,必须增大开海范围,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才能收上来税银。”韦宝道。
众人闻言,立刻纷纷皱眉。
韦宝不死心,虽然知道他们对这一点很不感冒,还是决定试探到底,“我打算奏请陛下,开放松江府、杭州府、宁波、温州、厦门、福州,广州,台湾府,潮州,琼州,汉口,九江,镇江为海关,作为通商口岸。全数由海防总督衙门管辖,这样一定能多多征收赋税。此外,大明一共有五处主要水师,登莱水师,南直隶水师,浙江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这五处水师,都应该由海防总督衙门统领,这样可以一体防御,并且裁撤掉大部分兵士,既可以提升战斗力,又可以节约军费。大家以为如何?”
开放松江府、杭州府、宁波、温州、厦门、福州,广州,台湾府,潮州,琼州,汉口,九江,镇江为海关,作为通商口岸,全数由海防总督衙门管辖。大明五处主要水师,登莱水师,南直隶水师,浙江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这五处水师都由海防总督衙门统领?
众人闻言吃惊不已,都觉得韦宝野心未免太大,你这哪里是帮朝廷解决难题,你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成绩揽权吗?
而且你一个人控制了全部水师,你手里还有山东的陆军,还控制了山海关的主力边军,你一个人手里就有了多少兵马?
大明以后是姓朱,还是跟你姓韦?
你是怎么想的?
“目前朝廷每年收取的海关银子在两万两到两万五千两之间浮动,这么点银子,有什么用?如果同意了我的建议,每年能省出来上百万两的军费,并且,我一年可以向朝廷上缴至少五十万两赋税!是目前赋税的至少二十倍!并且,我可以一次性缴纳十年。有了五百万两纹银,朝廷这三年都应该好过了吧?”韦宝赶忙补充道。
韦宝自己也知道这种事情提出来太犯忌讳,属于主动揽兵权,揽财政大权,所以赶紧说出一个时限。
事实上,韦宝有信心,只要让自己控制这些通商口岸超过十年,这些地方的驻军都是自己的人,到时候,应该是崇祯朝,崇祯即便想踢开自己,也很麻烦。
果然,韦宝说出一个时限,让在场众人的表情稍微松弛了一点点。
顾秉谦摇头道:“开海影响太大,只开月港一地,尚且对内地造成极大的冲击,若是按照爵爷设想的,连开十三处口岸,外人岂不是能在大明任何地方都进出自如了?到时候,粮食从外面买?布匹卖出去?哪里还有人种地?大家都跑去经商做买卖,岂不动了大明以农为本的国本了吗?”
听了顾秉谦的话,众人纷纷点头,其中也包括丁绍轼。
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还是中立派大臣,首先,这一桌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超级大地主,代表的都是大地主阶层在想问题,首先就会用地主阶级的思维去思考开海对大家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对他们是不利的。
韦宝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笑道:“土地获利少了,可以转而经商嘛。商业繁荣了,也不见得就动了以农为本的国本。”
“韦爵爷,此话不可信口开河,农业是我大明的根本,太祖开始就重视农业,农业要远重于商业,倘若没有农人劳作,光靠奸商买卖,能创造什么东西出来?大家都等着饿肚子吗?”黄立极一本正经的对韦宝道。
韦宝呵呵一笑,“重农抑商,这是官面上的话。自古以来,真要是不允许从商的话丝绸之路怎么来的,士族把控商场,也就是说家族里有人做官,当然做官的地位比较高,有人经商。举几个例子吧,唐代开始的丝绸之路肯定是鼓励贸易的,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很出名,我朝郑和七下西洋,胡椒的价格降低了快一百倍
。这些不都是对经济有益的吗?也没有影响农业劳作啊。”
“问题是我们不需要从外部买什么东西进来,我们大明都有,商业发展会影响朝廷治理。”黄立极道。
韦宝听了黄立极的话,觉得自己的想法恐怕有点天真,跟这些人真的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大商人地位高、宋朝工商业的财政收入超过农业。
首先,大商人地位高与抑商不冲突,一是因为地主的影响力更大,二是因为国家在商业上看的是宏观问题,不是个人问题,商人整体力量大不大、大商人是否会形成某种领域的垄断,若是有垄断是否可以轻易根除。说历朝大商人都是勾结权贵呼风唤雨,这句话本身是错的,可能只适用于明清。
而另外,既然是勾结权贵那就说明自己不是权贵,各地的权贵都是地主,正是重农的体现。
其次,宋朝工商税超过农业税是错的,因为工商税里包含了盐铁茶酒这样官办企业的收入,还包括了均输的收入。
真正的商业税相当于关税,这是低于田赋的,况且北宋中期以后,大量土地被隐藏或者地主勾结寺院官员,因为寺院官员土地免税,他们可以合法避税。
因此神宗时期的田赋不高也有很大的因素是收税不利。
重农抑商也要分朝代,秦朝是重农抑商,从战国到秦朝灭亡,出了多少个个大商人?
文景之治一度零关税,这是典型的要重振工商业,口号上也没有提出抑商。
汉武帝时期,说要打击商人,那就是真的打击商人,收高额的财产税,鼓励百姓举报漏税,一经举报,十有八、九就是抄家。
宋朝是中国工商业最发达的朝代,根本没有这样的口号,反而强调不与民争利,这是保护私有财产的中国式说法。
明清的确是重农抑商的,要从宏观看,第一关税收入不高,第二是城镇化低得只有几个点,而汉唐宋在10%~20%之间。
原因是发展工商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多修路其他都不要管。
但是这么大的帝国,有很强的离心力,如果都不管,很容易分裂。
像中国历史上不太管的典型,周、汉文景、唐,三个朝代均出现了分裂势头,其中文景之后的七国之乱是被成功镇压了。
但是春秋与唐中期后的蕃镇割据则不可逆。
很巧的是,这三个中央政府不太管的时期均出现了工商业的盛世。
因此,宁愿政府管得紧一点,你就不要发展工商业了,于是形成了汉朝后期的大庄园经济,大家圈地修堡垒,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还有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
他们要把帝国的命脉抓在自己手上。
重农抑商的产生是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华夏古代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农业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
而工商业会导致劳动力从土地上脱离,这样也不便于统治管辖,不利于统治者认定的维护稳定。
因而也有一定的原因,经济的发展水平最终还是要看实体经济。
商业是必要的,但是要抑制投机过热,而交易性的是满足生产生活所需,如果没有商业那就只能回到原始社会,或者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
韦爵爷想开放十多个通商口岸,增加大明的海关税收,进一步把持大明商业。
并且想统管整个大明各地的水师,这样既能省下来很多军费,又能便于他介入大明的军事。
想法十分圆满,然而现实却非常的骨感。
韦宝自己也知道这种难度非常大,别说自己是一个外臣,即便是和皇帝穿一条裤子的魏忠贤想这么做,估计皇帝也不太可能答应,更不要说大臣们了。
“海防总督衙门可以由朝廷直接管理,可以由户部和兵部直属管理,甚至可以由内阁直接管理。”韦宝意识到今天的言论有可能给自己惹祸之后,大有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势。
韦宝觉得自己这么说了,就显得不是自己个人想牟利,自己真的是站在大明的角度想问题。
这的确起到了一点点作用,众人闻言,神色又缓和了不少。
“不是谁管的事儿,是大范围的开海,一定会影响内地农业。”顾秉谦对韦宝道:“把大明所有的水师都集中起来,也很有可能出现失去制衡,一家独大,出现将领独大的局面,这是朝廷不允许的。”




明鹿鼎记 【0954 老丈人深夜召见】
韦爵爷点了点头,同意了顾秉谦这个算是挺有诚意的回答。
“兄弟,你就别瞎折腾了,你这些想法,也就是放在这里,要是被我爹听见,搞不好要锤你。”张之极自以为风趣的开玩笑道。
韦宝知道张之极这是在为自己解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暗忖我既然说出来了,不用过今晚,一定整个京师周边,包括京师的官场所有人,包括老丈人张维贤,包括皇帝,包括魏忠贤,都会将我刚才说的话,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我怕人知道吗?
怕的话,老子就不说出来了。
虽然一桌的人都持反对态度,不过韦宝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凡事有人反对,就总是会有人支持的。
况且韦宝也知道这事关系重大,不可能那么顺利。
现在需要银子渡过难关的是大明朝廷,不是他韦宝,反正天地会目前发展态势还算是不错,所以韦宝能保持一个不错的心态。
宴会散了,韦宝当晚住在位于京城王府井大街后面的总裁府。
京城的总裁府其实也挺大的,只是没有挂牌子。
山海关没有总裁府,山海关只有海商会馆。
韦家庄的总裁府堪比皇宫,不管规模,还是建筑格局,都是当世顶层。
京城的总裁府虽然赶不上韦家庄的总裁府,但是在京城的王公贵族宅院当中,也是最顶级的,由好几个大四合院打通,又经过了精心的改造,所用材料也都是奢华之极,当初花了十多万两纹银。
以韦宝的眼光,明朝人似乎对于建筑很热衷,算是有发展的。
明朝在韦宝眼里,很多方面都发展了,就韦宝看官场来说,官制就十分先进。
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现代雏形。
明朝中后期的嘉靖,万历大多数时间都不亲理朝政,使得后人过低地评价明朝的各个方面。
而对比一下自秦至清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延续时间超过260年,且没发生过分代,如西汉、东汉的,只有唐、明、清三朝。
这不能不让人疑惑,就如清代史学家兼著名明黑赵翼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
这就不得不说明朝的官制非常先进,且很实用,能保持国家正常运转,即便皇帝不干活,也能正常运转,这都是朱八八和朱棣的功劳,在世界上都是没有的事情。
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关系到这个政权的盛衰,关系到当时社会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当时人民的生活。
而且清承明制,所以可以不谦虚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明朝和清朝的统治,甚至影响到了新中国的一些政治制度。
明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力度远超前代,奠定了西南版图汉,唐定都关中,对西北比较重视,但是对西南开发不足。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描述了云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汉唐都曾短暂征服统治过云南,但很快又丢失了,宋连大渡河都没过,云南真正纳入中国版图始于元朝,但是真正实施有效治理就是明朝了。
明朝通过分封沐王,同时在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由土司管辖相结合的方式,终于奠定了中国在西南边疆的有效统治。
在明朝的统治下,云南的银、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
明末时候李定国能以西南一隅之地对抗清朝将近20年,也是得益于云南贵州等地经过大明200多年的持续开发。
明朝人口远超前代。
在明以前,中国封建王朝像汉、唐极盛时人口不过五六千万,宋末巅峰,后世的学者推测最多也就是1.2亿这个样子,不敢再往多推测了。
但是晚明人口数量达到两亿甚至更多!
明朝是中国人口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后世的绝大部分人的家谱都是从明朝开始修的。
明朝经济发达,远超前朝明朝无论是铁、造船、建筑,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方面,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
其中铁产量唐朝时只有5000吨,到了宋朝为7.5万吨,明朝时为15万吨,而英国直到1788年铁产量也不过7.6万吨,由此可见明朝经济之发达。
大明王朝还恢复了中国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力郑和下西洋,朝鲜,越南的宗主国,后期抗日援朝,等等。
这些还只是管中窥豹,明朝当然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例如发展极度不均匀,江南和西北完全是两个世界。
后期官场政治生态严重恶化,党争不断等等问题聚集,最终毁灭了这个曾经繁荣昌盛的王朝。
1...728729730731732...8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