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全职农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铁不拐

    大家不由自主夹了一根吃,全都忍不住加快速度。

    每桌两盘,几乎不到一分钟被扫光,还全都意犹未尽,实在是太好吃了。

    “我靠!我是不是太久没有吃青菜为毛感觉吃了仙丹一样”

    “有毛线关系青菜天天吃,还是人家这家餐馆的厨艺好。去问问老黄,能不能再上两份不够喉呀!”

    “是呀!好吃是好吃,但吃不到几根,不过瘾!”

    ……

    很快,不少亲戚朋友找到新郎家人,问可不可以加青菜。

    新郎哥的父亲也有点傻眼,不过见大家都夸赞,立即表示去跟餐馆说一声,必须加菜,难得大家吃得开心。

    今天开销已经够大,难得开心,也不在乎再多花几千元。

    于是,每桌再次加了两盘甜心菜。大家其实还是没有吃过瘾,可不好意思再叫,只好想着什么时候再来吃个饱。

    新郎、新娘都很满意,这场婚宴很成功,给大家很深的印象。

    他们还不知道,在吃甜心菜的时候,已经有人拍下来放在网上,极力推荐这家餐馆的蔬菜。

    不过,网民们以为是商家的炒作,不仅没有给餐馆吸引客人,还遭到不少网民的同批,直言现在的商家炒作是越来越没有下限,连人家婚宴都没有放过




第四十八章 保底协定
    一连吃了两份,待宰的羔羊才想起自己来着的目的,不禁有点脸红。

    就这水平,还怎么喷说自己吃了两份,外加打包吗

    嗯!这回麻烦了。网上怎么解释不继续更新,恐怕在线等的网友们不答应,他会被骂死的。

    难道,要他睁着眼睛说大话似乎也不怎么厚道呀!就跟出去嫖,提了裤子就给差评,怎么都说不过去。

    想了想,他最后还是在帖子上继续更新:

    事情的真相是,我吃了两份,打包一份!

    众多吃瓜群众一听,懵逼了。什么情况说好的掀桌子呢剧本不是这么演的,怎么可以临时改剧本

    “我靠!又是一个托!”

    “这么快就被收买了吗”

    “这个世界,果然没有信任可言。”

    “感觉不会再爱了。”

    “我一看他的网名,就知道不靠谱,待宰的羔羊,去了肯定被宰。”

    ……

    果然不出所料,待宰的羔羊一更新,立即引来网民们的一致鄙视,青菜连吃两份,还打包,能不能再扯一点以为是龙髓凤肝吗

    待宰的羔羊没有再解释,一切语言都是那么苍白。只有真正吃过的人,才能诚心对待真相。

    旗下各个高级餐馆的销售情况很快汇报到邓老板那儿,邓老板才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那批甜心菜的受欢迎程度。

    按照这种火爆场面,货存撑不到三天呀!

    断货,绝对是不能忍受的。邓老板亲自给张凡电话,表示愿意共同建立一个蔬菜种植基地,他可以出全资。

    不过,这个提议被张凡给否决了。就算建立种植基地,他也不接受外面的资金,到时候受制于人,只能婉拒。

    无奈之下,邓老板退一步,大家签订一个合同,支持张家寨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必要时可以提供资金的无息帮助。

    另外,还给了一个保底收购的协定,保证菜农们的利益。

    当然他们也不是观音菩萨,不可能没有要求。他们需要张家寨优先收购权,甚至一部分的垄断权。

    张凡依旧没有退让,垄断权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承诺给邓老板第一优先权。将自己绑在一条绳子上,一棵树上吊死,那是很愚蠢的行为。

    大家讨价还价大半个钟头,终于敲定一个初步的协定:

    张家寨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从种植规模到蔬菜的种类,都有最低的规定,每个月张家寨给邓老板餐馆提供的货源有一个最低保障。

    邓老板则是给张家寨村民一个最低价格保障,确保村民们的利益,降低大家的风险,让大家放开手去干。

    商量好这些,张凡没有立即去跟老村长他们说这件事。

    小芽子已经在他家呆了一大会,小丫头奉了爷爷、奶奶、妈妈的嘱托,来邀请小凡叔一家到她们家吃饭。

    小丫头正正经经地坐在张凡家等,也不吵不闹,一幅小大人的模样。

    “谈完没谈完就手脚麻利点,别让人家久等。”小叔跟侄子说道。

    人家是邀请了他们一家去,但他们不能真全去蹭饭,就让侄子一个人去好了。再说,他们两夫妇也没有帮什么忙,主要还是侄子的功劳。

    张凡抱起小丫头就出门:“走咯!”

    还变戏法一样从口袋拿出一根棒棒糖,塞给小丫头,逗得小丫头嘻嘻直笑,当即忘记了妈妈的叮嘱,一定要把小凡叔一家人都请到家。

    身后,那只狐狸也跟着,狐狸就知道跟着张凡有肉吃,聪明着呢!

    村民好像也习惯了这只狐狸的存在,



第四十九章 劳动力问题
    吃饱之后,张凡在叶家一直聊到晚上九点多才离开。两家之间不算太远,加上这时候的月光比较明亮,没有灯火摸回家都不成问题。

    不过,王玲很快打着一个手电筒追上来。

    “不用送呀!能看路。”张凡告诉她。

    “还是有灯安全点,前三四个月,我们村就有人晚上被蛇咬了。”王玲来到张凡的身边,两人并排走。

    张凡笑了笑,他天生怕蛇,不过身边跟着一只狐狸,应该没有蛇那么大胆来偷袭吧

    王玲也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心不在焉,忽然被脚下石头绊了一下。张凡及时伸出手,扶住她温热的腰,软软的很舒服。

    “看路呀!想什么呢”张凡的手很快松开。

    王玲被碰了一下,身体微微一颤,脸色微红,还好是晚上,没让人看见。

    “我想着,我们家蔬菜加大规模的话,恐怕照顾不来。”她其实就是担心这个问题,主要工作就是她跟小叔子一起完成。爸妈都做不了重活,帮忙拔拔草是还行。

    像什么挑水浇灌,就有点力不从心。三五亩地他们还能照顾周全,再多的话,就会质量赶不上。

    可是,眼看着这么一个机会,大家都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他们也得跟上,否则不甘心。

    张凡才开始意识到,一旦村民都跟着干,原本廉价的劳动力再也找不到。不要说别人,他自己家请了人,可当人家发现,还不如自己干赚钱多,迟早也会要离开,他同样会遇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你倒是提醒了我,难怪今天五嫂她们都有点为难的表情,我还以为什么呢!”

    他觉得,还是自己挑开说比较好,让她们回去照顾自己的。人家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但张凡不能当没看见呀!

    如此的话,只能从外面找劳动力。其他村子,三千元一个月,应该还是不难找的。农村其实不缺劳动力,张家寨是比较特殊的。

    另外,张凡寻思着,要不要引进一些先进设备,也可以解放劳动力。

    只是那样的话,又是一笔大开销,得好好规划一下才行。

    他跟王玲说道:“人手不足,我们村应该是很难找的。不过,你可以找外面的人,比如一些远亲,开出个包吃包住的条件,三两千的工资。一来,可以照应自己一些有困难的远亲;二来,则是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赚更多,千万不要不舍得出那点钱。”

    王玲听后,心里马上明畅起来,是呀!还能这么做。

    当然,还得跟家里公公婆婆商量,估计要废不少口水。他们本身就不是有钱人,还要出钱请人帮忙说出去会被人笑掉大牙!

    “你跟叶伯他们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他们会理解的。”张凡又说道,干脆把麻烦也揽上身。

    王玲不知为何,听了这句话,心中一甜,脱口而出:“你真好!”

    两人都是一愣,王玲自己说出口后也发现这种话有点不对,气氛忽然凝结了一样。

    张凡哈哈一笑,故意缓解王玲的尴尬:“多大的事咱不是老同学吗客气啥天生那小子,我是当他弟弟看的,还有小丫头,我也喜欢!”

    “嗯!总之,都要感谢你,不然太艰难了。”

    王玲想到自己撑过来的这几年,差点没掉泪,眼眶还是红了。

    张凡将走在前面的狐狸骂了一句:“好好走路,一晃一晃的,还以为是鬼影呢!”

    前面的狐狸很郁闷,:妈卖批!无端端被骂,平时我不就是这么走路的吗我们狐狸就是这么走路,我有什么办法

    两人接下来一直保持安静,直到回到张凡的家门口。



第五十章 镇领导的注意
    张家寨最近的大动作不少,先是大修道路,然后鼓动村民搞蔬菜种植等,都不是小事情,很容易招引别人的注意。

    消息很快传到了镇领导的耳中,杨镇长无意间听到下面的人议论,也很惊奇。

    他自己治下还有那么积极进取的村子平时,那些什么村高官,一个个跑来喊穷,要资金的,他看见就烦。

    不是他不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实在是有心无力。镇里的财政都是县里补贴下来的,每年就那么多,黄石镇不大,但各方面的开支,根本就是入不敷出,年年都是赤字,哪里还有钱给村民修路之类

    前些年,国家政策,搞村村通!但真正的资金并没有完全到位,他们只能挑选挨着镇中心比较近的村子搞,那些没什么发展潜力的,投入资金太大的,都只能先拖着。

    不要说他,他的老搭档镇高官,几乎每个月跑县里,跟县里的老领导求爷爷告奶奶,但县里也不富有,每个镇都要钱,他们是印钱的吗

    “小李,到我办公室一下。”他忍不住对正在议论的小李说道。

    小李是刚进来的公务员,是他们体制中的新鲜血液,暂时在宣传办公室做点文职工作。

    听到杨镇长喊他,小李暗暗惊了一下,难道自己犯了错误他当即忐忑起来,跟着镇长一步一步走进办公室。

    杨镇长见他那模样,立马笑道:“紧张什么招聘的那天,听说你这家伙不怯场,说得天花乱坠!”

    也正是那样,才被宣传办公室的领导看中,招他入宣传部门。

    “镇长您面前,我哪敢大放厥词”

    杨镇长摆手道:“不用紧张,要喝水自己倒。跟我说一说,刚才你们讨论的事情,有点意思。”

    小李听后,才松了口气,原来镇长只是好奇张家寨的事情。

    张凡要是在场,肯定能认出这家伙,是自己初中高中的老同学。

    “是,这个事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张家寨忽然自己搞起修路,据说花了不少钱,好几万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到街上随便问一个摩托车佬,他们都会说张家寨的路现在很好走。接着,他们不知道哪里找的门路,大规模种植蔬菜。”小李其实知道的也不详细,只是说了一个大概。

    “镇长,您想呀!我们镇的其他村,村民一听要凑钱修路,一个个谈之色变,避之不及。偏偏张家寨咬牙搞起来,他们还真不是一般魄力。”

    杨镇长微微点头:“确实很大心,有远见。”

    他是奇怪,怎么张家寨忽然就那么有决心没有人推动,他不相信。至于原来的村干部,应该不是他们。他们要是有那个心,早就搞了。

    “我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主要是他们村的大学生回乡搞起来的,带头捐了一大笔钱,先把道路修好。接着,又带着几家相信他的村民种蔬菜。”

    杨镇长眼睛一亮,暗道:我说呢!原来是这样。

    那就不出奇了,在外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回到家乡,肯定有不同的想法,有冲劲。他认为非常好,就是要有那样的年轻人带头。

    黄石镇那么多贫困的村子,每个村子都等着镇政府接济,怎么接济得过来最重要的,还是自力更生。张家寨就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下次开会,着重表扬才行。

    忽然,他有点想去张家寨看看,见一见那位大学生,顺便给村民们说几句鼓励的话。

    “嗯!好,毕业后还不忘回乡帮助父老乡亲,是个好学生。对了,你继续说,还听到什么。”杨镇长兴趣很浓。

    “好的,镇长!要是几家村民跟着搞,也不算什么。



第五十一章 途中所见
    镇里的一二把手出动,可见他们对张家寨的变化相当感兴趣。

    没法子的事情,谁叫他们黄石镇太落后太偏远,要做一件大事,总是困难重重,很多政策根本实施不了。

    可一个小村子,竟然要做一件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他们作为镇里的父母官,都要关心一下。要真能成功,将会是他们黄石镇的一个方向标,给他们黄石镇发展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带了一个头。

    “真没想到呀!那么多村子,比张家寨富裕的比比皆是,就是拿不出张家寨的魄力。蔬菜种植基地就不提,八字没一撇的事。但修路这一项,就值得大书特书。”罗书记开口道。

    路上,听了详细的一些消息,他也震惊不已。

    他们一辆商务车四五个人,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停下来。

    “看,这边的路就是他们张家寨新修的,虽然没有用水泥、沥青之类,但很平整、整洁,看着就舒服。”司机说道。

    杨镇长、罗书记他们看了之后,都忍不住点头。

    几个人下车,到路面上蹲下来认真观察,发现张家寨的村民铺了一层石粉,然后似乎用压路机压过两遍,很结实。

    “这么搞,要花不少钱呀!”司机开口道。

    杨镇长却摇头:“相比搞水泥路,这种最经济实用,最适合我们农村特色。我认为,可以让其他村子仿效。”
1...1213141516...141
猜你喜欢